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1:安达信公司知识管理 安达信(Arthur Anderson, AA)公司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税务、商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因为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99.5%基于知识,因此,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安达信的知识管理定义与理念 知识管理的定义:“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 实施知识管理时的一些重要理念: 知识与学习密切相关; 在将知识与管理结合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知识不容易管理,因为它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 知识管理策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战略密切结合。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目标 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 帮助知识
2、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 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 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安达信知识管理计划的实施 组织结构: 安达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 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责任保证知识的共享。同时,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个产业部门都配备了一名知识经理,共计60名,其中一些人全职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CIO与CKO的职责 前者关注技术,后者的工作集中于知识处理、调查和评估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使用情况。但无论工作重点如何,两者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在企业内部,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上载到网上去,需要对它
3、们进行评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上载。 技术平台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普通的软硬件平台(Windows、Lotus Notes和PC机)。 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数据库和指示系统 (Database & Pointer System)。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是以下三种: Lotus Notes 确保信息能够安全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语音邮件 允许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交流; 知识基地 提供最佳实践数据库。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获得的成果 全球最佳实践项目(GBP) 网上安达信 所有员工都是内部网的用户,网上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告(例如,金融
4、市场产业);相关资源(例如,有关会议和有关公司其他投入产出的结果);网上对话与讨论。 电子知识蓝图 全球最佳实践基地(Global Best Practice Base) 汇集了各类项目报告,共2万多页(同时有光盘版)。在总部有25个人监督它的使用情况,并对内容进行整理。该项目的定量和定性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构建事件的框架,并按优先次序排列。 商务咨询顾问 提供安达信所有的商务咨询方法(被制作成光盘),并提供50100种工具,咨询人员可以将其作为辅助工具。 专家向新手传递知识 知识管理的难点之一是专家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手,在安达信,新手通过全球培训数据库获得知识。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
5、的经验教训 引入Lotus Notes时,并没有提供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个数据库很有用,因此安达信应该与Lotus协作,提供能满足全球最佳实践需求的产品信息。 应该尽早采用委员会或小组方式推进知识共享的策略,在知识创新、评估以及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知识经理的作用。 在部署知识管理计划的早期,应尽力将知识管理与用户所期望的短期利益结合起来,在知识管理项目与其受益者之间建立一种可见的联系,这种联系越显著,一线工作人员就越容易接受它。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知识管理引入企业类似于“器官移植”,有的肌体能很好地容纳它,有些则会发生排斥反应。因此,应该预先考虑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6、,并尽可能使它有更好的兼容性。第1章 知识与知识管理总论 知识的定义 从哲学、教育学、资源观点产生了不同的定义 本课程从经济和资源观点定义知识 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语境信息、专家见解和直觉等要素的动态的混合体,它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知者(knower )的头脑,并为知者所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常常内嵌在文件或数据库中,而且还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 知识的定义 简单地说,知识是可用于行动的信息。 “ 可用于行动” 是指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背景下以恰当的方式获得相关的信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用它来帮助决策。 知识是决策、预测、设计
