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健康教育与教育促进基本概念(2004-12-28)一、健康和健康相关因素 (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组织法)明确地指出:“健康 (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身体健康与否不可能仅从外表加以评价,因为健康与疾病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一个人的机体可能潜伏着病理性缺陷或功能不全,而表面仍是“健康” 的。例如,约有半数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已知患有高血压的病人中,也由于缺乏保健知识、自感症状不严重而没有定期就医和坚持服药,最终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后果。目前,随
2、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增加迅猛,在它的早期往往由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直到出现四肢溃烂、视力模糊、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时才就医,已给健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些疾病如肺癌、肝癌等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已是病入膏肓。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防患于未然 ”的原因,也是人 类向疾病做斗争和自我保健的长期经验总结。 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由于人具有社会人和自然人的双重属性,在生活经历中,难免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如疾病、失业、子女教育、居住环境以及冲动、孤独、 紧张、恐惧、2悲伤、失落、忧患等。 这 些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据 WHO1990
3、年资料表明,致伤残的前 10 位病因中,有 5 种是精神性致残(抑郁、酒精滥用、双向精神异常、精神分裂和强迫性异常),其中抑郁居致残的首位,并有增 长趋势。据估计全世界有 3-4 亿人患有各种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 总负担的排名中精神障碍居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 1/5。其总患病率已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2.7o 陡升至 20 世纪 90 年代的 13.47o,致使众多人不同程度地失去自控能力或正常生活状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带来诸多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工作与社会竞争压力增加、人际关系复杂、子女教育等问题, 这些
4、“都市生活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都在威胁 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精神疾患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WHO 将新世纪第一个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提示了人体的整体性,即人体的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人体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这里所强调的是:人的机体必须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而人在协调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动定位。这是认识健康、探索健康的生态学基础。相信这种认识必将使健康观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从单纯的生理标准扩展到心理、社会标准;从个体诊断延伸到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
5、健康评价。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3于社会的属性;既重视健康对人的价值,又强调人对健康的作用,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这种健康与疾病、人类与健康多因多果关系的认识是健康观念的更新。 “人人 为健康,健康 为人人”是 WHO 的一项战略目标。健康是基本人权之一,是生产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中心。这就要求个人不仅要珍惜和不断促进自己的健康,还要对他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承担责任和义务。健康不仅应立足于个人身心健康,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积极倡导健康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健康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还应倡导全社会都积极参
6、与促进健康、发展健康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去,要想获得健康,就必须驾驭健康。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成千上万,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杀等均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1)行为因素(behavior factor)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4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
7、重危害人类健康。 (2)生活方式(life style) 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建立在文化继承、社会关系、个性特征和遗传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的稳定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等。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导致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占总死亡原因的 61。据美国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 4070的早死,13 的急性残疾,23 的慢性残疾。 2、环境因素 健康不
8、仅应立足于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更应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发展必须包含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探索健康生态学的基础。1992 年,WHO 环境与健康委员会的报告中将“维护和促进 健康放在 环境与发展应该关注的中心” 。1993 年,WHO提出“持续发 展所关注的中心 问题是人类,人 类有权享有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而有生产能力的生活”。为此,人类必 须投入广泛的行动,整合和平衡目前或今后将要面临的环境一健康一发展问题,以减少损 失,防止可预测的不良后果出现;并指出健康与环境的整合,将是要达到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环境有内部环境
9、和外部环境之分,前者指机体的生理( 内部)环5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有益于健康的居住环境比有效的医疗服务更能促进健康。如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突出地表现在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疾病,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 (2)社会环境 又称文化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
10、,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保障;法律、法规确定了对人健康权利的维护;经济决定着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文化决定着人的健康观及与健康相关的风俗、道德、习惯;人口拥挤会给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民族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职业决定着人们的劳动强度、方式、环境等。社会环境还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状态等。 3、生物学因素 (1)遗传 已知人类的遗传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近 3000 种(约占人类各种疾病的 15),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 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 200 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病原微生物 从古代到 20 世纪
