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风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吃的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食品供应渠道越来越呈现社会化的趋势,更多的人依赖食品工厂和饮食企业获取现成的食物。相应的大宗的主副食品生产也走出分散的小作坊加工模式以现代化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取而代之。这就决定了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关系到越来越多的人,任何一点事故带来的灾难都会形成相当大的影响面。这种影响力还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从一个企业蔓延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迫使人们去寻找一种无污染、安全的食品,绿色食品便应运而生。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2、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的三个显著特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 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而不是简单地禁止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使用。、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绿色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对最终产品的有害成份含量和卫生指标进行测定,从而在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树立了全新的质量观。、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绿色食品标志,这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示意图:绿色食品认证有哪些标准? 绿色食
3、品有一套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即对“产地环境- 生产过程- 包装-运输、贮藏”全过程进行控制。主要包括: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 绿色食品分为 A 级和 A A 级。主要区别在于生产技术标准不同。 A A 级要求完全按有机食品生产方式生产,生产过程不用化学合成物质,如农药、化肥、化学合成添加剂等,可直接与国际接轨; A 级要求基本按有机食品生产方式生产,可适当保留常规生产方式的方法生产,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消费者怎样识别绿色食品? 凡是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上都同时印有“
4、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的文字和批准号,如 LB189901061231, LB 代表“绿”,18 代表“产品类别” ,99 代表“ 年份”,01 代表“中国”,06 代表“大连市”,123 代表“当年批准的第 123 个产品”,1 代表“ A 级绿色食品”如果是 2 则代表 A A 级绿色食品。A 级标志是绿底色,图案和字体为白色,AA 级标志是白底色,图案和字体为绿色。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
5、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除包装标签上的印刷内容外,尚贴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一印制的防伪标签,该标签上的编号应与产品标签上的编号一致。 假冒绿色食品有两种,一是绿色食品企业违规或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二是非绿色食品企业非法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绿色食品标志)人们对绿色食品知多少?根据一项有关“绿色食品” 的调查,在占约 32.1%的市民中,机关干部和学生对绿色食品的了解多一些,食品经销商次之,一般市民了解最少,整体情况不是很好。知道名称的占78.6%,能正确理解绿色食品含义的有 66
6、.4%,能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的不到一半,能正确理解 A 级,AA 级含义的仅占 7.8%,没有一个人能区别绿色食品的级别。因此加强这方面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是亟待的。学历越高的人群对绿色食品的了解越多,反之,学历越低对绿色食品的了解越少,因此应在此类人群中加强宣传力度。青年人对绿色食品常识了解最多,其次是中年人,少年人和老年人。在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是有一定了解,但也有不少消费对者绿色食品了解甚少,有的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食品”,有的认为是“滋补食品”,有的认为是“ 能治病的食品”,我们应当向身边的人宣传“绿色食品” 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 “绿色食品” ,用“绿色食品”,更重要的是
7、了解“ 绿色食品”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从“苏丹红事件” 到“ 瘦肉精风波 ”,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让广大消费者在吃惊与担心之余,对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愈加敏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污染、滥采滥伐 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过量使用添加剂、不合格原料等原因,给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增加保障,人们在呼唤食品安全法的早日出台,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的同时,都把目光转向了“绿色食品”。人们希望买到、吃到真正安全无污染、高品质的食品。因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也就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说,绿
8、色食品产业迅猛崛起正在影响着并持续改变着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广大的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推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标志管理,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广大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习惯上被合称为“三品”。 “三品”近年来在我国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快速发展着。截至今年 6 月底,全国共有近万个生产单位的近 1 万5 千个产品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国
9、共有 3 千多家企业的 7 千多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总产量 5 千万多吨,产地环境监测面积 6 百多万公顷。其中,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达 288 家,产品 843 个,总产量 45 万吨,认证面积 169 万公顷。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推广“三品”的行动正在不断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开发绿色食品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求,目前全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已达到多家,年生产总值超过亿元,绝大部分企业由于凭借开发绿色食品而效益大增,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
10、、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委联合提出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提出,从年开始,连续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分期分批地选择一批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特别是对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相关新产业形成的绿色食品,将优先纳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开发高潮正在全国掀起。我国已开发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大类、个分类,涉及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和饮料等领域。我国生产的部分绿色食品已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在国外广受欢迎,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的前景看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
