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指南为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指导,确保防治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根据国家和湖北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南。第一章 总则通过持续实施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全力推进湖北省松材线虫病除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加大根除攻坚力度,力保重点区域安全,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控制压缩疫情范围,实现全省松材线虫病基本无疫情,取得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防控、分类施策、依法监管的原则,除治与预防并举,以治本为主,因地制宜开展防治。2.松材线虫病防控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压缩疫区疫点为目标,采取以疫木清理为主,松褐天牛防治为辅的科
2、学治理措施。3.坚持“疫木不下山,下山必粉碎”的除治原则,确保疫木安全除害处理,杜绝疫木流失现象发生。4.积极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工作,支持社会化防治组织开展专业化绩效承包、第三方全过程监理,推行政府购买除治和综合治理等服务,鼓励和支持灾害保险。第二章 疫情监测与封锁强化监测与普查,及时发现报告疫情。加强疫情封锁,杜绝疫木外流,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一、疫情监测普查(一)日常监测1、监测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是电网和通信线路的架设沿线,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疫区毗邻地区的松树。2、监测时间。对辖区内松树进行定期巡查,每月
3、至少一次。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4、监测方法。(1)踏查。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状况,设计出可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采取目测方法或者使用望远镜,沿踏查路线调查有无枯死松树,或者出现针叶褪色、黄化、枯萎、呈红褐色等症状的松树。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按照本指南中有关要求进行取样和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2)遥感调查。采取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对大面积松林进行监测调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根据遥感图像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信息,开展人工地面调查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
4、立即进行详查。(3)诱捕器调查。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非发生区林分的监测,严禁在非发生区和发生区的交界区域使用。在媒介昆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引诱媒介昆虫,将诱捕到的媒介昆虫成虫活体在室内剪碎后进行分离鉴定(或经过培养后鉴定),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一旦发现携带松材线虫,应当立即对设置诱捕器的林分及周边林分进行详查。(4)详查。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以小班为单位统计,不能以小班统计发生面积的以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四旁松树的发生面积以折算方式统计)、病死松树数量、林分状况以及传入途径和方式等情况,并对病死松树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图和疫情小班详图。调查病死树数量时,需将疫情发生小
5、班内的枯死松树、濒死松树一并纳入病死松树进行调查和统计。(二)专项普查1、普查范围。辖区内的所有松树。2、普查时间。每年2次。一般于每年3-5月份进行春季普查,于每年911月份进行秋季普查。3、普查内容。调查本辖区内所有松树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4、普查方法。同日常监测方法。其中,对已确认发生疫情的小班,直接进行详查。(三)取样1、取样对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刚枯死的松树,不应抽取针叶已完全变暗红或脱落、树皮容易剥离或材质已腐朽的枯死树。参照以下条件选择取样松树:针叶开始退黄萎蔫或者部分呈现黄褐色的松树;特别不能错过有这些症状的优势木。部分枝条萎蔫、枯死,整株萎蔫、枯死或但针叶
6、下垂、倒挂不脱落的松树;树干部松脂渗出少或者无松脂渗出的松树。3、取样部位。一般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个部位取样。其中,对于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在树干上部和死亡枝条上取样。对于树干内发现媒介昆虫虫蛹的,优先在蛹室周围取样。4、取样方法。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用砍刀或斧头直接砍取100-200克木片;或剥净树皮,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100-200克木屑;或将枯死松树伐倒,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 厘米厚的圆盘。所取样品应当及时贴上标签,标明样品号、取样地点(需标明地理坐标)、树种、树龄、取样部位、取样时间和取样人等信息。5、取样数量。以林业小班
