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战争作用下的衰落城市2007 年第 1 期No.1.2007浙江社会科学ZHEJLNGSoCIALSCmNCES2007 年 1 月Jan.,2007中国近代战争作用下的衰落城市口蔡云辉内容提要近代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使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要素遭到巨大破坏,从而使城市缺失以常态形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临清,吉安等城市的绝对衰落和南昌,安庆,九江等城市的相对衰落,而且导致了诸如苏州,扬州等城市近代长期衰落与南京,南宁等城市阶段性衰落.关键词战争近代中国衰落城市作者蔡云辉.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教授,博士后.(汉中 723001)近代中国百余年是社会新旧杂陈,传统与现代,战争
2、与矛盾相互交织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频繁的,大规模战争作用下,居于战争中心地的城市在经历了屡次大规模战争后,不仅使城市的物态本体遭到损毁,而且城市发展的内在机制,动力因素和外部腹地空间环境,条件等都发生了“异变“,从而导致部分城市逐步走向衰落.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市的停滞与衰落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城市发展周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近代中国部分城市的衰落,频繁的大规模战争难辞其咎.一,近代中国的战争及其类型据统计,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至 1911 年的辛亥革命爆发,在历时 7O 年间,战争和武力冲突的数量多达 500 次左右.从 1911 年到 1949 年,中国大地上更
3、是枪炮之声不绝于耳.先有旧军阀的割据混战,后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再有国共两党间的武力冲突,八年的浴血抗战和四年的国共两党之战.如果我们从具体的年份统计资料来看,在整个 l1O 年中,除了 1870 年,1886 年,1887 年,1892 年,1893 年,1896 年,1897 年,1898 年,1899年,1901 年,1902 年,1903 年,1909 年等 13 年没有爆发较大规模的战争与武力冲突之外,另外的 96 年中年年有战争,拥有较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年份占总年份数的88.o7%.在个别战争高发年份,一年中所爆发的较大规模的战争达十数次,数十次.不仅如此,近代中国战争还呈现出类型
4、多样化的特点.概括地讲,近代中国的战争从其性质上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农民战争 (又可分为传统农民战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农民起义战争);(2)各少数民族的暴动与起义;(3)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战争;(4) 西方列强侵华及中华民族奋起反抗的民族战争;(5)军阀势力派问的割据混战;(6) 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的战争.从战争所覆盖的空间区域上来划分,又可简单地将近代中国战争划分为:(1)局部战争;(2)区域性战争 ;(3)全国性战争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有效地执行了保护城市的政策.与此同时,当我们
5、透过近代中国众多的具体战斗来分析时,我们又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清晰的特点,即:夺取城市的战争指向十分明显.对此,海外史学家在研究近代中国相关问题时也有同感.四近代中国战争的城市指向,除了受制于战争的目的与本质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通的中心“,它聚集着财富和权力,因此引起征服者或掠夺者的注意.占据城市,就能最好地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该地区,因而,城市往往成为战争攻击的首选目标之一.此外.由于城镇大都建在天然通道和人工修建的道路沿线的关键地方,这就使城镇的位置有较高的战术价值,攻取并占领城市就意味着控制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一定区域空间.基于此,近代中
6、国城市首当其冲地遭受战争打击与损毁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项目批准号:02BZS036.181蔡云辉:中国近代战争作用下的衰落城市二,战争作用下的近代中国衰落城市城市停滞与衰落作为城市发展演变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从不同的视角,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类型,诸如:相对性与绝对性,长期性与阶段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突发性与渐发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调性与不可调性等.在此为了研究.-lr 操作性,同时又能较好地揭示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基本特点及内在本质,我们选用“相对性与绝对性衰落“,“长期性与阶段性衰落“ 两个标准体系,来对近代中国战争影响下的衰落城市进行