11、中期,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行为与生活方6式因素取代了生物学因素。 (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 包括年龄、性 别、形 态和健康状况等。例如,不同的人处在同样的危险因素下,对健康的危害性大不相同。 4、健康服务因素 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1977 年,WHO 提出了“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 战略目标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国 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体现以群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实现公平、平等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 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 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 续
12、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这些健康的决定因素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其所利用的原则来自医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 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及其相关的学科领域。因此健康教育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逻辑结构而言,其内涵可以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中加以理解。 (一)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
13、除7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并非单纯地指生命质量,而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或理解。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许多内容,如个人的生理健康、心理素质、自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念等。对此概念的理解由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价值期望、行为准则及社会观念的不同而不同。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诚然,改 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 许多不良行为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也不是有了个人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
14、化背景、经济条件、 卫生服务等影响。更广泛的行为涉及生活条件,生活条件(Condition of life)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和工作的环境,这些生活条件是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的产物,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 环境状况等,因此,要改变行为还必须增进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如获得充足的资源、有效的社区开发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自我帮助的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健康教育是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通过人们自
15、我学习或相互学习取得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是通过有计划、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实践获取经验。健康教育活动已经超出了保健的范畴,更确8切地说,应该包括整个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的开展以及非卫生部门 (如农业 、教育、大众媒介、交通和住房等 许 多涉及卫生问题的部门)。因此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活动也是社会活动。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把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等同起来,无疑,通过信息和教育提供基本知识与技能来武装个体、家庭和社区,使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但当个体和群体做出健康选择时,更需要得到物质的、社会的和经济环境的支持,积极的政策,可获得的卫生服务,没有这些条件要改变行为是困难的。因此卫生宣传仅是健康
16、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促使群众积极参与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这种健康教育是不完善的。例如仅仅告诉群众什么是健康行为,这不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条件以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行为改变。 (二)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健康促进一词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已见于公共卫生文献,近 10多年来才引起广泛的重视。健康促进的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健康促进的定义较多,但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有两个。其一是 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的:“健康促 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这一定义表
17、达了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也 强调了范围和方法。另一定义是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教授等提出的:“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其中所提的教育是指健康教育,生 态学是指健9康与环境的整合,其主要特征是人类物质社会环境和与其健康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健康与环境的整合需要通过跨部门的合作来完成。在健康促进规划中特别强调创造支持性环境。在这一定义中,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健康教育在促进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它对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教育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促成健康促进氛围的
18、形成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健康教育也就没有健康促进。政府的承诺、政策、法规、 组织和环境的支持以及群众的参与是对健康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没有后者,健康教育尽管能在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行为上做出努力,但显得软弱无力。 关于健康促进的策略,WHO 专门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和发表了许多政策性文件,对健康促进的策略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渥太华宪章明确地指出了健康促进的 5 条策略(行动领域) ,即: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政策由互补的多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
19、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健康促进政策需要确定在非卫生部门中采纳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将遇到的障碍及克服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决策者能较易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10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3、强化社区行动: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优先项目、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更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这就是 WHO 倡导的给
20、社区和个人的健康赋权(empowerment for health),发扬社区与个人自主、自立的精神。健康促进也就是赋权的过程。 社区开发重点在于利用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增进自我帮助和社会支持,形成灵活的体制并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这就要求社区能充分、连续地获得卫生信息、学习机会以及资金的支持。4、发展个人技能(personal skills):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促成群众终身学习,了解人生各个阶段和处理慢性疾病和伤害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家庭、工作场
