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闻天的泰戈尔观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8 年第 4 期(总第 204 期)张闻天的泰戈尔观艾丹摘要张闻天于 1922 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 3 篇泰戈尔“译述“, 虽未引起时人和后来研究者的关注,却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泰戈尔文学,宗教,文化,教育等诸方面思想的重要文献.张闻天虽未参加泰戈.尔访华引起的思想文化争论,却是五四思想界少有的客观认知泰戈尔的人,这主要归功于张闻天实现了由崇拜泰戈尔的泛爱哲学转向信仰社会主义的转变.探讨张闻天的泰戈尔观,既可弥补张闻天早期思想研究的空白,又可推动泰戈尔与五四思想界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对于中共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当今的跨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 张闻天
2、 ;泰戈尔; 新文化运动;东西文化论争 ;五四文学中图分类号K2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 708(2008)04005006印度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等中国学者之邀于 1924 年访问中国,这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和中印文化交流上的一件盛事.“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 张闻天,在泰戈尔访华前发表了 3 篇有关泰戈尔的“译述“, 但他对泰戈尔的认知并没有引起时人和后来研究者的关注.探讨“张闻天的泰戈尔观 “,对泰戈尔与五四思想界的研究和张闻天早期思想的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都是大有裨益的.一,“张闻天的泰戈尔观“ 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点1922 年 2 月 10 日张闻天在小说
3、月报上发表太戈尔的“诗与哲学“ ,太戈尔对于印度和世界的使命和太戈尔的妇女观3 篇与泰戈尔有关的文章.这 3 篇文章浑然一体,较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泰戈尔的宗教观,教育观,艺术观,政治观,文明观,妇女观,哲学观,文学观等.张闻天主要从 7 个方面介绍了泰戈尔思想的基本内容:张闻天指出,泰戈尔眼中的“宗教 “应当是人世而不是逃世,是为人类幸福而不是禁欲,是生命的大发展而不是生命的灭绝,进而他决心打破现世宗教中一切虚伪的,形式的,陈腐的,迷信的,无用的东西,建立一种纯粹的,自由的,精神的,不受一切教会约束的宗教.张闻天认为,泰戈尔眼中的“教育“ 在物质,理智和精神三方面应当是和谐的,但是现代教育不顾
4、及人的个性和心灵的变化多端,理想的教育应当是将“近代的教育方法和古印度教养灵魂的理想并合“.张闻天认为,在泰戈尔眼中,“ 艺术“就是生命的表现,它的功用在解放人生,近代艺术受了物质主义的影响,失去了永久的价值,若要艺术与生命的再生,则需要一番呼吸生命的宗教运动.张闻天指出,泰戈尔认为印度政治上不自由是由印度内部问题造成的,印度人现在所急需的不在争取自治,而在寻求他们自己的精神遗产.张闻天强调,泰戈尔认为西方文明的缺点即在于重视物质过于精神的,战后的欧洲应当吸取东方爱,美和自由的理想,西方文明中的热衷服务社会,讲究规则,遵守秩序,倡导自由等优点都是值得东方国家学习的,建立在发挥各民族长处基础上的
5、东西文明沟通后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张闻天指出,泰戈尔受印度思想中男子是“形式“ 女子是“内质“的影响,进而认为男女应该互相补足,“平5O张闻天的泰戈尔观均发展其不同的天赋“才是真文明 ,然而近代文明已为男子独占,他们“ 拼命扩张活动的界限,积聚财富,争夺权力“,女人不应该和男子一样 ,她的功用在于退回到家庭中以一颗“ 清洁的心“和一份“ 同情的力“ 从事精神的重建工作 .张闻天认为,泰戈尔眼中的诗与哲学是一体的,诗的艺术的功用在于达到自由,从自我遗忘的精神快乐中产生出来的.诗在于解释事实,哲学则启示事物的真义,“哲学应该为真实而又伟大的诗的基础“ .张闻天在评介泰戈尔思想时呈现以下特点:其一
