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农再贷款促进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调整的效应分析?货币政策?囊再裁馒进椅信裢信绮枸调墼蚴教 r 枥人民银行双流县支行课题组一,引言:推动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发展的一支“催化剂“近年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投放有力地激发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开展,“三农“ 贷款,尤其是农户贷款增幅明显.同时,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在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善信贷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存贷比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良贷款占比逐年下降.对此,我们就双流县这种城郊结合,丘陵坝区农业交错,环境,经济因素全面,综合性较强的县域进行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调整效应的调研,希望能查找隐患,探索出用好支农再贷款,进一
2、步优化信用社信贷结构的有效途径.二,效应2001 年 3 月,人民银行双流县支行首次投放支农再贷款 2600 万元,同年 5 月再次投放 1180 万元,2002 年在信用社归还前述贷款后又连续两次发放共计 3485 万元,并于2003 年 4 月进行展期.支农再贷款政策引导功能的发挥,为农村信用社开展好农村金融工作,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一是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要求,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贷档案的管理,对作为银行进行贷款五级分类主要依据的各种企业财务报表注意收集,分类整理,保存,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善.并且还要注意收集企业的行业前景,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景气依存度
3、等信息资料,将它完整地进行记载和充分地进行交流.二是建立贷款五级分类的激励约束机制.贷款风险分类本身并不会提高贷款质量,关键是落实责任制,把风险分类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加强检查考核,奖优罚劣.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和内部稽核.初分可实行个人操作,交叉复核,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尽力提高初分的质量,并由专门的内部稽核部门定期对分类结果进行审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信贷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4.完善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是尽快开发统一的贷款风险分类软件.由监管机构牵头,各商业银行配合,汇集高科技人才,投入足够的科技力量,尽快开发推广统一口径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通过直接录入企业各项财务数据,自
4、动生成贷款分类的各项考核指标情况,以减轻信贷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信贷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二是建立配套的电算化信息网络.在现行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完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子系统,实现分支行客户机和管理行管理机的信息共享,提高对分类成果的管理和运用;同时开发风险分类和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技术接口,实现分类信息共享.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分类人员业务素质.要确保贷款五级分类的有关实施,充分发挥这一信贷管理方式的效能,关键核心就在于人.在督促信贷人员加强自学的同时,各商业银行要重视和加强贷款五级分类的业务培训工作,将贷款五级分类基础知识和原理,现金流量分析,财务分析方法的培训与典型案例
5、分析相结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熟练操作贷款五级分类的专业队伍.根据西藏全区的实际,商业银行也可考虑派信贷人员到内地兄弟行交流锻炼,学习内地兄弟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先进经验,并且要相对稳定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让他们有更多的工作实践,积累知识,信息和经验,从根本上保证贷款五级分类方法的有关实施.6.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目前,西藏全区的企业信用程度较低,资信相对较差,部分企业借企业破产,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仍将处于结构调整和市场规则的整合时期,宏观政策,市场环境将面临变动,为支持银行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没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难以达到预想效果的.银行业风险运作联系企业,银行,财税等国民经济多个层面
6、,因此,需要社会各部门合力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对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诚信守法宣传,引导全社会着力培育社会信用观念,推动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贷款五级分类才能真实反映风险状况.(作者单位: 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所在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邮编:8)(责任编辑: 超男)?货币政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信贷结构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引导和推动,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信贷扶持对象看,农户贷款增速快,扩大了农贷覆盖面,信用社“支农“ 形象进一步深入 “民“心.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再贷款应集中用于借款人发放农户贷款“,“ 新增贷
7、款中自筹资金发放的农户贷款比例应不低于 40%“,这些规定要求农村信用社大力营销农户贷款,降低农村工商业及其他非农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截止 2003 年 6 月末,农户贷款新增户数 8233 户,比 2000 年末增加 13844 万元,增长81.43%,余额达到 30845 万元(其中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农户贷款 3718.36 万元),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从 8.45%上升到 14.16%,而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工商业贷款的占比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农贷支持面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更加紧密,彼此相扶相携,共同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深入
