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家山汉简所见的亭及其吏员秦汉亭制研究之三2008 年 9 月第 45 卷第 5 期西北师大(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Sep.2008Vo1.45NO.5张家山汉简所见的亭及其吏员秦汉亭制研究之三高荣(fg 西学院历史系 ,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秦汉的亭除了逐捕盗贼和供客止宿外,还具有关卡和邮驿组织的职能; 亭长是在战国,秦时亭尉,校长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秦时校长实即乡亭之长;汉初以后 ,都亭,乡亭之长均称亭长,校长则成了陵园令长之属吏.亭父身份为吏,与亭卒求盗不同,或即亭长的别称.亭长的地位在汉
2、代(特别是东汉)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关键词 秦汉 ;二年律令 ;奏谳书;亭;亭长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1 9162(2008)05-006705秦汉的亭制,涉及地方基层组织,社会治安,军事和邮驿交通等各个方面,向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因文献记载不详,又多有歧义,故学界对此问题的认识也有很大分歧.张家山汉墓大量法律文书的出土,为秦汉亭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材料.本文在各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张家山汉简的新材料,探讨秦汉的亭及其吏员设置.一,亭的职能补述亭具有逐捕盗贼和供客止宿的功能,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亭还具有门关和邮驿组织的职能,却并未引起人们的重
3、视.虽然也有学者如高敏1,谢桂华3 等先生已经指出 :秦汉的亭除维持社会治安外,也兼有“邮传 “的性质.他们主要是从亭处于交通要道又有供客止宿的亭舍立论的,并未注意到亭还直接从事文书传递.以下据张家山汉简的新材料,对此试作说明.1.检查过往者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云:丞相上备塞都尉书,请为夹豁河置关,诸漕上下河中者,皆发传,及令河北县为亭,与夹羹簪关相直.阑出入,越之,及吏(五二三)卒主者 ,皆比越塞阑关令.丞相,御史以闻,制日:可.(五二四)“备塞都尉“ 又见于 二年律令 ?秩律,其秩与御史大夫和郡守,都尉等同为二千石,但位列郡守,尉之前,可见其地位之尊.备塞都尉请求在黄河以南的夹貉河设
4、关,同时在与夹赂关隔河相对的河北县置亭,以加强对往来船只进行控制和管理.故对无证出入关亭者及有关责任者,均按“越塞阑关令“ 论处 .这表明 ,在河北县所设之亭 ,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与夹骼关相直 “,而且其职任也与夹豁关相当,都负有对过往者进行检查验问之责.亭吏卒对过往者进行盘查讯问,也见于文献记载.墨子?号令篇 云:“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其有符传者善舍官府.,钉(P116)墨子“城守 “各篇作于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 325 年)以后至秦昭王时期,L6(PP.324335)则“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的规定至迟在战国后期已经出现.津关令中的备塞都尉建议
5、增设之亭的职责也是沿袭以往旧制,与其他各亭并无不同.居延汉简7.所见的许多传文书中 ,也有诸如“ 移过所县邑门亭河津关,毋苛留止“(H495.12,506.20A),“门亭坞辟市里,毋苛留止, 如律令“(E.P.T50:171),“门亭毋河 (苛)留,如律令“(E.P.F22:698B)之类的习语,表明过往门亭与出入河津关,坞辟市里一样,都要查验通行证.汉代对过往河津关亭者的盘查非常严格,就连达官显贵也不例外.汉书?李广传 载,李广与一随从夜归 ,“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日:.故李将军.尉收稿日期20080320作者简介 高荣 (1966 一),男,甘肃高台人,历史学博士,河西学院教授
6、,从事秦汉史和简牍学研究67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_g(P2443) 后汉书? 酷吏周纡传又载,汉章帝皇后之弟窦笃从宫中归,“夜至止奸亭,亭长霍延遮止笃,笃苍头与争,延遂拔剑拟笃,而肆詈恣口.“_10(P2495)霸陵尉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 为由 ,拒李广于亭下 ;止奸亭长敢于执剑阻止窦笃,且被视为“奉法“ 行为 ,说明亭盘查讯问过往行人为其职责所在.2.传递文书汉简中常见有亭长,亭卒收发或递送公文的记录,而且很多公文都采用“以亭行 “的传递方式.各举一例如下:南书一辈一封张掖肩候诣肩水都尉府六月廿四日辛酉日蚤食时沙头亭长受辟北卒音日食时二分沙头卒宣付辟马卒同 505?2
