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微生物常用实验.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0740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常用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用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用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用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用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 ,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

2、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 、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图) 图 细菌的培养特征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状 7.扁平 8.隆起 9.凸起 10.垫状 11.脐状 12.边缘整齐 13.波状 14.裂片状 15.啮蚀状 16.丝状 17.卷发状 18.丝线状 19.刺毛状 20.串珠状 21.疏展状 22.树根状 23.假根状 24.丝状 25.串珠状 26.乳头状 27.绒毛状 28.树根状 29.量杯状 30

3、.萝卜状 31.漏斗状 32.囊状 33.层状 34.絮状 35.环状 36.蹼状 37.膜状 )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二、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

4、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有: 、糖酵解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 361.0C 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 ,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

5、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和 An-drade 指示剂。 、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 1824h 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 361C 培养 2448h,或于 20培养 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

6、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 pH 等均有一定关系。培养基 pH 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 pH7.2 最适。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V-P 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 VP(+)反应。 试验方法: )OMeara 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

7、基,于 361C 培养 48h,培养液 1ml 加OMeara 试剂(加有 0.3%肌酸 Creatine 或肌酸酐 Creatinine 的 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摇动试管 12min,静置于室温或 361C 恒温箱,若 4h 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有主张在 4850C 水浴放置 2h 后判定结果者。 )Barritt 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 361C 培养 4 天、培养液 2.5ml 先加入 5C 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 0.6ml,再加 40%氢氧化钾水溶液 0.2ml,摇动 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 36

8、1C 恒温箱,如2h 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快速法:将 0.5%肌酸溶液 2 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 5%-萘酚 3 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 2 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用。 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

9、,可使培养基PH 值下降至 pH4.5 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 361C 或 30C(以 30C 较好)35 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 1ml,加甲基红指示剂 12 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 5 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 范围为 4.46.0,其 pK 值为 5.0。故在 pH5.0 以下,随酸度而增强黄色,在 pH5.0 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 pH5.0 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靛基质(Imdole)试验

10、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 361C 培养 24h 时后,取约 2ml培养液,加入 Kovacs 氏试剂 23 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 Kovacs 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实验证明靛基质试剂可与 17 种不的靛基质化合物作用而产生阳性反应,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进行提取,再加试剂,则只有靛基质或 5-甲基靛基质在溶剂中呈现红色,

11、因而结果更为可靠。 、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亚硝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 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 B(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0.2ml 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 0.1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于10min 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 用 -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进行试验时必须有未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意。 、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

12、解酶) ,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 1824h 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 2/3 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于 2022培养 714 天。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 361。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平板试验结果的观察为在培养基平板点种的菌落上滴加试剂,若为阳性,1020min 后,菌落周围应出现清晰带环。否则为阴性。 、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 2 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

13、粉红色。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适pH 为 7.0。 试验方法:挑取 1824h 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 361培养10,60 和 120min,分别观察结果。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底部作变色对照。培养 2,4 和 24h 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 4 天,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氧化酶(Oxidase)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 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 C 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

14、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 12 滴,阳性者 Kovacs 氏试剂呈粉红色深紫色,Ewing 氏改进试剂呈蓝色。阴性者无颜色改变。应在数分钟内判定试验结果。 10、硫化氢(H2S)试验 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试验方法:在含有硫代硫酸钠等指示剂的培养基中,沿管壁穿刺接种,于 361培养2428h,培养基呈黑色为阳性。阴性应继续培养至 6 天。也可用醋酸铅纸条法:将待试菌接种于一般营养肉汤,再将醋酸铅纸条悬挂于培养基上空,以不会被溅湿为适度;用管塞压住置 361培养 16 天。纸条变黑为阳性。 11、三糖铁(TSI)琼

15、脂试验 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待试菌可疑菌落或纯培养物,穿刺接种并涂布于斜面,置361培养 1824h,观察结果。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 ;产生硫化氢(变黑) 。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12、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 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 1/2 深度,置 361培养 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

16、ovacs 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 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 本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初步生化筛选,与三糖铁琼脂等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筛选功效。 三、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反应是指:相应的抗原与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作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凝集现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血清学反应来鉴定分离到的细菌,以最终确认检测结果。 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1)抗原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当有共同抗原体存在时,会出现交叉反应。 2)抗原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这种结合虽相当稳定,但是可逆的。 3)抗原体的结合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只有比例适当时,才能出现可见反应。

17、 4)血清学反应大体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但其间无严格界限。第一阶段为抗原体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速度很快,只需几秒至几分钟反应即可完毕,但不出现肉眼可见现象。第二阶段为抗原体反应的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合反应等。反应速度慢,需几分、几十分以至更长时间。而且,在第二阶段反应中,电解质、PH、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直接影响血清学反应的结果。 习惯上将经典的血清学反应分三种类别: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其中的抗原称为凝

18、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在该反应中,因为单位体积抗体量大,做定量实验时,应稀释抗体。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on reaction)。 a.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如将含有痢疾杆菌抗体的血清与待检菌液各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种后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即阳性反应,证明该菌是痢疾杆菌。此法快速、简便,但不能进行定量测定。 b.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

19、肥达氏反应就是诊断伤寒、付伤寒的试管凝集试验。因为要测定抗体的含量,故将待检查的血清用等渗盐水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然后加入等量抗原,37或 56,24 小时观察,血清最高稀释度仍有明显凝集现象的,为该抗血清的凝集效价。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抗体)先吸附在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状微球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即可发生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由于载体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当载体上有少量抗原与抗体结合。就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敏感性很高。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

20、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反应中的抗原称为沉淀原,抗体为沉淀素。由于在单位体积内抗原量大,为了不使抗原过剩,故应稀释抗原,并以抗原的稀释度作为沉淀反应的效价。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 )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

21、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琼脂扩散可分为单向扩散和双向扩散两种类型。单向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可用于免疫蛋白含量的测定。而双向扩散多用于定性试验。由于方法简便易行,常用于测定分析和鉴定复杂的抗原成分。 、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Complement fixation reaction)是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补体无特异性,能与任何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引起反应。如果补体与绵羊红细胞、溶血素的复合物结合,就会出现溶血现象,如果与细菌及相应抗体复合物结合,就会出现溶菌现象。因此,整个试验需要有补体、待检系统(已知抗体或抗原、未知抗原或抗体)及指示系统(绵羊细胞和溶血素)五种成份参加。其试验原理是补体不单独和抗原或抗体结合。如果出现溶菌,是补体与待检系统结合的结果,说明抗原抗体是相对应的,如果出现溶血,说明抗原抗体不相对应。此反应操作复杂,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测出少量抗原和抗体,所以应用范围较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