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摘 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公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 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过程详细介绍,分析总结经验,以期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沥清混合料;路面; 碾压;温度控制 1.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包括混合料拌和厂温度控制和摊铺现场温度控制两部分。 11 混合料拌和温度 拌和厂温度控制包括沥青加热温度、矿料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虽然拌和机均有一般的控制系统和自动记录,但是为了防止操作失误和仪表失灵,试验员
2、仍负责检查测量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12 铺筑现场温度控制 现场温度控制包括混合料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和终压温度。各种温度由现场负责人员亲自测试。对运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我们做到至少每小时检测一次,同时注意温度均匀性和色泽度。如混合料的温度低于 120,就及时通知拌和厂调整温度。对不满足温度要求的混合料坚决废弃不用,以保证碾压温度和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如运到现场待摊铺的相邻两辆运料车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差别超过 20,则将料车卸料的次序适当调整,以保证碾压温度的均匀性。 2.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性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为每盘 45s(从向拌和室中加入沥青开始拌和起算,至少 35s
3、 以上)。混合料均匀性的要求是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被沥青裹覆,无花白颗粒,颜色均匀一致,无结团成块和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按要求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机的产量和保持摊铺机摊铺速度所需的混合料有所富余。试验段用载重 15t 以上的自卸汽车 15 辆,平均每辆车运料 5 趟,基本上做到了在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使摊铺机工作不停顿(摊铺机开始摊铺时,在机前至少有五辆运料车待卸)。运料车拉料出厂时由试验员检测沥青混合料温度后才可运到现场摊铺。从拌和厂到铺筑现场运距为 6km,运输时间不到半小时,运输途中温度损失 2-3。在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 10c
4、m-30cm 处停住,配合得较熟练,没有撞击摊铺机的现象,在卸料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1 采用两台摊铺机 采用两台 ABG423 摊铺机一前一后相距约 8m 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以消除纵向冷接缝。相邻两幅的摊铺层保持 6cm-10cm重叠,以保持接缝处混合料饱满,使碾压密实后接缝处不出现凹陷现象,但也不能有凸起现象。但在摊铺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出现了搭接宽度不够和接缝处料不饱满以及碾压密实后接缝下凹现象,影响面层的横向平整度和美观。同时,通过温度测量尽可能保持两台摊铺机摊铺的混合料温度基本一致,以提高纵向接缝处的碾压效果。 4.2 采用自动找
5、平装置平衡梁 采用自动找平装置平衡梁,用于保持摊铺机前后高差相同的摊铺厚度和提高平整度。拌和机的生产能力为 240t/h,至试验段的平均运距是 6km,运输时间 12min-20min,摊铺层宽度 10.5m,根据上述因素和运料车的吨位,确定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 4m/min,以这样的速度摊铺混合料,试验段的表面平整度较好。 在铺筑过程中,使摊铺机螺旋分料器不停顿地转动,并使分料器两端保持存有不少于分料器轴心高度的混合料,经常注意摊铺机两端熨平板的工作状况,做到了在摊铺宽度范围内不发生明显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5.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机械摊铺沥青混合料的要求以及本合
6、同段上面层的铺筑经验采用下面层的松铺系数为 1.17。铺筑过程中测量虚铺厚度 10 次,其值变化在 4.92cm-5.12cm,平均 5.02cm。竣工后,共取 4 个钻件, 4 个钻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 4.0cm-4.03cm,平均 4.01cm。由此得到实际的压实系数为5.02/4.01=1.17。 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沥青混合料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在认真掌握碾压温度的同时,压路机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 61 压路机碾压方式 压路机从外侧路肩开始向中央分隔带一侧碾压。初压阶段相邻碾压带叠压(错轮宽 10cm-15cm),复压和终压阶段叠压
7、宽约 80cm。当初压外侧时,在外侧边缘先留出宽约为 20cm 暂不碾压,待复压最后一遍和终压过程中再碾压边缘,以防止向外推移。 62 压路机碾压程序、碾压速度和遍数 初压使用了 YZC12 双钢振压路机。钢轮以 2.5km/h 的速度向前碾压,同时钢轮不振动。压路机沿原碾压带退回时钢轮振动碾压。这样从外侧逐渐叠压到内侧,相当于碾压两遍,并完成初压。沿外侧进行第一道碾压时,压路机直碾压到离摊铺机 3m-5m 左右。逐道向内侧碾压时,压路机前进到第一道碾压带的前端并与前端略有错开,不在一条横线上。初压温度在 130左右。初压过程中未发生推移、发裂等异常现象。复压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复压的碾压速度为
8、 4km/h,共碾压 6 遍,复压温度在 90-110之间。与初压的方式和程序相同。为避免漏压,进行初压的压路机后退碾压时退到复压段上 10m 左右,即初压段与复压段重叠 10m 左右。终压紧跟在复压后进行,先振动碾压一次,再静压一次,至少碾压两遍,至无轮迹为止。终压温度在 70-80之间。 7.施工人员组织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往往 是连续作业,所以人员配置都是双班制,在关键工序上要多配置 几名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一般共分两大组,即试验室组和现场组。 71 试验室组 7.1.1 负责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砂石料含泥量检测、颗粒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性能检测
9、、沥青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以及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等,检验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技术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7.1.2 测量前一天的面层平整度以及钻芯取样测定其密实度和厚度。 72 现场组 72 1 负责检测、检查试验段的现场清理、清扫情况。 72 2 全面了解拌和机的生产能力以及运输工具、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的配套情况。 72 3 检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到场温度、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严格掌握摊铺层虚厚、宽度和横坡度。 72 4 严格检查摊铺均匀性,发现有离析现象及时提醒拌场纠正,并作好现场记录。 72 5 严格掌握碾压遍数和碾压温度
10、。 72 6 做好现场施工记录。 8.落实安全施工保障措施 8.1 设置缓行减速标志:在施工路段的起终点设置缓行减速反光标志。 8.2 设置安全栏网:在施工路段设置好安全栏网,以保障施工人员、社会车辆和行人的人身安全。 8.3 施工工人要穿戴防护服装进行作业,施工管理人员要戴胸签上岗。 8.4 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8.5 认真贯彻落实各工种的安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违者重罚。 【参考文献】 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G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JTJ01479 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S.北京交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