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及其问题.docx

上传人:风样花鼓 文档编号:2110446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及其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及其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及其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装订线 毕业论文摘要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成为潘多拉的盒子,创新行为变成了危机之源,然而真正危机的并不是金融创新,而是过度金融创新和不足的市场监管。2008年9月下旬开始,由于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干预,世界经济呈现脆弱复苏,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迅速摆脱困境的出口。加快金融创新特别是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仍然是我国即将进行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金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的介绍,以及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讨论,通过海外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比较,分析研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创新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途径和取得的重要

2、成果,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最后并讨论了我国对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政策引导,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证券市场;金融创新;产品创新;金融监管 AbstractThe loan crisis initiations financial storm engulfs the entire world, the finance derivative products overdevelopment and abused into Pandoras box, the innovation behavior turned source of the crisis, Howev

3、er the true crisis is not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but excessiv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insufficient market supervision. in 2008 starts in late September, because various countries government cooperates fully, took the unprecedented measure to carry on positive an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t

4、he market, the world economics presents the frail recovery. Various countries positively are seeking ask the difficult position rapidly the export. Sped up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specially the stock market product innovation was still the important task which our country soon carried on. Also d

5、evelops the financial important also means.This article through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backgrounds introduction and the discussion, compares through the overseas stock markets product innovation. The analytical study our country present stock market innovation faces the question, as well as late

6、r will develop direction. And discussed our country policy guidance finally regarding this. Has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money markets development.Key word: Financial crisis; stock market; finance innovation; finance supervision; product innovation 目录一、绪论1(一)写作背景1(二)文献综述21、金融产品创新理

7、论及存在的问题22、国内学术研究5(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框架6二、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探讨8(一)美国金融危机不应影响我国金融创新进程8(二) 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的原罪9三、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形成与发展11(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金融创新的意义11(二)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发展历程141、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142、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途径.15四、我国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创新19(一)我国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创新的环境与条件191、市场成熟为新品种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192、风险意识逐步形成.203、股市环境有利于平稳推出.21(二)我国融资融券和股指期

8、货创新产品的发展与分析221、我国发展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产品的必要性.222、我国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233、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相互作用关系.264、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推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27五、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展望29(一)我国证券指数产品创新291、股指期权创新.292、指数存托凭证创新.32(二)我国其他主要证券市场产品创新33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35(一)研究结论35(二)政策建议36致谢38参考文献39附录40contents1 introduction11.1 writing bakground11.2 Literature Review21.2.1 finan

9、cial product innovation theory and problem21.2.2 Domestic research51.3 the research ideas and franmeworks62 Financial crisi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82.1 U.S. financial crisis will not affect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82.2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not the ori

10、ginal sin of financial crisis93 Chinese stock marke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 innovation113.1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113.2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153.2.1 Product innova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11、 constraints and problems153.2.2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way of product innovation164 China stock index futures margin and innovation194.1 China stock index futures margin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194.1.1 The market introduction of new varieties matur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194.1

12、.2 Risk awareness gradually214.1.3 Market environment is conducive to a smooth launch214.2 China stock index futures margin and innov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224.2.1 Margin of China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for stock index futures224.2.2 China stock index futures margin and Development2

13、44.2.3 Margi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ock index futures274.2.4 Stock Index Futur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argin trading on Capital Market285 China stock market index of product innovation295.1 China Securities Index Product Innovation295.1.1 Innovation Index Options295.1.2 Innovation Index D

14、epository Receipts315.2Chinas other major securities product innovation336 Conclus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356.1 Conclusions356.2 policy recommendations36Thanks38References39Appendix.40IV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7页 共41页一、绪论(一)写作背景从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

15、警并于同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及裁减54%的员工开始,一场席卷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进而引爆了殃及全球的金融海啸。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美林、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等一个个昔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巨鳄”相继衰落,有的贱卖求生、有的被政府接管、有的不得不申请破产;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金融和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冰岛甚至因此而陷入“国家破产”的困境。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自2008年9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干预。出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全球经