7、为单位,表现典型症状、总数10株以下的要全部取样;总数10株以上的先抽取10株进行取样检测,如没有检测到松材线虫,应当继续取样检测,直至全部取样检测为止。6、样品的保存与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当及时分离鉴定,并及时销毁分离鉴定使用的样品。样品若需短期保存,可将样品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若干小孔(若为木段或圆盘无需装入塑料袋),放入4冰箱。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要定期在样品上喷水,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一个月。(四)分离鉴定1、分离。采用贝尔曼漏斗法或浅盘法分离松材线虫,分离时间一般需12小时以上。将分离液体收集到试管或烧杯中,通过自然沉淀或者使用离心机处理后进行鉴定。提示在室内进行分离鉴定时要保持
8、室温在25左右,以充分保证线虫活性。2、鉴定。(1)常规显微镜形态鉴定。仅适用于雌雄成虫,以雌成虫为主。将制作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若分离的松材线虫为幼虫,需培养至成虫后进行鉴定。(2)分子检测(适用于各虫态):采用PCR检测技术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松材线虫分离、培养、检测鉴定的具体方法可参照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6)进行。(五)疫情确认(1)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及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县级行政区的新发乡镇,应当在县级初检的基础上将样品送至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检测鉴定确认。(2)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县级行政区的公告
9、疫点,其疫情由市级森防机构检测鉴定确认。(六)疫情报告1、新发疫情报告。经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确认的新发松材线虫病疫情,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于5个工作日内,将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等情况同时报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并在10个工作日内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将疫情上报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抄报森防总站);疫情详查情况应当在疫情鉴定确认后30个工作日内,上报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月报告。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每月底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报告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普查结果报告。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以
10、正式文件于每年5月20日和11月10日前,将春季和秋季普查报告上报湖北省林业厅(抄报林防总站),松材线虫病普查统计表和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汇总统计表(见附件1、2)。(七)疫情封锁疫情确认后,对发病山场先行实施检疫封锁,防止疫木流失造成疫情扩散。同时,强化辖区内检疫执法工作。1.县级人民政府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立即责成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山场所属单位安排专人或纳入护林员职责,对发病山场松林进行巡逻看护。2.在松褐天牛羽化期内,暂停所有松木采伐和运输,特殊情况经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或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3.查清疫情确认前疫木的流失情况,并集中彻底除害处理。4.根据有关规定和除治需
11、要,启动应急预案,并通报毗连地区联合做好检疫封锁工作。5、县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加强对辖区内涉木企业及个人的监管,建立辖区内电网、通信、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报告制度,实行涉木企业及个人登记备案制度,建立生产使用经营松木单位和个人档案,定期开展检疫检查。6、加强辖区内经营、加工、使用松木的企业及个人的检疫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加工和使用疫木的行为。7、加强电缆盘、光缆盘、木质包装材料等松木及其制品的复检,严防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第三章 山场除治关键技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山场除治是治本的关键,所有发病小班必须采取择伐或皆伐方式彻底清除疫木,并进行安全除害处理,彻底消除疫源。(一