7、、规划、诊断、分析、评估和直觉判断的关键资源。 它形成于个人和集体的头脑,并为之共享。 它无法从数据库中产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经验、成功、失败和学习中产生。 数据、信息与知识 数据是一系列关于事件的离散的客观事实,在组织中,数据通常是关于事项的结构化的记录。 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 信息= 数据+ 背景 数据通过加工转换成信息 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传递 知识是有用的信息 知识= 信息+ 经验 数据、信息通过人的思考、整理转化为知识 知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传递 信息与知识的比较信息知识经过处理的数据可用于行动的信息只提供事实有助于预测、建立临时关系或对要做的事情做出预测性判断清楚、明晰、结构化
8、和简单混乱、模糊,部分未被结构化易于以书面方式表达直觉的,很难交流或用语言描述和表达通过数据关联和计算获得存在于联系、人际对话、经验性直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缺乏所有者依存性存在于所有者大脑中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处理还需要非正式渠道,如非正式的交流理解大量数据含义的关键资源智能决策、预测、设计、规划、诊断、分析、评估和直觉判断的关键资源从数据演变而来:以数据库、书籍、手册和文件的形式存储产生于个人和集体的头脑,并为之共享: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经验、成功、失败和学习中产生被形式化、获取和显性化:易于包装为可再利用的形式多形成于人的头脑中,从经验中得来 知识的分类 可呈现程度: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9、 :是指高度个性化,只可意会,难以形式化、记录、编码或表述的知识。 显性知识: 是指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或其他象征物(symbol )清楚地表达出来的知识。 存储单位:员工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员工个人知识:是指员工自己的知识,包含技能、经验、习惯、自觉、价值观等,属于员工可以带走的东西。 组织知识:是内含于组织实体系统中的知识。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比较:特性隐性显性本质自觉、想象力、创意或者技巧,无法清楚说明,相当主观可编码呈现,可清楚说明,较客观正式化程度不容易文件化、记录、传递和说明能通过编码利用正式的文字、图表等有系统地进行传播形成的过程由实践经验、身体力行及不断试验中学习和积累对于
10、信息的研读、了解、推理与分析存储地点人类的大脑文件、资料库、图表和网页等地方媒介需求需要丰富的沟通媒介,例如面对面沟通或通过视频会议传递可以利用电子文件传送,如E-mail、FTP,不需要太丰富、复杂的人际互动重要运用对于突发性、新问题的预测、解决并创新可以有效地完成结构化的工作,例如工作手册的制定 知识的可见性是一个连续谱隐性知识创意、联想音乐作曲、艺术、绘画CEO市场景气的预测与判断知识武功秘籍的知识游泳的技能项目经验教训的知识内科医师诊断的经验知识知识管理教科书的知识ISO的程序知识PC安装手册显性知识 知识的阶层性 增加价值客观事实与对象的记录汇总整理、筛选、分类、计算分类 诠释 推理
11、 抽象化关系连接有行动力,可以马上运用的一些模式、法则和程序。数据知识信息图1-1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 的增加价值与阶层性能睿智及有效地整合、选择与利用各种不同知识的内在能力。智慧自觉、领悟信念 价值观价值增加了的信息,对使用者有意义,并具有改变使用者认识的能力。增加价值价值隐性及获取的困难程度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图1-2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价值与隐性及获取的困难程度 例子数据:B国IT裁员 A国经济不景气 近期油价持续上涨信息:A国是B国的IT消费大国,A国经济不景气影响B国IT业大举裁员知识:一位咨询人员根据上述信息,结合自己对经济周期的认识,提出了重整IT业的方案1.3 知识管理的
12、含义 多种观点 知识管理的焦点是对信息的管理 的观点 知识管理的焦点是对人的管理 的观点 综合前两种观点 本课程的定义 组织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建立技术和组织体系,对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个人、群组或团体内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评估等,确保组织成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正确的知识,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 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的目标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即创造价值 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知识管理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 组织的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知识,还应注重组织外部的、与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关的知识 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 社
13、会知识管理 科学知识管理 组织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 政府知识管理 教育机构知识 非营利组织知识管理 1.4 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 外部环境的压力 全球化、快速化、动态化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知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经济资源 竞争与生存的需求 知识的利用可以产生竞争上的差异化,并使对手难以模仿 知识会影响企业机会把握、响应速度和产品上市时间等最重要的企业生存能力 知识的经济价值 知识利用的报酬率递增 ;知识是企业日常重要的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主要促进力量 组织知识管理的威胁分析 知识定义失败:重复投资;知识传播的失败 :重蹈覆辙 隐性知识的流失 :丧失核心能力;知识囤积 ;缺乏学习 1.5 知识管