7、甲渠候官以亭行居延仓长七月辛未第七率欣以来 E.P.T51:14o但是,不论是简牍还是文献资料中,都不见有以亭传递文书的规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有关资料,正好弥补了这些缺失.其行书律云:令邮人行制书,急(二六五)书,复,令为它事.畏害及近边不可置邮者,令门亭卒,捕盗行之.北地,上,陇西,卅里一邮;地险陕(狭) 不可邮者 ,(二六六) 得进退就便处.书不急,擅以邮行,罚金二两.(二七二)书不当以邮行者,为送告县道,以次传行之.(二七四 )律文显示,当时各地都设置邮,但邮间距离不尽相同.邮专门负责诸如制书,急书等重要或紧急公文的传递,其他不应由邮递送的文书,则交有关县道“以次传行之“. 如擅自以
8、邮传递非紧急公文 ,将受到罚金二两的惩处.在那些比较危险或靠近边境无法设邮的地方,则由捕盗(即求盗)等亭吏卒代替.津关令又云:御史言,越塞阑关,论未有口,请阑出入塞之津关,黥为城旦春;越塞,斩左止(趾)为城旦;吏卒主者弗得,赎耐;令,(四八八)丞,令史罚金四两.智(知) 其请(情) 而出入之,及假予人符传,令以阑出入者,与同罪.非其所口为口而擅为传出入津关,以口(四八九 )传令阑令论 ,及所为传者.县邑传塞,及备塞都尉,关吏,官属人,军吏卒乘塞者口其口口口口口日口口牧口口(四九 O)68塞邮,门亭行书者得以符出入.制日:可.(四九一)该律令大意是对没有符传或冒用他人符传阑越塞,关津者和相关责任
9、人,要按有关法令论处.对于“ 塞邮 “和“门亭行书者“,只要有符就可以出入这些地方.这里所谓的“门亭行书者 “,应即行书律二六六简中的门亭卒,捕盗之类.此规定以制书形式下达,显然不是一时一地之举,而是在“ 畏害 “,“险狭“及“ 近边“ 各地普遍执行的法令.因此,居延,敦煌汉简中“以亭行“ 的文书,当是沿袭汉初旧制的反映.3.供给饮食供客止宿是亭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亭还可供饮食,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续汉书?百官志五“ 亭里 “条引 风俗通 日:“亭,留也.盖行旅宿会之所馆.“但“ 宿会“二字在太平御览卷 194,北堂书钞卷 79 所引风俗通及汉书?高帝纪上 注引颜师古说中 ,均作“宿食“.“
10、合 “,“食“二字形近易混,“ 宿龠“ 当为“宿食“之讹.张家山汉简传食律中,就有邮驿组织为不同身份,事由的过往者提供饮食的标准,不仅可与睡虎地秦简传食律的内容互为补充,而且有助于对秦汉亭制的认识.其中有云:使非有事及当释驾新成也,毋得以传食焉,(二二九 )而以平贾 (价)责钱 .非当发传所也,毋敢发传食焉.为传过员,及私使人而敢为食传者,皆坐食臧(赃)为盗.(二三O)丞相,御史及诸二千石官使人,若遣吏,新为官及属尉,佐以上征若迁徙者,及军吏,县道有尤急(二三二) 言变事,皆得为传食.这两条律文都是对饮食供应的具体规定,前者要求各邮驿机构为过往者供给饮食应依律执行,不得营私舞弊;后者则规定了享
11、受“传食“ 者的条件,即除了丞相,御史及两千石官派出的使者,官吏外,新官上任和各种调动,应征的小吏,以及军吏和县道地方政府报告紧急事件者,也可享受“传食“.这与置吏律中“郡守二千石官 ,县道官言边变事急者,及吏迁徙,新为官,属尉佐以上毋乘马者,皆得为(二一三) 驾传“的规定,可互相参证.结合传食律和文献记载来看,秦汉的亭也是依律供给饮食的.如“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到丰西泽中亭,止饮“;9 】(P7)l】l_(P347)后汉书?陈忠传 载,吴郡督邮冯敷邀施延 “人亭,请与饮食“;同书应奉传注引谢承后汉书记,应奉等到京师上计,途经颍 JIl 郡纶氏都亭,亭长胡奴名禄者供以饮浆等,均为其例.Oo3
12、(P1558,P1607)二,亭吏名实考辨关于亭的吏员,一般都根据史记?高祖本纪之集解和汉书?高帝纪上注所引应劭说,认为有亭长一人,亭卒二人.“其一为亭父,掌开闭埽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但是,应劭的说法在各书中却有很大差异.如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旧亭卒名“弩父 “,陈,楚谓之 “亭父“,或云“ 亭部 “,淮 ,泗谓之“求盗“也 o11(P346)北堂书钞卷 79 引应劭风俗通云:(亭)吏旧名负弩 ,今改为长者,一亭之长率之也.亭长者,一亭之长率也.为率吏,陈,楚,宋,魏谓之亭父,齐海谓之师也._1(P292)续汉书?百官志五 “亭里条“注引应劭风俗通: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P
