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利辛县 20162017 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 ,相信你能在 150 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
2、浣溪沙)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2)默写李煜的相见欢或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冰桶挑战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然后该参与者就可以点名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的人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活动的主要目的当然 A 为了看名人出糗, B 让更多的人关注“肌肉萎缩
3、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 C 也为对抗这种疾病m集善款。“渐冻人”发病后会像慢慢被冰冻一样,整个身体一点一点地失去知觉和运动能力,进而全身瘫痪,最终连自主呼吸都做不到,直至呼吸衰碣而死。最可怕的是,从一而终,病人的意识都是清醒的。最著名的渐冻人患者就是天才科学家霍金。(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视频( ) 出糗( ) m集( )(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同时”、“而是”、“不是”分别填入句的三处横线上。(3分)A B C (3)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4)句中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 ”改为“ ”。(2分)3.运用课外阅
4、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 。(2)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多是被逼上梁山,其中不乏曾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如:山东呼保义“ ”(绰号)宋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 (人名)。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1分)乡 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班级姓名 考场: 考号 .-装-订-线-2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的树永不老去(1)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的诗句标明停顿。 (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1 分)故
5、 乡 的 歌 是 一 支 清 远 的 笛(2)请根据开头两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仿写一句。 (2 分)(3)有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乡愁”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请挑选出来并简单说说你的理由。(3 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4)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天文专家表示,于 10 月 8 日登场的月全食天象是中国的观测者今年能观察到的唯一一次月全食现象,而且中国全境观测条件都不错,只要天气晴朗,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10 月 15 日下午三点, “天文社”拟召开一次“神秘的月全食”专
6、题活动,请你通知所有成员准时到达多媒体教室并提前准备好发言内容。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 ) (5 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天桥上的歌声(20 分)山里的孩子,没啥爱好,就喜欢唱歌。一年的支教时间,在孩子们的歌声中 ,一晃就过了。想着朝夕相处了一年的孩子们,几天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支教的学校,是一所山村小学,建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学校的对面,远远近近地散落着几个村子。一座石砌的小桥,将学校和村子连为了一体。这天是我离校的日子。早晨,天还没有完全亮,我正收拾东西时,敲门声响起。开门一看,全班的三十多个学生,顶着晨风,排着队,静静地站在门外。孩子们脸上挂着泪
7、痕,谁也没有说话,都怯生生地望着我。班长小慧红着脸,站在最前面。我愣了一会儿,走上前,摸着小慧的肩膀,问,你们有啥事吗?你们咋了?这时,小慧抬起头,擦了擦眼睛,忽然就笑了,说,老师,我们知道您要走了,我们想请您去看看天桥。小慧说完,孩子们全都抬起头说,老师,我们请您去看天桥。我傻了一下,天桥?啥天桥?小慧伸手往外一指,说,就是那座石桥。我一听,摸了摸小慧的头,看着孩子们,笑呵呵地说,那不是天天都看着嘛,有啥好看的?小慧垂下头,怯生生地说,我们想再为您唱首歌。这时,孩子们又望着我说,老师,我们想再为您唱首歌。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企盼的眼睛,我的心里忽然有了一种特别难受的感觉,眼眶一湿,咬了咬嘴唇,
8、说,好,走,我们去看天桥,老师也想再听听你们的歌。我刚说完,孩子们马上就紧紧地围在我身边,拉着我就往桥上走。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桥上。孩子们看见天桥,一扫刚才的阴郁,全都叽叽喳喳地跑开了。走上天桥,我一下愣住了。桥面上,孩子们用带着露水的鲜花铺了几个大字:老师,我们永远爱您!我怔在那里,眼泪又慢慢地开始往外涌。3这时,一个男孩跑到我面前,拉住我的手问,老师,您知道这桥为什么叫天桥吗?我摇摇头,擦了下湿润的眼眶,朝男孩笑了笑。男孩说,这桥是村里的顺天爷爷带领我们修的,所以我们叫天桥。还有,我爸说,这是通往山外的金桥,是能使村子富起来的致富桥,所以叫天桥。老师,我爸还说了,您就是我们山里孩子的天桥