21、所都有责任这样做。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在卫生服务中的责任要求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共同承担。他们必须在卫生保健系统中共同工作以满足健康的需求。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11仅是提供临床与治疗服务,还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也要求更重视卫生研究及专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这就要求卫生服务部门态度和组织的转变,并立足于把一个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 综上所述,健康促进的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完整,因为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和生态学因素。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健康为人人” 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健康促进的内涵
22、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健康促 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2)健康促 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3)健康促 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包括传播、教育、立法、 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 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的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4)健康促 进的工作主体不仅仅是卫生部门,而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5)健康促 进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的积极参与;为了增进健康,我们必须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而这需要组织机构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 (6)健康促 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
23、,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 12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和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促进健康的发展,获得可以达到的最高健康水平。健康促进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健康行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以下 3 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 1倡导(advocacy) 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行 为和生物学因素均可促进健康或损害健康。健康促进行动的目的是通过对健康的支持,使上述因素有利于健康。倡导政策支持,卫生部门和非卫生部门对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积极行动负有责任;激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促进卫生资源的合
24、理分配并保证健康作为政治和经济的一部分;卫生及相关部门应努力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积极提供支持环境和方便,使群众更容易做出健康选择。 2促成 健康促 进的重点在于实现健康方面的平等。健康促进的行动目标在于缩小目前健康状况的差别,并保障大家有同等机会和资源,以促使所有人能充分发挥健康潜能。这些包括给群众以正确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促使他们能够明智地、有效地预防疾患和解决个人和集体的健康问题。在选择健康措施时能获得稳固的支持环境,包括知识、生活技能以及机会。 3协调(mediation) 健康的必要条件和前景不可能仅由卫生部门承诺,更为重要的是健康促进需要协调所有相关部门的行动,包括13政府、卫生和
25、其他社会经济部门、非政府与志愿者组织、地区行政机构、工矿企业和新闻媒介部门。各专业与社会团体以及卫生人员的主要责任在于协调社会不同部门共同参与卫生工作,发展强大的联盟(alliance)和社会支持体系,以保证更广泛、更平等地实现健康目标。 健康促进是通过倡导、促成、协调和多部门的行动促进人民提高(控制 )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它包括群众通过他们每天的生活以促进所有人民达到最高限度的身体;精神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14医院健康促进(2004-12-28)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医院是看病的地方,当患病时才有求于医院,似乎“ 健康人“与医院无关。然而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模式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
26、大,印象中所认为:“医院只是照顾病患的地方“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医院已成为社区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 一、医院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意义 医院健康促进(hospital health promotion)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患者、医院职工和所在社区人民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组织的综合。医院健康促进目的旨在促进医院结构及功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领导卫生观念的转变;调整医院单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化,以个体服务向群体服务方面转化,以技术服务向社会服务转化;鼓励医院与其它组织、社会团体、卫生服务部门高效率的合作,致力于降低人群中可预防疾
27、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能力,改进和维护自己的健康。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体现在: (一)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健康教育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使病人及其家庭建立其对医护人员15的信任,遵从医嘱,主动配合治疗,促 进康复,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健康教育,还可满足病人心理需求,实现对病人的心理保健。消除病人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同时,健康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方法。许多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健康教育是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学习和掌
28、握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易行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三)健康教育是密切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医护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服务语言,规范服务行为。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密切医患关系,提高人们对医院医德医风的满意度。 (四)健康教育是改善医院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由于健康教育促进了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向社会宣传医院的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新风尚,扩大了医院的影响,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 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包
29、括 2 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病人“ 为中心,称“临床健康教育“ 或“ 病人健康教育 “,是针对 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保健知识及保健技能,以促进康复;另一方面是以“健康“为中心,针16对社区“健康群体“ 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一)院内健康教育 1、医护 人员教育 我国的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大都缺乏健康教育学科的系统培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医护人员也需要接受健康教育,以促进自身健康。可以脱产迸修、参加研讨班或在职自修、函授等形式,对专兼职健康教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学习
30、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针对我国医护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如男性医生高吸烟率。紧张压力。缺乏锻炼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活动,促使医护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和促进自身的心身健康,并成为行为的楷模。 2、患者健康教育 (1)门诊教育:包括候 诊教育、随诊教育、 门诊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处方、门诊专题讲座及培训班等。 (2)住院教育:住院教育系指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由于病人在院时间较长,便于医护患之间相互了解,从而有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动。住院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病房教育是住院教育的重点,如对糖尿病病人的教育项目,医护人员可通过有步骤地向病人及陪护人员
