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论述题1、行政的特点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 1 )执行性。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的活动,其主体的执行性决定了它表现为对决策任务的执行与完成。( 2 )政治性。行政机关的使命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行政机关也不例外。( 3 )权威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代表国家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切被管理对象,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都有服从的义务。2 、B 一途径与 P 一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l )区别:波兹曼认为: 二者来源不同B 一途径主要来自于商学院,并为
2、管理科学学院的公共部门管理学部以及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所使用; P 一途径主要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并流行于公共政策分析与行政管理学会中。 P 一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而 B 一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2 )共同点:以组织外部定向(即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 ,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公共管理理论及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管理
3、实现了“统治理念”向“ 治理理念”和“责任理念”转变,善治是公共管理责任的新趋向,是由统治向治理转型过程中的追求目标。对于这种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新发展。 3、简述治理的内涵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政府治理是整合社会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资源,使之共同承担责任。治理主体可以是现代的公司、大学以及基层的社区。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
4、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4 简述善治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最佳状态。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有: ( )合法性, ( 2 )透明性 ( 3 )责任性, ( 4 )法治, ( 5 )回应,即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 6 )效率,它有两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5、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5、:6、公共管理学科的特征7、论述我国的行政决策体制(人大制度或民主集中制的内容)(1)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它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2)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权力;实行“议行合一”,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职能的划分是在遵循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和工作联系关系;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
6、域自治。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起着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由党首先提出建议,再由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党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国家机关去工作。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行政决策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中央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决策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决策的形式有政府全体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两种,议事规则仍然是民主集中制,行政决策本质 是执行性决策,即在执行党的决定和人大制定的法律的过程中的决策。8、简述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l )文官制度的法律化( 2 )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
7、官( 3 )强调“政治中立”( 4 )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 5 )实行功绩晋升制。( 6 )严格的培训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知识化、专业化。( 7 )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体现在对公务员的分类、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及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上。( 8 )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9 )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9、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l )动因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而我国公
8、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3 )管理方式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而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把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放在考核首位。( 4 )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西方公务员是一独立的利益集团,有专门机构调整其与政府的关系,二者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而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是国家行政的根本宗旨,并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10、公共管理同法律之间的关系 (1)公共权力与法律。公共权力具有推动公共利益实现的强制性和强大力量,但也有被滥用和侵害公民权益的可
9、能性。将公共权力列入法律裁判的范畴,强调法律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点。这有赖于在宪法上明确划定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各自的界限,确立公共权力的运行边界,并把其目的限定于实现公民的权利和自由。(3)公共利益与法律。现代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如何保障公共管理者不偏离其根本目标、以权谋私,而是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这需要法律加以保障。(3)公共管理与法治。公共管理走向法治化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深刻革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建立法治政府,把公共管理纳人法制化的渠道,通过预先制定的规则来划
10、分政府和个人的权利范围,建立决策和解决纠纷的程 11、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内容(1) 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2)把公共组织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3)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4)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做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 (5)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公共管理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于保护公共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12、行政执法特征 系统性。行政执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调节和干预。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社会个体的生老病死,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无不需要行
11、政执法来落实、体现。 职权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管理行为,是政府实施职能,发挥于预作用的体现。 应时性。法律条文是静态的,而行政执法是动态地根据社会事实来应用法律的行政管理行为。 外部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对外实行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对象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执法行为。13、分析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 l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为了促使执法主体权责统一、责任明晰,依据法定职责和执法标准,对其实施评议考核与责任追究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政府机关法定行政
12、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 2 )行政执法责任制可以促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3 )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切实减少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二是确定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责,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行标准,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执法岗位不清、职责不明、相互扯皮、揽功诿过的现象;三是构建执法考评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
13、考核奖惩紧密挂钩。14、简述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内向性行政即行政者对其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 l )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任何具体的行政组织形式都是人们选择的结果,行政主体对行政方式、组织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认同与否亦决定着这一选择。( 2 )对行政观念的影响。行政文化会对实践作正确的或错误的指导,也会对客观现实作真实的或扭曲的反映,更会对行政观念的内涵作科学的或荒谬的解释。( 3 )对行政风气的影响。符合并能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行政文化,不仅能在观念层次上引导良好的行政风气,而且能在人的心理与日常行为方式上发生作用。15、简述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外向性行政即行政者对国家事务和社会
14、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 l )廉洁行政的保障。廉洁行政的保障,离不开法治,更离不开行政文化的心治。行政文化能渗透人心,影响人的道德和人生价值观念,起到法治手段难以起的作用。( 2 )高效行政的条件。行政人员的高效行政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些既是已往优秀的行政文化的积极成果,又是现实行政文化对高效行政的有力保障。( 3 )民主行政的前提。行政人员为达到其行政目标,须依靠一定的民主手段和方式,为此,极需要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宣传、灌输民主行政观念。从这个意义看,行政文化建设是实现民主行政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16、简述公共责任的含义(1) 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
15、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2)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为国家谋利益。(3) 狭义的公共责任以广义的公共责任为前提条件。17、简述公共责任的特征。( l )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行政系统和行政人员承受行政责任的过程,就是一个承担为国民尽义务的过程。这种义务因时代和国家阶级基础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2 )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行政管理在承担义务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方式,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行政官员执行国家主体的意志、方针、政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完成权
16、力主体所交付的任务的过程。( 3 )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公共责任是一种以外在的约束力为支撑力的行为。在实行民主政体的国家,行政部门是为主权所有者国民服务的。为此,就必须根据国民的意志,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防止行政机关肆意追求特殊利益。19、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府职能的油画: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2)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政府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 3 )分权 : 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分散政府管理职能,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因而必然要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 4 )引人现代化管理技术:
17、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即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来“重塑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 5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在人事管理中消除繁杂的规则,加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重视绩效评估等。 ( 6 )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 第一,通过立法成立中立的改革设计机构;第二,立法决定是否采纳改革建议方案;第三,分阶段推进改革方案的实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必须靠深化改革,而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
18、平的关键。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 1 )服务型政府; ( 2 )责任型政府; ( 3 )法治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l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2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 3 )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 4 )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 ( 5 )改进行政管理方式。20、公债的特点、作用(1)公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自愿性。二是有偿性。三是灵活性。(2)作用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1)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2)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我国目前仍普遍采用“基数法”,不能真实
19、反映实际情况。(3)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一是税收征管成本偏高,二是税费没有科学区分,三是公债管理权过度集中,地方政府一直未被赋予举债权。(4)公共支出管理亟须规范。公共支出没有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政府投资的营利性企业仍大量存在。(5)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共财政的一大特点是法治财政。但我国目前在公共财政管理上法律制度并不健全。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采用绩效管理等先进方法。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降低征收成本,打击偷税、骗税和抗税行为,规范“税式支出”,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促进政府收费规范化。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同时;加大对教育
20、、科技、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投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制度。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作用。 22、法律手段的分类(1)行政决定: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四种。(2)行政检查(又称行政监督检查) 。(3)行政处置(又称即时强制) 。它具有紧迫性、即时性和直接强制性三个特征。(4)行政强制执行。 23、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1)行政心态:是人们对具体行政活动所持有的情绪、感知方式和态度的总和(2)行政意志:是行政心态上升到理性的结果,实质是对善恶、道德与非道德的价值判断(3)行政规范:是行政意志的最集中体现,是行政意志转化为行政实践的合理性成果(4)行政评价 :分为一般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