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3、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学习难点】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过程】环节预设:导入 4分钟、朗读 6分钟、独学 15分钟、展示 15分钟一、走近作者、作品曹文轩,1954 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协全 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 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作品介绍: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小说通过陆鹤、
2、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 “孩子王” ,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 “司令”的领袖人物。但是, 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于是他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始了放鸭生活.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字词注音嬉闹( ) 撩逗( ) 胆
3、怯( ) 撅断( )抠( ) 戳破( ) 掺杂( ) 咀嚼( )( )2、解释下列词语:歇斯底里: 一落千丈:三、初步感知1、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组内交流 小组选代表 展示)2、品读课文,让我们走进主人公“孤独之旅”的心路。杜小康经历 “孤独 之旅” 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框出文本中描写杜小、心理活动的词语,并在旁边标注:产生这种心理的时间及变化原因。)杜小康的心理轨迹杜小康刚刚出发时: 不成熟到达 芦荡时: 芦荡安顿后: 成长 之旅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成熟3、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 ,对杜小康 这样的孩子来说, “孤独”的含义是什麽?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麽? 4、品味环境描写(1)围绕着“孤独与成长”这一主题,作者描写了哪些环境? (2)请分别找出相应的最典型的语句、语段,并分析它们与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的关系:暴风雨 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关系:芦苇荡故事主要发生在空旷无边的芦苇荡,这样的背景确能使人产生孤独之感,作品令人觉得真实;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刻画人物服务。鸭群(扇面形水流) ;芦苇 ;雨后天晴 。环境描写与故事主题的关系:环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孤独之感,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公成长的舞台与见证,共同表现了在孤独中成长这一主题。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