31、讲授预防保健知识,传授尿糖酮体的检测技术,为病人提供膳食指南,把病人从多饮多食或恐惧饮食引导到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中来,使病人把严格的饮食治疗变为自觉行动。病房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之中实施健康17教育。90 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在发生实质性变革。 (3)出院教育:出院教育在病人出院前以口头谈话或健康教育处方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住院治疗的结果,疾病现状和预后,提出继续用药和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进行生活方式和家庭护理方面的指导。 (4)随访教育:随访 教育又称出院后教育,是住院教育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对象是有复发倾向,需长期
32、接受健康指导的慢性疾病病人。 (5)心理咨询(危机 处理) 3、患者教育的内容 患者教育的内容应以健康为中心,围绕知、信、行三个中心环节,包括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三方面内容。 (1)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由于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种类繁多,致病因素复杂,病人的个体差异,每一病种及其相关的健康问题均可组成一套完整的教育内容,如病因。危险因素控制、预防、治疗、康复、家庭护理、自我保健常识等。此外, 围绕医疗业务活动确定教育内容。 (2)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因素 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稳定病情,延缓
33、恶化,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教育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针对不同类型病人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介绍有关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保健方18法,消除异常心理和心理负担,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向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医疗原则教育,指导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对晚期病人及其家属开展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使其正视病痛,正视死亡,提高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3)健康相关行为干 预:在医院健康教育中,行为干预是指在传播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协助患者或有特定健康行为问题的人,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改变不良卫生行为习惯,采纳
34、健康行为。 (二)院外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 医院工作面向群体、面向健康已成 为发展的大趋势,各级医院为社区提供健康服务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根据一级医院(街道医院或乡医院)的功能定位和群众的保健需求,应成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如家庭病床(特殊护理、康复指导)、巡回医疗、 导医、康复指 导、心理健康咨询、医疗咨询、特殊 护理、临终关怀等。开展社区项目规划,如慢性病综合防治、提高母乳喂养率,创建市民健康教育学校、 热线电话等。 三、医院健康促进的评价 评价目标有不同的 层次、而前一层次目标则是达到后一层次目标的必需。如对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康复,可推论下列
35、顺序:健康计划效应 1(如知识提高)效应 2(如合理饮食)19效应 3(体重控制)效应 4(血压控制)效果(发病率、死亡率) 因此制订计划目 标时目标是分层次的,而 评价时可参照计划目标,在计划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评价。 医院健康促进的评 价类似其他场所的健康促进评价,为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特收集全国城市卫主检查评比标准之医院健康教育相关指标。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医院健康教育相关指标2.4 医院健康教育 2.4.1 门诊有健康教育 阵地(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定期更换,每年 4 次以上),有健 康咨询、处方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得 05 分。2.4.2 每年对医务 人员有健康教育培训(有
36、培训档案,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复盖率达 90),得 04 分。 2.4.3 对住院病人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列入病区常规工作制度),得 0.2 分; 病人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80%以上,得05 分。 2.4.4 每年向社区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活 动 4 次以上(有工作记录),得 04 分。 腰部肌肉劳损 20腰部肌肉劳损(腰肌 劳损)是青壮年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长期弯腰工作或工作姿势不良,腰肌过度疲劳,或是急性腰肌损伤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休息时减轻,劳累时加重。 腰肌劳损后可作理 疗、推拿等治疗,并应做到: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卧硬板床 13 周
37、。 (2)可作热敷、按摩。 (3)待疼痛改善后,尽早做腰背肌肉的 锻炼。 (4)急性发作后容易复 发,应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弯腰搬运重物。工作时可用腰围或宽腰带,以保护腰部肌肉。 21学校健康促进 (2004-12-29)在世界人口中, 25 岁以下的青少年超过 50%, 年龄在 10 岁-24岁的占世界总人口的 33%, 其中 80%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预计到本世纪末该比率将上升到 85%。 一、学校健康促进概念和意义 学校健康促进是指通 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奋斗, 给学生提供完整的 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 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
38、环境, 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学校健康促进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小学学生,还应包括学龄前儿童以及大学生。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体现在: 处在生命准备期的儿童青少年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很可能对他们一生中的其他发展阶段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 WHO 积极倡导学校健康促进行动, 并认为: “在校学生正值成长发育阶段, 是能够养成健康的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 健康促进容易对在校学生起作用, 而且对他们进行健康促进是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特点的; 他们能够作为改变现状的力量, 来改善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状况”。 二、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 22 学校健康促进须从学校政策、安全、营
39、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 (一)学校健康教育 课程设置 儿童少年卫生习惯的训练可在幼儿时期或更早的年龄阶段开始, 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及保健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得以实现。 (二)健康行为指导 健康行为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卫生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一旦形成不易更改,并可影响个人终生乃至家庭和社会。在学校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许多优势:习惯的培养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可塑性也越大;学校是一个
