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2017届高三历史5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086272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2017届高三历史5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2017届高三历史5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2017届高三历史5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2017届高三历史5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2017届高三历史5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自贡市六中 2017 届高三 5 月测试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第卷本卷共 35 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 、乐(艺术教育) 、射与御(军事体育) 、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 。这反映出西周的教育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故 A 时间不符合题意;根据教育内容六艺的具体内容可知,西

2、周的教育不是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主要是为提高贵族素质的,故 B 错,C 正确;战国出现百家争鸣,D 时间不符合题意。2.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史学家钱穆认为封建时代施行世官制,家国一体,比较容易形成地方门阀和割据势力,而秦统一全国后施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很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3. 宋元

3、的工匠们将规矩工整的楷书广泛用于副书并加以改造,在明朝中期形成了以“横轻竖重、四角整齐”为特征的宋体字。宋体字的形成A. 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 B. 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C. 利于印刷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D. 标志着活字印刷术正式诞生【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宋体字四角整齐,横轻竖重,适合做印刷字体,结合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可知它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故 C 项正确。A、B 两项在题文- 2 -中没有相关表述;D 项错误,不符合史实。4. 大萧条下,西方国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二战结束时,西方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希望

4、各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额,削弱贸易壁垒。这一变化A. 是应对关税壁垒加重经济困境的产物 B. 是应对法西斯主义威胁各国安全的结果C. 说明国际关系决定各国经济政策调整 D. 说明自由放任主义取代了经济民族主义【答案】A5. 19 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造出来,诸如“商务” “商战” “商业” “招商” “商办” “商局” “商会” “商部” “商学” “商政” “商校” “商法” “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 国家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蔚然成风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 19 世纪中叶,随着西

5、方侵略不断加深,我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发展经济,与外国进行商战,因此出现了诸如“商务” “商战”“商业”等新名词的出现,是重商思想的体现,说明了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故 A 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在辛亥革命后出现,与题意时间不合,故 B 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与题意无关,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商+”思维反映的是当时重商的思想,开启了中国经济思想的新路向,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故 D 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商+”思维,再联系“19 世纪中叶”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6. 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妇女以“土话”说唱,内容多是男女私情故事

6、。某一时期,花鼓戏在一个城市风行, “观者千百人,一日数处” ,引起卫道之士非议,江苏地方首长下令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在租界区,不仅旧戏馆未能禁绝,甚至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报纸报导许多妇女随意进入茶馆、酒肆、戏园等, “座上客常满,红粉居多。 ”上述资料反映了- 3 -A. 唐朝时期长安贵族的生活 B. 南宋时期临安官僚的生活C. 明清扬州徽商的生活 D. 近代上海的市民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租界区,不仅旧戏馆未能禁绝,甚至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报纸报导许多妇女随意进入茶馆、酒肆、戏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界是近代鸦片战争后通商的产物,故 D 正确。唐朝时期

7、没有租界,故 A 排除。南宋时期也没有租界,故 B 排除。明清扬州也没有租界,故 C 排除。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租界7.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 ”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A. 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 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D. 接受共产国际指导【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从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

8、”倾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些都反映了中共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故 A 选项正确;遵义会议时没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 B 选项错误;早在井冈山时期,中共已经选择了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 C 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没有接受共产国际指导,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8. 据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年) 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 23 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这表明当时苏联A. 放弃了意识形态的纷争 B.

9、 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C. 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D. 首创了国际合作机制【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苏联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利用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有利国际环境,大力引进美、德、英、法等国的先进技术,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矛盾一直存在;B 项不符合史实,苏联没有放弃计划经济;D 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4 -9.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10、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结合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公职人员实行任期制,轮流担任公职,体现了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题文中均没有体现。10. 大公报将“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与“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和“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这反映出A. 中国人民渴求实现国内和平 B. 毛泽东赴渝庆祝抗战的胜利C. 苏联援助成为抗战胜利要因 D. 新中国初期民众赞同中苏结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与“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和“中苏定约,结为盟好” ”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人民渴求实现国内和平

11、。故 A 项正确;毛泽东赴渝庆是商定民主合作事宜,故 B 错误;C 中不是材料主旨;D 中与材料意思相反。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名师点睛】.11. 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A.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C.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答案】A【解析】依据权力法案的设计可知,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可以推导出当时英国的国王依然掌握国家实权,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题文中没