14、理的目的与目标目的: 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被有效地搜集、创造、存储、共享和转移提升知识的利用与知识的探索提升个人、群组、组织的工作绩效提升产品(服务)提供的有效性竞争优势的达成成长、收入、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第一层目的:有效的知识管理过程第二层目的:有效的知识资源利用第三层目的:对个人工作、流程、决策绩效的支持第四层目的:对产出质量的支持第五层目的:对竞争优势力的支持第六层目的:支持组织最终获利图1-8 组织知识管理目的的层次结构图 组织知识管理的目标 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知识访问; 实现跨组织的智慧 知识管理与组织成功的关系 知识管理在2l 世纪是组织成功的“ 必要条件” 知识管理不是组织成
15、功的“ 充分条件” 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contingency) 的思考,没有绝对标准和最好的模板 知识管理不可能单独成功,要配合组织的其他结构条件 案例2:浪潮集团对知识管理内涵的理解一、浪潮集团实施知识管理的背景1.1 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 应当是一种通过掌握、捕捉、共享和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 ,进行评估和利用,以此强化组织力量的经营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组织从智力和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调查结果显示:在知识管理实践中,知识的应用、传递、产生和储存 四种核心活动最为调查对象所认可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特别擅长的,而且可以应用在其他事业或行业内的一套相
16、关的技术、技能和能力。核心能力的特征: 是一种系统专长,是造成企业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主要由无形资产而非有形资产构成 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具有持久性;知识管理是当今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 1.2 IT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IT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大部分IT企业的智力资本已经占到总资本的75%; IT企业只有在构成这些智力资本的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占据了优势,才有可能有效提高IT服务的能力和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组织的长期运营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已经成为IT组织管理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所以知识组织必须有能力将个人的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组织的知识。1.3 浪潮集团自身的特点要求
17、实施知识管理 员工数量 5000 人(2006年) 销售收入 RMB152亿元(2006年) 上市公司 浪潮信息(000977) 深市 浪潮软件(600756) 沪市 浪潮国际(8141) 香港 企业地位: 中国IT产业前三名 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企业前三名 2006年月,浪潮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产业结构化软硬一体化:计算机产业群 SV、PC、存储 特种计算机等智能终端产业群 税控收款机、自助 终端、机顶盒等软件产业群产品平台(楼上/GSP)ERP、烟草v3、通信软件、软件外包、电子政务(EC-GAP)移动通信产业群 CDMA手机、GSM手机 无线接入产品等企业资质 企业荣誉国家重点高
18、新技术企业 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国家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国家“863”服务器成果转化基地 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主要资质通过ISO9001、ISO14001、ISO18000 三项认证 国家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件企业通过了CMM L3认证 国家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涉密软件开发资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产业地位计算机产业: 国内最大的服务器专业研发生产基地 浪潮服务器连续十一年蝉联国有品牌销量第一 浪潮服务器先后打破三项世界纪录(TPC-H、SPEC) 存储产业连续三年国有品牌销量第一 浪潮服务器、浪潮电脑为中国名牌产品 软件产业:中国最大的独立应用软件供应商 浪潮
19、ERP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 浪潮烟草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电子政务(EC-GAP) 互联审批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 电信网管及运营支撑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二 软件外包业务进入全球外包服务100强 税控机: 连续4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技术和产品竞争力遥遥领先 军 品 : 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研发与制造企业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7月12日,科技部批准浪潮设立 “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从事服务器与存储技术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方向:高效能服务器体系结构;高效能服务器设计技术;高效能服务器系统软件技术;新型海量存储系统体系结构;面向多媒体视