16、济开始显示出脆弱的复苏,人们开始使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来表述当前的世界经济。 然而探寻这次经济灾难的主因除美国政府利率政策失误及金融寡头们贪得无厌、过度借贷之外,金融创新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监管,导致金融风险蔓延、金融杠杆失控是直接的原因。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成为市场决策者、参与者、研究者讨论的焦点,也促成了人们对于诸如全球经济格局、金融秩序的调整、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全面反思。在当前全球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努力寻求金融市场的新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适度规范的金融创新将成为必然选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自身调整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

17、1.4,而2008年增长率降为9(其中一至四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l0.6、10.1、9.7和6.8,呈逐季下降态势)。2009年年初经济继续恶化,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仅为6.1,但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从第二季度起,经济从低谷中缓慢拔起,经济增长率为7.1,到第三季度,为7.7%,第四季度攀升至8.7%。今年第一季度已升至9.5%,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在9%左右。上述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已开始出现复苏,但尚未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反思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我们不能把金融危机归咎于金融创新,更不能把金融危机当成抑制

18、金融创新的借口。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把握好方向与节奏,以此为契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争取主动地位。 金融创新是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证券市场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创新体系既包括证券市场的品种创新, 也包括市场的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在发展、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过程中,注重与保持产品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仍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重点工作之一,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出现而停止我国金融创新的脚步。目前此工作已经在政府决策层得到普遍关注,去年在积极推出了创业板市场后,今年初又相继推出了融资融券,股指

19、期货这些重要产品,大力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步伐,缩小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差距。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金融危机的阴影渐行渐远,在后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将如何应对金融发展新形势,如何把握金融创新的尺度平衡风险防范以及金融发展,并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的确值得我们研究。(二)文献综述1、金融产品创新理论及存在的问题最早对现代产业经济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Schumpeter关于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周期的思想,根据Schumpeter的定义,广义的创新是“推动并维持资本主义发动机运转的基本动力”。主流经济学专注于价格竞争,但在Schumpeter看来,关键在于创新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力量。这种竞争是“

20、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新市场的竞争,也就是拥有成本或质量上绝对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分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Schumpeter,1942)。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不断的摧毁旧的并同时创造新的。此外,一些文献关注创新活动的第二阶段:扩散。扩散是任何创新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不完全假设确保创新者能够在被模仿之前的一段时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如果代理人有完全的信息。那么任何非均衡都将转瞬即逝。实践中,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处于非均衡状态,直到扩散消除所有潜在利润,市场才会恢复均衡。实证研究表明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散,而不是被

21、所有潜在的使用者同时采纳,并且不同的创新扩散其时间可能差别很大。创新采纳模型通过对单个企业采纳决策的模型化解释了这种类型的扩散。扩散模型注重整个产业的扩散速度,并评估创新的特定因素。大量的文献分析已经见证了产业界的技术创新活动。与产业经济学文献中对技术创新的详尽研究相比,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文献主要是描述性质的并集中于分析影响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外生因素,零乱且分散。(1)Silber的约束诱致假说Silber 1975年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论文阐述了约束诱致观点Constrmminduced hypothesis),认为金融产品创新是微观金融企业

22、为寻求最大利润、减轻金融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动,金融企业面临的约束既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而政府管制是潜在的最主要外部约束。市场通过规定不同金融产品的供需条件,来对企业的最大化行为施加压力:一个垄断性市场促使企业设定特殊的价格与产量以实现超额利润;一个竞争性市场决定了企业将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它将按市场确立的资金量最大化自身的效用。Silber用“影子价格”,即遵守该约束条件的成本,也就是约束条件取消后目标函数的潜在增加额来衡量企业在这期间的效用水平变化。他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遵守一项约束的影子价格(成本)会提高,因此,公司会不自觉的从事或加强搜寻新的金融工具或服务。影子价

23、格的升幅越大(效用水平的降低也就越大),则创新的动力就越大。Silber(1975)假定只有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增加的影子价格才能刺激新的产品创新,这一假定定义了约束诱致型创新假说的时间维度,那么,影子价格将在新的金融产品出现之前上升,在这之后急剧下降。 后来BenHorim&Silber(1977)对假说进行了正式检验,使用来自第一国民城市银行和纽约四家大型银行的数据对1952-1972年的情形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影子价格”随着时间推移而呈上升趋势,并且在创新金融产品被引入之后,这一价格的确下降了。据此,Silber称模型可以用以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产品创新,并且支持约束诱致假说。

