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时 方法实践课山谷中的谜底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读懂作者 “借事喻理” 的写作意图。2细读旅行者发现并揭示谜底的过程,通过品读关键词、朗读想象画面、复述等方式,学习语言表达,读懂“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含着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理解这个人生哲理。3.联系本单元课文,继续学习文章借助具体事例表现、说明一个道理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读过的深有感触的故事写写自己的启示、感受,学习写清楚、写条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细读旅行者发现并揭示谜底的过程,通过品读关键词、朗读想象画面、复述等方式,学习语言表达,读懂“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
2、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含着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理解“以屈求伸、以退求进”的人生哲理。2.继续学习文章借助具体事例表现、说明一个道理的写作方法,选择生活中深有感触的一件事写写自己的启示、感受,学习如何写清楚、写条理。难点:1.结合生活实际举事例理解“以屈求伸、以退求进”的人生哲理。2.继续学习文章借助具体事例表现、说明一个道理的写作方法,学习语言表达,选择生活中深有感触的一件事写写自己的启示、感受,学习如何写清楚、写条理。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复
3、习写作方法,遵循思路,导入新课1.阅读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不仅读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还懂得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和最大的麦穗两篇课文分别给予你怎样的人生感悟?(生简单交流:从天游峰的扫路人身上汲取到自信、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最大的麦穗认识到要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要错失良机。)2.课文中哪些句子集中体现了这些哲理?交流出示句子齐读:“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是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弟子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是这
4、才是实实在在的。读了这些句子,你会发现,两篇课文有共同的特点。(生作答师总结:通过一件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但是在揭示文章蕴含的道理时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一是包含在人物语言中,要靠读者感受、感悟;一是最后总结揭示,借助文中人物的启示,唤起读者的同感。一个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一个是借助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告诉读者)3.今天再来阅读一篇文章山谷中的谜底,有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揭示一个怎样的人生感悟,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揭示的呢?板书课题,齐读。环节二、品读关键词、朗读想画面,读懂道理,实践方法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指名朗读课文,继续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讲述了一个怎样的
5、故事,揭示一个怎样的人生感悟,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揭示的呢?1.交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谁来简要地说一说,注意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哪些段落写了这件事。 (35)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感悟?哪些句子写出了这个感悟。 (学生可以交流出两处句子)出示读一读: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向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2.第 1-2 自然段写了什么呢?(难解的谜)这个谜是什么?说一说。你觉得是个谜吗?为什么?(引发探究欲望)谁再来读一读,既然是个谜,要读得吸引人,营造一些神秘
6、感,要注意读好哪些词语?圈一圈。 (引导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长满、只有” )对比这两组词语,去掉其中的一组,句子中表达的“谜”意思有什么变换?就来读好这些词语。3.师过渡:这篇课文揭示人生感悟的方式、方法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课文。(1)读了课文,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懂得了一个启示。出示: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2)齐读,你能读懂吗?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还需要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哪一部分课文讲述了揭开谜底的过程及谜底?(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交流汇报:谁来说一说,这两个人是怎样揭开谜底的?(引导围绕“有个惊奇的发现
7、”讲述过程)发现几个现象?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能有条理地讲?默读圈画出关键词语,帮助你讲清楚(主要进行提取关键词语)交流引导圈画出:特殊的风向、总比大、积、弯曲、滑落、反弹、保持、反复、完好无损谁能用上上面的词语讲述清楚而有条理。(主要进行讲述的训练;自主练习指名交流评价推进)哪一句话总结了这个“惊奇的发现”?出示读: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这句话和上面的句子用什么链接起来的?(就这样)“就这样”是哪些句子写的意思?读一读。对于讲述的这个发现,你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以学定教,如有问题,引导再读展开想象画面的方法,
8、形象理解)理解吗?考一考:“这个本领”是什么本领?“压断”“压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尝试复述自学指导:大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看你能否把这个过程在头脑中看清楚。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联系上下文思考,有了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这样我们就读懂了这部分内容。找同学再来读一读,大家再次想象这个过程及其中的现象,看谁能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记一记,然后复述这部分内容。进行复述训练,争取选用这部分词语。松 柏 柘 女贞 大雪纷飞 漫天飞舞 苍翠挺拔 奇异的景观 积 弯曲 滑落 反弹 保持 就这样 而(3)两位旅行者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他们有了一番对话。出示,谁来读一读第4、5 自然段。对于外界的压
9、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向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对于这段话,你能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理解吗?可以采用现提出几个问题,再有针对地回答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解读清楚,谁来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把关键词变红,标记问题)齐读这句话,你能想着这几个关键词语背下来吗?听写句子。先听老师读两遍,在写句子,注意根据句子的意思判断标点符号。同位互评,自行修改。面对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向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4. 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10、1)我们读懂了第一句,第二句的理解会更深入。谁来谈谈对第二句话的理解。和这几句话表现哲理一样的成语或者名言还有哪些?以屈求伸 以退为进 能屈能伸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2)生活中,有许多事就是这样。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结合自己或者生活现象来交流自己的理解)(3)我们也读过这样的名人故事,你想交流哪一个?(引导交流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等故事)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回顾全文这篇课文揭示人生感悟的方式、方法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1)这篇课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可以浓
11、缩为一句话,是哪一句话?(最后一段话)齐读。(2)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为什么还要写事情?(为了讲得更清楚,帮助读者理解、接受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受到感染和教育)(3)你觉得作者写得哪些内容达成了自己的这个目的,写得好呢?(自由交流,言之有理即可)(4)重点引导:(也可以和学生的自由发言相结合推进)为什么还要写清楚两位旅行者的对话,去掉的话,不是一样可以说出自己感悟吗?(引导感受第二位旅行者的启示是因为第一位的启发;而作者的总结源自第二位旅行者得出的启示)2. 总结表达(1)这篇文章揭示人生感悟的方式和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有什么不同?(引导感受通过人物语言、作者总结来揭示)再次总结着单元的写作
12、方法的共性。(借事喻理)(2)为什么这两位旅行者可以揭示谜底,获得启示?注意联系文中的句子去发现。(引导抓“发现、思考、明白、启示”来谈)(3)为什么作者能够从旅行者哪里总结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呢?注意联想作者读到这个故事想到了什么?(引导想:读别人的故事善于思考;有了感受勤于动笔)总结一下,一句话是怎样变成一篇文章的?别人的故事怎样成为自己的文章?3.拓展练笔。(1)你读过哪些令你深有感触的故事,你能向作者这样生动、条理地讲述故事,并用这单元学习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吗?注意写清楚、写条理,把故事的重点内容写详细。(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帮扶学困)(2) 引导交流,评改提高:注意事情的具体、完整;启示与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流畅。4.布置作业:积累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有关“智慧的弯曲”的成语、谚语、俗语、警句并熟读成诵。 (3 个以上)七、板书设计:17 山谷中的谜底雪松 积 弯 落 弹 以屈求伸 一个故事 一个道理 借事喻理习作没完成的课下完成,完成的自己修改,学习小组内挑选 1-2 篇准备在班级习作展示栏里进行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