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01798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加快促进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武汉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枢纽,铁、水、公、空等交通方式及通信网络和商业都十分发达。 “十一五”以来,武汉市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武汉成为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华中地区航空综合枢纽,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是中国内陆物流中心的理想之所。特别是随着国家外需转内

2、需的战略调整,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实施“两业并举”战略、 “工业倍增”计划,工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大力发展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发展成果及其比较优势分析1、物流业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 “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4%、171.7%。与 19 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相比较。在产业规模上,2010 年社会物流总额达 14861 亿元、实现增加值 563 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20%) ,排位比较靠前;在业态发展上,我市以钢铁物流、汽车物流为代表的制造业物流以及以商品集散、商业连锁配送为代表的商贸物流在全国有

3、一定影响。 “十二五”期间,冷库容量有望达到百万吨。电子商务获批国家首批示范城市,交易额有望超过 4000 亿元。医药年销售额已达 300 亿多元,汉阳“中国医药物流港”初具规模。九州通、国药集团及华润旗下的北医股份成为首批医药物流延伸示范工程,武汉市医药物流优势更加显现;在企业培育引进上,以商贸控股、九州通、华航等为代表的本地物流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全市 A 级物流企业 63 家(其中 5A 级 4 家、4A 级 16 家) ,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前列。同时,TNT 中国区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国家邮政局华中区域物流集散中心、顺丰快递全国陆运集散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区域性总部落户武汉;在服

4、务模式创新上,东本储运、捷富凯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华融钢茂集金融、加工、配送、仓储等于一体的钢铁物流,中百集团农产品农超对接、区域配送以及友和道通全货机营运,提升了武汉物流企业高端服务能力。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达,具有物流集散功能优势。据福布斯对城市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的总运量及人均运量发布的货运指数,2011 年武汉在中国大陆 129 个城市(GDP 在 436 亿元以上)中排名第三(紧随广州、大连之后) ,表明武汉高效率吞吐大宗货物的能力。具体分析武汉货运量、货种及流向,2010 年全市货运总量 40287.9 万吨。其中:公路方面,货运量为21120 万吨,占全市总货运量

5、 50%以上,煤炭、钢材、矿建材料及石化产品等占公路货运量的 50%以上,流向东部、南部地区的近 60%;铁路方面,货运量为10145.6 万吨,占全市总货运量 25%,货物以石油、煤炭、钢铁、建材为主。通过运量占比保持在 64%左右,货物集散覆盖全国, 50%左右流向广州方向和四川方向;水运方面,货运量为 9013 万吨,占全市总货运量 22%,金属矿石、钢铁、煤炭及石油等大宗货物运量占 72.6%,金属矿石、煤炭、石油为输入型流向,钢材、石油制品为输出型流向;航空方面,主要货种为高科电子产品、水产品、快件等,高科产品主要出口美国、香港、日本、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地,水产品主要运输到北京、上

6、海、广州等地。尤其是武汉印度马德拉斯货运航线,已经吸引了京沪深及沿海地区的货运需求,一直高载量运行。3、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物流成本、时间优势。目前,全球市场已进入基于时间竞争(TBC)的时代,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据福布斯对城市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价格、办公用地租金和企业四险负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五个指标发布的企业投资经营成本指数,2011 年武汉在 19 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五,相对于同类城市投资成本较低。同时,与沿海地区相比,由武汉分拨至南、北、西、东的货物运输距离可平均节省 20左右(近千公里) ,为降低物流费用赢得 2-4

7、 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为快速交付产品赢得至少 24 小时的时间。据武汉万宝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测算,从武汉运输产品到全国,比从广州运输,零部件销售价格可下降 3%-4%,每年为企业节省 6000 万元。另据武汉苏泊尔公司测算,从武汉运送产品,向北、南、西运输,比杭州缩短 750 公里,运费摊到每件产品中,可节省 1%的费用。按企业年产值 30 亿元计算,每年可节约运费3000 万元。由于有居“全国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武汉在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显现。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国首家物流配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国家航空应急投

8、送保障基地、武汉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等相继落户,武汉应急物流能力和战略地位大幅提升。4、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物流需求增长的潜在优势。随着 GDP 增长、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市“单位 GDP 货运量”指标逐年下降,但货运总量不断增长。据分析,2000-2010 年,我市单位 GDP 产生的货运量从 12.9 万吨/亿元逐年下降到 7.3 万吨/亿元;货运总量从 15583.7 万吨增长到 40287.9万吨,为原来的 2.59 倍。据湖北省测算,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可产生 25.3 万吨货运量。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制造业和

9、商贸业将掀起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强大的工业品、消费品市场规模将会释放出巨大的物流需求。同时,湖北省及周边地区 GDP 的稳步增长必然带来稳定的物流需求总量增长。(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我市物流业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先进城市相比,确还存在不少差距,存在一些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缺乏领军物流企业。武汉商贸控股、九州通、华中航运等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性与效益性日渐显现,但远不足以支撑武汉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武汉的规模不够,对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能力较弱。2、物流园区与产业特色定位不明晰。对全市物流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不够,园区定位、产业特色、发展方向不明确,产业聚群效

