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宝应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Na 23 Mg 24选择题(共 40 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吃尽百味还点盐,穿尽绫罗不如棉” 。食盐不仅是调味品,更在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食盐熔化时因离子键遭破坏故属化学变化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备金属钠C. 生理盐水的浓度越接近饱和药效越好 D. 加碘食盐中的碘以 IO 3- 形成存在【答案】D【解析】A. 食盐熔化时因离子键遭破坏但没有形成新的化学
2、键,故属物理变化,A 错误;B.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备氢氧化钠,不能制备钠,B 错误;C. 生理盐水的浓度为 0.9%,C 错误;D. 加碘食盐中的碘以 IO 3- 形成存在而不是 I,故 D 正确。2. 下列表示含硫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NaHSO3电离: NaHSO 3= Na+H+SO32- B. Na2S 电子式:C.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8.57g/L 的硫蒸汽:S 6 D. 中子数为 17 的硫原子:【答案】C【解析】A. NaHSO 3是弱酸的酸式盐,其酸式根不完全电离,应写成: NaHSO 3= Na+HSO3-,A 错误;B. Na 2S 是离子化合物,阴离子应用中括号“
3、 ”表示,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8.57g/L 的硫蒸汽,其摩尔质量为:8.57g/L*22.4mol/L=192g/mol,所以每个分子中原子数为:192/32=6,即硫蒸汽的化学式为 S6,C 正确;D. 中子数为 17 的硫原子应表示为: 1633S,D 错误。3. 下列各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均正确的一组是混合物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液氨 苛性钠 胆矾 氧化铁 二氧化碳B 纯盐酸 烧碱 食盐 氧化钠 二氧化氮C 84 消毒液 纯碱 石灰石 氨气 水D 聚乙烯塑料 熟石灰 苏打 生石灰 二氧化硫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本题是物质分类型
4、试题,A 中的液氨是液态氨气,属于纯净物,A 错误;B 是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不是对应酸的酸酐) ,B 错误;C 中的纯碱是碳酸钠,不属于盐,C 错误;D 选项中均正确,D 正确。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B.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说明氯化氢是非电解质D. 碳酸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说明碳酸钠的水解反应放热【答案】B【解析】A.分散系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故丁达尔效应应用于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不是它的本质特征,A 错误;B.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而其表现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
5、正确;C.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是因为液态氯化氢是分子,不存在离子,但氯化氢水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C 错误;D. 碳酸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是综合结果,但碳酸根(弱酸根)水解是吸热过程,D 错误。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A. 浓盐酸具有氧化性,可作为实验制氯气的原料 B. SO 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漂白品红C. NH3具有碱性, 可用氨水吸收硫酸厂尾气 D. 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答案】C【解析】A. 浓盐酸具有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而作为实验室制氯气的原料是氯离子被氧化的过程,没有对应关系,故 A 错误;B. SO 2具有还原性,SO 2漂白品
6、红是利用 SO2的漂白性非还原性,故 B 错误;C. NH 3具有碱性,可被酸性的硫酸来吸收,故 C 正确;D. 氢氟酸具有酸性,而用于雕刻玻璃是由于其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其它酸就没有这个性质,没有因果关系,D 错误。6. 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 8.96 L Cl 2全部溶于水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 AB. 0.2 molL-1 Na2SO4溶液中 Na+数目为 0.4 N AC. 10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 H 2SO4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0.4N AD. 标准状况下, 2.24 L NH 3含原子数目为 0.4 N A【答案