40、有计划的教育机构,也是培养健康公民的场所,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学校培养健康行为习惯最适当也最有效。 (三)学校健康服务 学校健康服务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状况的活动,是整个学校卫生规划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包括学生发育监测,健康检查,牙齿检查,视力、听力检查,免疫接种和 传染病管理,常见病预防和身体缺陷的纠正,突发性疾病的紧急服务,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心理咨询以及为伤残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等。 23 4、学校 环境 学校环境是激发 和促进学生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与师生身体和精神健康关系密切,它包括人际、教学和物质环境。 人际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
41、 师生、同学和其他人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互尊互敬,尊师爱生,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的气氛。 教学环境是指校内各种活 动和措施。如课程的安排,制度的制定,课外活动,学校安全措施,考试等。 物质环境包括校址的 选择,校舍的建筑,操 场的大小,教室采光、照明、通风、温度、噪声、 课桌椅、运动设施、给水及排水设备、食堂、浴室、厕所、垃圾处理,学校运 动设施等。 三、学校健康促进的评价 学校健康促进的评 价常包括如下内容: 1.卫生知识的评价 最常用的方法是问卷法,即围绕着干预的内容及有关的知识进行书面测验。对于小年龄的儿童,由于尚无能力用文字确切表达,则可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测试。为了激发儿童的兴趣
42、与热情,也可采用卫生知识竞赛的方式,包括个人、小组以及以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关于卫生知识的评价指标,对群体可以用及格率作比较;对个体可用自身前后对照得分来衡量。但使结果有说服力,应该设立另一群其他条件相同,唯独未进行干预的儿童作为对照,以排除来自该规划外的干扰因素。 24 2.学生卫生保健信念的评价 学生的卫生保健信念是指他们对卫生知识、卫生保健设施及卫生行为所持的认识、观点和态度的概括。卫生保健信念有各种表现形式,评价的指标也较多,例如:对某些正确及不正确卫生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率等。 3.健康行为的变化 老师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及与家庭的联系中了解学生健康行为和习惯的改变。包括
43、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各类集体性卫生保健活动的参加率等。 4.生长发育水平的 变化 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及身体素质的测试,与当地的生长标准进行比较,用等级评价方法等可看出在开展健康促进的儿童少年中,不同发育水平的儿童所占比例的多少;也可用百分位数法来衡量,观察常用的生长指标在该儿童所属的年龄与性别的百分位数表上的上升或下降情况。 5.健康状况的增进 健康状况的改善与否是衡量学校健康促进效果的客观指标,常用的有发病率、患病率(如近视、龋齿率)、月病假率等。 6.公共卫生面貌的改善 包括学生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改变,例如对参加每天清洁值日及大扫除的积极性增高、自觉担当环境保护的义务宣传员,主动制止他人不
44、卫生行为等。 25社区健康促进(2004-12-29)社区是人们在地域中的社会性集合和组织。我国当前卫生改革中倡导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概念,在城市指以“街道“ ,在农村指以“乡“为实施单位开展工作。 一、社区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意义 社区健康促进(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是指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为对象,促进建立健康信念、培养健康意识,广泛参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社区卫生状况,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社区健康促进(健康城市)工作。 正如 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
45、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促进是激励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和管理决定他们生活和健康的问题,在营造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和健康的人民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社区健康促进的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已成 为新时期卫生体制改革的主题之一,社区健26康促进则应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先导性工作。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应综合使用健康促进的五项要素,即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的环境、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展个人的技能和调整保健服务方向。本书中社区动员、社区诊断和社区计划的制定章节(第 10、11、12 章)也即是开展社区健康促进的重要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社区健康促进还尤其注
46、重建立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把发展社区健康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加强领导,贯彻实施;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包括持续稳定的生态环境及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联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社区,并挖掘社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完善社区居民生活的所有功能和保障居民的基本需求,包括食品、住房、安全等;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创建文明小区相结合,使健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针对社区健康危险因素,制定规划、实施干预;针对社区常见疾病防治和家庭卫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和技能、以及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规教育等。总结我国这几年开展城市社区健康促进的主要形式和具体方法有: (一) 发展社区卫
47、 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 积极发展社区卫 生服务是面向 21 世纪,改革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决策。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区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者。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如下途径: 1. 建立完整的个人、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医疗保健记录、双向转诊记录、健康教育培训记录等。 27 2. 进行社区主要疾病高危人群 监测及健康教育。 3. 建立驻社区单位(学校、工厂、机关等)定向健康教育服务。 4. 开展家庭病床健康教育。 (二)结合城市爱 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和近年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和
48、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居民健康教育的普及率。自我保健水平和公共卫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又是衡量城市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指标。在部署、检查、总结、 评比爱国卫生和环卫工作时,同时部署、检查、总结、 评比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时,根据城市爱国卫生和环卫工作的任务和重点,调整、部署、健康教育的内容,使二者有机的结合一起,互相促进,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城市卫生文明建设、增进社区居民健康方面的协同作用。 (三)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由于城市社区的居住和活动范围相对集中,经济、文化、娱乐条件较好,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高,适合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多种多
49、样。 1. 积极争取当地报社、电台、 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利用报纸、广 播、电视及闭路电视等开辟健康教育专栏节目和公益广告,向群众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2. 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卫生宣传橱窗、卫生宣传栏,结合社区中心卫生工作和季节性疾病防治,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制作活动的28卫生宣传展牌,到各街道和居民小区流动展出,方便灵活,经济可行。 3. 组织文化,教育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周未街头宣传活动;组织电影院、文化宫、俱乐部等文化娱乐场所放映卫生科普电影或录像片;组织文艺团体编排卫生宣传节目;组织居民积极参加各种文体和健身活动。 4.利用街道老年活 动室、文化活动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