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召公奭史事琐议.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06936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召公奭史事琐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召公奭史事琐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召公奭史事琐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召公奭史事琐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召公奭史事琐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召公奭史事琐议第 l0 卷V0I_lO第 5 期No.5黄河科技大学JOURNALOFHUANGHESTUNIVERSITY2008 年 9 月Sep.2008召公爽史事琐议蔡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召公爽是历史上着名政治家,为历经文,武,成,康的四朝老臣 ,在周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力.曾与周公一起协助武王灭商完成统一大业.平三监之乱,挽救了周初政权的危难局面,南征淮夷,巡视江汉,经营了周的南国:负责营建东都洛邑,镇慑和稳定了东方形势,扶立康王即位,使周政权得以巩固和延续.其敬德爱民,修文王之德,改变了社会风气,受到民众的赞扬与怀念.其葬地当在

2、采邑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关键词:召公夷;出身;采邑;功绩;葬地中图分类号:K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24(2008)05-007lJ04召公爽是周初历史上与周公旦齐名的政治家.其身居太保,辅助文王施行教化,协助武王完成灭商大业,辅佐成王巩固周初政权,为历经文,武,成,康的四朝老臣.特别是在周公旦去世以后,长期主持国政,在成王临终之时被命为“顾命大臣“,扶助康王维护政局.为建立稳固的周政权,他主张敬德爱民,勤于政事,遵循法度,重视民风教化,成为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然而,关于召公爽的出身,文治武功,葬地等问题,因史籍无载或记载甚少,长期以来,学者见智见仁,意

3、见尚不统一.对此,笔者利用考古之发现并结合一些文献,作进一步认识,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一,召公爽出身与就封召公身世,史记? 燕召公世家 云:“召公爽与周同姓 ,姓姬氏.“集解引谯周日 :“周之支族.“尚书伪孔传也云:“爽 ,名. 同姓也 .“而在史记 ?管蔡世家中有:“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之说 ,其中有周公旦 ,而无召公爽.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召公与周公同姓,是支族,可能有血缘关系;另一说法,则认为召公为文王之子,与周武王,周公为兄弟.白虎通?王者不臣 引诗? 大雅 ?江汉“ 诗云: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召公文王之子也.“王充论衡?气寿说:“召公 ,周公之兄也.“皇甫谧帝王世纪 云:“ 邵(

4、召) 公为文王庶子.“ 这些文献记载似相对立,实并不矛盾,说与周同姓并无什么不对.所谓的支族就是召公与武王并非同母兄弟,召公爽为庶出,与武王是同父异母,所以则有“文王之子,“与“周武王,周公为兄弟“之语.有学者认为 ,召公爽并非文王之子.孔颖达在尚书? 君爽 疏中提出:“僖二十四年 左传富辰言文王之子一十六国,无名爽者,则召公必非文王子.“陈梦家先生根据对大量出土的有铭铜器考证说:“当武王受命之初,周召兄弟辅助其兄武王伐殷,左右成王,平定四方之乱.“ 承认武王,周公,召公为兄弟 .王彩梅亦赞成此说,认为召公爽可能是庶子,与武王非同母兄弟,故不在文王“十子“ 之列 .仍未解决文王众子封国为什么没

5、有召公爽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就在于武王时召公爽并没有就封于燕,而在成王时,召公的儿子克被封为燕侯,克是文王之孙.所以,燕侯克不可能列在“文王十六子 “的封国之中.召公封地,传世较早,且有较可靠的史籍.诗谱一周南?召南谱说:“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爽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所职之国.“这里所指的丰,即周之沣京.文王把周之故都一分为二,托付给周,召二公.周之宗庙,社稷都在故都之内,“祖与社“, 都是国家的象征.把这些地方封为采邑,足见文王非常了解周,召二公治国安邦的才能以及对二公的充分信任.文王迁沣不久病逝,武王即位,“召公 ,毕公之徒左右手 ,师修文王绪业“3Jl.之

6、后在武王征商的战争中,周,召二公又承担着辅佐武王的重任,成为武王灭商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武王去世,因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当国,引起群弟猜疑和东方的三监之乱,“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 “J1.在这种天下未宁,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公与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 613,稳定了周初政局.成王亲政,又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为了进一步稳定封建形势,成王命“ 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即成王把宗周畿内之地交召公管理,东都洛邑则交由周公管辖.周,召二公手中不仅握有行政大权,而且还操有兵权,文献中常提到的“西六师“ 就是用来保卫宗周与王畿的,而“ 殷八师“则是驻扎在东方担