7、】D【解析】A. 常温常压下, 8.96 L Cl 2的物质的量是 0.4mol(不是标准状况下) ,故 A 错误;B 选项没有 Na2SO4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故 B 错误;C. 10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 H 2SO4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0.4N A,没有包含水的氧原子,故 C 错误;D. 标准状况下, 2.24 L NH 3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每个 NH3中含有 4 个原子,则标准状况下, 2.24 L NH3含原子数目为 0.4 N A,故 D 正确。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Cu + Fe 3 = C
8、u2 + Fe2B. 将铜片插入稀硝酸中: 3Cu + 8H + + 2NO3 = 3Cu2+ + 2NO + 4H 2OC. 向 NH 4HCO3溶液中加过量 NaOH 溶液并加热: NH 4 + OH = NH3+ H 2OD. 向 NaAlO 2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 2: 2AlO 2 + CO2 + 3H2O = Al(OH)3 + 2CO 32【答案】B【解析】A 选项中电荷不守恒,A 错误;C 选项中加过量 NaOH 溶液,碳酸氢根离子也应与氢氧根离子完全反应,C 错误;D 选项中过量的 CO 2,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D 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B。8. 实验室将 NH3通入 Al
9、Cl3溶液中制备 Al(OH)3,经过滤、洗涤、灼烧得 Al2O3,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制取 NH 3 B. 用装置乙制备 Al(OH) 3C. 用装置丙过滤并洗涤 Al(OH) 3 D. 用装置丁灼烧 Al(OH) 3得 Al 2O3【答案】A【解析】A 中氧化钙与氨水反应且放热,有利于氨气的产生,A 正确;因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将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中易形成倒吸而不安全,故 B 错误;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 错误;加热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而非蒸发皿中,故 D 错误。9.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2 的溶液中:K +、Mg
10、2+、I 、SO 32B. 在含大量 Fe 3+的溶液中:NH 4+、Na +、 Cl 、 NO 3C. 与 Al 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 、Na 、Cl 、HCO 3D. I 不能大量存在的溶液中:Fe 2+、Ca 2+、Cl 、MnO 4【答案】B【解析】A. 溶液 pH=2 时,H +与 SO32 不能共存,A 错误;B. NH 4+、Na +、 Cl 、 NO 3 与大量 Fe3+的不反应可共存,B 正确;C. 与 Al 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而 HCO3 在此两种环境中均不能存在,C 错误;I 有较强的还原性,而 MnO4较强的氧化性,这两种离子
11、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10. 下列关于焓变(H)的叙述或判断中错误的是A. 2NO(g)2CO(g)=N 2(g)2CO 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0B. 500 、30 MPa 下,0.5 mol N 2和 1.5 mol H2充分反应放出 19.3 kJ 热量,则反应“N2(g)3H 2(g) 2NH3(g)”的 H38.6 kJmol -1C. 据下图 1 知:H 1 = H 2+H 3D. 据下图 2 知: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 H 无影响【答案】B【解析】A 选项,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正反应是熵减过程(S0) ,故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其焓变(H)必须小于 0,故 A
12、正确;B 选项,因 N2(g)3H 2(g) 2NH3(g)是可逆反应,0.5 mol N 2和 1.5 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若完全反应放出热量应大于 19.3 kJ ,故 B 错误;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 亚氨基锂(Li 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H 2 = LiNH2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Li2NH 中 H 的化合价是+1 B. 该反应中 H 2是还原剂,Li 2NH 是氧化剂C. H-离子的半径大于 Li D. 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
13、原理相同【答案】AC【解析】A. Li 2NH 中 Li 的化合价为+1,N 的化合物为3,则 H 的化合价是+1,故 A 正确;B. 根据化合价变化,该反应中 H2中氢元素即升高又有降低,所以 H2是即还原剂又是氧化剂,故 B 错误;C. H -离子与 Li 的离子结构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故 C 正确;D. 此法储氢是化学变化而钢瓶储氢是物理变化,原理不相同,故 D 错误。12.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并与工业生产相吻合的是A. NH4Cl NH3 NO2 HNO3B. NaCl 饱和溶液 NaHCO3 Na2CO3C. 黄铁矿 SO2 SO3 浓硫
