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领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的过程,并领悟蕴含的哲理。3、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并能学习运用。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的过程,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 法教学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朗读 质疑 讨论
2、点评 归结 讲练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感受呢?(留给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的时间)今天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 ,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二、 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初步感知作者在听泉中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划线字词的字音。迸跳 童稚 怅惘 肃穆 嬉戏 安详 佯作 繁衍 诞生 遐想 污垢 孕育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泠泠淙淙 身不
3、由己 了无杂尘 小心翼翼 拾级而上 可见一班 繁花似景 蜂蝶翩飞 生意昂然 迥然相异 绿阴如盖 与众不同 万簌俱寂 新陈代谢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想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附答案:3、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的赞美之情,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移步换景,按地点的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山顶庆云寺黄昏晚饭后夜间四、师生互动交流互动交流一:1、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明确: “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 “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 “泉影越不可寻,泉声越发悦耳嬉戏忘返的孩 子。 ”
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 的灵魂。 ” 2、作者在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泉水声得最为真切?明确:夜间,庆云寺旁客房听泉水声最真切。互动交流二:3课文以“移步换景” 的顺序展开,行文非常清晰,请同学们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l) 初闻泉声。第二部分(23) 引发联想,爱上山泉。第三部分(47) 回旋、宕开,介绍庆云寺等第四部分(810) 深夜听泉,感悟人生。互动交流三:阅读 2-4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山泉与人,本来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作者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却想到了自己的绕膝爱女,这是为什么?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示出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我”的调皮的爱女有着相通之处。这样由爱女
5、而爱泉,由一般的品赏、出于好奇心的探究而的爱意,转入用听觉去领略和感受泉声,就显得自然了。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这句话的理解?鼎湖山原本是古老的,然泉水的清朗, “如孩子如铃的笑语”使鼎湖山焕发出青春的气息,处处透露出一股稚气,古老的鼎湖山因山泉而年轻了许多,作者的情感也由此进一步深化,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年轻的源泉,是鼎湖山之魂。 3、 鼎湖山听泉,却对补山亭内楹联的内容“点头会意” ,你能理解他当时的感受吗?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作者看到楹联引起共鸣,觉得它“深得此中精神”道出了自己的感受,所以“点头会意” 。 “到此已无尘半点”正如他感觉的“进山之人如
6、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 ”;“上来更有碧千寻”却是“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这样写既借楹联精炼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在又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附答案:1、 2、 3、意思对即可)五、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听泉声4看泉水 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鼎湖山听泉 寻泉影 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枕听泉课堂小结: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美妙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 深爱之情。六、当堂训练一、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摘录一句描写泉水的诗句。如:明月松间照,清
7、泉石上流。 或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二、品味句子。1、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 ”这里有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比喻和拟人 钟声的安详、厚重、悠扬,似老人的召唤;泉水清脆欢快的声音似 孩子的笑语;“相互应答着”道出了钟鸣泉应的神韵。作者因已对山泉萌生出爱意,其眼见和耳听都颇为人性化,意趣盎然。2、书上 p6 探究练习三中的 1、2、3 小题。(1)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世界,令人身心俱净。(2) “泉影越不可寻”是因为林深数茂而难见泉;“而泉声越发悦耳”是因为泉并不远,水势变化
8、却使泉声更加悦耳。(3)在于人的精神的纯净。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作业5布置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的字词。2、完成同步探究 7-9 小题布置预习作业:熟读 810 自然段,品味语句。八:教学后记本文是游记类散文,所以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的任务放在吟哦讽诵上,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理解、领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洁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鼎湖山听泉的第二课时。二、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泉水所显示的生命力。、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 8 段,划出重要句子,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下语段主
9、要写出了哪三个内容?2、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附答案:1、 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2、 (1)万般泉声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6(2)有一种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生活感慨和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的人生感悟。(3)有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四、师生互动交流互动交流一:“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泉声本无形,请你说说看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泉声描绘得形象生
10、动的?用比喻,将无形的泉声化为有形的“小提琴” “琵琶” “大提琴” “铜管”的乐声,能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在流动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使声音具体可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多角度展开。根据泉声的远近高低,轻重缓急分类描绘;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泉声与听泉时产生的联想有机结合。互动交流二:1、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指作者的心2、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是因为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生机,滋润了万物,给了鼎湖山生命的活力;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感受到了生命进程的旋律;是鼎湖山的
11、泉水,让人有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互动交流三:此段中用词精妙形象,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效果,请你咀嚼以下三个句子,说说红色的字“妙”在何处?1、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泉声浸着月光”中的“浸”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山中夜晚的寂静,又写出了泉声的清澈、空灵,描绘了泉声与月光交融的美妙意境。2、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涌,游遍鼎湖。“融于水中”的“融” ,贴切地写出了作者全身心都被奇妙的泉声所陶醉,并且身心沉浸于想7象之中的情态。3、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中的“滤” ,照应了“冲走污垢,留下深情” ,并传神地写出了泉水对作者
12、自我心灵的净化过程。 问 题 探究一:课题中“鼎湖山听泉”中的“听”和“泉”是什么关系?题目“中心”是“泉” ,作者写作重点的也是“泉”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赞泉、颂泉,而“听”只是在一个特定时段、场景下认识“泉”的手段。本文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精选材料,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有间接描写,有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山泉。从自身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问题探究二:行文中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 。 小溪泉抵不上大
13、瀑布壮观,去摹形描状,很难生色。 通过 “听” ,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问题探究三:下列 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B本文不仅充分显示了语言文学方面的造诣,重要的是突出了作者美学方面的理趣,写作的目的就是提出其理趣。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 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
14、,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五、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8鼎湖山听泉多层次泉声 奇妙的交响乐内容 人生感悟 滋味 人生感悟由衷赞美 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感 情变化:怅然-欢快-喜爱 -感悟哲理-生发愿望本 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 “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
15、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六、当堂训练1、课文末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这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蕴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净化人们的心灵,山泉也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因此作者发出由衷的祝愿“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2、你从作者夜听山泉感悟人生的行为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面对大自然中的万物,我们要以丰富敏感的心灵去感悟它们,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感悟。
16、3、书本 p6 探究练习一、作者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 , “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 , “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探究练习二、作者听出了泉水跳动的层次,从流淌声中听出了轻重缓急,作者想象到泉水的流淌如岁月9流逝,感受到像生命在运动。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作业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探究课外拓展题。2、积累古诗词中写声音的诗句。如:(1) 、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 )(3)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 江月 )布置预习作业:预习林中小溪 。八:教学后记读书须有疑。本课的任务之一,是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课文作者游鼎湖山听泉有所感悟,那么学生读课文,也应有自己的疑问,有自己的感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妙,朗读赏析再读以至成诵。本课时应该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老师在边上引导就可以。老师的提问方式、问题难度等都要好好斟酌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