7、有征服东夷,淮夷和威慑残殷势力的重任.堇鼎铭:燕侯令堇(饴) 太保于宗周 1997 年在陕西岐 iJ 凤雏西周宫殿(宗庙)遗址出土了大批西周甲骨,其中川 l:l5 有“太保今二月往“ 的刻辞 ,鼎铭与刻辞可与陕以西 ,召公主之“相照应 ,可证召公爽确在宗周 ,而不在燕.旅鼎:“隹公太保来伐反夷年,才(在)十又一月庚申,公才盏自,公锡旅贝十朋“十又一月庚申“, 赵光贤先生推算为“ 成收稿日期2008 0605作者简介:蔡强(1976 一), 男 ,河南孟津人.主要从事商周文化研究.72 黄河科技大学王十九年当公元前 1017 年,此年十一月已酉朔,庚申为十四日.此年成王亲自东征,而指挥军事者正是

8、召公.“_】琉璃河 M1193 出土巷,蚕的铭文:“王日:太保:隹乃明乃心,享于厥辟,余大对乃享,令克侯于厦.旆,羌,马,叔,敫,手,驭.克宙匮,入土又(有) 嗣,用作宝尊彝.这是成王对太保即召公爽讲的话.可知,燕国列侯之封,始之成王,而克为第一代燕侯.二,召公功绩召公作为西周初期的辅政重臣,历经文,武,成,康四朝,其卓着的文治武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教化施德政殷商之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小邦周自文王始注重教化民众,制定了灭商的战略方针,周公和召公协助武王逐步实施这一宏伟计划.诗谱?周南? 召南谱载:“ 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爽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所职

9、之国.“ 诗谱?召南?鹊巢诗是劝君积行累功,建立王业.采微诗是劝公侯如何不失职,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采曼诗是劝宗室公侯大夫,官吏等,能循法度,承先祖遗绪,共奉祭祀.行露诗是召公听讼,循法度及百姓,使社会风气转变的赞扬之词.羔羊是召公在其封地以文王思想教化百姓,并以身作则,得到百姓的赞颂.殷其曼说召南之国的大夫远行从政,无暇过安定的日子,家室人等能够怜谅其辛劳,劝以义.政风,民风的改变上至大夫,下至妇孺是何等的彻底.可见,召南各篇通过对召公功绩和德政的赞颂,来体现其为后世民风教化楷模和诸侯士大夫的表率思想.周召之道受到孑 L 子的极大重视和推崇 .他根据甘棠诗说:“吾於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

10、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孔子日:吾於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可见,召公能以身作则,教化百姓,不仅民悦年丰,百姓富足,同时对孑 L 子及其儒家思想也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二)巡南国助灭商文王,武王实施灭商 i-P 划,召公是执行者.早在文王时期,召公就奉命循行南国,布文王之德政.1902 年出土于岐山刘家原的太保玉戈铭:“六月丙寅,王才(在)丰,令太保省南或(国 ),帅汉 ,借(出)废(殷 )南令(命)厉应(居)辟用省(蛛)走百人.“此次召公南巡江汉,加深了南方诸国对周的了解和联系,扩大了周在南方的影响,争取到南方方国与部旅的拥护和支持.后武

11、王伐纣,经孟津会盟,牧野之战,在庸,蜀,羌,雾,微,卢,彭,濮等南方诸国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终于完成了灭商大业,周王朝进入了一个由“小邦周“ 向天下共主转变的时期.(三)稳政局平反叛武王病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反周势力蠢蠢欲动,在宗周王畿之内,出现了“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 的动荡局面 Jl.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 ,周公说服了召公,并与召公“内弭父兄, 外抚诸侯“6, 从而很快消除了内部矛盾,稳定了政治局面.着名的梁山七器之一的太保簋就详细记载了“三监之乱 “中,召公奉周王之命 ,前往镇压录子耳口与叔方的反叛,并取得了平叛的胜利,受到周王的褒奖的全过程.此役不仅剪除了武庚的一翼,削

12、弱了叛乱者的实力,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其他方国,部族和北方诸戎的连锁反应,其意义是很大的.“三监之乱“ 平定之后 ,又发生了 “东夷之乱“.周王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东伐淮夷 ,践奄,迁其君薄姑“3133.召公在参加这次平乱的战争中,非常注意策略.据“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_】.从考古资料看,伐东夷是成王亲征,但指挥军事者是召公.三,召公葬地问题召公葬地史乏记载,所以长期亦很少讨论.然而,2O 世纪 90 年代琉璃河 1193 号大墓的发现,出现了是召公之墓还是燕侯克之墓之争,且至今尚无定论.1193 号墓的简报称:“这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大型墓葬.这一墓地过去曾发掘过带有