8、,实现了“社农双赢“,信用社自身吸存能力大大增强,2003 年以来双流农村信用社新增储蓄 2.7 个亿,高居辖区内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长之首.2.从信贷支持的用途看,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服务体系等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贷款增长呈现加快之势.双流县位于成都市近郊,有利的地理位置使部分农村地区成为成都市“城市中心南移 “发展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等发展很快,支农再贷款的投入缓解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压力,使其能集中部分自有资金去支持附加值更高的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2001年,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服务体系贷款余额分别为15o2 万元,1185 万元,85
9、2 万元,改变了 2000 年以前一片“空白 “的状况 ,其中支持农产品基地 27 个,贷款额 1370 万元.全县 55 户年产值 5O 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基本都得到了信用社在信贷,结算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支持,这些龙头企业联系了 2.4 万多户农户,给农户带来的收益逐年增加,促进了龙头企业的规模化发展.3.从信贷扶持的额度看,小额农业贷款明显增多,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垒大户“的现象显着改观.双流县的支农再贷款主要用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其便捷,简约的贷款方式吸引了农民.全县农村信用社探索并实践了农户联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方式,使需求量逐年增大.农村信用社要满足农村经济的这种小额信贷需
10、求,就必须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缩减对大户的投入,这不仅分散了信贷风险,而且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据统计,2003 年 17 月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7365 笔,金额1885 万元,农户联保贷款 7 笔,金额 23 万元,新增企业贷款100 万元以下的 113 笔,比 2002 年多 56 笔,而 100 万元(包括 100 万元)以上的仅有 1 笔,金额 180 万元,远远低于过去同期百万元以上贷款的发放笔数和金额.4.从信贷的资产质量来看,在支农再贷款的有效推动和“ 双降 “措施落实的双重作用下,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明显下降.双流县农村信用社属于辖内唯一一家亏损的金融机构,20012003
11、年期间连续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累计达 358o0万元,现有余额 9OOO 万元,其资金短缺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支农再贷款的注入对信贷资金来源短缺的农村信用社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使其在业务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缓解,能够支持一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优质项目,正常贷款余额的增大促进了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三,存在问题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作为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在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带动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调整同样取得了“四两拨千斤“ 的功效 ,但是否能够发挥出持续影响,促使农村信用社长期保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真正地“立足三农“,“ 扎根三农“, 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12、? 笔者认为 ,有几点应引起重视.1.支农再贷款资金支持面狭窄,对推动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整的力量非常有限,缺乏后劲,难以实现促进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支农再贷款投向纯农业贷款,农户贷款的局限性,以及要求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中农户贷款必须达到一定比例的限制,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向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工商业提供支持的能力,弱化了信贷结构调整的后劲.一是农户贷款与农村经济组织,工商业贷款协调增长是农信社信贷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使用支农再贷款势必使农村信用社自主经营受到一定制约和影响.二是农户贷款利率较低,管理成本高,实际收益水平低于其他贷款.同时,农业生产周期与
13、贷款期限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遇到如“非典“ 等灾害的不利影响 ,造成农户贷款出现大面积逾期或展期,将使支农再贷款以及信用社投人农户的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均不理想.三是农户生产是一种低层次的生产方式.而农户贷款面宽事多,势必大量牵制信用社投入精力和资金到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农业经济组织等经营层次相对更高的产业化生产方式,长期面对低层次的服务对象最终可能形成信用社竞争力继续弱化,信贷结构难以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尴尬状况.2.支农再贷款总量小,期限不合理,难以改变目前信贷扶持用途中传统农业居多,特色农业,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居少的局面.一方面,支农再贷款总量小,虽然能满足农民的春贷秋收,个体
14、劳动资金需求,但要推动初始资金需求量大的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要农村信用社以自有资金支持,则又乏力,难解其“渴“; 另一方面,支农再贷款期限不合理,最长不超过 1 年,而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从投入到产出往往需要比一般传统农业生产更需要培育,对这些市场前景难以预测的新兴农业项目,农村信用?货币政策?社也不敢以自有资金贸然投入.如双流的国林观光农场,从建设到正式运营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超过了支农再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只好用自有资金解决了其部分资金需求,尚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但即使这样,在类似的农业项目中都算幸运了.3.“区别对待, 择优扶持“ 的信贷原则在丘区和坝区
