收藏 分享(赏)

改革开 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11433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 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改革开 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改革开 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改革开 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改革开 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2008 年 9 月第 37 卷第 5 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fPhilosophySocialScience)Sep.,2008V0l_37No.5改革开放 3O 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曹霞(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从按劳分配唯一选择到按各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到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例,从只重视基本收入到完善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2、顺势而必然.关键词】分配方式;分配原则;分配手段【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623(2008)05-0017-0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社会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从按劳分配唯一选择到按各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到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例,从只重视基本收入到完善社会保障,顺势而必然.一,分配方式由一元到多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实现了从劳动为唯一要素参与分配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多要素组合参与分配的转变,然而,这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文化大革命

3、“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其特有的魄力和勇气,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第一,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根据这个原则,评定职工工资级别时,主要是看他的劳动好坏,技术高低,贡献大小.处理分配问题如果主要不是看劳动,而是看政治,那就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政分配了.“邓小平认为 :虽然随着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主体,分配方式,分配渠道都会出现多元化,但是绝不能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来否定按劳分配及其主体地位.否定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就否定了

4、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第二,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由于多种所有制并存,相应地出现了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进而,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绝对平均.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多种分配方式不仅存在于非公有制企业,而且也影响公有制内部.在公有制经济中,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由于产权关系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非按劳分配方式,如利息,股息,红利等.这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在总结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5、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并在党的十五大上得到进一步肯定.这一次的改革主要是突破了长期以来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 “的平均主义弊端,突破了按劳分配唯我独尊,绝无仅有的局面,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在按劳分配占据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存在.这收稿日期20087-20作者简介 曹霞 (1965 一),女,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l7?曹霞/改革开放 3O 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然而,这与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要求相距还远.随着改革的深人,为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从

6、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有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每一种生产要素都参与财富的创造,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有得到与自己的贡献相适应的收入份额的权力,是真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制度.它奉行的是效率优先原则,它所暗含的机制是市场,因为只有市场才能快捷而准确地评估出各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贡献.如果不承认资本,技术,管理的贡献,就在事实上扼杀了这些生产要素存在的合理性.过去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际上是将劳动置于高于其他生产要素的地位,并且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又处于不同的分配地位,很难体现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公平原则,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正

7、是由于确立了合理的多种分配方式,按要素的贡献分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动力机制.这一制度的实行,真正形成了“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地尽其利“ 的高效率局面,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日趋突出,其中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劳动收入的低下.究其原因,在以按劳分配为主和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都参与分配,但是资本和土地在市场中的份额可以量化,作为劳动力就很难做到,尤其技术和管理的复杂程度与 Et 俱增,更不容易确定,因此,与资本和土地相比

8、,劳动力的价值往往由企业主来确定.如今劳动力过剩更是贬低了劳动力的价值.加之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剥夺.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应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其所有者的权利及劳动力产权也应受到维护.但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这与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不相一致,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多元化的分配依据,这就要求党和政府?】8?应将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转到劳动保护方面.二,分配原则的适时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在改

9、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分配原则问题上,走过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 再到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样一条路.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局面,我们党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邓小平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党的十三大报

10、告提出: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重申和强调了这一原则.显然,这是一条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科学而合理的价值原则.所谓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首要目标.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原则决定着任何社会都把效率作为一个基本的追求目标.可以说,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首先,效率为公平提供着物质基础,使一定的公平形式得以建立和维护.不论在什么制度下,没有效率,任何一种公平形式都会丧失其存在的

11、物质基础.只有效率优先,经济指标稳步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和丰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公平.只有社会总体的经济效率提高了,可供分配的财富增加了,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物质基础,国家才有可能通过对个人,企业和地区进行收入调节,取得足够的财富收入,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 Et 摆脱贫穷,通过福利,救济等办法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防止两极分化.其次,效率是要求并最终推动公平发展的动力.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种较之以前社会相对进步,相对公平的形式的出现,从根本上说,并不根源于“理性的创造“,而是效率要求与推动的结果.同样,坚持效率

12、优先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把效率曹霞/改革开放 3O 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放在第一位,努力争取用较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再次,效率也是衡量公平本身的尺度.我们评判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公平,关键不是看它是否符合某种原则,某种主义等人为的标准,而是看它是否能激发起巨大的劳动热情,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要求平等竞争,等价交换.只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社会资源才能向效率高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政府通过相应的分配制度,分配政策来贯彻和实现

13、效率最大化的原则.任何社会长期低效率的背后必定是公平的丧失和破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但这并不是说公平的原则不重要,更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来换取效率的提高.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而社会的不公平也制约和阻碍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追求经济效率,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的天赋,劳动能力不同以及企业,个人在竞争中的机会等事实上的不公平,人们之间的收人会出现差别,这是正常的.但是,当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悬殊时,

14、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调节,以保证公平.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还因为,收入分配的过分不平等会从以下两方面影响效率的提高.第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两极分化,收入高购买力强的只是少数人,会导致占比重相当大的低收人者消费需求量缩小,有效购买力降低,实际需求与有效需求相脱节,从而导致生产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最终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资源的巨大浪费.第二,实现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就是保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取得合理的收入,因而始终保有极大的劳动热情.如果低收入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激励就

15、会失灵.收入差距过大,便无法激励低收入者的奋斗精神,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一个公平的社会应是:按照贡献分配权利;按权利承担其相应的义务.社会公平程度越高,每个人的贡献与获得就越一致,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则相反.从社会全局看,社会公平使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总体减弱,从而使社会运作的总体效率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公平与效率完全一致并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即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

16、收入奇高而形成两极分化“.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凸显了出来,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从而明确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要求市场在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第一位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配置基础上的调控,是第二位的.当把市场放在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时候,也就自然把效率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平第一,并且因过分强调公平而丧失效率截然不同.进入 2l 世纪后,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以城乡居民收入,地区收入,

17、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为代表的不尽如人意的情形.究其原因,从制度建设方面看,主要有三种因素拉大了收入差距:一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可参与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随之扩大.二是市场体系与机制尚不健全.如由于行业垄断等原因的存在,造成不同行业的收人差距扩大;要素市场不完善,使社会成员的贡献无法通过市场得到正确评价;市场的分割和封闭,使得商品和生产要素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造成社会成员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不均等而形成了较大收入差距.三是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权力的市场化直接导致腐败.政

18、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地鼓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 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 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 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 西方把这种享有特权而获得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19.曹霞/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为.寻租泛滥,使一些人具有严重的不平等特殊地位.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正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公平与和谐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其中关于收入分配,全会在

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的重要原则 .2006 年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到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理念的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和

20、基本内涵的要求可知,公平分配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如何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的原则真正体现在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中,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三,分配手段不断完善从工资奖金的调整为主到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随着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追求从提高收入一个方面转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对收入分配的理解也随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国家的收入分配调控手段也日益全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