13、一条墓道或两条墓道的大墓,但像这样有四条墓道的大墓还是第一次发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四墓道在墓室的四个角上“,“该墓的规模很大,原来的随葬品一定相当丰富,可惜因被盗掘,椁室内的随葬品所剩无几,发掘时看到的主要都是放在二层台上的那些兵器,马器和装饰品了“,“此墓出土各种遗物共 200 余件.按其质地可分为铜,玉,骨,角,蚌,漆等器类,包括礼器,工具,兵器,马器,漆器,货贝,装饰品等等.铜器数量较多,包括盂,彝,觯三件“【I.此外,还有戈,戟,矛,弓形器及各种工具,兽面饰,铜泡等.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的身份,简报将其定为“西周早期或成康时期 “,认为“墓主人身份较高,属于王侯一级人物“,“墓主人必

14、是地位显赫的一代燕侯之墓“.但是,是哪一代燕侯 ,简报未能确指.在此问题上,后出现两种意见,主要起因是 1193 号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中个别字词的训读.铭文中的“令克侯于匿“ 之“克“字,一认为克是名词,为人名,另意见为助动词.持前种意见的有陈公柔,李学勤,刘雨,杜乃松,孙华等先生,认为不是召公爽之墓,而是第一代燕侯克之墓;持后一种意见的有殷玮璋,张亚初诸先生,认为应是召公爽之墓.殷玮璋先生认为:“周王册封为燕侯的是太保,即文献中的召公爽.这座墓中出土的燕舞诸器和太保铭的盂,孽等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文献中被周王封于北燕 的燕召公.墓葬规模之大,年代之明确如前所述与燕国第一次君侯的身份及召公生

15、活的年代相一致,那么将这座大墓推定为燕召公的陵墓是合乎逻辑的必然结论了.“殷先生的涛谱?召南 ?甘棠云 :“蔽芾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计棠,勿剪勿败,科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西土 “今陕西境内 ,周族的发源地 .铭曰:“ 王伐泶子 ,厥反,王降征令于太保,太保克敬亡遣,王辰太保锡休余土,用作此兹彝对令.“蔡强:召公爽史事琐议 73主要证据之一是墓 l193 的铜器铭名.首句“王日:太保 “,认为就是封太保于燕;而“令克侯于燕“, 克是助动词,克为可也,任也的意思.这样,从前后文看,受封者为召公爽.这座墓不可能是名克者的陵寝 j.孙华先生则认为:1193 号墓的规模和形

16、制都与召公夷身份不合,1193 号墓的墓主与燕侯克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有可能就是燕侯克本人“.还有一种意见承认“第一任燕侯不是召公爽 ,而是他的儿子克.(但 l193 号大墓)应当是召公爽的墓.“ 这些不同认识,主要集中在受册命是“召公爽“ 还是“克“?大墓的规格是太保的级别还是诸侯?笔者认为,关于铜器铭文中“王日太保“ 和 “令克侯于燕“,就是命克为燕侯.克作名词 ,较顺当,而作助动词比较蹩脚.从背景分析,召公当是在宗周宴请周王,席间对召公说了 1193 号墓盂,晷铭文上所记的这段话,册命召公的元子克为燕侯,并且记述了克到燕接受了六邦的土地和官吏.史记?燕召公世家索引:“召者,畿内菜(采)

17、地 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室代为召公.“又毛诗正义录郑玄诗谱? 周南 ?召南谱也说:“ 召公封燕死谥日康公 .元子世之 ,其次子亦世守采地.“召公和周公一样,作为王室的辅政大臣,在畿内各有采地,都是留在宗周辅佐成王而未能就封,又都是由元子代己就封,依此 1193 号墓自然应当是克侯之墓.从 1193 号墓形制和规模看,简报称其为四墓道的大型墓,实与四墓道不类.孙华先生认为:“琉璃河 1193 号墓并不属于标准的四墓道的大墓.它不可能是比一般诸侯国君地位更高的召公爽之墓.“【l“ 孙先生进而从“隧“ 与“羡 “道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四条墓道的墓称隧,一两条墓道的墓为羡道.笔者认为,这一认识尚值得探