20、频应用的高带宽海量网络存储系统;分级集群海量存储系统及其管理技术实验室建设目标:建设成为我国信息产业领域重要的研究开发机构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平台,不断推出创新技术,引领我国服务器和存储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创新支撑。二、浪潮集团对知识管理内涵的理解2.1 现有知识管理实践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许多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先后开展了知识管理的导入和建设; 主要问题:如何正确界定KM的对象? 如何描述? 现象: 形成了“垃圾库”; 相关性与确定性的问题方法的改进 知识管理方法论的研究将是知识管理成败的关键。在浪潮下决心要引入知识管理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这个必需要解
21、决的难题。 避免垃圾库的形成选择与规范知识管理的对象 解决相关性、确定性问题知识的描述:知识的九要素模型2.2 什么是知识?-从三层模型到五层模型我们认为:知识可被划分为五个层次数据,信息,经验,一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五层结构模型Data是有关事件的一些离散的、互不关联的客观事实。l 缺乏关联性和目的性l 没有特定意义l 仅描述了所发生事件的部分事实,无法提供对事件的判断或解释,也就无法为行动提 供持久可靠的基础l 无法说明其自身是否重要或毫不相关l 是产生信息的基本原始素材Information是产生变化的、经过加工的数据。l 信息具有相关性和目的性l 信息不仅仅可能影响接收者,其本身也具有某
22、种形态,它是为某种目的而组成的 Experience是最然在一定范围内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因没有被验证过,不能上升到知识的范畴。Knowledge是认知和分析能力、价值观念、关联信息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是经过验证和总结的经验的集合。l 知识产生于信息l 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贴近行动Core-Knowledge 由组织认定的与完成职责直接相关的Knowledge。2.3 核心知识是浪潮知识管理的重点信息知识正处在一个爆炸的时代,不分轻重是大多数企业知识管理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 浪潮集团确定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 -核心知识核心知识的识别和认定 核心知识的一般性定义(康耐尔大学:PROF. SNE
23、LL):核心知识是一个企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标志,它们对企业的独特地位有重大影响,所以也可称为核心竞争力。核心知识的三特性: 价值性: 必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独特性或稀缺性: 企业相对独有的 可学习性: 能够被有效共享,被学习和传递和可持续发展核心知识的描述知识元模型核心知识的关键要素:1、相关性与组织什么职责、流程、流程节点相关 知识的二重相关性: 知识与组织职责的相关性 知识在支持组织行为中的相关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2、确定性是否被组织定义、认定组织认定的标准: 价值性 独特性或稀缺性 可学习性2.4 浪潮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文档 关键文档:是与组织完成其职责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24、关键行为直接相关的,并已被组织认定必须归档的文档资料 关键文档主要是应用核心知识形成的文档,是实现对经验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核心知识的闭环管理核心知识的应用关键文档的生成核心知识应用评估核心知识的开发 第2章 知识管理理论框架1知识管理与组织互动的三大理论观点 古典理性理论观点 权变理论观点 组织行为理论观点 古典理性理论观点 是將组织視为一个序列功能与程序的组合,员工都是理性追求效率的极大化。 在此观点之下,知识管理的导入被視为是一个客观的外部力量,只要能适当地导入,就能直接、确定的对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知识管理的导入被視为能改善组织绩效的一个外來、客观的实体,而且影响知识管理导入成败的因素也
25、都是确定,通过实证分析,設計出一套规划实施知识管理的最佳实务。 亦即任一组织如果引用好的知识管理策略,就会提升知识管理的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古典理性理论的知识管理因果关系模式知识管理策略组织绩效组织知识管理绩效影响影响权变理论观点 知识管理是存在于各组织不同的背景情境(Context)之下,沒有絕对理想的知识管理策略,更无法將单一的知识管理策略模式适用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与组织上,组织所要寻找的是最适合(Fit)而非最佳的(Best)策略。 权变理论认为相同背景的组织可能有相同的知识管理,但不同背景的组织則应有不同的知识管理,如图2-3所示。知识管理策略导入的权变模式组织知识管理的绩效知识管
26、理策略 组织的背景 知识的转移与流动 知识的传播媒介 组织的知识文化調节知识管理策略与组织背景的配合矩陣组织行为理论观点 学者认为若要了解组织知识管理的运作,不能单从组织知识管理结构与流程設計的技术面,來分析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必須从员工的行为面进行。 员工基于权力、利益、价值观的考虑,会影响其对知识管理的态度(喜欢或討厌),进而影响员工对知识管理不同的行为(配合、抗拒、扭曲、阻碍等),这些行为才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力量,而并非知识管理本身。组织行为理论对知识管理的解释架构图知识管理成效个性、认知、价值观个人利益政治权力使用知识管理的不同方法与行为员工对知识管理的态度与动机影响影响影响2.
27、知识管理的8大学派技术导向经济导向行为导向系统学派制图学派工程学派商用学派组织学派空间学派战略学派组织学习学派重点信息技术知识地图流程的知识管理知识的价值收入知识的学习网络讨论知识的空间组织核心能力发现错误与行为改进目标知识库的建立知识目录的建立知识流的流畅无形智力资产管理知识搜集和分享交换知识的空间知识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单位特殊领域的知识企业集体的知识知识管理流程活动知识产权知识学习群组提供资源与地点企业竞争优势学习过程关键成功因素知识内容与分享机制分享动机和人际关系完整知识学习和知识的传递正式的智力财产管理制度互动文化和知识中介鼓励参与有目的的知识讨论知识化核心能力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信息技