6、,张闻天眼中的泰戈尔是 “无往而不用精神主义的“,在 3 篇“ 译述“中,随处可见“精神“,“ 自由“,“生命“,“灵魂“,“和谐“,“美“等充满激情的措辞,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主线,即追求人的精神的自由是泰戈尔全部思想的精髓,“ 他的宗教观是对于神的确信对于人生的热爱“,这里的神不是指神冥,而是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其二,张闻天认为泰戈尔的思想带有印度的典型特点,“太戈尔是印度精灵的结晶,太戈尔是古印度人的儿子,今印度人的母亲“,泰戈尔以印度为东方精神文明的代表,确信印度的精神能够拯救西方物质文明的弊病,以印度人的精神为至高境界,泰戈尔如此热爱和颂扬印度是因为“ 印度重直觉而不重智慧,重宗教而不重
7、科学,重自由而不重指导,重生命而不重占有.“其三,张闻天采取“译述 “的写法 ,即对泰戈尔思想的 “概述,阐释,评议与直译结合起来“,这也是张闻天早期文学创作的特点.文章中大量地引用泰戈尔人格,春之循环,吉檀迦利,采果集等诗集中的原文.张闻天运用的论证模式是首先针对印度和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围绕印度如何摆脱殖民统治,建设一个和谐世界的主题,阐释泰戈尔的主张,对泰戈尔的评判力图做到有理有据.二,张闻天早期思想的转变对“泰戈尔观“ 形成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闻天投身于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中,随即也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学者们在张闻天早期思想的研究中,对他如何从哲学研究转向文学的却很少注意到.虽然张闻
8、天在1925 年回忆“转变“ 时曾讲 “好几年前,我也似乎研究过现代哲学思潮,可是后来因为天性与哲学不相近,改习了文学“ .除了“ 天性“之外,本文认为,张闻天对泰戈尔作品的接触和认识是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泰戈尔观的形成与这次“转变“ 及其后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1920 年 7 月至 1921 年 1 月张闻天留学 El 本,在东京期间自修 El 文,阅读哲学,文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当时 El 本的情形.泰戈尔因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名声大震,1916 年泰戈尔访问 El 本,El 本学术界对泰戈尔的介绍也达到高潮,郭沫若在回忆他早期的文学
9、创作时曾说在 El 本留学时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张闻天留学 El本时,虽然“泰戈尔热 “在 El 本已经渐退并转入中国 ,但凭借他在 El 本广泛阅读的经历和与国内文学界的密切联系,很可能在 El 本留学时已经接触到泰戈尔的作品.1920 年冬天,张闻天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事业表“ 时,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填的是哲学,“ 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是精神运动,“将来维持终身生活之方法“ 是译着,可见 ,这时的张闻天已经开始把哲学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起接引作用的很可能是视文学与哲学密不可分的泰戈尔,况且泰戈尔也是终身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事业,此时的张闻天与泰戈尔思想的内在联系跃然纸上.不过,张闻
10、天毕竟“原是学习自然科学又研习了哲学的人,所以他的文学事业还是从与哲学相近的文艺理论开始“ ,此后张闻天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评论的文章开始增多.如果上述属推测的话,那么据学者考证:张闻天回国后在杭州西湖 “智果禅寺“内从事读书和写作的两个半月期间,研读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作品以及“圣经“ 和“佛学“等方面的书籍,则为张闻天受泰戈尔影响的论断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此后一段时间张闻天沉浸在泰戈尔的泛爱哲学和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之中,以至于 1921 年夏季与茅盾和陈望道发生了关于“ 爱 “与“无5】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8 年第 4 期(总第 204 期)抵抗主义“的争论 .张闻天认为 ,“世