11、、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都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国内人们的青睐。绿色时尚亟待品质保障:据了解,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以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实行管理为主线,以保护国民健康为第一先决条件,并相继出台了食品安全法 。相对而言,目前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却无法覆盖食品产销的全部过程。因此,加强农产品的监测和认证显得尤其重要。据农业部透露,2004 年,在国家认监委实施的农产品认证专项检查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抽检合格率为 100%。2004 年,全年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比“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之初的 2001
12、年提高了 29.2 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是人们非常敏感的话题,在 2005 年的前三次例行监测中,全国 37 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平均合格率为 94.2%,20 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 ”污染平均合格率为 97.8%。这一切都表明, “无公害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治理了污染,提高了质量,保证了消费安全。但是,不可否认,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发展绿色食品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食品行业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包括食品本身质量不符合要求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包括食品生产环境恶化、合格食品数量相对不足
13、带来的安全问题,还包括食品制造、检测、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配套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力等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摘自 http:/ 世纪末,我国农业生产结束了长期的短缺历史,实现了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跨跃式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一重要的历史性转变,必然导致人们的食物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即由追求食物的数量安全转向追求食物的质量安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必然成为小康社会广大居民可以放心消费的食品。因而发展绿色食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二、发展绿色食品是在加入 WTO 后我国农产晶抢占国际市场的需要在不违
14、反 WTO 规则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会采取一些比较隐蔽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置较高的农产品质量准人标准,即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产品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通过制定、颁布并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甚至无法进入,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可见,绿色壁垒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将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带来极大的挑战。欧盟从 2001 年 11 月开始增加对中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使得中国 2001 年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减
15、少了 37。2002 年 1 月,欧盟又以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停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其他许多国家也因此停止进口我国同类产品;4 月,我国出口欧盟的蜂蜜也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日本也不断对我国蔬菜等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据我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 年 17 月,我国对日本出品的活鳗鱼同比下降了 23,冻鸡下降了 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分别下降了 20和29。2001 年我国向日本出口鸭肉 4668 吨,2002 年 1-7 月的出口数却为零。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要想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除了质量要达到国际通用的食品卫生标准外,还必须满足
16、发达国家各自制定的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否则就难以冲破绿色壁垒的限制。今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方向必须紧紧围绕两个重点:第一是数量安全,即解决好占世界 22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产品的数量必须得到保障;第二是质量安全,即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三、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 15 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我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确保食物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维护资源的合理利用,
17、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协调平衡的农业、经济、技术、生态系统和建立繁荣的社会系统,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指导思想是:力求把农业发展、保护环境、增进人们身体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方略、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保护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以农产品的高质量赢得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黄桂英/农业科技通讯2003 第 3 期) 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上所出售的绿色食
18、品的监管力度,培育绿色食品市场。 大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的了解是通过电视和报纸,其中电视占 44.8%,报纸占 32.3%,因此应加强两种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度和辨假能力,增强环保意识。食品安全事关重大,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消费安全,涉及社会风尚和市场秩序,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食品安全成为全民话题的今天,人们希望买到、吃到真正安全无污染、高品质的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食品的供应源头,从供应链上保证了食品原料的安全。但要让真正的安全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确还需要社会和政府长抓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随着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安全食品的春天离我们不会太远。转
19、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各种新的生物品种也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转基因食品” 。这个名词也越来越熟悉。但是在选择消费的时候,人们是倾向于选择绿色食品还是倾向于转基因食品,是倾向于科技还是倾向于自然?有的人会认为:转基因食品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其安全性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绿色食品较为符合自然规律,其安全性较有保障。从而拒绝一切转基因食品。难道转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吗?近年来,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是科学界和媒体的热点。支持者认为它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因为它为人类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反对者则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会对人类的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威胁。