24、尽管Silber的金融产品创新理论代表了这一曾经受到忽视的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但其分析方法存在着某种局限性。Podolski(1986)指出约束诱致说存在两项缺陷:一是把金融企业的创新行为归因于利润最大化动机,显得过于一般化;二是仅着眼于微观企业角度,显得过于特殊化,无法解释由于新市场、新企业和新货币性标准等宏观经济层面因素导致的创新。也正因为如此,它的预见力就会大打折扣,人们不禁要对约束诱致性假说的普适性产生质疑。(2)Kane的管制促成论及其争论监管或许是被用来引证金融产品创新动因的最有力的变量。许多学者对监管和金融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包括著名的Kane对美国银行业市场,和

25、英格兰银行对英国市场所进行的研究。Kane在其19771984年的系列论文中探讨了金融产品创新的管制促成理论(Regulatory dialectic),使用管制者和被管制者的斗争模型(Struggle model)来描述金融产品创新,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被管制者)和政治力量(管制者)间的持续斗争导致了创叛的出现。金融产品从发明到进入商业应用的时间周期被视作创新时滞(Innovation lags),从创新出现到管制者把创新纳入监管的时间周期被视为管制时滞(Regulatory lags),管制促成理论假设创新时滞总是短于管制时滞,因为管制者缺乏利润动机。管制者的迟缓行动使得被管制者从金融产品

26、创新中获益,利润的驱使使得更多的银行及其竞争者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这又将缩短监管滞后的时间。而再管制措施Van Home强调的是监管变化对创新的激励,与Kane提倡的管制促成论并没有实质性差别,只不过前者是以动态的视角看问题,而后者仅仅固守在单一要素上。对于同一种金融创新产品的产生,不同学者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类。(3)有关价格波动的评述解释金融产品创新的另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把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视为创新的原因(Silber,1983;Merton,1992;Van Home,1986:钱小安,1997)。例如桑顿和斯通(2000)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27、该观点,价格波动对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作用被夸大了,并且衍生品交易的活跃程度与原生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甚少相关。观点认为美国这30年间债券收益率、股票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的波动并不剧烈,并且1975年后股票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的波幅趋于下降,这说明现代诸多与债券、股票、银行信贷等基础金融产品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很难仅仅用价格波动来解释。Corkish等对伦敦国际金融交易所(LIFFE)19821994年间金融期货合约交易的秩相关检验也显示,期货合约交易额与基础金融产品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之间的秩相关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Corkish, Holland and Vila, 1997),表明价格波动和金融衍生

28、产品创新(及交易)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我们认为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考察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基础,一方面与分工结构共生的制度、知识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决定了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也是人们对金融交易中所面临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挑战的回应。(4)金融产品创新的GEI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金融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理论发展的趋势开始转向探讨金融产品特性的分解和重组(Unbundling and bundling)以及金融产品创新与完全市场的关系,并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讨论金融产品创新和最优证券设计(Optimal security design)。这类分析方法通

29、常被称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Incomplete Market),简称GEI模型。 Duffie&Rahi(1995)构建了一个标准的一般均衡模型,用以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它假设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证券是由金融中介外生给定的,于是,证券交易就是交换未来不确定收入(风险)的唯一途径。每一消费者通过持有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适当证券组合来达到效用最大化,证券市场均衡将同时决定证券的均衡价格和未来不确定收入的最终配置(持有的证券组合数量)。一般均衡模型关注金融产品创新的机会和激励,视投资银行为产品的创新者,因为一般而言投资银行在现代金融市

30、场中充当企业新产品需求的咨询者和策划者,或者作为新衍生证券交易的中介机构。一般均衡模型多从创新者(投资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假设出发讨论金融产品创新或最优证券设计问题。与早期的文献相比,这些研究提供了将金融产品创新理论模型化的正式框架和新思路,但却无力解释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在内的冗余证券的创新与引入(Chen,1995)。(5)如何看待作为金融产品创新主体的中介组织的续存与繁荣作为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及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金融中介,它存在的合理性用传统的中介理论解释是由于跨期市场中的固有缺陷: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Diamond&Dybvig,1983:LelandPyle,1977)。