9、。男孩一说完,孩子们又都围了上来,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就是我们的天桥。我的心被重重地震了一下,忙俯下身子,抱着男孩,望着孩子们,心里说不清是一种啥滋味,只是泪水立马就在脸上婆娑了起来。小慧走到我面前,指着桥面上的字说,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送给您的礼物,希望老师喜欢。老师,我们再给您唱首歌。说完,小慧不等我同意就开始唱了起来。刚唱了第一句,孩子们就跟着唱了起来:春天的花开了老师,我们想您您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心田夏天的蝉叫了老师,我们想您您的教诲似凉爽的风轻拂我耳际老师,我们想您歌声在桥上回荡,在山里回荡。桥下的 河水,带着孩子们的歌声,欢快地向山外流去。我忙走进孩子们中间,拉着他们的手,
10、一起唱了起来。唱了一首又一首,后来,孩子们唱完了,唱累了,全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我忙背过身子,低下头,偷偷掏出手机,拨通了爱人的电话,刚说了几句,爱人就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的意思,啥天桥不天桥的,你想留就留下吧!你放 心,我和女儿会照顾好自 己的。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那病不能太累了。说完,爱人就挂了电话。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想起爱人和孩子,我的眼泪慢慢地又淌满了脸庞。5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6 分)“我”支教结束,准备离开学校回家 班长小慧带着全班学生给“我”送别,请“我”去看天桥 。 6文中最后一段“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4 分)7小说以“天桥上的歌声”为题,有何作
11、用?(6 分)8对本文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 (4 分)A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大山里的山村小学,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教育也落后。B小说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重点写了学生为老师送别的场面。C班长小慧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文章突出表现了小慧的组织能力,也表现她对老师的真挚的爱。D学生们为老师唱歌,其歌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意境优美。E小说的主题是“农村需要致富,农村需要好的教育” 。二妈,别害怕(20分)母亲姊妹多,家里穷,又生于那个特殊年代,连最起码的吃饭穿衣都没有保障,上不起学是在所难免的。不识字的母亲,一直都是靠体力来维持改善生活,如今,将近70岁了,她仍是那样的勤劳,一到收麦种秋或
12、收秋种麦,她就像成年劳力一样在田里忙碌,干起活儿来,连我这个中年人也不如她。看她累得气喘吁吁,我禁不住劝她歇歇,她却说,没什么,我这把老骨头硬着呢,我不怕。我小时侯,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既要种地,又要照看年幼的我,生活得很是艰辛。我记得她在毒太阳下拾柴的情景;记得她在大雨如注的麦场里奋身挑动麦秆的情景;记得她抱着我满街借钱为我治病的情景;记得她遭人白眼受人欺负又无助的情景;尤其记得她趁我熟睡之际,边纳鞋底边流泪的一幕。每每说起这些,妈总是坚强地笑笑说,我不怕!后来,父亲退休回家了,母亲好不容易有个帮手,可是,好景不长,父亲又患病撒手而去。再后来,我娶妻生子,家里有了欢乐有了笑声,我又和当年
13、的父亲一样去外地工作了,家里留下妻4子和女儿陪伴母亲,但妻子毕竟不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终究不如自己的亲生儿女,虽说孙女是儿子亲生的,她毕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没法照顾母亲。我怕母亲头疼脑热,更怕母亲孤独,想让她进城和我一起生活,她说,等你什么时候买了房子,把家搬过去,我再去。家里有儿媳妇照顾我有孙女陪伴我,我不怕。不知不觉间,女儿长大了。今年夏季的一个夜晚,我突然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女儿有点不正常,夜深人静之机,爱女心切,望女成凤的我与她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谈话。令我懊恼的是,她不但不听从我的劝告,还试图用她的一套思想和理论来说服我顺从她!我气得一个人偷偷到厨房关紧门喝闷酒。在我把一瓶白酒快要喝完的
14、时候,睡醒的妻子猛然推门跨进厨房,劈头盖脸地对我大喊大嚷,正在气头上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她臭骂了一番,尽管如此,妻子仍把醉醺醺的我架到床上歇息,因为她知道我不胜酒力。在床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隐约听见妻子边唉声叹气边唠唠叨叨。后来,不知是酒精的作用,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的事情,我时而嚎啕大哭时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醉话,胸口闷得慌,要死要活的。可能是我的哭声惊动了隔壁的母亲,到我要熟睡的时候,我依稀记得母亲匍匐在我身边,颤抖的手不停地捋我胸口,嘴里喃喃着。第二天,我醒来时,妻子对我说,妈昨晚上担心极了,生怕我有意外,妈说,她这一辈子什么都没有害怕过,就害怕我。我赶紧穿上衣服,羞愧地来到母亲房间。
15、母亲一抬头,我发现她的眼睛又红又肿,神色黯然。见我进屋,她不自然地瞥我一眼,欲抬手用她长满双茧的手去遮挡眼睛时,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力量,走向前,一把抓住母亲那双劳作了快七十年的手,用保证的口吻,说:“妈,别害怕”。与此同时,我和她都盈满双眼的泪珠一齐顺着脸颊滚下来。 (改编自短文学网)9.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不怕”的是什么?(6分)10.若将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修改为下面的句子,效果好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结合文章分析。(6分)修改后:她曾经在毒太阳下拾柴,在大雨如注的麦场里奋身挑动麦秆。在我生病时,她抱着我满街借钱为我治病,遭人白眼受人欺负又无助。她趁我熟睡之际,边纳鞋底边流泪。11.文章第段
