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题六:极限法AA1、物体A在倾斜角为的斜面上运动,如图所示。若初速度为,它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在相同的情况下,A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B. C. D. m0mA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 )。A. B. C. D. A3、如图所示,两点电荷所带电量均为+Q,A处有一电子沿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运动,方向指向O点。设电子原来静止,A点离O点足够远,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那么
2、电子的运动状态是( )。 AO+Q+QA.先匀加速,后匀减速;B.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C.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最后变为零。用极限法考虑问题时,在选定的区域内所研究的物理量必须是连续单调变化的。在本题中,A到O变化区域内,加速度a并不是单调变化的,为什么也可以应用极限法呢?实际上我们选用了两个特殊点A和O点,只研究了这两个点附近区域a的变化。在A点和O点附近区域内a仍是单调变化的。在A和O之间还存一个a为极大值的位置B。从A到B,a是单调增大的,从B到O,a是单调减小的。将A到O分成两个单调区域,极限法可以使用了。A4、设地球的质量为M,人造卫星的质量
3、为m,地球的半径为R0,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试证明:从地面上将卫星发射至运行轨道,发射速度,并用该式求出这个发射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取R0=6.4106m),设大气层对卫星的阻力忽略不计,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解析:由能量守恒定律,卫星在地球的引力场中运动时总机械能为一常量。设卫星从地面发射的速度为,卫星发射时具有的机械能为 进入轨道后卫星的机械能为 由E1=E2,并代入解得发射速度为 又因为在地面上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把式代入式即得:(1)如果r=R0,即当卫星贴近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发射速度最小为.(2)如果,所需发射速度最大(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或脱离速度)
4、为 A5、设河水流速为v1,小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v2 (设v2 v1),若小船从一岸行使到对岸,问当船的航行方向怎样时,才能(1)小船所花的时间最短;(2)小船所经过的路程最短?答案:练习题四:图解法 第3题A6、如图54所示,一水枪需将水射到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3.0m的墙外, 从喷口算起, 墙高为4.0m。 若不计空气阻力,取图54,求所需的最小初速及对应的发射仰角。解析:水流做斜上抛运动,以喷口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本题的任务就是水流能通过点A(d、h)的最小初速度和发射仰角。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水流的运动方程为 把A点坐标(d、h)代入以上两式,消去t,得:令 上式可变为R
5、RRRRrrrrrAB且最小初速=图514A7、一系列相同的电阻R,如图514所示连接,求AB间的等效电阻RAB。解析:无穷网络,增加或减小网络的格数,其等效电阻不变,所以RAB跟从CD往右看的电阻是相等的。因此,有 cbaA8、有一无限平面导体网络,它由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网眼组成,如图所示,所有六边形每边的电阻均为R0。求图中结点a、b间和c、b间的电阻。答案:练习题五:对称法的“C6”hB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
6、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所以速最大时有mg=kx 由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式解得 图51B2、如图甲,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地面光滑,=370,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为多大?(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解析:现采用极限法把F推向两个极端来分析:当F较大时(足够大),物块将相对斜面上滑;当F较小时(趋于零),物块将沿斜面加速下滑;因此F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F的取值是一个范围(1)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下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
7、F1,此时物块受力如图乙,取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对m:x方向:NSin-NCos=ma1 y方向:NCos+NSin-mg=0对整体:F1=(M+m)a1把已知条件代入,解得:a1=4.78m/s2,F1=14.34N(2)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上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2,此时物块受力如图丙,对m:x方向:NSin+NCos=ma2 y方向:NCos-NSin-mg=0对整体:F2=(M+m)a2把已知条件代入,解得:a2=11.2m/s2,F2=33.6N则力F的范围:14.34NF33.6NFGB3、一木箱重为G,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现用作斜向上的力F拉木箱使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