20、几位长期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近日在京西的一次论坛上聚首,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不是洪水猛兽”,并且,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转基因食品或许更安全。”“转基因食品”,指的是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以之为原料加工的食品。而转基因生物,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所有生物的 DNA 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而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比如西红柿由于富含水分很不耐冻,科学家将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种深海鱼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细胞内,就培育成了耐
21、冻的转基因西红柿。开发利用转基因食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还可以生产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具有抗疾病等特定功效的转基因食品。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不同,在开发利用转基因食品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对转基因食品和安全性表示关注。转基因食品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相比,至少存在以下两个不同点:一 是转基因食品中含有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的外源基因,而传统的食品中不含有;二 是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使转基因食品中含有了特定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相应的蛋白质) 。从行业、专业的角度来讲,安全与危险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安全不安全,危险不危险是相对的,动态的,
22、昨天认为安全的事物,在今天看来则可能不安全。“迄今为止,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经过全世界几亿人次多年食用,尚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从 1996 年到现在都是如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 ”对于转基因食品在过去近十年间的良好记录,彭于发研究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种良好记录得以保持,在他看来,是因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所有的转基因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价和安全管理之后才能获准上市。 ”然而,以前的良好记录并不能表明以后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过去的转基因食品之所以没有出现问题,是因为政府对其实行了严格的科学评价和安全管理;换句话说,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则完全有可能出问题
23、。 ”他同时指出,有问题并不可怕。且事实上, “凡是吃的东西都有问题。 ”在美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说有一种分子,由一个氧和两个氢组成,这种分子多了之后会导致山洪暴发、房屋倒塌以及生命危险。当被问及这样的分子能不能要的时候,92的被调查者回答说“不要”。实际上,调查中所说的分子正是对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水。以此为例,彭于发研究员指出,转基因技术也是一个中性的技术,是一种工具,其是否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吃什么补什么 ”站不住脚中国人常说“吃什么补什么” 。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许多人由此发出疑问: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我们正在或未来要吃的、被改变了基因的食品是有毒的吗?人类吃了这些被
24、改变了基因的食品会不会也出现某些改变?一些报刊引述了一些被调查者的担心,比如吃了转基因猪肉会变得好动,喝了转基因牛奶后易患恋乳症等等。不过在这个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多认为,人们的过度担心是多余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吃进大量外源性基因,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它们各自的基因,这些基因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外源基因。所以说食用了外源基因并不会影响我们的遗传性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另一位委员罗云波教授表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现在人们提出的几个关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出现问题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他说,实际上转基因食品在消化道里很快就会被代谢掉,而不会将这个基因片
25、段整合到人体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去。如果说一个人吃了某一种基因就能获得它的性状,那么科学家们研制转基因动物就太容易了。只需给某个动物喂某些基因,这个动物就成了转基因动物了,显然这是很荒谬的。有人担心,一些以抗病与抗虫为目的的转基因作物,昆虫咬了以后会毙命,对人体能不有害?罗云波指出,首先,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无毒害的关键在于人体有没有该种有毒蛋白的受体。其次,只有当这些有毒蛋白在人体内积累到足够多的量时,才可能有毒。而目前人们常用的抗虫基因,只对有其受体的鳞翊目昆虫才有作用。即使有轻微的毒性,也要看这种毒蛋白在人体内会不会积累下来,如果能够代谢掉则对人体没有伤害。然而每种转基因食品在投入商业化运作之
26、前,都会做大量的动物实验,以证明其不会被积存到体内,所以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转基因食品或许更安全罗云波教授指出,人们之所以要在食品工业上运用转基因技术,主要的出发点恰恰是为了解决常规食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改良食品作为原料的加工品质,改良食品的营养品质,强化其中一些人类必须但又缺乏的营养素。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改良作物的抗病抗虫抗旱抗盐碱性能,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施加农药等问题,保证食品安全。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推动国际国内的研究开发,反对借口生物安全限制生物技术的发展或构筑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性。潜在性、长期
27、性、严重性予以高度重视,坚决反对单纯追求商业利益、局部利益的行为,同时充分考虑伦理、宗教等诸多社会经济因素,以对全人类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1992 年卫生部颁布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规定转基因食品生产审批缺席和标识方法。1993 年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要求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1996 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从保护我国农业遗传资源、农业生物工程产业和农业生产安全的角度,对转基因作物的实验研究。中间研究、环境释放或商品化进行管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在管理上持谨慎态度,在研究上则予以支持。但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方面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认识不足;虽然有关职能部门早已制定了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但实际落实远不尽人意;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的有关技术规则研究不够。因此,应加大工作力度,以利于转基因食品健康发展。所以,不要一味盲目地否决转基因食品,任何技术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正确看待它的利弊,才是最明确的选择。组员:周艳 许燕云高三(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