12、)适用条件择伐:对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所有病死(枯死、濒死等)松树进行采伐。可根据疫情防治需要将择伐范围向外延伸2000米,延伸范围内的择伐对象只限于病死(濒死、枯死等)松树。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特殊用途林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松林,应当采用择伐方式。皆伐:原则上不采取皆伐。仅适用发生面积在100亩以下且当年能够实现无疫情的孤立疫点、区位特别重要需尽快根除疫情的小班等,可采取皆伐措施,并及时进行造林。(二)作业时间当年11月至次年4月20日前完成。(三)作业要求病区择伐由外向内伐除病死木、枯死木、濒死木;皆伐要由外向内皆伐所有松树,作业时先清理死树,后伐残余活树,分开堆置,分别除害处理。伐桩高度
13、不超过5厘米,全部去皮后喷除害药剂,再加套不易穿破的塑料农膜袋,并在四周压土。除治山场不残留直径1厘米以上的枝桠、树干。(四)除害处理山场除治所有伐除的疫木(包括皆伐的活立木)及1厘米以上的枝桠、伐桩,均须除害处理,做到“疫木不下山,下山必粉碎”。1.烧毁在有平坦或有可实施烧毁堆放的场地,在确保森林防火安全的条件下,对采伐的疫木、1厘米以上的枝桠,采取就地烧毁。2.切片或粉碎对交通方便、树木切片机或粉碎机可以到达的山场,采伐下的疫木、1厘米以上的枝桠,可就地进行切片(厚度不超过0.5厘米)或粉碎(厚度不超过1厘米)。3.不锈钢丝网罩法对高山区、交通不便、不便焚烧疫木的山场,采伐下的疫木、1厘米
14、以上的枝桠,可采取不锈钢丝网罩法处理。具体方法见附件3。第四章 疫木安全利用切片和粉碎的剩余物,须定点定向送省林业厅备案的定点加工企业安全利用,必须在4月底前安全加工利用完毕。疫木剩余物安全利用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执行。(一)前期准备工作1.疫木剩余物安全利用实行全程监管,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和完备的监管制度,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人。建立采伐、粉碎、运输和除害处理各环节的登记台帐。2.调运人要办理疫木安全利用企业所在地县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签发的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调运要求书,凭要求书到调出地县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办理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处理通知单。3.确需异地调运疫
15、木剩余物进行安全利用的,应当由调出地和调入地的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制定疫木异地安全利用方案,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由组织制定方案的调出地和调入地林业主管部门共同批准后实施。(二)山场管理1.认真记录疫木下山安全利用情况:时间、押运人、车牌号、通行证号等。2.查验调运人持有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处理通知单。(三)运输管理1.疫木原则上就地安全利用。经过批准后,在松材线虫病非传染期(当年11月次年4月)疫木剩余物可异地安全利用。2.松材线虫病疫木剩余物运输时,要专人押运,实行一车一证。3.运输车要粘贴“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运输车”标志,运输途中不得停留,不得随意改变运输路线和疫木剩余物数量。(四)定
16、点企业监管1.疫木剩余物进场时凭证优先收购,及时、准确过磅,建立松材线虫病疫木剩余物进货登记台帐。2.需及时处理的疫木剩余物应直接安排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卸至指定堆放点。3.运输车出场前,要进行清扫,清扫的残余物全部焚烧。4.堆料场疫木剩余物进行加工时,要安排专人监管,建立加工登记台帐,严格按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利用。5.成品出场,要按要求办理植物检疫证书,凭植物检疫证书和木材运输证运输。6.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要指派专人对企业进行常年监督检查。7.监管责任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定点企业疫木剩余物安全利用情况。发现企业有违反规定的,责令立即整改,整改期间,企业不得加工。如在规定时限内未进行整改
17、或整改不到位的,建议有关批准部门取消其定点企业资质,并予以公布。第五章 松褐天牛防治技术发生疫情松林区在采取山场除治技术措施后,应分区施策,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以下松褐天牛防治技术。(一)化学防治松褐天牛1.适用条件:所有松林分布区,重点是发病山场及其周边和重点防治区域。2.作业要求:使用微胶囊缓释剂,在5-6月松褐天牛羽化高峰期各喷药一次。具体施药方式和施药量视不同的药剂而定。(二)诱杀松褐天牛1.挂设诱捕器诱杀(1)适用条件:交通相对方便的发病山场。(2)挂设原则: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现期前挂设,至当年成虫活动末期(5-10月左右)进行诱杀。挂设诱捕器和诱芯更换的具体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
18、操作。(3)注意事项诱捕器要均匀挂设在重点发生区,相对集中连片。在新发生点,应在发病山场内部挂设,不得向外部挂设。用GPS定位,并绘制位置示意图。2.设置诱木诱杀(1)适用条件:发病山场。(2)设置要求: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现期前,选择衰弱或较小的松树作为诱木,至少10亩设置一株,并标记。在诱木基部离地面50厘米处的3个侧面,每个侧面用砍刀向下斜砍3刀。用注射器将诱木引诱剂注入刀口内,引诱剂的稀释倍数和注射量按照产品说明书确定。在松褐天牛产卵期结束后,将诱木伐除烧毁。(3)注意事项诱木要均匀设置,相对集中连片。重点防治的地方应连年设置。禁止在发病林分边缘使用,防止疫情向外扩散蔓延。特别是在新发生点