8、,如图所示。求拉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何值时拉力最小?这个最小值是多大?答案:练习题四:图解法第2题B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角(/4)。则F大小至少为_;若Fmgtan,则质点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答案:Mgsin,增大、减小都有可能B5、一个质量为m=50千克的均匀圆柱体,放在台阶的旁边,台阶的高度h是圆柱体半径r的一半,如图所示(图为其横截面),圆柱体与台阶接触处(图中P点所示)是粗糙的.现要在图中圆柱体的最上方A处施一最小的力F,使圆柱体刚能开始以P为轴向台阶上滚,
9、求: (1)所加的力的大小. (2)台阶对柱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要使柱体刚能绕P轴上滚,即意味着此时地面对柱体的支持力 N=0,设台阶对柱体的作用力为f,根据三力汇交原理,重力mg、拉力F与f必交于A点,又因mg是恒力,f方向不变,要在A处施一最小的力,则力F的方向应与f垂直。因为r=2h,由几何关系可推知PAO=30,由此可得F=mgsin30=2.5102牛顿.f=mgcos30=4.3102牛顿C1、如图52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在O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点的时间最短。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解析:质点沿OP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
10、的时间t应该与角有关,求时间t对于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则 所以 由图可知,在OPC中有 所以 将式代入式得 显然,当时,上式有最小值.v0vsh所以当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C2、一小物块以速度沿光滑地面滑行,然后沿光滑曲面上升到顶部水平的高台上,并由高台上飞出,如图59图59所示, 当高台的高度h多大时,小物块飞行的水平距离s最大?这个距离是多少?(g取10m/s2)解析:依题意,小物块经历两个过程。在脱离曲面顶部之前,小物块受重力和支持力,由于支持力不做功,物
11、块的机械能守恒,物块从高台上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其水平距离s是高度h的函数。设小物块刚脱离曲面顶部的速度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小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和高度h分别为: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当时,飞行距离最大,为。TFmghLC3、。有一质量为m=50kg的直杆,竖立在水平地面上,杆与地面间静摩擦因数,杆的上端固定在地面上的绳索拉住,绳与杆的夹角,如图所示。(1)若以水平力F作用在杆上,作用点到地面的距离为杆长),要使杆不滑倒,力F最大不能越过多少?(2)若将作用点移到处时,情况又如何?解析:杆不滑倒应从两方面考虑,杆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极限的前提下,力的大小还与h有关,讨论力与h的关系
12、是关键。杆的受力如图57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图57甲 另由上式可知,F增大时,f相应也增大,故当f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杆刚要滑倒,此时满足:解得:由上式又可知,当时对F就没有限制了。(1)当,将有关数据代入的表达式得 (2)当无论F为何值,都不可能使杆滑倒,这种现象即称为自锁。C4、如图517所示,一滑雪运动员自H为50米高处滑至O点,由HAv0O于运动员的技巧(阻力不计),运动员在O点保持速率不变,并以仰角起跳,落至B点,令OB为L,试问为30时,L的最大值是多大?当L取极值时,角为多大?(注:答案不全的,靠自己补充完整了)图517解:由已知条件列出从O点飞出后的运动方程: 由整理得:v0
13、cos=v02+gLsin=gt2+ gL运动员从A点滑至O点,机械守恒有:mgh=mv02,v02=2gh,L200(m)即Lmax=200(m),又gt2=.得cos=cos,=30L最大值为200米,当L最大时,起跳仰角为30.答案:D1、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x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洞中心距离x1=1m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1=20cm/s。问当老鼠到达距洞中心x2=2m的B点时,其速度大小v2=?老鼠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答案:练习题四:图解法第“8”题FAFBD2、物块不滑动问题。(开放性题目考查发散思维能力) 分析参考B2x0Ov0ExD3、一个质量为m,带有电量为q的小物体,可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壁,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正方向,如图所示,小物体以初速度为v0从x0点沿Ox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的作用,且f qE;设小物体与墙壁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答案:练习题一:整体法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