31、但传统理论隐含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在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持续下降的趋势下,金融中介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两项功能同市场相比较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它们应当趋近消亡而被大规模有组织的现代化金融市场所取代。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所有的证据显示:金融中介机构不但继续存在,而且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源泉,并在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此以来,引出这样一个命题:如何从理论上全面解释金融中介的继续存在、发展和进一步的繁荣,这将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有相当的说服力。2、国内学术研究当代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70年代的发展,至80年代形成高潮,

32、进入90年代仍如火如荼。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 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金融创新”有一个定义,虽然学界对此也有些争论,但基本上是衍生于创新理论的倡导者熊彼特(j.a.schumpeter)的观点。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本人认为理解为金融家的活动更好,主要是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这一表述强调了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家,他们是金融活动的策划者、发起者和维护者。同时,这一表述指明金融创新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这一表述,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

33、(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讨论我国的金融创新,包括创新的原因、环境、改革与发展、国际趋势、历程、经济学基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技术支持体系、未来发展趋势等。代表性论文如王仁祥和喻平(2000)认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过程。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对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是金融工具创新。而金融创新对金融深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对货币化的影响和信用化的影响两个方面。李松龄(2001)认为金融工具创新是通过创新金融资产的品种,减少稀缺性,获得较高的金融资产收益;金融制度创新是通过新的金融制度的安排,

34、保证创新者创新利益的实现。我国的金融创新既有金融工具的创新,也有金融制度的创新,目的是通过金融创新获得创新收益。王仁祥、喻平(2003)在西方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动因理论基础上,认为我国的金融创新动因分为政府推进型、市场失败型、技术推进型和追逐利润型四种。通过比较后发现,西方有些金融创新理论不适用于我国,我国金融创新的有些动因也不完全局限于西方的理论。孙文合(2005)讨论在我国如何通过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走向金融的混业经营。李慧(2006)分析了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索彦峰(2006)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之中,认为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较

35、优的选择,长期来看,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会因金融创新而失败,一个可行的选择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孙可娜(2006)认为我国金融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应是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经济区域为依托。以产品与非金融机构创新为重点,构建区域性金融创新基地,进行金融研发与先试先行。苏卫东(2006)基于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从经营制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创新主体(发挥微观主体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和创新产品(深化基础产晶创新、审慎发展衍生产品市场)分析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张萍、吴宏(2007)通过分析我国与金融创新原创国在金融体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相关率、产权制度、市场结构等因素上存

36、在的结构性不均衡,发现异质性金融市场间的结构和金融工具比例的差异性对金融创新扩散可能产生的阻碍机制,也是引发我国金融创新扩散中出现时滞现象的主要原因。刘湘勤、龙海雯(2007)应用凡勃伦金融市场演化理论阐述了金融系统的动态演进过程,揭示了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过程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其在推动金融结构变迁中的作用。该理沦不仅得到了美国1865年以来150年金融结构变迁历史的证实,也对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启示。孔庆龙、樊锐(2007)分析整理了证券公司各项创新业务:集合理财、权证、资产证券化、QFIIGDII、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陆一(2007)介绍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lTs。马君潞、于

37、红鑫、魏凤春(2007)运用期望理论,以我国转轨时期银行业转型为制度背景,构建了一个金融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唐双宁(2008)认为,新的金融理论的内核应该是阐述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即有无“同一性”与谁为“第一性”问题。“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中,二者是“同一”的;不能因出现金融危机就否定市场经济,但也不能盲目迷信市场经济;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但也不能简单等同起来。要两只手一起抓,缺谁都不行。易宪容(2009)认为在现在的金融环境下,金融创新理论及方式需要全面改革,在错误的匿名定价机制中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卸

38、责机制,即所谓的风险分散就是每一个当事人都希望创新一种金融产品,而该产品的风险让他人承担。这不仅会导致金融风险责任的真空,也会导致市场潜在风险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系统性风险最终会爆发。因而要反思这种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的放大效应及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害,并要思考在现行的法律基础上,如何对金融机构利用这些金融创新工具进行欺诈的行为进行全面诉讼。(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背景作了简要描述,并对国内外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进行相关回顾与评述。而后对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接下来回顾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历程与发展情况,并对现阶段

