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 共10页中国低碳能源格局中的天然气华 贲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摘要:哥本哈根会议开启了世界走向低碳能源的新时代。控制温升不超过2C要求把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控制在100亿tCO2/a。这将导致目前石油、煤、天然气、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构成中的比率逆转,和终端用能模式巨变。2020-2050年中国天然气将在工业燃料、商住和民用能源、调峰发电、交通几大领域占据主导或重要地位,并在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和C/LNGV技术领域自主创新,领先于世界。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看好,自给率可达70%。2020
2、-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将达到400-600 bcm/a,并对亚洲天然气市场发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关键词:低碳能源格局 天然气 冷热电联供 LNGV 市场规模 资源和供应保障 亚洲市场格局前言:气候变化、碳减排约限下的世界能源构成格局1-3工业化以来的150年间,地表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加了35%,增加部分的80%来自于化石能源的使用;而其中的80%由工业化的OECD国家所排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占世界总人口近半的“新兴国家”掀起了工业化高潮,导致了世界能源消耗的加速增长,和新一轮以 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快速增加,并将导致地表温度的加速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灾害天气增加和
3、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以世界192个国家的声音,肯定了会议前夕国际能源署(IEA)提出的“450情景方案”的三个具体目标中的两个,即:全球平均气温不应比工业化开始前高出2摄氏度;这要求全球排放量减到1990年(209亿吨CO2当量)的一半。为此发达国家应当减少至少80%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当比“通常情况下”低15%-30%。至于第三个目标,即碳排放的峰值年和减排到1990年排放的一半的时限,以及发达国家以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具体安排,留待2010年末的墨西哥会议解决。文献1-3研究了能耗、一次能源
4、构成和应用碳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ation,CCS)技术三者与CO2排放之间的制约关系,并推算出了在上述减排目标和进程下世界能耗和一次能源构成变化的走势。见图1。一、低碳经济下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利用的变化趋势1、 后工业化/低碳时代终端用能走势未来的20-40年间,伴随着世界因气候变化的挑战而进入由科技进步引领的低碳经济增长时期。但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0亿人口的OECD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耗逐渐降低时,有30多亿人口“新兴国家”也步入工业化阶段。这使得人类利用能源总量继续增长;工业、商住、交通三领域耗能均衡增加;科技进步促进总能效将
5、由目前的50%提高到55%以上;高质量的、与自然和谐的舒适生活所对应的人均能耗,将比现在大大减少;见表1。 图1 20052050 世界(左)和中国(右)一次能源构成的变化趋势表1 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间和能耗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兴国家年代19601970198019902020-50能耗tec/p.a864.13.92.52、 20202050年一次能源终端利用的图景文献4、5探讨了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利用路线的变化。占总能耗约7成的工业和商住用能将主要由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提供;而交通用能则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卡车、部分公交车将改用高效、廉价、低排放的LN
6、G;除高铁、地铁外、智能电网所推进的插电式汽车将替代大部分私家车;第二代生物燃油将成为航空燃料的主力;非粮乙醇、煤基DME等将替代大部分汽油;IEA估计2030年,生物燃料将占全球运输业的9.3%,2050年将达到25%8。太阳能制氢气/燃料电池车也将在20年后实现商业化应用。而有机化工原料将是石油、煤、生物质三家角逐的局面。见图2(太阳能制氢燃料电池车未标出)。3、 低碳约束和科技进步改变和决定一切决定未来世界的发展的,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遵从的碳排放硬约束;二是不断的科技进步使人类能够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效、不断创新生产和生活方式。图2所描绘的全是目前正在研发、完全可以预期其成果的技术路径