7、评析.(一)近代战争影响下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寰饕 f 城市从概念上讲,“相对性与绝对性衰落城市 “分别是指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实力,规模及人口规模数量在发展中减少了,这就属于城市的绝对性衰落;一个城市从经济实力规模及人口数量上看虽然都有所发展,但从区域内城市闻比较上看,由于诸种因素作用,其发展速度会低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其在区域内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下降,属相对性衰落.1.绝对衰落城市:根据现有资料,结合绝对衰落城市的具体规定性来全面考察,近代中国因屡遭战争破坏与损毁,致使城市在整个近代一直处于日渐衰落状态,最后甚至退出了城市序列的城市中.最具典型性的当数山东的临清与江西吉安.明清时期,在全国
8、中等城市(人口 205O 万)中,l 临清与吉安均位列其中.还有学者甚至认为,临清在明万历年间其城市人口达百万之众.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l 临清城市遭到严重破坏.至乾隆后期,l 临清城市人 1:1 估计约为 2O 万左右,与明末的 l 临清城市人口大体相当.至清末民初时,lI 缶清街市已“倒闭无余“, 整个 lI 缶清市井萧条,破败不堪,较之昔日全盛时期已面目全非.到 2O 世纪 3O 年代初期,临清城市人口已衰减至不足 1O 万.1953 年山东省辖七个城市中,lI 缶清巳不见踪迹(即,城市人口已不足 5 万).l 临清的衰落,其首要原因是运河航运的交通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城市自身区域经济地位
9、的陡降.而与此同时,战争在临清的衰变过程中则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如 1774 年山东爆发了王伦领导的清水教起义,清政府调兵遣将予以剿杀,双方在临清激战二十余日,使临清最繁华的工商业区变成了一片火海,从此临清昔日的繁荣再也没有恢复起来.1854 年 4 月,清军与太平天国北伐援军在临清又经过了一个月的激烈争夺战,造成“死难官绅五十六员,兵民八千七百三十一名,妇女七千六百四十一口,失姓名者商人不可计数“.同时,“ 城内庙宇,廨署,市庐,民舍,悉付焚如,榛莽瓦砾,百年间元气不复,洵建城以来未有之浩劫也.“近代的战争还使运河 “停止十有余年“. 加之吏治腐败,水利失修 ,运河淤塞运道,运河的经济功能消
10、失,临清的优越地理条件逐渐丧失殆尽,l 临清遂182由一繁荣都市,遂演变为一地方小镇.吉安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上游,四周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吉安城市人口超过2O 万.呻然而,在 19331936 年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统计表中,吉安连小城市序列(5 一 lO 万人)也未入围.又据 1947 年统计,全国 5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共有177 个,江西省有 7 个城市入选,吉安名落孙山.直到1949 年,吉安城市人口也仅有 4.8893 万.四吉安的衰落,主要缘于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打击.第一次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成丰五年十一月 ,太平军围吉安府城,次年正月陷之,屠之.是年
11、(咸丰七年)冬十月,官军进攻吉安,环城筑墙浚濠以困之,直到咸丰八年秋八月,曾国荃率军收复吉安.咸丰十一年春天,太平军义陷吉安城,清军遣人点燃城内火药库,城内瓦屋皆飞“.多次的拉锯式争夺战,使吉安“屠戮之惨.为从来所未有“.田吉安第二次遭遇战争摧残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自 1929 年 5 月至 1930 年 1O 月,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就先后进行了 9 次吉安争夺战.锄抗日战争时期是吉安遭遇的第三次战争浩劫.日本侵略者曾分别于 1943 年 12 月,1945 年 1 月,1945 年 7 月,1945年 8 月四次侵入吉安地区,并先后派飞机 59 次轰炸吉安城,共投下炸弹 172
12、9 枚,炸死 488 人,炸伤 741 人,炸毁房屋 1851 栋.其中,仅是 1937 年冬“至 1941 年冬,日军在吉安城就多次焚毁,炸毁民房和公共建筑,致使吉安城被毁几尽.“屡次的残酷战争浩劫,给吉安城以致命的打击.使吉安从此后便一蹶不振,日渐衰败.2.相对衰落城市:依据前文定义,在近代中国,因战争影响使原本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本应得到较快发展的城市,却出现发展的滞缓或停滞的这类城市,我们都可以把它归为相对衰落城市的范畴.顾朝林先生在其所着的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 展望一书中用“ 停滞型“ 城市的衡量数据(18431949 城市人口累积增长低于200%)作为参照系数值 .我认为用这个数
