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hn) 旋风(xun)玄虚(xun) 残羹冷炙(zh)B发酵(jio) 罗绮(q)咀嚼(ju) 意味隽永(jun)C回溯(s) 滂沱(pn)戏谑(xu) 相形见绌(ch)D中伤(zhn) 惶遽(j)焙茗(bi) 如坐针毡(zhn)答案 B解析 A 项“孱”读 cn。C 项“滂”读 pn。D 项“中”读 zh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法制电视教育报告会在礼堂里举行。当看到腐 败官员在公开 场合冠冕堂皇地呼
2、吁清正廉洁,背后却贪婪地收受别人的 财物的画面时,大家恨得咬牙切齿;当播放到市委书记与腐败堕落的老同学分道扬镳的抉择时,大家 报以热烈的掌声;当看到身患重病的老 检察官身先士卒,勇敢地走在反腐最前线的场景时,大家更感到自己 责任的重大。这次会议让与会者心中涌动着波澜壮阔的激情,更加坚定了他 们执政为民的信念。A冠冕堂皇 B分道扬镳C身先士卒 D波澜壮阔答案 D解析 用错对象。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B对我来说,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
3、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C鲁迅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支“金不换” ,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D经过剧组全体成员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终于与观众见面了。答案 D解析 A 项将“他”提至句首且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应互换位置。B 项在“关于”后添加“复原” 。C 项应是“晚年的鲁迅先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_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
4、称有关。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A BC D答案 B解析 第句特别需要关注,因为它的开头“这想象的喜悦”起到了“勾前”的作用紧承第句末尾的“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它的结尾“悟性的陶醉”起到了“连后”的作用连接着第句的开头“我们的感动”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近似顶真修辞格的勾前连后的句群。据此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二、本大题 1 小题,5 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寄意寒星荃不察,_。( 鲁迅自题小像)(2)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5、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3)横眉冷对千夫指,_。( 鲁迅自嘲)(4)世事洞明皆学问,_。( 红楼梦)(5)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答案 (1)我以我血荐轩辕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 俯首甘为孺子牛 (4) 人情练达即文章 (5)梧桐更兼细雨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说深刻林 凯“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为“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
6、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 ,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 。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 。 ”中国的老子讲: “前识者,道之华也。 ”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深刻在什
7、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
8、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人类社会也如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
9、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康德讲“物自体” ,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 ,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假如是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
10、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我说对了。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选自文汇读书周报)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所谓深刻,一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刻,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B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 ”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
11、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 ”),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 ”,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C奇谈怪论,大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D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因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E像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答案 AB解析 A 项曲解了文意。原文的意思是思维深刻, “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感受深刻,“内心感受程度很深” 。B 项将 “或然”误为“必然” 。
12、原文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 , “常常”表“可能如此” ,去掉它语意就变为“必然如此”了。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思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B鲁迅杂文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C揭示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答案 A解析 “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是感受深刻,而非思维深刻。8文末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答:_答案 (1)透过事物表象挖掘出了常人看不见的本质( 或“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事物本质一致”)。(2)认识客观规律和事物本质(达到深刻的境界)不是一帆风
13、顺的,往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9请概述文章各段的主要观点。(4 分)答:_答案 第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不深刻与深刻的东西混淆。第段:深刻既指感受上的印象深,也指思维有深度(“思维有深度”答成“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也可)。第段:鲁迅杂文写得深刻,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第段: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在于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第段:深刻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生活秘书花袭人蒋元明袭人在读者眼里形象不好,人品极次,专打小报告,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袭人原本并
