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78434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5-2016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35 分)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 16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的颗粒物, (均填物理量单位)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一张纸的厚度约 75m= m2如图所示,图甲木块的长度是 cm,体温计的量程是 ,图乙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水银液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做成外有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丙所示,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 方向观察(选填“A” 、 “B”或“C” ) ,这是利用了 原理制成

2、的3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 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 (填“音调” 、 “响度”或“音色” )不同的声音在学校、医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安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4如图甲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温墙上的小镜子,人在 A 点观察,会看到 (小镜子/墙壁)更亮,这是因为光在它的表面发生 反射如果在手电筒前方一个三棱镜,如图乙所示,B 点出现的是 光5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 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以上两空选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 ,当入 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

3、先到达 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 (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6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5m 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 cm7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束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 S1点移向 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 (选填“上升”或“下降” ) 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

4、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9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 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的 (填“实”或“虚” ) 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 )侧部分等效放大镜而成的 (填“实”或“虚” ) 像210小丽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实验后,不经意间发现放在窗台上的水杯,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侧形成了一个阴影如图所示,阴影是 形成的;在阴影的里面还能看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果把这杯水

5、看做一个凸透镜,光斑就是这个“透镜”的焦点若想通过水杯看到报纸上的字成正立放大的像,应将报纸放 (选填“A” 、 “B”或“C” )位置上11每当春季发生大面积旱情的时间,本溪抗旱指挥部就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 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 )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滴并降落到地面12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 镜,通过 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

6、体的实像13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 0100之间有 100 个均匀刻度线,但做得并不准确发现: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 5;当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示数只有 85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 ;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 21,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6 分)1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5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7、)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16如图所示,用手电筒 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17如图所示是物体 AB 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 AB 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 A 点的像 A会沿( )移动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18如图,F 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

8、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19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3A B C D20在“2014 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志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 ,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 48)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 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融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融化吸热、融化放热2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

9、声音的响度就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不可以消除噪声D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 赫兹22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23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A B C D24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

10、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 12cm 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 f 甲 、f 乙 、f 丙 的大小关系为( )Af 甲 f 乙 f 丙 Bf 乙 f 丙 f 甲 Cf 乙 f 甲 f 丙 Df 丙 f 乙 f 甲三、实验题(6 分+8 分+16 分=30 分)26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

11、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 ON 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如图所示(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2)纸板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时: ;(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27小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 1 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 2 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8cm 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小淳在图示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蜡烛的像4(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5cm

12、 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 ;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8cm 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 由实验可知像“A” (选填“大于”或“小于” )像“B” (4)小淳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淳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28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 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

13、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的(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 (选填“正在”或“将要” )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实验得到的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5)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 A 和 B 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 由图象可知,在第 8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 、 “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 第10min 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

14、”或“停止” ) 52015-2016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刘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35 分)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 16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的颗粒物, (均填物理量单位)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一张纸的厚度约 75m= 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步幅在 75cm 左右,中学生的步幅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c

15、m 左右;中学生百米跑的时间在 16s 左右;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的固体可入肺颗粒物因为 1m=10 6 m,所以 75m=7510 6 m=7.5105 m故答案为:cm;s;m;7.510 5 2如图所示,图甲木块的长度是 cm,体温计的量程是 ,图乙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水银液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做成外有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丙所示,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 方向观察(选填“A” 、 “B”或“C” ) ,这是利用了 原理制成的【考点】长度的测量;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生活中的透镜【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

16、,起始端没从 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 3.00cm 对齐,右侧与 5.00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00cm3.00cm=2.00cm;(2)体温计的量程为 3542;在体温计上,1之间有 10 个小格,

17、一个小格代表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1;此时的示数为 36.6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读数时,应该沿凸起方向向里看,即从 B 方向观察故答案为:2.00;3542;36.6;B;放大镜3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 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 (填“音调” 、 “响度”或“音色” )不同的声音在学校、医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安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6【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减弱噪声的

18、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而发声;演奏时,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警示牌是指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源4如图甲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温墙上的小镜子,人在 A 点观察,会看到 (小镜子/墙壁)更亮,这是因为光在它的表面发生 反射如果在手电筒前方一个三棱镜,如图乙所示,B 点出现的是 光【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镜面反射是光线平行入射平行反射漫反射是光线平行入射不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

19、方(2)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解答】解:(1)镜子表面很平,光线照射时,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从照射角度看,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墙面凹凸不平,当有光线照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墙是明亮的;(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因为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最下面的为紫光故答案为:墙壁,漫;紫5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 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以上两空选填“大于” 、 “

20、等于”或“小于” ) ,当入 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 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 (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考点】光的折射规律【分析】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要发生光的全反射,必须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解答】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在交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但折射角总大于入

21、射角;入射角继续增大,大于临界角时,便没有折射,只有反射了,这种反射叫全反射故答案为:等于;大于;折射光线76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5m 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 cm【考点】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本题首先知道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相同;其次知道照相机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范围【解答】解:摄像机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1.5m2f,得 f0.75m

