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赤峰二中高一年级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 35小题,每题 2分,共 70分。1. 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反映的是奴隶制时期的农业生产,并不是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铁犁牛
2、耕技术的产生为原因之一,正确,是生产技术的更新,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但并不是原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其原因之一,正确。正确选项为 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名师点睛】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应从生产力、土地制度两个角度分析。在学习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时期,有一个易混淆的概念: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耕通过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
3、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2.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 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 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 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 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2【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福建地区种植高价的荔枝甘蔗等经济作物,不种植水稻,表明该地区的农业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所以正确的是 B项,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A排除;C 项表述错误;政府没
4、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D项。3. 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 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 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 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民庶之家”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是为了收租,并非为了同情别人,当遇到灾荒之年还要减免地租、借给他们种子粮,原因是害怕
5、佃农离开导致土地荒芜,那样损失会更大。这说明了当时的佃户在租种土地方面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所以本题答案选 D项。A 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 项明显错误;D 项错误,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租佃经营。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租佃关系。4.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主要说明A. 雇佣关系出现 B. 家庭手工业发展C. 自然经济解体 D.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答案】A3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雇佣
6、关系5.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主要是生产官府需要的产品,故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特点6.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 ,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7、. “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 “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C. “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 “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官府垄断手工业制造,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青铜器何尊肯定就是由官府督造的”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自身就是错误的,铭文并不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时期的中国和现在意思肯定不一致,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时盛行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7.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
8、这反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商贩、贸4易等,所以既反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又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但是明政府仍然是抑商的,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8. 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9、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 AB项错误;C 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得出,故排除;从材料中“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的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故 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的商业政策9.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
10、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新航路开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市镇的兴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使地方成为商业中心,削弱了大城市的商业中心的地位,所以正确的是 C项,ABD 项不符合题意。10.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
11、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5A.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B. 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C. 强化了海禁政策D.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海禁、闭关锁国政策。A、B、C 只是直接影响。而 D是深远影响,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故本题选 D。考点:商业的发展11.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
12、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 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 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 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明清时期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是海禁政策,而海禁政策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 B项正确,A 项错误。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属于海禁政策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属于海禁政策的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 C,D 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经济政策海禁12. 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
13、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 )A. 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C. 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D. 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答案】C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盐业契约”及图片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经营方式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 两项的表述题干图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BD。进一步分析可知,C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古
14、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经营方式13.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新认识。下列用词排列正确反映了上述三种观点的是A. 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B. 文明相遇;发现;侵犯C. 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D. 发现;文明相遇;侵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准确解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视欧洲以外的区域为野蛮荒凉之地,故新航路开
15、辟为发现;美洲人从社会道德观念出发,自己深受其害,视新航路开辟为侵犯;如果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的开辟则是两种文明的相遇。所以应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4.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 ”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A.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 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C.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 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
16、洲社会广泛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质原因要从经济方面去分析,材料中所述现7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即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是现象而非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是原因但不是本质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启蒙运动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选项 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5.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所谓“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数量大幅增加 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的方式改变 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
17、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表现有:市场上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公司等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等,因此正确;工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是在工业革命后,因此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8、【答案】A17.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8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5 世纪晚期到 16世纪末,消费品价格指数在迅速增加,此期间并无事件导致生产萎缩,故 A项错误;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财富用来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 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
19、入殖民国家,殖民国家出现价格革命,价格上涨,故 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会导致经济展,价格上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18.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A. 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B. 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C. 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 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
20、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经济政策指的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的,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二次工业革命后,选项 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该经济政策在工业革命前已经逐步确立,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商主义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9. 对于下表分析正确的是918201870年主要西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A. 广阔的殖民地和工业革命是英国占比重最大的主要原因B. 美国在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C. 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促进了德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推动了世界贸
21、易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数据来看英国占比重最大,从 18201870年这个时间来看英国经历了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即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在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建立,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市场未最终形成,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0.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
22、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A. 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B. 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C. 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D. 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答案】A10【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而非自然条件或地理位置,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来看地理位置不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贸易线路,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这方面的意思,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
23、选 A。第二卷 非选择题 30 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答,特别提醒不要求两道题全做。 (要求看清要求,写清题号)21. 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 8世纪至 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当时出现的一些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一直持续到 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一种“前现代社会” 。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 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
24、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 ,绘画就说“宋元” ,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 “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请回答:(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
25、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 l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2)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并不矛盾, 请说明理由。11【答案】 (1)观点一:同意。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观点二:不同意。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2)商品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高度发达;对人类
26、文明有重要贡献。(3)观点: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理由: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需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第二小问理由,需结合所学知 识论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选择与第一小问不能自相矛盾,论证时要注意 “19 世纪前”的阶段性,宋朝超越前代没有疑问,列举有关表现即可,但是否超越明清时期可选择不同观点,如正方可选择闭关锁国政策等角度论证, 反方可选择市镇、货币经济地位商帮、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论证。(2)注意文明史的角度,据材料一中“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 19
27、 世纪前的 最高发展水平” 可知这是从经济角度, 据材料二中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 已呈巅峰”可知这是从科技角度,据材料三中“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可知这是从人类文明角度,据材料四中“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 、 “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可知这是从文化 角度,概括说明即可。 (3)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中“文学、绘画、学术思想都数得到 宋代” 、 “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需 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第三小问理由,应注意分析角度的不同,据材料一、二、 三、四可归纳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角度,据材料四中“贫指国力、财政” 、 “弱指军事
28、”可归纳出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实际上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12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
29、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王朝时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国际考古学界在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出土过大量丝绸织品的文物,有的至今仍保存完好。自那时期,能种桑饲蚕的地方,已开始大量注意引进中国的丝纺技术。在长安、洛阳和广州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胡商。他们从制售胡饼到珠宝、乐器,开了不少店铺,有的多年不归,把中国看成他们的第二故乡。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
30、后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而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摘编自赵宏“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二 15 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加大了对丝路贸易苛捐杂税的征收,迫使利益受损的商人逐渐放弃丝路,而欧洲在寻找新丝路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手工产业商品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国家,由于社会分工的制约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农民不可能生产更多的商品进入流通。当欧洲在中世纪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逐渐被机械化生产的商品所替代。缺少了商品的交易和流动,
31、作为商道的丝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而遭到遗弃。摘编自耿翔、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丝绸之路兴盛带来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 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原因。【答案】 (1)影响:加强了唐朝与亚、欧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使唐代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更加繁荣。(2)原因:一是世界交通格局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 ;二是海禁的自我封闭;三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无法提供用于贸易的商品;四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13给 6分)【解析】试题分析:(
32、1)根据材料一中的“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可以得出加强了唐朝与亚、欧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可以得出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使唐代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更加繁荣。(2)结合材料二中的“欧洲在寻找新丝路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可以得出世界交通格局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 , “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国家”可以得出海禁的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无法提供用于贸易的商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经济重心的南移、地理环境的恶化也是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