19、,要在发病山场内部设置,不得向外设置。用GPS定位,并绘制位置示意图。加强诱木管理,严防诱木流失。(三)生物防治松褐天牛1.适用条件:重点预防区。松褐天牛2龄幼虫时释放管氏肿腿蜂,3-4龄时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或成虫防治。2.作业要求:具体技术操作办法见附件4。(四)打孔注药保护1.适用条件: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松,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保护区域松木。2.作业要求:具体技术操作办法及使用药剂见附件5。第六章 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总体防治规划各地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区域的地理位置、林分类型、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等因素,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编制35年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松林资源分布,松材线虫病发
20、生与防治基本情况,总体目标与年度计划,防治区域布局与对策,防治技术措施,经费概算及筹措,组织保障措施等。(二)年度防治方案1.方案内容各县级区域在10月底疫情普查结束后,根据普查结果,即时制订下一年度防治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松林分布情况,疫情分布情况,年度防治目标,疫木除治计划,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经费预算及来源,组织保障措施等。疫木除治计划、综合治理技术措施要进行作业设计,落实到小班,并填制附件6相关表格。2.制订方案应考虑的因素(1)发生区内的防治方案应将疫木除治和除害处理作为关键性措施。同时,因地制宜选用相对成熟的其他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2)发生区内的松材线虫病除治计划应当由省重大
2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审批。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乡镇,只能进行松木的除治性采伐。有关要求执行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林造发201410号)。(3)发生区内的松木采伐,必须建立和实施严格的采伐监管措施,确保疫木不流失和疫情不扩散。(4)发生区的森林采伐限额应当优先保证松材线虫病除治性采伐的需要,应在采伐限额满足情况下制订方案。(5)松材线虫病防治推行专业化绩效承包、第三方全过程监管的方式。承包方、监管方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合同规定的要求,各负其责地实施采伐和其他防治措施。3.方案上报每年11月15日前,年度防治方案(送审稿)以市为单位(含所辖县、市、区),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办
22、公室文件上报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省松指办组织专家审查,修改完善后以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名义批复实施。第七章 督办检查(一)督办检查内容:防治领导小组是否成立,森防机构及人员是否落实,是否制定防治方案,病枯死树现场清理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农户房前屋后是否有松柴,木材市场是否经营疫木,防治资金是否落实,是否开展监测普查,是否开展松褐天牛防治,是否开展执法行动等。(二)督办检查方式:实行包片督办,行政领导、技术干部包片督办,责任到人,及时掌握进度、质量,发现问题当面反馈,促进整改。(三)督办检查时间: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其中病死树清理期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检查督办,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23、(四)通报督办检查结果:两个月进行一次情况通报,对防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不力的地区,及时进行点名通报;问题严重的,由政府通报督办。(五)督办检查结果运用:按省政府办公厅林业“四项工作”综合考核方案要求和省林业厅湖北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进行排名,结果报请省政府通报全省。附件1:松材线虫病普查结果统计表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年月日县级行政区名称松林面积(万亩)调查面积(万亩)死亡松树数量(株)取样株数(株)是否检出松材线虫合计填表人: 审核人: 注:死亡松树数量范围为病死松树、枯死松树、濒死松树数量。附件2: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汇总统计表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年月
24、日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名称松林面积(万亩)发生面积(万亩)死亡松树数量疫情发生小班数量(个)疫情发生乡镇(街道)病死松树 (株)枯死和濒死松树(株)数量(个)名称(疫情发生小班数量)合计填表人: 审核人: 注:1、发生面积按小班统计; 2、若为当年新发生,请在县、乡名称后用注明; 3、“名称(疫情发生小班数量)”填写格式如“月前镇(9个)”; 4、死亡松树统计范围为疫情发生小班内的病死松树、枯死松树、濒死松树。附件3:不锈钢丝网罩法除害处理技术一、材料工具 1.不锈钢丝。材质为304不锈钢丝,规格为8目,一般推荐使用20目304不锈钢丝,钢丝直径0.12mm,宽幅一般为1.5m和1m,可根据实