11、界上人与人间一天没有爱底存在 ,就一天得不到和平和幸福“, 所以 ,“我们所要创造的少年中国,简单说一句就是爱底天国 ,“而无抵抗主义就是“ 要实现这种爱的最大的道路“,“ 唯有人格伟大的人 ,能实行无抵抗主义 “.沈雁冰和陈望道以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为思想武器,分别撰文明确表示不同意张闻天的看法.接着张闻天撰写了人格底重要答雁冰和晓风两先生对二人的指教和批评表示感谢之外,重申了自己的观点:爱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爱是生命,生命就是爱.改造社会是内在精神和外在环境两方面的,没有道德为基础的进化是虚伪的.张闻天在文中多次提到泰戈尔,在无抵抗主义底我见以印度人祷词为结尾,他所表达的对爱是精神的,绝
12、对的,永久的,包括一切的赞美之情,对人格是真生命表现的歌颂之爱,对精神运动的执着追求,都可以从中看到泰戈尔思想的影子.张闻天对泛爱哲学的信奉,对无抵抗主义的行动诉求,是在憎恨冷酷社会,冲破封建束缚后,在没有找到切实改造现实社会的武器之前,对人类原始本能情感的回归,对“爱“ 的信仰在五四时代的青年中是很普遍的,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反抗封建主义,争取个我解放的有力武器.张闻天在人格底重要答雁冰和晓风两先生的文末声明:“我不是绝对主张无抵抗主义的人,如其有更能实现或更容易实现爱底方法,我自然会抛弃我现在的主张追随诸先生之后.“经过比较与甄别,张闻天在半年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信仰,明确表示“希望能够
13、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标志着对无抵抗主义的放弃,从对泛爱哲学的崇拜中走出来,找到了切合实际的实现爱,改造现实世界的方式,对泰戈尔的认识也随即步入理性阶段.写于“转变“ 之后的3 篇泰戈尔“译述 “,为张闻天思想中受泰戈尔影响阶段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尽管泰戈尔对张闻天的影响比较短暂,其中也不无消极意义,但这毕竟是他向社会主义转变前的思想经历,是他一时的精神信仰,在向社会主义信仰转变中起了“跳板“ 的作用.三,“ 张闻天的泰戈尔观“ 的历史地位由于泰戈尔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学者对泰戈尔的接受视角不同,五四思想界对泰戈尔的认识出现了分化,围绕泰戈尔展开了诸多方面的思想文化论争
14、,陈独秀,梁启超,胡适,梁漱溟,徐志摩,郭沫若,郑振铎,瞿秋白等社会各界名流,学者几乎都卷入其中,对泰戈尔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年仅 22 岁的张闻天虽然没有参加争论,他对泰戈尔的态度却是五四思想界少有的公正理性,他对泰戈尔的认知比较接近泰戈尔的本意.从围绕泰戈尔争论的主要问题,泰戈尔在中国演讲的内容以及对泰戈尔的评判态度三方面来看,张闻天是五四思想界少有的冷静客观公正评述泰戈尔的人.以陈独秀,沈雁冰,瞿秋白为代表的反对者一般认为,泰戈尔反对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主张以东方的精神文明补救西方物质文明的缺陷,最激烈的反对者陈独秀甚至认为泰戈尔是“极端排斥西方文化,极端崇拜东方文化 “,以
15、梁启超 ,梁漱溟为代表的欢迎者视泰戈尔为弘扬东方文化的同道中人,更加激起了反对者的反对,这也是泰戈尔遭到批判的最主要原因,进而东西文化论争和科玄论争掀起以评判泰戈尔为中心的高潮.泰戈尔在中国的演讲中虽然多次批评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但他并没有否定它们本身的价值,他说:“不能蔑视科学和物质进步,就像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身体一样,“我们固然要学习西方的长处,但“ 西方生产的东西为西方所用,不能简单地加以移植,“东方国家所普遍展现的道德智慧,是不同于西方的天赋个性,“我们不必彼此求同,人类生活的丰富正在这种种的不同“.张闻天指出“ 我们不要误会泰戈尔只知东方的好处而不知西方也有好处.他最欢喜西方