15、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投向机制中体现得不明显,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结构调整.支农再贷款投向机制中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第一, 支农再贷款使用限额不应在丘区,坝区信用社之间平均分配,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配,如:2003 年全县 3795 万元支农再贷款,坝区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使用限额为 1910 万元,丘区信用社限额 1885 万元;第二,支农再贷款的用途,期限一概而论,根本无法适应丘区,坝区经济不同的发展特点,反而形成新增贷款的结构不合理.坝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主要以企业为单位,投资大,见效慢是坝区农业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特点,支农再贷款的局限性已使坝区信用社产生较多的逾期,呆
16、滞贷款,相反,支农再贷款却比较适合丘区农业生产以个体劳作为主,投资小,周期固定的特点,使用情况较好.截止 2003 年 6 月份,坝区支农再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占支农再贷款不良贷款总额的79.67%,而丘区占比仅为 20.33%.4.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繁琐,潜在风险大.农村信用社的基层信贷员普遍反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麻烦,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民收入低,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更有甚者,部分农民自以为“山高皇帝远“, 恶意欠款欠息,信贷员往往是翻几道山,过几道梁,却空手而归,出于无奈,为避免不良资产出现,只好进行展期,但却隐藏了风险.例如丘区的某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 231 万元,帐面反映206 万
17、元正常,但事实上有 86.3%的贷款都进行了展期处理,一些贷款户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今年是双流县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第三年,根据支农再贷款可累计展期三年的规定,这种信贷资产的困境一时还不会显现,但再过一年呢?因此,如何加强资产管理,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促进信贷资金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改变农村信用社靠贷款规模扩张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的被动局面.5.警惕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农户贷款背后隐藏的“大户“贷款,尤其是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又一风险所在.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本来是为了解决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农户贷款发放面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少,疏于管理的漏洞,打政策
18、的“擦边球“, 把相当金额的再贷款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支农再贷款的“大户“或“隐形大户“(多户贷款集中使用),这不仅违背了支农再贷款的初衷,而且加大了信用社的资金风险.据对双流县 2003 年 6 月末的调查情况来看,单笔金额 30 万元以上的共 15 户,17 笔,共计 1244 万元,占已使用支农再贷款的 33.46%,单笔平均金额达 73.18 万元,集中度相当高,风险隐患大.四,合理利用支农再贷款,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的建议1.扩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范围,丰富和延伸支农贷款的政策内涵.在不违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根本前提下,适当地拓宽支农再贷款的使用面,在优先
19、解决农户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允许支持部分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让农村信用社走出自有信贷资金不足,支持龙头企业乏力的进退两难的困境.2.调整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期限,尽量与农户贷款期限需求相衔接,满足农户对资金的不同需求.一是与生产周期相匹配,避免信贷资金在农户手里滞留时间过长,减少闲置浪费;-是与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的投入产出期匹配,考虑到其中的偶然因素,适当延长期限,而且支农再贷款的投入量可以继续加大,充分利用这部分社会效益高,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促进周边农业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3.清理规范支农再贷款中的“大户“ 和“隐形大户“,消除农户贷款中的隐患.首先,进一步规范支农再贷款管理,依据
20、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办法严格办理支农再贷款,做好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和大额贷款向人民银行的备案工作,防止出现“ 大户 “和 “隐形大户“;其次,针对支农再贷款投放实际情况,建立对信用社相关人员的奖惩制度,建立支农再贷款违规行为举报制度;最后,对金额较大的农户贷款要求贷款人必须提供足值抵押,担保.4.因地制宜,对丘区,坝区信用社及当地农村经济信贷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一方面,对于城区,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快的坝区,主要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农村消费的合理资金需求,可以适当提高单笔贷款的金额,丰富贷款品种,特别是对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在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支农再贷款提供一定限量的支持;另一方面, 对于经济欠发达,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的丘区,信用社要以帮助农民脱贫治富为首要目的,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扭亏增盈的使命,在建立,完善农户经济档案的基础上,将信贷资金主要以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投向农户,以农户联保方式投向于有发展前景的种养殖业,以担保抵押方式投向第三产业发展,利用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定单农业在丘区的发展,带动农民治富,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组长:肖岗成员:杜芸贺波何婷(执笔)(所在地: 四川省双流县邮编:610200)(责任编辑: 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