7、。商住用能品粮DES/CCHP天然气 电核、再生能 工业用能智能电网电BI0电煤交通用能气化多联产 轻烃、石油油有机化工加工 图2 低碳时代一次能源到终端利用的新格局二、中国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的历史机遇和创新前景1、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是化石能源用于工业和商住的必然选择占世界总能耗70%左右的工业和商住建筑物耗能中,大部分都是低品位的热能。占工业能耗大多数的过程工业耗能热/电比在5以上,大部分在400C以下;建筑耗能的80%的温位与环境温度只差10-30C。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化石能源的化学能转换为电力的效率不可能为100%,必定有一部分以较低温位的热量的形式传递到环境。热电联产(CH
8、P)正是运用这个规律,同时产电和热,因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但是传统CHP的热电比取决于特定的技术,不能适应各种终端用户变化的需求。发达国家近30年来发展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 Combined Cold, Heat and Power,DES /CCHP),集成各种热机、热泵、吸收制冷、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化石能源“吃干榨净”的高效、梯级利用。用于需要蒸汽、热和空调制冷的工业和商住耗能,一次能源的终端利用效率可达70%以上,甚至超过90%。可以说,只要人类还使用化石能源和生物质能,CHP和 DES/CCHP就是科学用能的必由之路;永远不
9、会过时。进入本世纪以来,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加深这些措施,丹麦全国DES/CCHP产生的电力已经超过50%,美国2000年已定下2020年达到29%的目标。有分析称这是未来美国完成减排指标的最重要途径。2、煤CCS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不能解决中国未来20年的低碳能源需求中国迄今一直认为自己的能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因而在近20年经济起飞、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的历史阶段,主要依靠超速开发本国的煤炭资源。至今煤耗已近30亿t/a,占世界42%,占总能耗70%。由此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CO2排放量已达62亿 t CO2/a,占世界21%,人均排放也已超过世均。中国未来10-20年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这
10、个历史时期,即使算上能效提高因素,总能耗也还需要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还能继续多久?安全、运输、污染等问题不说,为使CO2减排与哥本哈根协议的步调一致所必须采用的CCS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本身也耗能。按照IEA的估计,到2020年CCS应用只能占到煤耗的10%,成本30欧元/t。这是否能够经济地支持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尚待探讨。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降低和在总能耗中的比率增大,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以4-5%/a的速度增长,达到40-50%的份额也需要40年的时间(见图1)。总之,这两条低碳能源发展之路,都不能解决中国今后20年实现低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问题。这是中国在未来20
11、年内面临的极大挑战。3、天然气替代煤作为中国工业和城市能源的历史任务、难点和出路未来20年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发展天然气DES /CCHP替代煤用于工业和商住能源。理由有三:第一,天然气DES /CCHP的能源利用效率是燃煤的2倍。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率,世均是24%,中国则不到4%,这也是中国的能效低于世均13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3。采用DES/CCHP把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率提高到15-20%,可使中国能效提高到世均水平;第二,天然气DES /CCHP的CO2排放仅为煤的1/4;减排的成本远远低于煤CCS;第三,未来10年,在进口天然气和LNG占一定比率、但价格较高的条件下,单纯
12、以天然气替代煤供热和发电,用户都难以承受。天然气DES /CCHP因其高利用效率,可使终端供电、冷、热水、蒸汽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原来烧煤的用户能够承担。所以这是未来10-20年中国实现低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唯一出路和战略保障。4、DES/CCHP在中国国情下的创新机遇5、6DES/CCHP决不是简单理解的0.2MPa抽汽加热120C热水供暖,蒸汽吸收制冷供712C冷水这样概念化的组合。它是基于科学用能,即“高热高用、低热低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思想,严格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火用经济学理论,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对各种冷热电用户8650 h/a变负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各种燃气作功发电技术、各