14、不坏, “心地纯良” 。她出身贫苦,被卖到贾府给贾母作使唤丫环,料理老太太的生活起居,相当于生活秘书。这样下去,年龄一大,放出去配个小子也就完事。但由于她尽职尽责,忠心不二,贾母喜欢,把她派到自己的心肝宝贝、贾府未来的接班人宝玉那儿去当大丫头,随后担任相当于大秘书兼宝玉办公室主任的角色,管理晴雯、麝月、碧痕等等一群丫环及搞外勤的众婆子。这是贾母的有意栽培,暗示袭人好好干,你将来就是“宝玉的人” , “副二奶奶”的位置。连林妹妹也看出点趋势来,便公开叫她“嫂子” 。“副二奶奶”的地位可了不得,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一旦宝玉接班成了贾府的一把手,那“副二奶奶”可能就是三把手,而且有可能“扶正”为二把手
15、,甚至还可能成为贾母那样的最高领导!有个电视剧警戒线 ,里边那个市委书记的钱秘书,坐在书记的椅子上,拿起电话模拟自己的未来形象:“喂,我是市委钱书记呀”这样巨大的前程诱惑,你让她和他如何不动心,不发生变化!然而,前途虽然光明,道路却也曲折。首先,袭人碰上了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一个是黛玉,一个是晴雯。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第二把手的竞争对象。两人都有实力。而从眼前的态势看,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又从小和宝玉生活在一起,且私定终身,占有很大优势。但黛玉心眼小,脾气大,个性强,很难容人,所以,袭人就借机去探她的口风,要是当了第一夫人后将如何对待副手。林黛玉口气很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袭人心里
16、就凉了半截。至于晴雯,那更是直接的威胁了。这丫头也当过贾母的生活秘书,也是贾母有意安排到宝玉身边来的,虽然名字暂时排在袭人之后,但实力不凡,不但长得俏丽,酷似林妹妹,深得宝玉欢心,而且又精通针线活儿,嘴又厉害,经常挟枪带棒进行挑战,尤其对她以“我们”来称与宝玉的关系醋劲最大。但袭人有一大特点:跟人。跟贾母时,心里只有老太太;跟了宝玉,眼里就只有宝二爷。然而她发现,这宝二爷是个不求上进的主儿,整天在女儿国里胡闹;再说婚姻大事,主要在父母之命。贾母年事已高,早已退居二线,而掌握决策实权的关键人物是宝玉的亲娘王夫人。她经过充分准备,瞅准机会,到王夫人跟前作了长篇秘密报告,要点是大观园如何危机四伏,宝
17、玉如何身陷重围,随时都有身败名裂的危险,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王夫人一听就大受震惊和感动,顿时发现了一位心腹爱将,当即委以重任,工资待遇提到“相当于副职” ,与资深的赵姨娘同一级别。同时,王夫人也下定决心发动一场抄检大观园的运动,直接导致了晴雯的被逐和夭亡,也预示了林黛玉的结局。袭人费尽心机,呕心沥血,晴雯、黛玉先后完蛋了,她的目标已经接近,但还是功亏一篑,最后嫁了一个戏子了事。袭人显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演变除自身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与贾府的用人方针、机制有关。那位钱秘书也没有完全实现市委书记的许诺,圆自己的“书记梦” ,半道上掉下了悬崖(有删节)10文中叙述小说红楼梦中的人与事时,有意用了
18、一些现代语汇。请举三至五个例子,并扼要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答:_答案 例如:生活秘书、接班人、搞外勤、退居二线等。这样写能暗示(体现) 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并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11文章讲袭人的故事,为什么两次提到电视剧警戒线里的人物钱秘书?(5 分)答:_答案 (1)袭人与钱秘书所处时空不一,但同样生活在不正常的用人机制中,同样面临“巨大的前程诱惑”而不能不动心。(2)袭人与钱秘书都是这种用人机制下的 “悲剧人物” 。(3) 将袭人与钱秘书类比,使文章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4)使文章内容丰富,更有联想的空间。12文中结尾说:“她的演变除自身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与贾府的用人方
19、针、机制有关。”从文中看,袭人演变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联系实际,本文批判了怎样的“用人方针、机制”?(6 分)答:_答案 (1)人品不好,喜欢打小报告;在“巨大的前程诱惑 ”面前有野心;谁有实权就跟谁。(2)用人不注重人品,凭领导个人的好恶决定用谁不用谁, 一把手独揽用人大权。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13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55 字。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 “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 动开展一周多的 时间里, 33 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 编
20、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 过 9 000 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答:_答案 (示例)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解析 本题是一道压缩语段题。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绍活 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句是 总结这 次活动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团中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1、成后面题目。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 连续搜集材料, 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搜集到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按要求回答: (1)三段文字谈论的共同点是: _。(2)鲁迅侧重的是: _。答案 (1)要注重积累材料 (2)积累要长期坚持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
22、店 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 觉得这些破布、 废纸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写作提示 人说“黄金有价瓷器无价” ,珍贵的瓷器,给人们的感觉是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等。总而言之,给人美丽、高贵、典雅的印象。而破布、废纸,破烂不堪,看起来毫无价值
23、,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放在一起,让人感到非常不般配、不和谐。但实际上,在运输过程中,将瓷器用破布、废纸包裹起来,能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保护瓷器免遭破损。在这里,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的破布、废纸却派上了大用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自身潜藏的价值。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悲剧。要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弄清关键词的喻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把握材料。瓷器:比喻现实或理想中美好的人与事。破布、废纸:比喻低贱卑微看似无用、累赘,不合时宜,不合时代潮流,实则不可或缺,能为人生社会保驾护航,能够保证健康发展的人、事物或者品质。材料意在告诫我们:人不可短视,不能忽视、抛弃像破布、废纸这样的品质能力;社会不能忽视、抛弃这样的群体、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