22、=75cm故答案为:凸;757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束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 S1点移向 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 (选填“上升”或“下降” ) 【考点】光的反射【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次会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与液面变化的关系【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

23、,如图所示,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 S1点移向 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且接收平面上的光点 S1和S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是没有关系的故答案为:上升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 (1)透明的材料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同的(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

24、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故答案为:凸;凹89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 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的 (填“实”或“虚” ) 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 )侧部分等效放大镜而成的 (填“实”或“虚” ) 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

25、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解答】解:(1)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2)当从鱼缸侧面看水中鱼时,这时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鱼在 1 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右;虚10小丽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实验后,不经意间发现放在窗台上的水杯,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侧形成了一个阴影如图所示,阴影是 形成的;在阴影的里面还能看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果把这杯水看做一个凸透镜,光斑就是这个“透镜”的焦点若想通过水杯看到报纸上的字成正立放

26、大的像,应将报纸放 (选填“A” 、 “B”或“C” )位置上【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时,起到放大镜作用【解答】解:放在窗台上的水杯,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侧形成了一个阴影,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在阴影的里面还能看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由于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时,起到放大镜作用,成正立放大的像,由图可知,应该将报纸放在 A 点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A11每当春季发生大面积旱情的时间,本溪抗旱指挥部就采用人工降雨缓解

27、旱情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 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 )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滴并降落到地面【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中

28、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故答案为:升华;吸收;凝华;熔化12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 镜,通过 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9【考点】生活中的透镜【分析】透明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尽管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都是相同的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看远处的物体是物体处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解答】解: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

29、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是因为物体距离凸透镜稍远,一倍焦距以外,像距一般稍微大于焦距,所成实像在透镜和眼睛之间,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承接物;光线继续向前传播,直到眼睛,可以看见这个实像,而看到的像在凸透镜里面,是眼睛的误会故答案为:凸透;甲13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 0100之间有 100 个均匀刻度线,但做得并不准确发现: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 5;当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示数只有 85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 ;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 21,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30、为 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100和 0之间有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 1;(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 5,1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 85,中间是 80 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 21时,距离 5有 16 个小格,求出 16 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 5时的实际温度 0,就是教室里的实际温度【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1.25;(2)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 21,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215)=20故答案为:1.25;20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6 分)14热现象在一年

31、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

32、冰棒冒“白气” ,这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10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15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33、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 A 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 B 符合题意;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 C 不符合题意;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6如图所示,用手电筒 对着

34、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考点】光的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经过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物体反射光线的多少进行分析物体的明暗【解答】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故选 B1117如图所示是物体 AB 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 AB 沿主光轴远离镜

35、头时,则物体上 A 点的像 A会沿( )移动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及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当 AB 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物距变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成的像也减小,由图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始终通过焦点并会聚到像点,所以像会沿 AF的方向移动故选 B18如图,F 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36、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解: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 A错误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 B 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 C 正确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C19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

37、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A B C 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

38、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12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 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降低到 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符合题意故选 D20在“2014 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志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 ,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 48)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 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

39、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融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融化吸热、融化放热【考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48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B2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C

40、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不可以消除噪声D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 赫兹【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检测声音响度大小;D、频率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属于次声波【解答】解:A、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噪声强度显示仪只能显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

41、D、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属于次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C22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解答】解:刚洗完的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说明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此实验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液

42、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23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A B C 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只有选项 B 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选 B24眼睛能

43、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分析】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B25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 12cm 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44、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 f 甲 、f 乙 、f 丙 的大小关系为( )Af 甲 f 乙 f 丙 Bf 乙 f 丙 f 甲 Cf 乙 f 甲 f 丙 Df 丙 f 乙 f 甲【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甲 ,所以 f 甲 =6cm;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 乙 ;所以 f 乙 u=12cm;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 丙 uf 丙 ,所以 12cm=uf 丙 =6cm;所以,f 乙 f 丙 f 甲 故选 B

45、三、实验题(6 分+8 分+16 分=30 分)1426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 ON 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如图所示(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2)纸板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时: ;(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2)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3)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如果不垂直,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解答】解:(1)因为实验时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所以

46、必须有光源,例如激光笔;(2)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光屏可以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3)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答案为:(1)激光笔;(2)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27小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 1 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

47、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 2 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8cm 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小淳在图示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蜡烛的像(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5cm 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 ;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8cm 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 由实验可知像“A” (选填“大于”或“小于” )像“B” (4)小淳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淳戴的是 (选填

48、“近视”或“远视” )眼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 (1)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计算出焦距的大小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当 2fu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实像是光线的真实会聚,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到;(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根据像距的变化判断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0.0cm30.0cm=10.0cm15(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 u=18cm,这时 2fuf,成倒立放大实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