28、术的贡献知识库专家系统企业内部网络上的知识地图分享知识库和资料库智力财产管理系统群组软件和企业内部网络知识呈现和获取系统促进知识的综合绩效产生知识存储和交流哲学观知识编码知识连接知识能力知识的商业价值知识的协同合作知识的接触知识的意义组织记忆3.知识管理的主要模型 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模型 知识管理的核心能力与知识构建模型 知识管理3层模型 知识创造模型 (SECI模型 ) 学习型组织模型 知识管理的3层模型知识管理流程组织知识分享领导IT文化採用采集组织定义运用创造知识管理的促进者評估影响知识管理的四个主要促进者 領导 領导(Leadership)团队应具有几个要素,包括將知识管理当成重要的策
29、略核心议题,并了解到知识资产对利润创造的潛力,以及就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贡献程度來作为招聘、考核与升迁的依据。 文化 组织应該鼓励及支持知识的分享、让组织充滿开明(Openness)与彼此信任的气氛、將协助顾客创造最大价值当成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IT技术 组织內各相关单位及外部相关团体都应能以IT、网络來作有效地链结,并存储组织重要的数据纪录,且让所有员工都能方便地访问;支持知识管理的IT都应具有“即时”、“整合”与“智慧型”的特点。 评估 组织应設法衡量知识管理与財务绩效间的因果,发展出作为衡量知识管理绩效的特定及明确的指标让 执行知识管理绩效表現 较佳的单位,配置更多的资源等之鼓励行为。知识
30、创造模型(SECI模型 ) 一个动态交互:知识转移 两种知识形式:隐性和显性知识 三个知识聚合层次:个人, 小组, 组织 四种知识创造模式: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 四个知识转移场所(Ba) 知识创新的螺旋过程 组织内部四种知识创造模式 SECI 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 internalization 社会化( socialization ):个体之间通过联合活动和接触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 外部化( externalization ):以易于理解的形式表达和描述显性知识的过程 组合化( combination ):将显性知识转化
31、成更复杂的显性知识,包括显性知识的交流、分发、系统化等过程 内部化( internalization ):在个体或组织规模内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过程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社会化外部化显性知识内部化组合化知识转移场所(Ba) 起源场:指个人可以分享经验、感觉、情绪和心智模式的场合。起源场是一个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空间,个人借助同理心与同情心而超越人际间的藩篱,以关怀、爱、信任与承诺构筑人与人知识转换的基础。该空间为“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组织网络。 对话场:这是提供团体分享心智模式与技能的场合,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沟通而成为共享的知识,关键成功要素在于选择具有不同特殊知识或能力的人组成一
32、个项目小组或是跨部门的团队,通过对话平台使得这些人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化成显性知识。因此,对话场提供一种良好的“外部化”组织网络。 系统化场:系统化场针对“组合化”提供一种良好的组织网络,使得显性知识能以较便利或是书面的方式在整个组织间流通。信息技术(如网络、视频会议等)为组织知识创造提供一种虚拟化且更具效率的合作环境。 行动场:行动场为“内部化”提供共享的组织网络,个人利用虚拟的沟通媒介,内化显性知识成为己身的隐性知识,例如操作手册或虚拟实境演练方案。 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过程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内化组合化社会化个人层次群组层次组织层次跨组织层次知识管理的7个不同侧面 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 知识
33、被視为组织重要的无形资产或称为智慧资本,这些都是无形的。因此组织应有系統地整理、了解、評估这些无形资产,分析其強弱点,以便作良好的管理,发挥最大的价值。 知识管理的策略观点 知识被視为是组织重要的策略竞爭武器,不只是在作业流程上改善绩效,而是组织用來打擊竞爭对手、达成策略目标的重要策略核心资源。知识管理的八个不同面向与观点(续) 知识管理的流程观点 強調组织要做好知识管理必須掌握的主要步驟或活动。包括知识的定义、获取、创造、分享传递、利用及存储等,以上的每个流程都有影响其绩效的管理、文化、技术、領导等因素。 知识管理的组织行为观点 组织在员工的酬偿制度上应如何鼓励及触动动员工的学习与创意的动机
34、?组织要如何掌握这些影响因素,以发挥员工最大的脑力潜能。 知识管理的IT观点 IT本身是知识管理一个主要的杠杆工具,知识管理必須靠強而有力的IT來达到管理与传递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观点 強調須了解若组织要順利推行知识管理,則其应該具备哪些管理的要件,包括要有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等。 知识管理的实施观点 強調的是若组织导入知识管理的案例,則应如何做好实施的管理。 知识管理的評估衡量观点 沒有評估就沒有管理(No Measurement No Management),组织为能确实了解知识管理的实施是否成功?哪裡出问题?投资值不值得?应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準則。整合的知识管理架构图知识资本组织
35、行为组织结构IT实施战略衡量知识管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实施指导评估回馈包括贡献支持支持支持知识管理的流程知识管理面组织支持面(知识管理环境)组织价值面定义获取创造分享转移利用存储第3章组织知识资本管理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 美国通用集团是一个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在多角化经营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美国第一大企业,根据2001年年初美国证券市场报告,通用集团的公司市值是305亿美元。微软公司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根据2001年美国证券市场同期报告,该公司市值约是3025亿美元,是通用集团的10倍。通用集团的固定资产远高于微软公司。为什么?1. 知识价值的体现 提高实体商品的生产效率 增加实体