13、种制冷技术、热泵技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强化传热技术,集成建模和优化求解而得到的,在经济效益、能效、碳减排三个方面都比较好的组合方案。是现代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各种能源转换、传递科学和技术的集成。DES/CCHP也不是局限于微燃机的1MW以下的小型系统。美国2000年统计表明,数量占78.6%的770个平均装机1MW的分布式能源站的容量占全美的10.3%,而数量占2.8%、平均容量78.1MW的27座大型能源站占总装机容量的42.8%。中国的DES系统规模更应当按照中国国情来规划。与100多年来陆续工业化的OECD国家不同,人口众多而且密集的中国的国情特点一是在几十年内集中建设新
14、城镇和新工业园区;二是中国城市,工业区、商业中心、居住区的布局和耗能模式与西方大不相同。这使得中国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工业DES,公共建筑DES的模式。中国必须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西方国家DES/CCHP经验基础上,依照国情,自主创新,创立中国自己的城市终端用能模式和DES/ CCHP系统。其特点有四:1)、在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下,依据不同特点建设一批示范项目,统一规划、逐步推广;2)、抓住历史契机,DES/CCHP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同步建设;3)、在多数地去和项目中,有可能把工业园区供能和建筑物能耗占80%的采暖、空调、热水和占14%的用电在一起集成优化配置,实现比西方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4
15、)、配合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替代煤和发展智能电网的历史进程,在网电支持下,天然气加可再生能源DES /CCHP集约化高效联供解决城镇耗能问题。中国地域广阔,各城市的气候和产业特点千差万别,DES/CCHP大致可有下列几种类型:(1)、北方集中供暖为主型。在满足大部分城市居民冬季供暖的需求基础上,开拓非采暖季冷和热水用户;(2)、 南方区域供冷为主型。以满足城市商业、行政中心区公共建筑集中供冷需求为主要负荷,以向附近住区建筑物居民提供生活热水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大型过程工业(园区)主要热用户是从数十t/h到数百t/h不等的是24 h/d连续用汽;(4)、大型联合循环调峰机组离散制造业园区
16、也可以兼供冷和热水;(5)、现有乡镇企业工业园区;(6)、大城市规划新区;(7)、新规划中小城镇;(8)、独立的公共建筑群。;(9)、现有分散电源点联合循环机组的改造。三、中国发展LNGV的独特条件、战略需求和前景 IEA预测,由于人口众多的新兴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世界石油耗量还会增长。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储采比限制,到2020年世界石油耗量将开始下降。如本文一、2节所述,科技进步将彻底改变交通能源的格局。其中,耗量最多的Desier柴油发动机车大部分将被LNG车取代。LNGV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包括发动机、燃料箱、整车制造,-162C LNG供应链和加气设施,均已突破和成熟。在美国和加拿
17、大都有规模化的用例。在西方国家迄今未能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原因,归咎于自由市场经济下,包括制造商、车主、LNG供应商等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中国在2005年已成为世界卡车最多的国家,而且正在持续快速增长。柴油消耗已成为推高现已超过50%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的最大驱动因素。在中国的终端消费市场上,LNG价格只有柴油的3/5,热值却是柴油的1.23倍。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和中国小型天然气资源就地液化为LNG、罐箱车船运输市场的发展,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LNGV价值链构建的动力极强;而且利益相关方博弈的局面与在西方国家完全不同。以港口、矿山、基建工程等领域的中、重型卡车、城际客车、公交车为用户的中国L
18、NGV产业,必将在未来10-20年内蓬勃发展起来7。事实上,在2008年石油价格冲高的刺激下,各地LNGV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新疆广汇公司采用国产化的潍柴动力LNG发动机重型卡车已在北疆普及千余辆;并正在毗邻我国的哈萨克斯坦境内取得一个区块的天然气开采权,计划通过管道输至境内液化供1万余辆重卡和城际客车LNGV所需。改装现有柴油发动机燃用70%、30%柴油的项目,已在山西省成功推广。中海油公司已开始在几个大城市布点建设LNG 加气站。到2030年,近亿吨/年的车用柴油被上千亿m3/a LNG取代,使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大降低的前景是可以期盼的。四、2020-2030中国低碳能源格局中天然气的需求分
