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西米老师 文档编号:2073931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卷,150 分钟,150 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圆珠笔或水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卡上。第卷的 19 题也要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 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6 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3 分)A鱼凫(f) 贾(ji)人 铮(zhng)铮 恬(tin)然B飞湍(tun) 迁谪(zh) 饿莩(pi o) 嘲哳(zh)C逡(qun)巡 钿(tin)头 迸(bng)裂 扪(mn)参D数罟(g) 暮霭(i) 教坊(fng) 崤(yo)函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2、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B我们中国人对费俊龙、聂海胜非常熟悉,把他们视为英雄。C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D突破载人航天,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3、。4、下列句子间用语的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到横线上。 ( ) (3 分)绍兴地处江南,傍方居筑。 _ 水是智慧的象征。河汊,小桥,乌篷船,是另一组应接不暇的风景。所谓“海岳精液,善生俊异” ,这里产生 相当一批著名人物。然而还有山地,有峰峦,有岩石,有着严峻刚毅的灵魂。近有曹娥江,远有钱塘江,涛声不绝。A B C D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58 题。 (每题 3 分,共 12 分)生物入侵任何物种的分布都有其固有的疆域,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将物种带离其亿万年囿禁的家园。人们用凤眼莲(水葫芦)饲喂牲畜,用互花米草保滩改土正当人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自然的报复也开始了

4、:凤眼莲霸占并糟蹋了美丽的八百里滇池,互花米草像疯了似地吞噬着海滩堤岸以及其间的一切生物。于是,人们开始警醒:我们遭遇到了生物入侵!造成以上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人们“引狼入室” 。因为这些入侵的物种,是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有意引进的,到最后却无法控制,以致泛滥成灾。伴随人类活动而进行的生物“偷渡”也是造成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生物伴随着人类活动漂洋过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种泛滥成灾,成为“入侵者” 。此外,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

5、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 。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原产于南美洲曾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并一度作为猪饲料推广的凤眼莲现已遍布八百里滇池,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有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产中美洲的微甘菊入侵深圳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使岛上 4000 多亩乔灌木丛林被微甘菊所覆盖,大量树木枯死,猕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另外,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近年来,松材线

6、虫、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逐年增加;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入侵生物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 10%15%,棉花产量的 15%20%,水果蔬菜的 20%30%。外来入侵物种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作为马草料由侵华日军从日本带入我国的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其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很难彻底根除,而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防治代价又极为巨大。如何狙击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5下列有关生物入侵危害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7、 ) (3 分)A 生物入侵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B 生物入侵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C 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D 生物入侵会导致“枯草热 ”症等疾病的蔓延,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6依据文意,下列属于人们“引狼入室”的行为所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 ) (3 分)“植物杀手” 豚草疯狂侵袭南昌;水葫芦淤塞河道,挤占黄浦江;松材线虫侵吞江苏松属植物;互花米草肆虐,崇明岛不再是鸟类天堂;美国白蛾威胁天津大树。 A B C D 7综观全文,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8、下由原生存地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 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B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C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物种造成严重威胁的现象。D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导致新生态环境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的现象。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外来生物既能丰富我们的生物物种,也可能

9、带来灾难性的危害。B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大大增加了生物入侵的机率。C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根本问题。D 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彻底狙击生物入侵。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

10、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已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 ”太祖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

11、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绍退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出入动静变于常 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B其辞 悖慢 悖慢:无理而傲慢 C从容饰智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 D相持虽不能久安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 B

12、B C D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荀彧远见超群、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3 分)殆有他虑。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其非人,虽强易弱。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采用多侧面描写的笔法,绘出了荀彧这个卓识非凡、远见超群的智者形象。B.荀彧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曹操在器量上、谋略上、武装力量上、品德上都胜过袁绍,使曹操增添了抗袁信心,因此他非常高兴。C.荀彧在分析曹操的德行时,

13、指出曹操能以大仁待人,推诚心不虚美,自身行为谨慎节俭,而对有功的人却不吝啬,所以天下品德忠正,讲求实效的人才全都愿为曹操效力。D.曹操还为袁绍侵扰关中地区,以那里的少数民族作乱,引诱南方的蜀郡与汉中郡与之联合,自己寡不敌众,荀彧又为其分析了韩遂,马超等必各拥众自保的形势。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绍既并河朔,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绍之强其何能为!其孰能讥之乎? 出入动静变于常师不必贤于弟子 第卷(共 114 分)四. (23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 :_ 。 (3 分) (2)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 :_。 (3

1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 分)答: (2)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答: 15默写(10 分)(1) ,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不尽长江滚滚来。(3)剑阁峥嵘而崔嵬, 。 (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6)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同是天涯沦落人

15、, 。(8) ,此时无声胜有声。五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回 家章 珺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

