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9477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欢迎参考!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 。教材分析: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爱数学的意识。教学目

2、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3.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屏幕显示:小明家搬新家,妈妈让小明自己设计自己的卧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妈妈去买地砖,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准备呢?生:应该知道小明的房间有多大?生:从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间是长方形的,那小明应该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师屏幕显示:小

3、明的新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 4m 和 3m。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算他的房间有多大吗?生:34=12(平方米)(师板书)师:买多少地砖?怎样铺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讨论“铺地砖”的问题。(板书课题)【利用课件显示小明卧室要铺地砖的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讨论买地砖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提出问题师:小明一家来到装饰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砖,小明经过认真的挑选,再三权衡,最后剩下两种地砖(课件出示两种地砖)师:现在小明无法取舍,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拿拿主意吗?生讨论

4、后汇报出:先分别算算用两种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选择便宜的一种。(二)解决问题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明选便宜的地砖铺卧室生分组讨论1.所需 40 厘米40 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2.所需 30 厘米30 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3.比较选哪种便宜生汇报交流问题一:用边长为 40cm 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方法一43=12(平方米)=1XX0(平方厘米)4040=1600(平方厘米)1XX01600=75(块)875=600(元)方法二4040=1600(平方厘米)=(平方米)1=块43=12(平方米)12=75(块)

5、875=600(元)方法三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 40 厘米的地砖 x 块。4040X=4310000X=75875=600(元)问题二:如果要用边长为 30cm 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边长为 30 厘米的地砖的数量以及钱数)问题三: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生会很快答出用边长为 30 厘米的地砖便宜,便宜了 70元。【创设出买地砖时出现的取舍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再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1.

6、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 18 平方米,用边长为 40 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生独立完成后汇报)2.有一块长方形田地,长 100 米,宽 80 米,在中间筑两条如图所示(图见课件)的路,路宽 3 米,那么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生汇报后,课件验证)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块 1 公顷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扩大规模,把花圃的边长再增加 50 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 5 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进行交流,给所有学生都留有足够的思考的空间,能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四、总结

7、与评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上自己表现的怎么样?你认为谁表现的最好?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积极动脑,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还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一定会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总结全课时,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谈收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评自己、评他人,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背景】“众数”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它既是一个教学难点又是一个教学盲点。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平均数” “中位 数”的基础上,而安排的第三种统计量的学习。众数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对我们教师

8、来说都是新知识。它在统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 常广泛。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班级选拔人数参加集体舞比赛,发现参赛选手身高是多少厘米比较合适,从而抽象出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 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片段再现】情境一:师: 你去商场买过服装吗?然后出示商场休闲服柜台休闲服的图片,标签上标有尺寸:均码,师:你知道休闲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生 1:尺码一样的。师:又出示鞋店号码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男、女鞋码的情况;生 2:男鞋号码大部分是 38 、39 、40; 43

9、 和 37 号码鞋比较少;女鞋号码大部分是 36、 37、38; 39 和 35 号码鞋比较少。师:为什么商家这样进货呢?生 3:因为男同志穿 38、39、40 号码鞋的人多,女同志穿 36、37、38 号码的人多。商家这样进货可以买更多的鞋,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润。师:同学们分析非常正确。商家进货就是以众多人穿的鞋码为主,我们把这些出现众多鞋码数称鞋码数据中的众数。师: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众数的特征。分析: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新知的学习,一方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小学五年

10、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教学构思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

11、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

12、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 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3、?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 6 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4.教学例 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

14、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师:小结:正方体的 6 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 6。二、鱼缸的制作问题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 6 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 3。

15、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3.教学例 3(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 对面有相同的梁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 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

16、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 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学生 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学生 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 5 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 3 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

17、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4、练习书 P42 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要确立

18、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

19、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

20、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四、教学需改进之处:教师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掌控好学生上课时的气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