14、酸D. NaCl(熔融) Cl2 漂白粉【答案】BC【解析】A 选项中氨的催化氧化应生成 NO,故 A 错误;D 选项中石灰水吸收氯气,因其浓度太稀,不能很好地生产漂白粉,故 D 错误。其它选项均正确。故选 BC。13. 铜板上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一层酸性水膜后铁铆钉会被腐蚀,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腐蚀过程中铜极上始终只发生: 2H +2e-= H2B. 若水膜中溶有食盐将加快铁铆钉的腐蚀C. 若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D. 若将该铜板与直流负极相连,则铁铜均难被腐蚀【答案】A【解析】A. 根据图示可知左侧 Cu 上发生吸氧腐蚀,右侧 Cu 上发生析氢
15、腐蚀,则两个铜极上的反应是 2H+2e-H 2,O 2+4e-+4H+2H 2O,故 A 错误正确;B. 若水膜中溶有食盐,增加吸氧腐蚀介质的电导性,将加快铁铆钉的腐蚀,故 B 正确;C.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使金属与氧气隔离,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故 C 正确;D. 若将该铜板与直流负极相连,相当于外界电子由铜电极强制转送给铁,从而抑制铁失电子而不易腐蚀,故 D 正确。14. 经测定某钠盐溶液中含大量的 HCO3-、CO 32-、SO 32-、SO 42-、NO 3- 等 5 种阴离子。已知硝酸盐受热易分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的 Na 2O2,物质的
16、量不变的离子是 SO42-和 NO3-B. 若将该溶液中用盐酸酸化,则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 CO 2和 NOC. 向 B 选项所得溶液中滴加 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可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SO 42-D. 若将该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则所得固体中一定不含 HCO 3-、 SO 32-、 NO 3-【答案】BD【解析】A. 若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的 Na 2O2,Na 2O2具有强氧化性,将 SO32-氧化为 SO42-,从而为 SO4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 A 错误;B. 若将该溶液中用盐酸酸化,HCO 3-、CO 32-转化CO2,HNO 3将 SO32-氧化为 SO42-,而 HNO3被
17、还原为 NO,故 B 正确;C. 向 B 选项所得溶液中滴加 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生成的 BaSO4,而 SO42-也可由 SO32-氧化生成,故 C 错误;D. 若将该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NaHCO 3 、NaNO 3-受热易分解、 Na 2SO3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以不含 HCO3-、 SO 32-、 NO 3-,故 D 正确。15. Al2O3与 MgO 的混和物经过量烧碱溶液处理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 NaHCO 3溶液,测得溶液 pH 和 Al(OH)3生成的量随加入 NaHCO3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Na 、
18、AlO 2 、OH 、H +B. b 点与 c 点溶液所含微粒种类相同C. 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8 mol/LD. 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3 +AlO2 H 2O = Al(OH)3CO 32【答案】C【解析】A. a 点溶液是 Al2O3与 MgO 的混和物经过量烧碱溶液处理,过滤后所得滤液溶质是生成的 NaAlO2和过量的 NaOH,有 Na 、AlO 2 、OH ,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 H+,故 A 正确;B. 由 b 点到 c 点是偏铝酸离子、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CO3 +AlO2 H 2O = Al(OH)3CO 32 ,偏铝酸离
19、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碳酸根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加,微粒各类相同,故 B、D 正确;d 点坐标说明加入 40mL NaHCO3溶液与偏铝酸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 nAl(OH)3=32103mol,所以 n(NaHCO3)nAl(OH) 3 =32103mol,则 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0.8 mol/L,故 C 错误。非选择题(共 80 分)16. 某工厂综合处理含 NH 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 N 2、CO 2、SO 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 ,设计的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 1 的主要成分有_(填化学式) 。(2)反应需控制反应的温度和气体的流速