19、布和供应保障1、2020-2050中国天然气消费规模论证-提高能效和碳减排的硬性需求 按照上述三、四两节的分析估算,2020-2030年保证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低碳能源构成中,天然气必须快速增长;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大幅度增加。(1)、调峰发电:2020年中国发电装机1700GW,核电规模80 GW,相应的天然气调峰发电约为130GW, 按3500h/a,估算,需用天然气1000亿m3/a。2030核电装机进一步增加,但是智能电网+ 插电式汽车的发展将缓解调峰负荷增长势头;发电用天然气需求月为1200亿m3/a(2)、民用天然气: 2020年按14亿人口燃气率70%、人均耗气80m3/p.a计需天然
20、气800亿m3/a。到2030年,人口14.7亿,燃气率80%、人均耗气76m3/p.a计(DES使生活热水耗气减少),需天然气900亿m3/a。(3)、工业和商住能源用:按照天然气DES/CCHP取代工业园区中的燃煤锅炉和城市商住公共建筑物耗能项目推进情况预计,2020年约需天然气1800亿m3/a;到2030年达到2700亿m3/a。(4)、交通运输燃料:按2020年50万两重卡改用LNG估算,替代柴油2千万吨,耗天然气250亿m3/a;2030年达到1000亿m3/a(5)、工业原料用天然气:主要是沿海炼油企业替代石脑油等轻烃用于制氢原料;顾及2020年约需150亿m3/a,2030年达
21、200亿m3/a。以上各项天然气需求列表如下:年份/用途 发电 民用 工业商住 交通 原料 合计2020/亿m3/a 1000 800 1800 250 150 4000% 25 20 45 6 4 1002030/亿m3/a 1200 900 2700 1000 200 6000% 20 15 45 17 3 1002、中国天然气资源、产业发展和供应保障 囿于“重油轻汽”的指导思想,“九五”末期中国天然气估计资源量仅为11.5万亿m3,产量仅273亿m3/a。本世纪以来快速增长,新一轮评价的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已达56万亿m3、探明储量“十二五”期间可达3万亿m3;到2020年平均以4000到4
22、500亿m3/a的储量在增长。可保障2010年产量超过1000亿m3/a,2020年2000亿m3/a 9。文献10认为天然气只是部份属于“化石能源”,地层深处还有许多无机成因的天然气。这一观点已部分被证实。世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4.56倍。非常规天然气所掀起的世界能源“静悄悄的革命”始于美国页岩气的开发。美国页岩气大体资源量28万亿m3,近5年来产量快速上升;2009年达到898亿m3/a,这使美国已经改变了近三年内引进5000万吨LNG的计划,甚至成为LNG出口国。预计2010年页岩气将占全美天然气产量的15%。到2015年可能达到2800亿m3/a。美国页岩气快速发
23、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一是国家的大力扶植和优惠政策。二是开发成本不断降低11。美国已经形成了页岩气的低成本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使成本降到最低。我国致密气资源量约为12万亿m3,埋深2000米内可开采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万亿m3。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1倍。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仅青藏高原内侧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就有350亿吨标准油,页岩气100万亿亿m3。低渗透气 100万亿亿m3,煤层气36.8万亿亿m3。加上常规天然气,中国的天然气可采储量足够支撑中国150年到200年的文明进程 12。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上,双方签署了美国国务院和
24、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行动计划,计划运用美方在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方面的经验,促进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中国已经划出了江苏、辽宁两处实验区,用美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和模式进行合作。而两国页岩气合作工作小组也正在筹备成立中。在资源摸清之后,两国将重点锁定技术合作。一场非常规能源的变革也将在我国发生13。在政策对头、开发顺利情况下,非常规天然气十年之后达到1000亿m3/a的产量应是可以期盼的。此外,迄今我国已签约、在建的进口管输气项目5个,总量1300亿m3/a;正在建设和合同购入的LNG项目十余个,总量约3000万t/a,折合天然气约400亿m3/a;两者按80%到位率计,合计136