10、益发挥不够。3、物流产业吸纳效应较弱。缺少标志性物流品牌和物流通道,武汉市对物流需求的吸纳、聚集能力较弱,武汉市及周边的物流需求被分流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4、运输方式联通性不足。武汉市已形成较完善的水、陆、空、铁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但不同运输方式联动不足,缺乏促进多式联运的有效机制。5、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不够。在投入资金支持和物流用地、城市配送站点建设以及部门协调促进、政府激励政策等方面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推进我市发展物流业的相关建议措施根据物流业发展的要素,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发展思路:坚持以整合物流资源、优化投资环境为主线,以扩大增量、提升“四大特色物流”国家中心地位为基础,以抢

11、占新兴业态制高点、打造“四大品牌物流”国家基地为重点,以引进和培育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总部为支撑,以建设“五园区五中心”为平台,做强做大武汉物流支柱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措施为:(一)推进网络连通1、拓展物流通道。鼓励物流企业投入专用车辆,组建以武汉为总部的汽车航班公司,开通武汉至 30 个以上大中型城市的定期汽车航班;推进增开武汉至天津、上海、成都、广州等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连通“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积极争取长江航道 6 米水深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江海直达”航线覆盖我国沿海东北亚主要港口,增加班轮密度;

12、推进航空公司开拓新的国内主干航线和支线,推进航空公司每年增开 1-2 条武汉至欧美亚核心中转城市的国际客货运直飞航班,发展国际经停航线。2、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进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和金口港双向四车道疏港公路等建设,完善机场、新港、铁路集装箱中心、公路枢纽交通路网建设与联通;推动铁港联运规划工作,加快建设多式联运货物集散中心,打通多式联运的快速连接通道,形成“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综合发展格局;支持物流企业建设先进、高效的多式联运中转设施与设备,鼓励物流企业投资购买先进的标准集装箱拖车;减免公、水、铁、空联通运输短驳通运输的路桥通行费用。(二)推进仓储配送体系建设1、促进仓储设施标准化、自动化、

13、立体化。鼓励仓储型物流企业加快对原有仓储设施的更新改造,促进仓库用地的集约化;鼓励企业投资现代化仓储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库存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根据储运货物特点,积极开展立体化自动仓库、标准化通用仓库、多温层冷库等不同种类新型仓库的建设。2、推进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在市区建设 50 家城市配送试点站,并选择 5 家车辆达 100 台以上的物流企业,配套建设城市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和呼叫中心,开展中心城区“最后一公里”集中配送试点;推进民生物流,大力发展蔬菜直通车、农超对接等物流模式,引导城市配送向绿色、低碳城市物流方向发展;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交通管理办法,为配送车辆进入市区通

14、行和停靠提供方便。(三)大力培育领军企业1、大力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航空物流企业、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递企业等,引导知名物流企业在武汉建立区域性总部。2、积极培育本地物流企业。抓住铁路部门政企分开改革机遇,争取铁路企业在武汉设立区域性公司;充分发挥长航、邮政等中央在汉大型物流企业的骨干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本地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工商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及从业人员,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四)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1、建设集成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建立联通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口岸

15、联检单位等各方的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物流行业信息交换基础网络;推进物流信息交换标准、方式标准、架构标准等的制定,促进相关企业物流信息的实时连接,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流和共享。2、鼓励企业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以重点物流企业为突破,建设一批物流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行业网络运作与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对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外包的扶持力度,扶持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提升全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大政府引导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加强 WMS、TMS 等管理软件的建设,推广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射频识别(RFID) 、智能标签、智能化分拣、条码技术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五)提升口岸服务能力1、加快

16、口岸设施建设。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监管设施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引入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开展代保代管、流通加工、包装等保税业务;推进阳逻港二期口岸设施建设,筹建口岸报关报检服务大楼等,将阳逻港打造成长江中上游集装箱集散中心;推进临空保税监管区建设;加快东西湖铁路中心站口岸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黄陂滠口车站口岸设施,尽快实施整车进出口业务的通关。2、提升“一站式”口岸服务功能。加快武汉临空物流园区、三大保税物流中心、阳逻新港设立口岸、东西湖铁路中心站、黄陂滠口车站等口岸联检单位“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的公共口岸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功能完善、装备先进的监管设施,降低通关成本和等待时间,吸引中西部地区通过

17、武汉口岸进出口货物。3、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大力推动电子口岸通关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依托现有的武汉市电子口岸和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建立以大通关为核心的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对进出口货物实施电子“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通关新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为货物通关提供便利。(六)加强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在物流园区设立物流金融服务中心,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和分支机构入驻园区,为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银商通、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行业协会、业内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发债、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

18、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七)加快制定物流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物流标准,结合武汉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主导、重点企业参与、科研机构支持”的方式,率先制定出医药、冷链等行业及城市配送等领域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投入,市级物流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在 2012 年 5000 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到 2015 年达到 2 亿元。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资金。加大对物流园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物流建设项目和关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的扶持,在现有项目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放宽最高额度限制。2、建立重

19、大物流招商项目用地地价差额补贴机制。对进入规划的物流园区(中心)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供地地价低于取得土地直接成本的,地价差额由市、区政府共同承担。3、完善航线补贴机制。对开行江海直达班船的企业、开通城际货运航班的公路运输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对开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国内全货机航线的航空公司,对承揽国际货物并在武汉机场和武汉新港进出港的航空及远洋货代企业,按其完成的国际货物运量给予适当补贴。4、强化税收支持机制。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 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我市从事仓储、运输、集配、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的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税费减免、税种税率的实施细则;鼓励物流企业投资建设机械化、自动化仓库及仓储设施,对购买特种、专用型运输车辆的,在其开始运营的 3-5 年间实行营业税减免。PAGE PAGE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