12、有相关表述。- 5 -12. 交通工具往往也成为身分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表征。南宋以来,官员开始坐轿子,以示其身分的尊贵。从某一时期起,先是有举人坐轿子,后来连监生乃至秀才也都坐轿子,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显示他们资产丰厚。这种风气反映了A. 元朝时期,安定已久,商品经济发达 B. 明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C. 明代中期,安定已久,商品经济发达 D. 清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某一时期起,先是有举人坐轿子,后来连监生乃至秀才也都坐轿子,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显示他们资产丰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人、监生乃至秀

13、才都资产丰厚,说明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资产丰厚,捐官而进入官绅阶层,这一现象在明朝中期盛行,故 C 正确。元朝时期没有监生,故 A 排除。明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与材料背景不符合,故 B 排除。清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也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 题-第 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

14、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 17 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

15、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 6 -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7 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结合 20 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答案】 (1)特征: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6、制为核心;官僚政治逐步形成。(2)焦点: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实质:专制与民主的斗争;人治与法治的较量。建立与完善: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内阁逐步形成;政党政治逐步形成;多次议会改革。(3)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优劣紧密相关。史实:20 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缺乏群众基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依据材料一中的“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

17、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结合所学秦朝的中央与地方官制可知,秦汉帝国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官僚政治形成并代替世官制。 (2)依据材料二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相关知识可以直接推导出 17 世纪英国革命的斗争焦点是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国王代表封建专制势力,议会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双方斗争的实质是专制与民主的斗争,人治与法治的较量。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逐步完善的: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18 世纪 20 年代责任内阁逐步形成,政党政治逐步形成。之后又历经多次议会改革。 (3)依据材料三可以直接概括出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的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优劣

18、紧密相关。20 世纪初中国的史实主要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创新,但是因为社会环境恶劣失败了,没有能够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缺乏群众基础。可见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的观点是正确的。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 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7 -时间流行词汇18401912年师夷长技洋布 洋火 兴民权革命19121949年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19491978年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1978 年以后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根据材

19、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答案】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19 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 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 世纪

20、90 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8 -1978 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

2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 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19 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 ,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她”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50 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

22、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解析】评分说明:要求1012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用四个阶段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明确。所举史实与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评分细则观点明确

23、 2 分- 9 -论据符合论题每个阶段论述 2 分(能正确表述词汇史实和论述各 1 分)小结 2 分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归纳材料信息,提炼出明确观点,并加以论证的能力。(1)示例一分析了材料中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政治相关的“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人民代表、村民委员会”等词汇,从政治民主化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的观点,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委员会的相关知识论证了这个观点。 (2)示例二分析了材料中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洋布、洋火、实业救国、三大改造、乡镇企业、股票、互联网”等词汇,并从社会

24、经济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的观点,结合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论证了观点。 (3)示例三分析了材料中的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外来文化相关的“兴民权、民主、共和、她、列宁装、互联网”等词汇,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的观点,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论证了观点。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

25、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

26、田) ,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 ,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 10 -【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措施: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政府财政资助;保证开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2)积极影响:打击了明朝宗室,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 ,有利于社会稳定,赢得民心,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恢复

27、;农民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财政收入增加,提高国力。【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可概括出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从“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 ,可概括出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从“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可概括出政府财政资助;从“并下令调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可概括出保证开荒者的土地所有权。考点: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

28、帝1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1914 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来。在1914 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 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

29、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马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美)RR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1 -材料二关于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 、 “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 20 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 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

30、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认识。【答案】 (1)当时欧洲习惯用武力解决冲突;欧洲军备竞赛升级;民众对战争的预期;帝国主义之间结成同盟体系;德国的推动;巴尔干问题。(2)战争的爆发应从时代背景、政治格局、人为因素等多方面考虑;两大集团间为了各自利益缺乏妥协导致战争迅速爆发。【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 “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

31、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 “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 “马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从时代看” 、 “从格局看” 、 “从人看” 、 “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等信息可以归纳为首先从从时代背景、政治格局、人为因素等多方面考虑以及两大集团的各自利益等。考点: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动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在国富论中,他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

32、,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用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用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 48000 根针” 。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也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摘编自国富论- 12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思想的影响。【答案】 (1)内容:人有自私性(人有利己心) ;分工是提高生产率

33、的关键;反对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劳动价值论。(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亚当斯密的思想内容。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可见其主张人的利己心是经济推动力;“在国富论中,他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用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用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 48000 根针”可以概括出其主张社会细致分工;“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 ”可概括出其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最后亚当斯密肯定了劳动的价值。 (2)结合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可知,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需求,推动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并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