13、据来划分相对衰落城市的基本范畴,在客观上还是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近代相对衰落城市的基本状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停滞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衰落.用这个划分标准,同时结合近代 110 年问所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战争对城市的破坏性影响,我们可以基本认为以下代表性城市为相对衰落城市:(=J 近代战争影响下的长期与阶段性衰落城市长期性与阶段性(或称之为暂时性)是时间延续长短的一个相对概念,在这里,我们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权且将 110 年这一个时间段作为一个时间的整体段落.而将其中的某一时段看作是它的阶段.即,凡在近代 110 年期间始终处于停滞衰落状态的城市,我们就称其为长期衰落城市;凡在近代 110 年中
14、的某一个时间段处于衰落的城市,我们就称其为阶段性衰落城市.浙江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1 期战争作用下的近代中豳部分相对衰落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衰 01843-1949 年城市名称主要战争情况人口累计增长%南昌 170 太平天国战争,新旧军阀混战,第二次国内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第=次国内战争赣州 170 太平天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安庆 16o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九江 150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长沙 140 太平天国战争,军阀混战,第二次国内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扬州 130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镇江 130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15、第三次国内战争嘉兴 130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杭州 l10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合肥 l10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福州 1oo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宁波 1oo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第三次国战争襄樊 1oo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常德 loo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苏州 50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景德镇 50 太平天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资料来源:1843-1949 年人口累计增长 %资料来源于顾朝林着 :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第 156157 页.主要战争情况参见葛剑雄主编:中
16、国人口史第五卷,第 1118 章; 冯君实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军事科学院中国近代战争史编写组:中近代战争史,第-4,第二册;中国大百科奎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离大百科仝书.军事(2), 等相关资料;幸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第七卷(侵华日军暴行日志)等.1.长期性衰落城市:在近代 ll0 年中主要因战争作用而导致的长期性衰落城市,在整个衰落城市中数量较多,它几乎包括了前文所述的绝对性衰落城市和相对性衰落城市的全部,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主要有:(1)苏州: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 l8 世纪苏州已经是一个米粮丝织品贸易中心,紊有“苏城庶甲江左“ 之称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17、经济中心.城区人口在乾隆年间已超过 5O 万,至鸦片战争前夕,城市人口已近百万四(有人认为实际未达此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苏州地区是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的主要战场之一,苏州城在战争中遭到的破坏也是致命的.特别是 1860 年 5月的战争,不仅给苏州城本身造成巨大破坏,更导致该地区人口急剧衰减.至同治四年(1865 年)全府人丁数仅为128.8 万,较咸丰元年(1851 年)的 365 万减少了 65%.印其后,又因政府盐业政策和交通路线的改变,加之长江下游地区上海,无锡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地位的提升,使苏州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遂被上海所取代,苏州由此走向衰落.直到 19 世纪 809o 年代初,
