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必需的环节。那么,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怎么写?小编已经为你整理好范文
2、了,一起来看看吧!(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讲的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章第 节的内容,这 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 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 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非常重要。(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认识、掌握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 ,通过对 的探究,培养学生 的能力。情感目标:树立 思想,培养 兴趣。(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从而采用情境教学法,以
3、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对 的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故事(做游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入
4、今天的新课(二) 自主探究、得出新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1)(2)(3)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总结,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三) 巩固练习、学以致用(1)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再讨论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指正,引起学生警觉。(2)结合课本内容,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能真正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问题。例:(四) 总结结论、强化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若学生总结的不够完善,教师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五) 布置作
5、业在使全体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进步,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六) 板书设计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
6、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7、。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
8、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
9、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 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3.观察法
10、例 1 观察物体及例 2 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 1 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11、。3、画小狗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4、质疑明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6、知识应用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 4 名同学分别坐在 4 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
12、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2、认识对称轴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
13、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三)联系生活实际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
14、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
15、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
16、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
17、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 ,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
18、,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 ,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