39、我国刚推出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进行评述,分析了其推出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最后对我国接下来将要进行的证券市场产品创新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我国在发展金融创新应注意的重要问题与相应对策。本文研究框架如图1。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背景金融危机不会影响我国金融创新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探讨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的原罪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与金融创新意义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形成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创新的历程创新的环境与条件我国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创新创新产品的发展与分析我国证券指数产品创新我国证券产品创新展望我国其他主要证券产品创新研究结论与建议图 1 论文研究框架二、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探讨(

40、一)美国金融危机不应影响我国金融创新进程从美国的金融创新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创新本身是一个社会金融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它大大提高了储蓄转化为财富创造的投资活动过程中的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投资成本,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三十年来,美国经济资本化和证券化的快速发展,为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实际上,这次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资产证券化本身,而是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市场约束力下降,相关市场主体都违背了“注重风险控制”的原则。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之后,不少人士对我国正在推进的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表示担忧,认为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较大,甚至提出

41、应放缓资产证券化步伐。我们认为,首先应肯定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意义,不能因噎废食,仅因美国次级债危机就得出中国暂缓金融创新的结论;第二,在认识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同时,不能否定美国在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些有益经验,如金融监管改革、资产证券化等,任何创新发展之路没有最优,只有次优。就中美国情而言,存在两个重大差别:一、2007年末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达69.14,而这些储蓄转化为财富创造的投资活动的效率还相当低下,同时这种转化的渠道也相对单一,金融市场的纵深度和多样性还非常有限;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大国,这与美国的“资产膨胀依赖型”经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目前乃是“生产创造推动型”模式,

42、工业化、信息化与资本化三步渐进发展合并为一步跨越,活力与挑战史无前例。如果说美国已经是金融肥胖需要减肥,而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发育却是营养不良和结构畸形。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较低,一方面实体经济有巨大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却有大量资金低效运转,一级市场新股的资金曾创出3.3万亿元的天量,即表明我国金融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国内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尤其是直接融资的规模远小于间接融资,债券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金融市场营养不良与畸形发展的巨大成本将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而呈指数性增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对金融系统提出了更

43、高的创新要求,也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通过加快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技术,完善金融服务,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因此,创新是当今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金融业都必须把推进金融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另外,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金融风险不断暴露的过程。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对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也需不断完善。目前我国金融机

44、构的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大量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如果经济出现拐点或者房地产市场发生转折,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在中国金融业尚未向全世界彻底开放之前,抓紧时间,鼓励金融系统全方位、大胆创新,籍此锤炼金融机构与普通工商企业,培养各种人才。在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金融业对外开放、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只有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有效减少系统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因此,美国次级债危机不会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进程。当然,次级债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二) 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的原罪长期以来,金融创新都被视为金融发展的

45、原动力,受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推崇。而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破坏力不断升级,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已蔓延至全球,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危机背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成为很多人诟病的对象,甚至将矛头直指在任期间放纵金融衍生品的格林斯潘。对金融创新的无限推崇和放纵,无疑是为金融危机埋下的隐患:但对金融创新的彻底质疑,有无疑给寻求发展的中国金融业打下大大的问号:金融创新路在何方,我们从中该吸取什么教训?在回顾美国次贷市场的发展历程,金融创新确实起到了“动力源”的作用。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美国的次贷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初并迅速发展,在危机爆发之初,次贷市场总额已达到1.5万亿

46、美元,约占美国整个房贷市场的15%。说金融创新是今日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未尝一点道理都没有。即使到今天我们仍可以确定,金融创新的本意决不是创造金融危机。那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何在?凡事都须有度。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正好四对金融创新的无度推崇与放大。可以说金融创新是次贷之母。这是从次贷原生市场的角度来说的,为了有效的控制房贷风险,住房贷款本应是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向具有还款能力的幼稚客户发放的贷款。而美国的房贷发放机构在激烈竞争压力和“逐利”的驱动下,“创造”了面向资信条件较“次”的次级借款人的次贷。随着美国房市的景气与膨胀,次贷发放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下降,为了扩张市场,创新了形式多样的高风险次贷产品,如仅付利息抵押贷款,负摊销抵押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综合/其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