18、苏州才得以恢复和发展.根据 1908 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是年苏州城内及附郭共计 3299 户,粤如以一户五口计算,则为 l7 万.1932 年城市人口增长为 26 万.嚣然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苏州城再受重创.1937 年 I1 月 19 日,“苏州沦陷后,日军大肆抢劫,纵火,苏州城内处处血泊火海,瓦砾尸堆城区 4739 房屋被焚毁,闻门石路一带商业区被日机投掷燃烧弹烧毁面积达几万平方米,大火燃烧三天三夜,石路一带遂成焦土.被毁商店,旅社,茶馆,戏院,饭店,浴室等约二三百家,民宅约六七百户.“田抗日战争胜利后,据1947 年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统计,苏州城市人口已不足 5 万.娜由于“在一个
19、动荡不宁与社会反抗斗争十分激烈的政治环境下,(城市)既不能从市场获得有效的资源,也不能从社会各个阶层得到有效的支持“四,因此,在整个近代,除了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苏州有过短暂的缓慢恢复外,苏州一直处于直线衰落状态.而从长时段来看,苏州始终没有达到其鸦片战争前的城市人口规模.(2)扬州:扬州是一个地处江 jE 的中等商业城市,至唐朝时,扬州已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区域内政治和经济中心城市,被称为“东南一大都会 “.清初康,雍,乾三代,是清代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扬州“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麋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印近代的扬州本该延续明清以来一直兴盛的发展轨迹,然而,l9 世纪后半叶 ,当中国开始向近代
20、化迈进之际,其衰落的命运却不幸降临扬州.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因清军江北大营扎驻扬州,双方你来我往的征战长达 l1 年之久.扬州遭遇巨大的战争创伤,城内“尸堆积如山 ,不堪其臭 .贼退,并人瓜州,官军埋尸,有一二里路之长“.在整个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扬州城人口损失率达 27%鼬如果顾朝林先生计算的扬州1843 年城市人口准确的话(6.43 万)固,那么,太平天国战争后,扬州城市人口仅剩 4.69 万人了.不仅如此,由于清军为筹措军晌,率先在扬州地区实行“厘金“ 之法,公开对商人和百姓进行无休止的盘剥和勒索,使扬州城商人“十183蔡云辉:中国近代战争作用下的衰落城市有八九亦遭荼毒“,侥幸脱身的商人 ,
21、也是家资罄尽.扬州城市赖以恢复和发展的经济基础遭到毁灭性破坏.与此同时,战争还使运河多年无法得到疏浚,淤塞日益严重,几近断航.为此,清政府不得不做出废河运,行海运的决定.1912 年津浦铁路通车.至此,扬州运河交通的舟楫之利完全丧失,这无疑是对扬州的又一沉重打击.使扬州在 l9 世纪中叶以后,进入它的又个衰落期 ,到1915 年,扬州城市人口仅有 lO 万余众.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衰落的扬州再次惨遭战争浩劫,至 1947 年城市人口统计显示,扬州城市人口巳不足 5 万.田2.阶段性衰落城市:阶段性衰落城市是相对于长期衰落性城市而言,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衰落持续的时间长短存在差异.在近代中国,因战
22、争因素阻断了城市的持续发展,导致城市出现阶段性衰落的城市,在整个近代城市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其中,最为典型当数南京和南宁.(1)南京: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所谓“虎踞龙盘“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江南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之一.因明代末年的战乱并未对南京造成大的影响,至清代乾隆年间其城市人口已达 85 万人,且呈现持续发展之势头.管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一直是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重要目标.特别是 l864 年 7 月南京城陷后,清军纵火烧城,大火延续七八个昼夜方熄,繁华的古都顿成一片瓦砾堆.加之清军对城内居民大开杀戒,致使南京城“沿街死尸首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末满
23、二三岁者亦砍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 ,“秦淮长河,尸首如麻“.是役,使南京城几乎丧失了再生的能力,在一个较长的时段一直处于停滞衰落状态.直到 19 世纪末,南京城依然是满目荒凉,“城内辽阔过甚 ,兵灾以来市廛萧条,城内有居民者三分之一,空旷者三分之二“唧.这是南京自明清以来由兴盛走向阶段性衰落的第个阶段.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相对稳定的区域环境,以及 1908 年和 1911 年沪宁铁路,津浦铁路的相继通车,城市开始了缓慢的恢复与发展.1893 年,南京城市人口达到约 20 万人.1901 年增至 22.5 万人,到 1911 年达到 26 万睁,1919 年则增至加万,基本恢复到明代后期的规模.1927 年 4 月 12 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南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