18、讨,因为涉及墓葬级别与墓主人足谁的问题.古文献记载的隧,注曰:“则天子有隧,诸侯以下有羡道 .隧与羡异者,隧道则有负土.“ 先秦墓葬无一例上“ 有负土 “的墓道,都与考古发现不合.释文说:“隧,道也.“ 广雅? 释宫释隧也为“道也“. 墓道称隧,即是通往墓室中的道路 .左传?僖二十五年记载了晋文公向周襄王“请隧“ 的故事(请隧即是晋文公请求死后安葬用墓道).左传?襄十八年所载“连大车以塞隧“, 是说拉车阻塞了山中道路.用车塞隧在先秦墓道中也有所发现,如新郑郑韩故城仓西墓地发现的 1 号墓(当是春秋时期国君级的陵墓),南墓道就放有各种车辆密密匝匝43 辆,北墓道较短,仍放有 5 辆车拉.在西周,

19、礼制形成之初,仅天子可以使用墓道,所以有“天子日隧“ 之语,此礼俗规定一直延续到晋文公时,周王以下的诸侯使用仍禁止.后来由于“ 礼崩乐坏“, 诸侯普遍用隧 ,但都是以中字形或甲字形大墓为主.周礼? 冢人 说:“及巍以度为丘隧.“郑注:“隧,羡道也.“正义 :“ 天子有隧,诸侯以下有羡道.“郑注认为隧与羡道同,肯定是错的,如果名异而形同,天子与诸侯之间哪还有实质性的等级差别.在“礼崩乐坏“ 的局面还没形成之前,如果隧与羡道没什么区别,就不会有晋文公向周天子请隧的故事发生.但是,隧与羡道的差别也不可能是孙华先生所说的四墓道与二墓道的差别.笔者认为,应当是在功用方面有差异.羡,从次从羡省,次为之涎.

20、羡本呼唤引诱之意,用于羡道,为引伸意.实应是下棺时牵引灵柩所用绳索所用之道都称羡道.如果最长的一条墓道为羡道,那么中字形墓,墓室后侧的短墓道又叫什么呢?笔者认为,凡可容纳通过灵柩的墓道都叫隧.地位身份的高低主要在墓道的多寡,墓葬规模的大小,而隧与羡道则是形制不同,用途亦有差异的墓中通道.琉璃河 l193 号墓所谓的墓道,是无法容纳灵柩通过的 ,应该是用绳索牵引下棺入墓室的羡道(当然亦有造墓运土的功能),级别只能是诸侯级.1193 号墓的级别,从规模看,墓口长仅 7.68 米,宽 5.255.45 米,这样的规模作为侯级比较适当.召公爽位居太保,如用此等级显然与身份不符.1923 年新郑郑韩故城

21、西城东南部发现的郑公大墓,其墓口长度也是 7 米,与 1193 号墓的尺寸比较接近,都具有诸侯级墓葬的共性.从西周初的历史背景和葬俗看,召公夷远葬燕地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据史记? 鲁周公世家 载:“周公在丰 ,病,将没,日: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毕地,当在周公采邑之内 ,据正义引括地志云:“ 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 又礼记?檀弓说:“ 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周公姜太公的五代人都重视名节,死后皆归葬于周.而召公身位太保,又是四朝老臣,又怎么可能不顾名节,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葬于不曾去就封的燕地,今北京房山一带.因而认为召公葬地在

22、其采邑的可能性最大,亦即召地.其位置,李学勤先生在青铜器与周原遗址一文曾有专论,认为在今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其论据,一是文献有关召公采邑的记载;二是文献记载的召公采邑,旧名召亭村,附近的刘家原曾出土有召公玉戈.另外,周文化遗址群主要分布在刘家原一带,如周公庙,北郭村,黄家河,庙底下,柳沟村,帖家河等达114 处之多.“在周公庙东侧有一个周文化遗址 ,而积约一平方公里大的古文化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除出土有周初铜器外,还发现大量的西周晚期的建筑材料.它表明西周时期,这一带是奴隶主贵族主要的居住区.“岐刷是周人的发祥地,国都迁沣后又多分封给周之重臣作采邑,多年来又不断在岐山周原所在地发现规模很

23、大,埋葬规格甚高的西周墓葬区及大型车马坑,因此推测周初重臣甚至诸王的墓葬都在这一带都是有可能的.参考文献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 (二)J. 考古,1955(1O):982王彩梅.召公爽与西周燕国的建立J.北京:北京社会科学,1994(3):112113.3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4司马迁.史记 ?管蔡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2:1565.5顾宝田.尚书译注 ?大诰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6逸周书.作雒解 M7/四库全书? 第三七 0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李学勤.十三经注疏 ?尚书正义君爽?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74 黄河科技大学版社.1999:438.8司马迁.史记 ?燕召公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2:1549.9刘士莪.周原青铜器与西周文明J.西北大学,1989(3):6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