13、3624)上述各家的分歧主要有二:一是“亭父“ 和“求盗 “是否为同一职名 ?二是 “亭父“的身份是“卒 “还是 “吏“?索隐将“亭父“和“ 求盗“都视为亭卒,北堂书钞和百官志所引均未言及“ 求盗 “,但都把 “亭父“当作亭吏,是亭长的别称,为“一亭之长率 “.就地域而言 ,索隐关于“ 淮泗谓之求盗“ 说,固然与 “高祖为亭长令求盗之薛“的本文相符; 但这并不等于陈,楚等地没有求盗.如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捕律云:盗贼发士吏,求盗部者,及令,丞,尉弗觉智(知 ),士吏 ,求盗皆以卒戍边二岁,令,丞,尉罚金各四两.(一四四)律文规定,对发生“盗贼“ 事件的直接责任者士吏和求盗,给予戍边二岁的惩罚,
14、显示“求盗“ 是全国普遍采用的职名,而不是某一地区的方言.云梦睡虎地和江陵张家山一带均属“楚地“, 在这里出土的秦汉法律文书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求盗“ 之名 ,D33(P147,150,151,179,253,255,264) 奏谳书中就有两个案件直接涉及求盗(三六一四八简,七五一九八简).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之盗马,群盗和贼死爰书中,都有求盗抓捕罪犯或报告案情的例证.可见“求盗“ 的称谓在“楚地 “是确实存在的 ,索隐把“亭父“与“ 求盗 “视为不同地区对亭卒的称谓,是不足凭信的.“求盗 “的身份 ,从“高祖为亭长令求盗之薛“ 的史实和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的案例,均可断定其为亭长下属.前引行书律
15、二六六简中与“ 门亭卒 “并列的 “捕盗“,亦属亭卒无疑,应即捕律和奏谳书中的“求盗“.就基层吏员而言,其称谓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出土张家山汉简和睡虎地秦简的古“楚地 “,却不见有“亭父“之名,足证司马贞史记索隐中陈,楚之地称“亭父“ 之说不可信.据后汉书? 陈忠传 注引谢承后汉书,沛国蕲县人施延“到吴郡海盐 ,取卒月直,赁作半路亭父以养其母.是时吴会未分,山阴冯敷为督邮,到县,延持帚往.“Do3(P1558) 是吴郡一带确有以“ 掌开闭洒扫“ 为职的 “亭父“.但其究属亭吏还是亭卒,尚不能断定.若依前引应劭说,则此“掌开闭洒扫“ 者为亭卒.任安在武功 ,先“为求盗,亭父,后
16、为亭长“的事例 ,似乎亦可证成其说 oElI(P2779)但仅此一例 ,尚不能断定“亭父“身份为卒.而且,史书中亭长亲自洒扫迎客者也不乏其人.Ll.(P1229,2685,2759)秦律杂抄有“求盗勿令送逆为它,令送逆为它事者 ,赀二甲“的规定,当与其“掌逐捕盗贼 “的职任有关.身为亭父的施延亲自“持帚“ 洒扫迎接 ,与“勿令送逆为它事“的“ 求盗 “显然不同,足见二者职任有别,不能互称.而前述各书所引应劭说,也都认为亭父是亭长的别称.虽与方言“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谓之弩父“之说不尽吻合,但已将“ 亭父 “与“卒“明确区分开来 .可见“ 亭父“身份应属“亭吏 “而非“亭卒“,或即“ 亭
17、长“的别称.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又有校长.如封诊式?群盗 爰书云:“某亭校长甲,求盗才(在)某里日乙,丙缚诣男子丁“.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之七五一九八简的案例中,也有求盗甲和布二人.可知某亭有一名“校长“, 两名 “求盗“.二年律令?秩律也有两处提到校长:汾阴,沂东园主章,上林骑,秩各六69百石,有丞,尉者半之,田,乡部二百石,司空及卫官,校长百六十石.(四五一四六三,四六四简)轻车司马,候,厩有乘车者,秩各百六十石;毋乘车者及仓,库,少内,校长,雾长,发弩,卫将军,卫尉士吏,都市亭厨有(四七一)秩者及毋乘车之乡部,秩各百廿石.简中吏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县派出的诸啬夫和驻在县城的都市,亭,厨
18、啬夫,另一类是卫官,发弩及卫将军,卫尉之士吏等武吏,故与之并列的校长当亦为县府派出的武职小吏.这从简牍和文献材料中也可得到印证.如封诊式?群盗爰书和奏谳书所见亭校长,均率求盗,发弩“徼循“和抓捕罪犯,案件最终由县论处.在奏谳书中,或以校长之名代指亭名.如江陵县之池亭,因其校长名池,故称其所在之亭为池亭(参见三六一四八简);或径将亭的长官称为校长,并以校长某代指亭的辖区.如新郭县公粱亭之长即校长丙,故该亭之辖区(即公粱亭部) 又被称为“校长丙部“(参见七五九八简). 这里的校长,实际上是履行亭长的职责和权利.至于秦汉文献所见的校长,一为军中执法的小吏,一为“主兵戎盗贼事 “的诸陵园令,丞属吏.l_9(P1878)l_】o(P3574)从其隶属于县和稽拿罪犯并偏重武事的特点分析,校长很可能就是由亭尉演变而来的.封诊式?群盗爰书中校长“徼循到某山 “和 二年律令? 秩律将校长与“ 都市亭厨有秩者“ 并列 ,则似乎说明校长仅限于城外之乡亭.亭尉始见于墨子? 备城门 :“百步一亭亭一尉.“同书 杂守云:“亭尉,次司空,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