16、写到“见我进屋,她不自然地瞥我一眼,”继而“欲抬手,用她长满双茧的手去遮挡眼睛”。请结合文章,分析这里的描写表现了母亲哪些内心活动?(3分)12.母亲一生总说“不怕”为什么又说“就害怕我”?我又为何“用保证的口吻说:妈,别害怕。”(5分)三出师表(节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17、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躬耕于南阳 (2)猥自枉屈 (3)夙夜忧叹 (4)深入不毛 (5)斟酌损益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5.选文中,诸葛亮回忆了 、临危受命、 三件大事。(2分)16.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句 “庶竭驽钝”道出了他怎样的心思?对此,你5又是如何看待的呢?(4分)6马店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
18、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1)(6分) 。 , , 。 。 , , 。 (2)(4分)2.(10分)(1)(3分) 视频( ) 出糗( ) m集( )(3)(3分) A B C (3)(2分)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4)(2分) “ ”改为“ ”。 3.(4分)(1) (2) “ ” ; (人名)。4.(11分)(1) (1 分) 故 乡 的 歌 是 一 支 清 的 笛(2) (2 分) (3) (3 分) (4) (5 分) 班级姓名 考场: 考号 .-装-订-线-7二、阅读(55 分)一天桥上的歌声(20 分)5 (6 分) 请“我”去看天桥 。 6 (
19、4 分) 7 (6 分) 8 (4 分) ( )二妈,别害怕(20分)9.(6分) 10.(3分) 11.(3分) 12.(5分) 三出师表(节选)(15分)13.(5分)(1)躬 (2)猥 (3)夙 (4)毛 (5)损 14.(4分)(1) 8(2) 15.(2分) 、临危受命、 16.(4分)三、写作(55分)17.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日子组成的。寻常的日子似乎平静无波,单调无奇,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日子注定会因为一些不寻常的事、不寻常的人,牵动我们的情感,撞击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镌入我们生命的年轮。请 以“一个让我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表
20、示情感的词语,如“自豪” 、 “悲伤” 、 “感动” 、 “振奋” 、 “懊悔”等,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0020093004005006001070011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1)略 (2)略 2.(1)pn qi 募 (2)A 不是 B 而是 C 同时(3)衰碣 衰竭 (4)从一而终 自始至终 3.(1)农民起义 施耐庵 (2)及时雨 林冲4.(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2)故乡的曲是一朵清雅的花,总在飘雨的夜晚绽放。故乡的情是一缕袅袅的烟,总在孤寂的黄昏飘散。 (3)参考资料作
21、者所写并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诗人移情于物,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表达出自己思乡深情。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 ,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 ,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
22、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4)示例: 通 知天文社成员:我社定于 10 月 15 日下午三点开展“月全食成因”专题活动,请准时到达多媒体教室并准备好发言内容。 天文社2016.10.14 二、阅读理解5学生用鲜花在天桥上铺字,并借天桥赞美老师学生唱歌送别老师“我”决定留下支教。(6 分)6.(1)为孩子的良苦用心而深受感动(2 分);(2)是对妻子的理解、顾家和关爱所感动(2 分)。7.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桥(2 分);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学生们在天桥上用鲜花铺字和唱歌为老师送别(2 分);题目也隐含了对老师的赞美。(学生赞美“老师就是
23、学生的天桥”) (2 分)。8. C E (4分)9.仅凭体力改善生活的劳累(2分);父亲去世后独自抚养“我”的生活的艰辛(2分);儿子不在身边、不被理解的老年人的寂寞孤单(2分)。10原句使用五个“记得” ,构成排比句式,情感更为强烈(2 分)写出了母亲经历的苦难之多(1分)从“我”的角度写,突出了“我”对那些往事的印象深刻(1 分) ,与下文“母亲坚强地笑笑说,我不怕”形成对比,从而体现出母亲的乐观、坚强、伟大(2 分) 。而改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这种表达效果。11. “瞥”是一种带有漫不经心或不屑一顾意味的短暂扫视, “欲抬手遮住眼睛”写出了母亲极力掩饰,表现了母亲既担心孩子,又不想令孩子
24、尴尬,维护儿子的面子,尊重孩子的心理。 (3分)12. 坚强乐观的母亲“就害怕我” ,即对儿子的担心,儿子是母亲一生的牵挂,所有的寄托。 (2 分) “我”体味到母亲的辛酸与不易,感动于母爱的无私,充满愧疚之情。 (3 分)13.(1)亲自 (2)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3)早 (4)长草 (5)除去14.(1)在乱世间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闻明显达。12(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指责本分。15.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或白帝城托孤)16. “庶竭驽钝” ,语意为“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 。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却道出了其“报先帝忠陛下”的忠诚无二之心(1 分) 。借自己为先帝奔走效劳,告诫后主江山得来不易,借此希望激发后主刘禅励精图治,及早完成先主“兴复汉室”的遗愿(1 分) 。“如何看待”为开放性试题,围绕“鞠躬尽瘁” 、 “忠心耿耿”或“愚忠”等方面,赞颂其忠诚、惋惜其愚忠,表明态度(1 分) ,言之成理皆可(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