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践与体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7月颁布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10年正式启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并在工业分析与检验、焊接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进行首批试点。课改工作得到自治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充分肯定,特别是焊接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程改革专家的肯定。2012年,我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第二批试点焊接专业副
2、组长单位。一、基本情况依托广西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广西焊接学会、广西自动化学会及相关企业,2011年我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的指导下,依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我校课改试点专业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级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增强,获得了企业广泛好评与认可。目前,我校已被广西区人社厅确定为全区技工院校一体化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主要承担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指导及一体化师资的培训工作,有效带动了广西技工院校一体化课
3、程教学改革工作。二、工作进展和成效1人社部焊接加工试点专业教改工作2012年4月14日4月15日,我校承办了全国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并审定了焊工由初级工技师四个不同职业发展阶段15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转化,我校牵头与试点兄弟院校确立了焊工中级、高级、预备技师13门学习领域课程框架, 完成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的编制任务。截止目前,我校焊接专业教师共参与合作完成了人社部焊接加工专业金属材料火焰切割低碳钢构件焊接常压管道焊接梁、柱焊接常压容器焊接焊接缺陷返修压力管道焊接压力容器焊接特种材料设备焊补中高级工阶段
4、9门课程教材的开发任务。经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所有参加专业课改的教师对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涌现了多名一体化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课改精英教师。焊接专业至2010年设立一体化课改试点班以来,尤其2012年秋季学期建立人社部焊接加工专业课改试点班后,专业班级试点面不断扩大,2014年焊接专业所有新生班级全部按照人社部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组织教学。目前,2012级人社部焊接专业课改试点班已完成了中级工阶段所有课程教学任务,专业班级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以及焊接一体化课堂教学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历程记录表,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学生学业多元评价。试点班学生
5、在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学中做、做中学”,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健康向上,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好发展,毕业生早被企业用人单位预订一空,供不应求。 2本校其他课改试点专业教改工作我校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其他多个课改试点专业在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也取得了重要教学成果,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了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融入企业文化与职场氛围构建了一体化特色学习环境,建设了8个一体化教学工作站;编印出版一体化教材29本,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个,课程标准36个、工作页36本。每个专业每个年级均设立课改试点班,采取行动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6、、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课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项目学做合一,实施“五位一体”职业能力测评,成效较好,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扩大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2014年9月,我校在课改重点专业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课改试点的专业面,通过专业教学方案修改、专业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等多项举措,在化工工艺、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电气技术应用等专业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专业课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形成了普遍共识,课改工作进入了新常态。三、主要做法我校通过出台关于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7、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组织领导机构, 依据人社部印发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在不同教学系部多个专业先后启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在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为确保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线正确,提升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我校在课改不同阶段先后邀请了赵志群、姜大源、戴士弘、邓泽民、辜东莲、张利芳等以及北京千秋业教育顾问有限公司职教课改专家到校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评审。我校以焊接试点专业为代表一体化课改工作技术科学、路径规范,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做法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1以“引产入校、产教结合”为切入点开展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焊接专业构建了“三方联
8、动、产教结合、三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关键点在于产教结合、工学一体。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于以技能熟练为前提培养学生对应层次专业职业能力,而以往学校无法真正为学生创造“真刀真枪”的生产与实践环境。因此专业通过“引产入校”工程,将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使教学对接生产、课程对接项目;开展工学交替企业实践,将学生学习课堂搬到企业,校企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学生在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学中做、做中学”,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本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以产品生产加工项目为载体,专业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通过将产品加工项目进行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转化和
9、项目课程教学,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管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引产入校项目的实施不断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层次与深度,校企人员互派,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合作机制灵活且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有效促进了专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2校企共建基于精益生产的汽车焊接制造实训基地,助力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 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我校与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基于精益生产的汽车焊接制造实训基地。该项目
10、根据精益生产工段建设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汽车N107(基本型)前隔板焊合总成生产工段,设计以悬挂点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两种焊接技术并配备葡萄架、设备、工装、物料架等硬件设施构成的完整焊接生产线, 仿真生产现场工段布局,一方面能让学生更贴近企业环境,通过现场工学一体化教学与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3出台系列教改文件,全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2 0 1 4 年我校出台一系列教学改革文件,其中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专业教学方案修改指导性意见学生课程学业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通过专业教学方案的全面修改,专业课程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匹
11、配,课程开设顺序与结构更加合理,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满足行业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开展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将关联课程进行相应的整合与融合,围绕课程目标合理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的技能实训项目任务,体现能力目标的递进性,体现封闭性任务向开放性任务的设计倾向性,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学会技能和运用知识,最终让学生自我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教研组为单位,相同课程的任课教师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科学合理策划教学活动,实现单元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要求各任课教师要积极
12、采取行动导向教学,学生课程各任务的考核与评价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体现评价主体、评价维度的多元,突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考核,体现课程任务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四、存在问题在焊接试点专业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与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设计不够合理,体现在课程学习任务数量少、课时量大、学习难度较大;课程之间跳跃性较大,课程学习目标及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不够紧密。2试点教材有些引导问题设计不够精细,涉及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范围较大,学生反映自学过程难度较大,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引导。3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任务中涉及的机械制图知识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相关知识的
13、学习不够系统,影响课程学习效果。4试点班相当部分学生认为通用能力课程不重要,学习不感兴趣,专业课程教师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不佳。5专业一体化师资力量仍然不足,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五、建议1建议修订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重新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重点体现学习任务的进阶性, 尽可能设计相对较小的任务。2建议一体化课程教材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紧密结合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引导问题。3建议相同专业试点院校之间加强工作交流,有关部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4建议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训学习,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尽快掌握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和实施教学的能力,保证一体化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5建议人社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人社部门争取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一体化课改。6建议由人社部课改专家定期组织对一体化课改中出现的困惑及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如传统的文化基础课和通用职业能力培养如何渗透到一体化课改,一体化实施的效果如何评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