16、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

17、太远。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

18、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

19、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16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 , “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 “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 ,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 ,结合全文分析:(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3 分)答:_。(2) “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还为了什么?(2 分)答:_。 (不超过 10

20、 字)17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 ,为什么?(3 分)答:_18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1)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 (4 分)答:_(2)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2 分)答:_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D文章结尾处,

21、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六 (13 分)20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 10 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4 分)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调查记录:1 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 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3 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 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5 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 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7 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 椅上的

22、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9 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 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调查结论不超过 20 字: 21仿造画线部分的句式,完成下面一段话。 (4 分)鲁迅和巴金,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然而两人的文风迥乎不同。鲁迅的著作有中年人的冷竣。他的文章,如匕首,如投枪,醇厚辛辣,犀利深刻。_。然而,无论两者在文学风格上存在多少差殊,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22假期中,你从小在国外长大的表弟回来了,他长着黑头发黄皮肤,也懂得汉语,可是一点也不熟悉我们的传统文化,请从中国四大名著中任选一本推荐给他。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表述简

23、明连贯,60 字内。(5 分)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60 分)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了三文钱,并用这点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的漠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就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先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是的, “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告诉我

24、们这样的道理,你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感受思考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编故事。不少于 800 字。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B(A 贾 g C 钿 din D 崤 yo-xio)2D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手脚做出各种动作,句中应用“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3B(A 主语残缺,去掉“对于”或“受到” ;C 句式杂糅,去掉“要出版”或“以后” ;D 搭配不当, “突破”改为“实现” 。 )4A. 。应先介绍绍兴的居住环境,再说孕育出著名人物,故句应在最后;而从“海岳精液”一句判断,应先写水,再写山;句和句构成总一分关系,

25、同时它又应放在前面,因为“智慧” “灵魂”都是从精神层面去说的;由句的“另一组”可判断应放在后。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5 【D】 “导致枯草热症等疾病的蔓延”有误。6 【B】 “引狼入室”在文中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引进物种,结果却造成了生物入侵的恶果。文章 1、2 两段表明,水葫芦、互花米草都是人们有意引进的;豚草是日本兵作为马草料带入的,当属生物“偷渡” ,即无意引进;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均系森林害虫,当属生物“偷渡”或自然侵入。7 【A】A 项对生物入侵途径原因 、危害的概括全面准确。B、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 。C、对生物入侵所造成

26、的危害概括不全面。D、对生物入侵途径原因 、危害的概括均不全面。8 【C】有的外来入侵物种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因此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未必是根本问题。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9 B( A 动 静 : 指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一 切 行 动 C、 从 容 : 从 门 面 上 , 意 即 用 智 者 装 饰 门 面 。相 持 : 保 持 )10 A( 介 词 , 因 为 ; 介 词 , 用 , 行 。 B 副 词 , 已 经 。 C、 副 词 , 加 强 反 问 语 气 D 介 词 ,表 比 较 , 译 为 “比 ”) 11 B (

27、 是 对 “古 之 成 败 者 ”的 看 法 是 对 袁 绍 做 法 的 看 法 。 均 非 远 见 、 预 料 。 ) 12 B( “武 装 力 量 ”是 国 家 的 正 规 军 队 及 其 他 武 装 组 织 的 总 称 。 这 里 应 为 “战 斗 力 ”。)四 ( 23 分 )13 ( 1) 您 用 人 通 达 不 拘 一 格 , 只 要 才 能 合 适 就 任 其 职 。 ( 3 分 )( 2) 而 您 临 大 事 能 当 机 立 断 , 随 机 应 变 , 因 事 制 宜 。 ( 3 分 )14 (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

28、诗时是在秋季。 (3 分)(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4 分)15默写。 (10 分,每空 1 分)(1)江间波浪兼天涌(2)无边落木萧萧下(3)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相逢何必曾相识(8)别有幽愁暗恨生五 (18 分)16 (1)回家已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或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心灵上的慰藉) (3分) (2)看望家乡的亲人(2 分) 17因我们与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 (意思对即可) (3 分)

29、18 (1)分四层: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回家又巴望离开家乡离开后又开始思念家乡。 (4 分) (2)逐层深入,前后呼应。 (2 分) 19B D(4 分,每项 2 分)六 (13 分)20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4 分)21 (4 分)答案示例:巴金的作品有青年人的热情。 (1 分)他的小说,象火炬, (1 分)象热风, (1 分)诚挚奔放,凝练清新。 (1 分 ) (内容上紧扣“迥乎不同”造句)22答案举例:(5 分,60 字以内,超字数计 0 分)表弟,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瑰宝啊(作品介绍 3 分) ,很值得看一看的(1 分) 。表弟,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有 108 将,个个面目不同,人物形象丰富多彩,逼上梁山的故事十分吸引人,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奇葩,推荐你好好看看。23作文(60 分) ,以高考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