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安市吴承恩中学高二期末调研语 文 试 题一、语言运用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B.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C.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D.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答案】B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月亮把半边天都照亮了。_
2、。_。_。啊!_,整个宽阔的河面就像一面明镜,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地上亮了,一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真好像盖上一层霜。 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慢慢地流淌 只有在远处的天空中才看见一两颗星星,闪着淡淡的光 河上亮了,鱼儿就睡着似的,静了下来 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前后文的承接,前面承接“月亮” ,后面承接“河面” ,同时注意由上到下的顺序。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
3、、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 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和和空格前后词语的衔接。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透过右边的窗户,让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飘浮而去。B. 在不经意中,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字,让平凡中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C. 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左右呢
4、。D. 即使不发生这次撞车的事情,她也还是要离开淮安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A缺少主语,去掉“让” 。B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 “把”字删掉。C语意重复, “差不多”和“左右”二者删去一个。故选 D。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 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A. 一学生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见到当年的班主任,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您身体还好吧?”B. 主人送别客人的时候,客人说:“
5、请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拜访。 ”C. 评价朋友的女儿:“令嫒不愧出身文学世家,她写的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扣人心弦。 ”D. 编辑对作者说:“你的小说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 “久仰”错误;B 项, “足下”是对别人的尊称;D 项, “斧正”是请别人改正。5. 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主旨不一致的一项是( )A.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C.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D. 未觉池前春草梦,街前梧桐已秋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D 强调要珍惜时间,C 项,强调“珍惜友情” 。6.
6、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B.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C.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D.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例句结合“春风” “梨花开”可知,是冬天。A 项“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应该是春天。B 项“琼枝” ,应该是冬天。C 项“菡萏”是荷花, “翠叶残”可知是秋天了。D 项末句先写“梨花” ,再续接“满地不开门” ,可知梨花虽美,然已覆满地面,再也美不起来了。应该是春
7、天。【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此类题目主要就是理解诗句的内涵,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注意诗句中的意象的特点,分析季节性。如本题 B 项“琼枝” ,应该是冬天。C 项“菡萏”是荷花, “翠叶残”可知是秋天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项脊轩志二五段,完成下列小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8、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
9、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宴:宴会B.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获取功名C.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D.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8.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体现归有光丧妻后悲痛感情的一组是(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A. B. C. D. 9. 下列各句中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0、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C.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妪,先大母婢也10. “瞻顾遗迹” ,作者为什么“长号不自禁”?11. 翻译下列句子(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答案】7. A 8. A 9. D 10. 感念祖母生前对“我”的殷切期望,而“我”却至今功名未成。 11. (1)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2) “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解析】7. 试题分析:A 项,宴,动词,参加宴
11、会。8. 试题分析:体现的是欢乐。9. 试题分析:例句和选项 D 都为判断句。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10.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
12、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11.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大母” “乳” “妣” “抚” “若” “竟” “类”和判断句的翻译。三、诗歌鉴赏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案】 (1)繁雪、寒月、疏竹、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
13、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 (2)以动写静,以石泉“响” 、山鸟“喧”渲染了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3)蛰居偏远之地,孤独之苦无人理解。【解析】12. 试题分析: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本诗的意象可从诗句的前六句中加以概括即可。 “泠泠”两字用得极妙。 “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更能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考点:鉴赏
14、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3. 试题分析:“石泉远逾响” ,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 “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4. 试题分析: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
15、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 “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四、名句名篇默写13.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1)假舟楫者,_,而绝江河。 (劝学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 (记念刘和珍君 )(3)水击三千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4)_,则
16、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5)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 (逍遥游 ) (6)人生代代无穷已,_。 (春江花月夜 )(7)明月松间照,_。 (山居秋暝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 (报任安书 )【答案】 (1). 非能水也 (2).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水之积也不厚 (5). 辩乎荣辱之境 (6). 江月年年只相似 (7). 清泉石上流 (8). 或重于泰山【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淋漓” “抟”“辩”的写法。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父子之间的怯意韩 羽我怕我父
17、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
18、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金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
19、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 ,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 12 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 15 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 10 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
20、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 1960 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14. 请简析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15. 在
21、“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简要回答。16. 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17. 阅读全文,试简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技巧。【答案】14. 第一段写“我怕父亲” ,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照应了题目。 15. 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热爱民间艺术,煞费苦心培养儿子。 16. 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 异,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父子之间的年龄发生变化。 17.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等【解析】14. 试题分析:答出语段的内容写“我怕父亲” ,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作
22、用:对“我”的爱作反衬;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照应了题目。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答出内容后从照应标题、铺垫等方面分析作用。15. 试题分析: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
23、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乐观开朗” “富有生活情趣” “热爱民间艺术” “煞费苦心培养儿子”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16. 试题分析: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17. 试题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
24、,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
25、。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 。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
26、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
27、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 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有删改)1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28、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史实,根据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 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勇猛无比、不可一世的项羽。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心太软,并由此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D. 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19. 本文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的?20. 从上文内容来看,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如何理解评价他此时所讲的这句话
29、?【答案】18. C 19. 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刘邦善于听取谋士建议,项羽刚愎自用。刘邦论功行赏, 项羽小气。 20.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虚荣心理,也显示出他在胜利面前的得意狂妄。与刘邦相比,更显出他目光短浅,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解析】18. 无19. 无20. 无七、作文21. 家里的每个地方,你都再熟悉不过了:阳台的花草,客厅的鱼缸,妈妈的衣柜、爸爸的收藏家里的许多角落都有故事:抽屉收纳着记忆,书架记录了成长,晾衣杆晒着四季,厨房飘出饭香 请以“家中,那些(或那个)_的地方”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惬意
30、、温馨、属于我、落满灰尘、被遗忘、留下岁月印迹 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答案】家中那些遗忘的角落秋日的黄昏,纯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叶林中。踩着那些干枯,失去绿色的落叶,清脆的声音在脚底响起。纯蹲下去,慢慢拾起一枚,一颗泪珠竟无声地滴落在叶子上。纯其实是喜欢上学的。记得第一次进学校,她就喜欢上了满脸笑容的班主任,老师那句“我不会以成绩来衡量你们“的话,让纯觉得有一种难言的幸福,有这样一个公平的老师,她不担心成绩不好的自己会不被老师喜欢,可是就在那次考试后,纯的座位却一直定格在后三排。班主任说,按考试成绩排座位,可以激励同学们奋发学习。 于是,纯开始认真了,她上课认真地听
31、,下课认真地练,但由于基础太差,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座位依旧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纯发现,班主任眼睛的焦点总落在前排的尖子生身上,很少看后面。她尝试着上课偷偷跟旁边的同学讲话,搞小动作,可老师往往只瞟一眼,目光又聚集到了前方。纯的心开始有点冷了。一次,纯试着解答较难的练习题。她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来,便去找班主任,不料班主任说:“这道题你暂时放着,它对你来说确实有一点的难度。 虽然老师的话语调极为平和,说话也极有分寸,可纯的心开始颤抖了。当她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她看到了老师又满面笑容地给班上那些“重点中学苗子 讲习题的身影。纯握着落叶的手攥得更紧了,她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给了她希望,却又让她失望。纯想,或许我根本就是一片叶子,飘落地上,还要受风吹雨淋,被脚踩,直到碾成碎片。一阵风拂过,又哗哗地落下一大片残叶,纯站起来,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枯黄的树叶,她不愿再去踩踏它们残破的身躯。 夜幕中,只剩下纯那孤独的身影在秋风中摇曳。【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注意先补充标题,然后围绕补充的内容行文,还要注意标题中的“家中“的限定,要体现出情趣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