20、,其共同目的是_。(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已知:2NO 2+2NaOH=NaNO3+NaNO2+H2O,NO 2+NO+2NaOH=2NaNO2+H2O在同温同压下,当反应中 NO 与空气的体积比为_,经反应,气体中 NOx被完全吸收且仅生成 NaNO 2。 (设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为 0.2)(5)CuCl 的氨溶液常用作反应的捕获剂。将(NH 4)2SO3、NH 4Cl 与 CuSO4 3 种溶液相混可制得难溶物 CuCl。 理论上,(NH 4)2SO3与 CuSO4恰好反应时,n(SO 32-):n(Cu2+)=_。 实际上, (NH 4)2SO3的用量与 Cu 2+的沉淀率
21、关系如图所示,显然 Cu2 沉淀率最高时,(NH 4)2SO3的用量高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答案】 (1). Ca(OH) 2、CaCO 3、CaSO 3 (2). 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3). NH 4+ + NO2-=N2+ 2H 2O (4). 4: 5 (5). 1: 2 (6). 有少量(NH 4)2SO3在反应过程被空气中的氧化【解析】 (1)工业废气(主要含 N 2、CO 2、SO 2、NO、CO)与过量石灰乳反应固体 1 中有生成溶解性的较小的 CaCO3、CaSO 3及未反应过量的 Ca(OH)2,即固体 1 中的主要成分;(2)温度过高不利于气体的溶解及参与反应,气流过快,来
22、不及反应,也不利于气体的充分吸收;(3)气体 1 的成分是 CO、NO、N 2,常温下它们与空气一起通过 NaOH 溶液生成了NaNO2,NaNO 2与铵根离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即氮气,离子方程式为:NH 4+ + NO2-=N2+ 2H 2O;(4)当反应中 NO 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的 NOx被完全吸收且仅生成 NaNO2。NaNO 2中 N 为+3 价,根据电子守恒,每生成 1mol NaNO2需要 1mol 电子,即 1/4mol 氧气,NO 与空气的体积比为 4: 5;(5)理论上,(NH 4)2SO3与 CuSO4恰好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n(SO 32-)2=
23、n(Cu2+)1,n(SO 32-):n(Cu2+)=1: 2,由(NH 4)2SO3的用量与 Cu2+的沉淀率关系图所,0.6 之后,(NH 4)2SO3的用量增加与 Cu2+的沉淀率无关,说明有部分(NH4)2SO3没有还原 Cu2+,而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17. 碳酸氢钠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某课外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制法进行了系列实验,请你参与探究。(1)向 NaHCO3溶液滴加 MnCl2溶液生成沉淀 MnCO3,离子方程式为_。(2)向 NaHCO3溶液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一定是_(填化学式) ,白色沉淀可能是:M
24、gCO 3;Mg(OH) 2;Mg 2(OH)2CO3。欲证明白色沉淀为,简单的实验方法为_(操作、现象和结论) 。(3)电解 Na2CO3溶液制 NaHCO3的原理如图1 所示电解初期,电解池中总反应方程式为_。若电解过程中透过交换膜的 Na+为 0.4 mol,则阳极收集到 O 2_L(标况) 。电解后期溶液中的含碳微粒逐渐减少,此阶段阳极反应式为_。(4)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 NaCl+NH 3+ CO2+H2O= NaHCO3+NH4Cl,模拟该制法的部分装置如图2 所示 正确的操作是_(填序号) 。Aa 通入 CO2,然后 b 通入 NH3,c 中放碱石灰Ba 通入 NH3,然
25、后 b 通入 CO2,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Cb 通入 NH3,然后 a 通入 CO2,c 中放碱石灰Db 通入 CO2,然后 a 通入 NH3,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水槽中的冷水起降温作用,这样有利于_。【答案】 (1). 2HCO 3-+ Mn2+= MnCO3+ CO 2+ H 2O (2). H2 (3). 取少量固体加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若溶液仍澄清,则固体为 Mg(OH) 2;(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4). 4Na 2CO3 +6H2O=4NaHCO3 + 4NaOH + O2+2H 2 (5). 2.24 L (6). 4HCO3- 4e- = 4CO2+O
26、 2+ 2H 2O (7). b (8). 气体的溶解和 NaHCO 3的析出【解析】 (1)HCO 3存在弱电离平衡,Mn 2+与电离产生的碳酸根结合难溶性的 MnCO3,促进HCO3电离,酸性增强,氢离子再与 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HCO 3-+ Mn2+= MnCO3+ CO2+ H 2O;(2)镁粉具有强还原性,向 NaHCO3溶液加入少量的镁粉,只有氢元素被还原为氢气, 要证明白色沉淀是 Mg(OH)2,可以比较它们组成的上差别,即没有碳酸根。取少量固体加稀硫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为 Mg(OH) 2;(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3)根据图17-1 进出物质变化、化合价变