25、0亿m3/a。可以保障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30%左右。这对于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十分重要。以2020年天然气供需总量4360亿m3/a计,约合5.6亿tce/a。若2020年中国总能耗为41亿tce/a,则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率为13.7%。到2030年若天然气供需可达6000亿m3/a(7.7亿tce/a)将占一次能源的17%;若达7000亿m3/a(9亿tce/a)占一次能源的20%。这仍低于世均比率。而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的中国人均气体能源资源占有量达26万m3/p.a;2030年以后,随着科技进步,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缺气”的帽子,应该摘了。五、未来世界和中国天然气市场格局
26、走势探讨1、世界天然气发展和市场格局演变探讨 2009年以来,世界热议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引发的能源变局。由于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只有100-150美元/千m3,俄罗斯惊呼它原来的“世界天然气第一”霸主地位不再14。远高于所有化石能源储量总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将使世界在2030年左右进入“能源的气体时代”;天然气将超过煤和石油,与可再生能源一起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美、欧、中国因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而对进口天然气需求增长大幅度降低,将促使国际天然气贸易也将倾向于买方市场;天然气与石油的等热值比价有可能从现在的0.7降低到0.6以下。2、天然气发展对中国低碳能源格局走势的影响 由于基数相差悬殊,中国
27、天然气耗量超过煤的时间可能滞后于世界10年,到2040年左右;但趋势是肯定的。借鉴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变化,可以预期,低于常规天然气的开采成本将使非常规天然气在与煤CCS利用的博弈中居于有利地位。按目前中国已获批准的几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经济分析,把褐煤价格定为100元/t时的煤制气成本是1.8元/m3。即使承认这个过低的煤价,考虑CCS的费用也将使这个成本增加2-3倍。这将使中国重新思考 “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是否应当改变,并使中国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供应、碳减排形势越来越好。3、中国天然气市场格局走势和对亚洲天然气市场的影响非常规天然气的异军突起,不会改变亚洲天然气市场的基本格局。澳大利亚、卡
28、塔尔、伊朗、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出。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天然气的局面仍将持续。中国国内天然气的开发和对外依存度保持在30%范围内,有利于亚洲天然气市场供需格局健康、平稳发展。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还需要进口天然气,与资源输出型的澳大利亚等国形成互补的贸易格局。合理的价格、平稳的市场将互利于供需双方。参考文献1 华贲.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世界石油工业,No.2, 2010Hua Ben. World and China Energy Structure in Low Carbon Era. World Petrol Industry. 2010.2
29、2 华贲. 低碳发展时代世界与中国的能源格局,中外能源, 2010.2:1-9Hua Ben. Outlook for Worlds and Chinas Energy Supply in 21 Era, Sino-Global Energy 2010.2: 1-93 华贲. 产业结构,能效与一次能源构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中外能源, 2010.5.Hua Ben. Influence Analysis of Industry Structure袁Energy Efficiency and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 to the Energy Intensity Si
30、no-Global Energy 2010.54、华贲,王小伍,低碳时代中国有机化工走势探讨,化工学报2010,5 华贲,低碳时代中国的城市能源规划,将发表于建筑科学2010,12期6 华贲.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7 熊标 华贲加速开发中国LNG汽车产业链中外能源2007212(1):12-158、生物燃料:构筑低碳能源之路,中国石化报 2010-06-04 ,9、李景明,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与展望,2007.10成都10 、Robert A Hefner, 能源的气体时代, 能源思考,2010.1-2,37-4511、吴国干:非常规天然气正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来源:中国能源网 2010-05-28 12、代松阳,韩晓平:中国未来100年文明进程将依靠天然气,中国能源网=9362513、中美合作非常规天然气开发 业界期待政策,21世纪网 2010-06-01 , how.php?contentid=10232714、页岩气开采动摇俄气公司世界王座,来源:俄新网 2010-03-15 (本文是将在2010年11月台北-西太平洋瓦斯资讯交换会议(GASEX)上做的特邀报告。)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