25、际情况选用。2.密封条。PVC发泡板条(KT板等)用于接缝处密封,规格为:厚度0.7cm,宽度5cm。3.手动马丁枪。4.警示标牌,标签、扎带及记号笔。二、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根据枯死松树清理时间而定,建议在11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或松褐天牛非羽化期进行。可以常年作业。三、适用条件1.交通不便,在离村庄远的地方,不易下山的地方。2.不符合野外用火条件或难以安全彻底焚烧的死亡松树; 3.清理山场山高坡陡,林木高大,运输集材成本高;4.死树分布较分散或单株分布时,彻底清理、运输枝桠和木材难度大,成本过高的山场;5.其他需要采取不锈钢网罩法处理的山场。 四、作业步骤1.伐倒。使用油锯伐倒枯死树,注意
26、伐倒方向,尽量选择林木空隙处倒伏。伐桩高度不高于5cm。2.枝丫清理与截干。使用油锯清理枝丫并截断;主干部分截干宜短,一般长度在80cm以内,使其丧失利用价值。3.堆放与清理。在伐倒木附近选择将1cm以上枝桠堆放于下层,再将主干部分截断的木材整齐堆放其上。4.罩网。堆垛准备好后,首先在堆垛周边挖深15cm左右环状沟,将不锈钢丝网罩插下后,覆土高于地表15cm以上并培紧实,如果山场浅薄,先就地取用周边5cm以下杂树条,封压不锈钢丝与地面并固定,然后覆土15cm以上并培紧实。罩网前,可将需要放置的警示标牌置于网内显著位置。5.接缝处理。两片不锈钢丝网罩重叠部分宽10cm左右;将PVC发泡板条(KT
27、板等)放在两片不锈钢丝网重叠部分以下,使用手动马丁枪将不锈钢丝网罩固定于PVC发泡板条上,固定两排,枪钉之间间距3cm,两排枪钉交错分布。6.伐桩处理。伐桩可以放置于堆垛下,无需另行处理;堆垛外的伐桩,可在伐桩周边挖深15cm左右环状沟,使用不锈钢丝网罩覆盖,四周用土填埋至采伐面平齐。也可以采取其他除害处理方式。7.特殊情况处理防止堆垛垮塌。山场坡度较大时,为防止垮塌,在坡面选择一株或平行的两株5cm左右的杂树,砍断后留桩1m左右,作为自然防垮塌桩,将枝桠及木材依靠堆放其上。整株覆盖。如枯死树木高大,林间很难截干或搬运的,可以将枝丫及梢头截断后,剩余主干部分完全覆盖不锈钢丝网罩,接缝处理方法同
28、上。8.挂设标签。使用自锁式尼龙扎带将PVC防腐标牌系于明显位置,使用不掉色的记号笔标明相关信息,包括清理时间、数量、作业公司等,所标明枯死树数量应与周边伐桩数量一致,便于后期检查工作。9.检查完善。检查清理现场是否有遗漏枝丫或木材,如有则重新处理或单独处理;检查整个不锈钢网罩是否有松枝戳破的现象,如有则使用小块不锈钢丝网罩进行修补,可使用马丁枪进行固定;检查堆垛四周不锈钢丝网罩是否留有缝隙,如有培土加固。附件4: 生物防治松褐天牛一、管氏肿腿蜂防治放蜂时间:一般在松褐天牛2龄幼虫幼期,气温2528,相对湿度6070的晴天放蜂。单株放蜂方法:在零星危害的林分,采取单株放蜂。放蜂时,在树干上斜插
29、一根大头针,将蜂管棉塞打开后,蜂管倒插在大头针上,管底略高于管口,以防止雨水浸入。也可以把蜂管口倒插在树木枝桠上。中心点放蜂方法:在较大面积被害林分,采取中心点放蜂。每10亩林地布设一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万头左右。放蜂时,根据平均每玻管含蜂量推算每个放蜂点放置蜂管数量,将蜂管棉塞打开后,蜂管平摊在靠近若干株松树的地表中央,让蜂自行在林间扩散寻找寄主。二、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块或成虫防治一般在松褐天牛3-4龄幼虫幼期,在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较低的林分,每亩松林选择松树枯死木或有松褐天牛危害的松树4株至5株,作为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或成虫的受体,释放量为卵2000粒株或成虫10对株。在松褐天牛发生严重的林
30、分(在每亩松林地受害死树15株以上),按每亩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2万粒或成虫150对的释放量释放。释放卵卡、成虫的时间和操作方法同上。三、注意事项在释放花斑花绒寄甲的林分中,花斑花绒寄甲已寄生在死树中松褐天牛上,林中的枯死树和设置的诱木,可于松褐天牛羽化前砍伐集中,用不锈钢网罩住(方法参见附件6),待花绒寄甲羽化迁飞后将枯死树和诱木集中烧毁。附件5:打孔注药技术一、注药时间12月至次年3月10日前(树液流动之前)。二、药剂种类甲维盐阿维菌素可溶剂类,甲维盐微乳剂类,阿维菌素乳油类,甲维吡虫啉可溶剂类等。三、施药方法1.测量胸径,按照胸径大小,确定所需注射用量。2.打孔部位在距地面30-100cm
31、的树干木质部的边材上、树皮软薄的位置。如果在皮厚位置注药时,需要用刀刮一小块致韧皮部后再打孔;需要打2个及以上注孔的,打孔位置应分布树干周围,相互间隔,并且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打孔部位倾斜向下45方向,用便携式打孔机具打直径4-7mm、深5-8cm的小孔。3.注药程序(1)去掉瓶盖,将注药瓶尖嘴缓慢插入注孔内,轻击药瓶底部将药瓶固定在树干上。(2)用手按压药瓶侧面,挤出瓶嘴部和孔内空气。(3)用专用针在瓶底部扎透气孔。四、注意事项1.尽量在天气晴朗的白天进行;2.注药嘴以切出注药孔即可,不宜切的过大;透气盲孔扎透即可;注药瓶内药液12天时间流完为宜;3.选择注孔位置,需避免死节、受伤部位及枝桠下部。4.输液结束后回收药瓶,用木塞或凡士林等封住注孔口。附件6: 表1 疫木除治计划一览表填报单位:面积单位:亩,蓄积单位:立方米发生区名称乡镇名称小班号皆伐择伐除害处理方式备注树种组成面积蓄积株数涉及面积蓄积疫木枝桠伐桩合计表2 枯死松树清理计划一览表填报单位: 面积单位:亩,蓄积单位:立方米单位名称乡镇名称小班号(小地名)枯死松树数量死亡原因皆伐择伐除害处理方式备注树种组成面积蓄积株数涉及面积蓄积松木枝桠伐桩合计表3 综合防治计划一览表填报单位:单位名称乡镇名称小班号(小地名)设置诱木(株)挂设诱捕器(个)喷施化学药剂(亩)打孔注药(株)生物防治(亩)其他备注合计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