27、化,可判断电解初期,阳极产生氧气,碳酸根电解转变为碳酸氢根,阴极由水得电子产生氢气,则总反应方程式为:4Na 2CO3 +6H2O=4NaHCO3 + 4NaOH + O2+2H 2 , 若电解过程中透过交换膜的 Na+为 0.4 mol,即转移 0.4 mol 电子,产生0.1mol 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2.24 L; 随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依据电解后期溶液中的含碳微粒逐渐减少的事实,碳酸氢根失电子(负 2 价氧失电子生成氧气,阳极反应式为:4HCO 3- 4e- = 4CO2+O 2+ 2H 2O;(4)为了促进生成更多的碳酸氢根离子,应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气体,而氨气极易溶解
28、于水,为防止倒吸,不能将氨气直接通入溶液中,故选 B;水槽中的冷水起降温作用,这样有利于气体的溶解,促进反应增大 NaHCO3的质量且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小,有利于其析出。18.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 MgCO3、 MgSiO 3以及铁和铝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当溶液的 pH=8.5 时, Mg(OH) 2开始沉淀(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 。(2)氧化的目的是_。(3)由氧化后得到的溶液经除杂后,滴加适量的 Na2CO3溶液便可制得 MgCO33H2O。滴加Na2CO3溶液时,不能太快也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4)通过测定产品中
29、的镁含量和碳含量可判断质量的优劣。现称取 3.00 g 某学生制得的产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 448 mLCO2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并折算为标准状况 ) ,再将所得溶液稀释至 250 mL,取 出 25 mL,向其中滴加 0.1000 molL-1的 EDTA(Na2H2Y)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体积为 23.10 mL。 (离子方程式为 Mg2+H2Y2 =MgY2 +2H+)通过计算,分别确定镁含量和碳含量比理论值偏高还是偏低?_。【答案】 (1). H 2SiO3 (2). 将 Fe 2+氧化成 Fe 3+,便于后续除去 (3). 防止产生 Mg(OH)2 (4). 理论上, M
30、gCO 33H2O 中镁和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1739 和 0.087,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0.18480.1739,比理论值高;碳的质量分数为 0.0800.087,比理论值低。19. 由工业级碳酸锂(含有少量碳酸镁等杂质)制备高纯碳酸锂。实验过程如下:(1)实验室中在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碳化反应: 碳化反应的主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 碳化时温度需控制在 30,可采取的措施是_。 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2)用 CO 2调 pH 为 89,其目的是_。(3)已知在不同温度下蒸发分解碳酸锂的产率与溶解度关系如图:90以下,随温度升高,碳酸锂产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4)请补充完整由滤液
31、制备高纯碳酸锂的实验方案:取滤液放置于烧杯中_。【答案】 (1). CO 2 +Li2CO3 +H2O=2Li + +2HCO3- (2). 给三颈烧瓶水浴加热 (3). 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且部分碳酸氢锂分解 (4). 使少量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转化为碳酸氢锂,减少损失 (5). 碳酸氢锂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完全,碳酸锂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6). 在 90下蒸发至出现大量晶体,趁热过滤,热水洗涤 23 次,干燥【解析】 (1)向碳酸锂悬浊液中通入 CO2的主要反应含主要物质碳酸锂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锂,其离子方程式为:CO 2 +Li2CO3 +H2O=2Li + +2HCO3-;控制比较
32、稳定的温度时,一般采取水浴加热法,即给三颈烧瓶水浴加热至水温为 30止,温度过高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溶解参与反应,同时碳酸氢锂也易受热分解;(2)在加 NaOH 除镁后的存在少量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用 CO 2调 pH 为 89,其目的是使少量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转化为碳酸氢锂,减少损失;(3)由蒸发分解碳酸锂的产率与溶解度关系可以看到温度升高碳酸锂溶解度下降,而温度升高碳酸氢锂也易分解生成碳酸锂,两个因素共同促进了随温度升高,碳酸锂产率的升高;(4)因碳酸锂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要制备高纯碳酸锂,可取滤液放置于烧杯中在 90下蒸发至出现大量晶体,趁热过滤,热水洗涤 23 次,干燥即可。20.