36、商品的知识含量 形成各种知识商品 进行知识资本的投资2. 知识资产与知识资本l 什么是知识资产l 什么是知识资本l 知识资产到知识资本的转化因素l 知识资产运作方式企业有形、无形的资产与有形、智力的资本什么是知识资产 知识资产也表现为显性知识资产和隐性知识资产。 显性知识资产可以被个人、群体或组织拥有,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产,称为组织知识资产或智力结构资产,属于组织固定的资产; 而隐性知识资产则是存在于个人的大脑中,称为个人知识资产或人力资产,属于组织流动的资产。 主体(知识拥有者)个人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个人知识资产显性知识资产隐性知识资产人力资产显性知识资产隐性知识资产非商业性知识表达
37、通过交易转化投资转化人力资本非盈利行为组织知识资产企业知识资本知识资产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型 l 创新知识(Innovative Knowledge) 指个人通过各种知识活动而产生出来的新知识l 高级知识(Advanced Knowledge) 由个人的创新知识转化成组织拥有的、规范的、成熟的、可应用的知识。l 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 具有本组织独特性,而竞争对手不具有或难以模仿的知识3.2.2 什么是知识资本 资本(capital)是指投入到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资本通常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称之为“货币资本”。 同样是货币,它可能是资本,也可能不是资本。区分“资金”和
38、“资本”的概念 如果人们投入货币,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商品生产或流通过程获得所期望的“经济剩余”或“剩余价值”,即更多的货币,则所投入的货币属于货币资本。 货币如果只是作为商品交易的回报而给人们带来收益,则属于货币资金。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如货币一样通过“运动”为组织带来更多的货币,成为一种不同于“货币资本”的新资本形式,这就是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knowledge capital)指将个人知识资产或组织知识资产以分配契约的方式投资到组织中去,目的是通过知识资产向知识资本的转化来获得这项投资的经济剩余分配权 进行投资的知识资本,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种: 来自于个人知识资产转化的称为个人知识资本
39、或人力资本; 由组织知识资产转化而来的称为组织知识资本。 知识资产到知识资本的转化因素1社会需求因素2个人需求因素3知识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因素1.社会的发展历史中,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信息经济到知识经济,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生产力,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2.社会需求也决定于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个人知识、人力资产的市场价值。当知识的市场价值通过交换或投资体现出来,社会也就产生对这种知识的需求,从而促进知识资产转化为知识资本。个人需求因素1.个人需要也是知识资本转化的前提2.过度功利性已使许多知识拥有者将知识私有化,仅仅把知识作为获利的工具,忘记了知识共享,忘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组织知识管
40、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知识环境因素1. 通常人力资产要在一种宽松的组织环境下,在某些激励机制下才能转变成人力资本。2. 知识环境是形成知识资本的关键因素。组织需要创造一种知识环境3. 社会需求是知识资产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大环境因素,个人需求是其前提条件。在具备两者的情况下,组织内的知识环境是知识资本形成的驱动因素3. 组织知识资本的构成 知识资本构成的研究 组织人力资本3.3.1 知识资本构成的研究1.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的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2.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未编码的知识)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的知识产权资本、组织管理资本和市场资本)3.知识资本的HSC结构:人
41、力资本(human capital)、结构性资本(structural capital)和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4.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四个部分: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5.其他研究各种智力资本的分类图市场价值财务资本(有形)智力资本(无形)人力资本(员工)結构资本(组织)顾客资本(外部)组织资本(內部)创新资本(未來)流程资本(現在)组织人力资本组织人力资本(organizational human capital)是指知识拥有者投资到组织中作为一定入股资本,并按股本比例参与组织经营结果剩余分配的人力资产。例如,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
42、在企业中建立人力资本股制度的代表。袁隆平院士拥有该公司的250万股份,占公司股本的5,这250万股不是袁隆平院士的货币投资,而是他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他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袁隆平”品牌的价值体现。3.3.2 组织人力资本1保持人力资本健康 员工的健康对组织收益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知识产出;另一方面延长人力资本使用期而获得长远收益,健康长寿的员工能延长工作的年限。2防止人力资本流失 组织要认识到人力资本流动的必要性;组织要靠管理留住人才3.3.3 组织智力资本 组织智力资本(organizat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由组织知识资产转化而来的资本形式。组织雇用知识员工,他们给组织带来了个人知识资产(也可称为个人智力资产,包括显性和隐性的知识)。 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知识员工头脑中的个人知识显性化,把其知识资产转变为组织知识资产(这是显性化的智力资产,也可称为组织智力资产)。通过将这些资产投入资本市场或进行合资、合股等,进一步转变为组织智力资本。 货 币货币资产转化组织结构资本货币资本(代表组织实体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