16、人对于社会服务的热心.他称赞西方人的有规则,有秩序和自由.“他并不反对机械的介绍进来,他反对的是机械的精神和由此而产生的结S2张闻天的泰戈尔观果“, 他不主张“ 以一民族的文明支配全世界 “,“东西文明沟通之后的世界便是和谐的世界“.张闻天实则在为泰戈尔辩护,他对泰戈尔的理解与泰戈尔本人的看法基本吻合.在五四文学界内部围绕泰戈尔的诗是不是艺术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闻一多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批评了泰戈尔的文艺思想.闻一多指出,文学“必须建在现实的人生的基石上“, 泰戈尔的文艺或是“哲理之极“ 或是 “情绪之极“,这是由于“ 没有把捉到现实“的结果,他不会从人生中看出宗教,只会用泛神论的宗教来训释人
17、生.闻一多还认为,没有形式就没有艺术,泰戈尔的诗不但没有形式,而且可说是没有廓线,他是个诗人,而不是个艺术家,他的诗的伟大在于他的哲学,而不是他的艺术.与闻一多针锋相对的王统照认为,文艺是生命的艺术体现,泰戈尔诗歌的长处就在于其哲理化,泰戈尔的“诗歌,小说中,每一行里都有他对于人生之真实了解,说明与主张,而又决没有教训主义与陈腐道德使人厌闻的,都是满浮了音乐化的声调,娇花明星般的丽句“ .张闻天的观点与王统照相似,但由于此时张闻天的信仰“转变“, 与此时深受泰戈尔泛爱哲学影响的王统照相比,张闻天的认知更加客观公正.张闻天反驳当时许多人以不用形式为由否定泰戈尔是个诗人,张闻天强调“其实形式不过是
18、幻想的运转车,自我实现的一种方法.艺术的究竟不是形式的实现,是精神的实现.“张闻天认为,泰戈尔既是大诗人,也是大哲学家,因为“ 他的诗就含有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就是他的诗.“泰戈尔本人多次强调诗与哲理的结合,他在中国的演讲中,曾以印度的文学革命为例说明当时的中国文学如同革命前的印度文学一样,“受一种固定的形式的拘束,严格的章法妨碍表现的自由,因此缺乏生命的跳动“,奉劝中国应该不仅要在精神思想上获得自由,而且还要在文学表现上获得自由.以梁启超,徐志摩为代表的欢迎者以宗教式的顶礼膜拜之情对泰戈尔几尽赞美之词;胡适,周作人等自由主义者尽管与泰戈尔的观点不同,但出于“地主之谊“ 对泰戈尔访华持理性宽容
19、的态度;陈独秀,瞿秋白等反对者出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中国青年的前途评判泰戈尔 ,甚至对泰戈尔进行人身攻击,已经超出学术讨论的范围.在五四那个思想混乱,国势衰微的时代,欢迎者和批评者都希望泰戈尔能带来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带着这种“先入之见“ ,对泰戈尔本人思想的认识已经变得不重要,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们依据个人需要剪裁泰戈尔思想,泰戈尔变成了一个“影射 “的符号 ,脱离了对泰戈尔本来面目的认识 ,泰戈尔在中国的演讲中曾发出 “你们千万不可利用诗人们来布传消息“ 的无奈感叹.在这种情况下,张闻天依据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和印度文化客观地介绍泰戈尔的思想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张闻天对泰戈尔介绍虽然在泰戈尔访华前两年
20、,但他对泰戈尔的认识与泰戈尔在中国的演讲中所表达的意图和所强调的思想相一致,反映出张闻天敏锐的辨别力和清醒的判断力,这也是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便能掌控全局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四,“ 张闻天的泰戈尔观“ 的学术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共历史人物早期的活动和思想的研究十分薄弱,对张闻天的研究就是一个显例.学术界对张闻天的研究,就时限而言,主要集中在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以后,就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建党思想,经济思想,统一战线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社会主义观等方面,对张闻天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前的研究是比较单薄的.“张闻天的泰戈尔观“对张闻天的思想发展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时期,张闻天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译介和文学创作活动.在张闻天与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