33、二水氯化钡晶体(BaCl 22H2O)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各种钡盐、颜料和有机染料,某研究小组以重晶石(主要成分 BaSO 4)制备 BaCl22H2O 流程如下图。(1)已知: BaSO 4(s)+ 4C(s)= 4CO(g) + BaS(s) H 1 = 571.2kJmol1 C(s)+ CO 2(g)= 2CO(g) H 2 = 172.5 kJmol1反应 BaSO 4(s)+ 2C(s)= 2CO2(g)+ BaS(s)的H = _ kJmol 1(2)高温焙烧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3)脱硫过程中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物理脱硫, 第二步是化学脱硫。 物理
34、脱硫是直接用蒸汽升温,并用空气“爆气法”除去的物质是_。 下列物质不宜用作脱硫剂的是_ (填字母)。A. 高锰酸钾 B. 次氯酸钠 C. 双氧水 D.氯气(4)上述流程中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5)溶解时产生的 H 2S 可用 8085 时的石灰氮料浆(CaCN 2的浆水混合物)吸收并制得更有价值的产品硫脲CS(NH 2)2和熟石灰。请写出制备硫脲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226.2 (2). 使 BaSO 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 BaS 的产量) (3). 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4). H 2S (5). AB (6). 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
35、染(凡合理答案均可) (7). H 2S + CaCN2+ 2H2O = CS(NH2)2+Ca(OH)2【解析】 (1)由盖斯定律求出H=H 12H 2= 226.2;21.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 3 )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 还原水体中 NO3 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作负极的物质是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 小时测定 NO 3 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初始 pH pH2.5 pH4.5NO 3 的去除率 接近 100% 50%24 小时 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pH4.5 时,NO 3 的去除率低,
36、其原因是_。(3)实验发现:在初始 pH4.5 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 Fe 2 可以明显提高 NO3 的去除率。对 Fe2 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Fe 2 直接还原 NO3 ;.Fe 2 破坏 FeO(OH)氧化层。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同位素示踪法证实 Fe 2 能与 FeO(OH)反应生成 Fe 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 Fe 2 提高 NO3 去除率的原因:_。(4) 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 1 小时测定 NO3 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初始 pH pH2.5 pH4.5NO3 的去除率 约 10% 约 3%1 小时 pH
37、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 pH 不同时,NO 3 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答案】 (1). 铁 (2). NO 3 +8e +10H+=NH4+3H2O (3). 因为铁表面生成不导电的 FeO(OH),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4). 本实验条件下, Fe 2+不能直接还原 NO 3-;在 Fe 和 Fe 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 NO 3-的去除率 (5). Fe 2+2FeO(OH)=Fe3O4+2H+, Fe 2+将不导电的 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 Fe 3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使 NO 3-的去除率提高 (6). pH 较小,则产生的
38、Fe 2+浓度大,利于形成导电的 Fe3O4,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pH 高,则产生的 Fe 2+浓度小,利于形成不导电的 FeO(OH),从而造成 NO3-去除率率低。【解析】 (1)由图中物质变化分析,Fe 变化为 Fe3O4是被氧化过程,则铁作原电池的负极;由硝酸根到铵根可知,硝酸根被还原为氨气,氨气在酸性环境中生成铵根,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 3 +8e +10H+=NH4+3H2O;(2)从 pH 对硝酸根去除率的影响来看,初始 pH=4.5时去除率低,主要是因为铁离子容易水解生成 FeO(OH),同时生成的 Fe3O4产率降低,且生成的 FeO(OH)不导电,所以 NO3-的去除率低;(3)从图中可以看出只加入铁粉和只加入Fe2+,NO 3-的去除率都不如同时加入铁和亚铁离子的去除率高,说明不是由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提高了硝酸根的去除率,而是由于 Fe2+破坏 FeO(OH)生成了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