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在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前曾经看过一些他的生平事迹,其中有一则趣事让我记忆深刻。话说当年抗战时的西南联大,中国的精英知识份子庄辗转撤退到四川腑地的李庄。车子路过一处城门时,司机提醒大家不要将手伸出窗外以免受伤。这么一句善意的提醒让冯老开始思索手伸出窗外与受伤的必然性联系。没错,走神是哲学家有的一种状态。就在这种状态下冯老的手撞到城墙上骨折了。金岳霖后来常拿这事情取笑冯友兰。我不禁联想到是何等的书呆子身上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本简史是由冯老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短短的二十多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作者用极
2、流畅的语言将中国自孔子以来的哲学大家一一罗列,并溶入自己的人生睿智与洞见。虽然现在的语言习惯已经与 1940 年代有很大的差别,但此书仍然是我阅读的众多哲学类书籍中文笔最洗练的佳作。实在没有想到一个书呆子能写出这样的书来。初读此书时脑子里对中国哲学还是浆糊一团,零星浅显的读过一点论语 、 道德经 、 易经 、 六祖坛经 、传习录 。儒家、道家、佛教、禅宗、墨家、入世出世,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哲学经典词汇他们背后的历史、涵义我是真不清楚。很艰难的读完第一遍,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回头仔细一琢磨,脑子里的中国哲学地图还是模糊一片。静下心来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慢慢的读第二遍,某些感兴趣的章节再多读几遍。渐渐
3、的这幅哲学地图清晰起来。那些逐渐没落的: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那些久而弥坚的儒家、道家、禅宗。中国哲学的各流派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里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最终凝聚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具象化的信仰某一宗教,但 5000 年的儒家思想文化底蕴已经深深的植入所有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冯友兰在书的结尾中提到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同时他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个划分和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哲学的传统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这也解了我心中的结,无论
4、是东西方哲学和宗教,大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何等的相似。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条条大道通罗马” 。哲学无非是精神修养的方法之一,何必在乎是读孔子多一些还是读黑格尔多一些呢。【篇二: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额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
5、。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着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
6、道:“他们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意识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
7、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8、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
9、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 ”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
10、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着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
11、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
12、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 ”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 ”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 “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篇三: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作文】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冯友兰先生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讲稿整理成册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站
13、在专业的至高点,以清晰的思路,通俗的语言,精当的选材,以历史为脉络,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站在大师的肩上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处在学习阶段的我无法妄加评论,此篇读书笔记,主要选摘心有戚戚的文字。在头两章中,作者首先概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作者认为,哲学是人生的系统反思,宗教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这是因为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中国人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
14、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的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按照中国人的哲学传统,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按中国哲学说,做人的最高成就是成圣: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中国哲学的使命在入世和出世中寻求综合,圣人的品格用“内圣外王”来刻画,哲学是哲学家自己据以行动的内在规范。中国哲学的背景。关键词:大陆国家、农业经济、家族制度、祖先崇拜、对自然的理想化。农民的眼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内容和方法论。“反者道之动”是儒道思想的共同之处,儒家“游方之内” ,道家“游方之外” ,相反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得以较好地取得平衡。新道家和新儒家努力使道儒互相靠近。接下去,作者按
15、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周朝解体,政治、社会、经济的动乱,人们寻求解答,先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产生了诸子百家。参考司马谈和刘歆对诸子百家的分类,作者对刘歆“周朝之前吏师不分,在教师和官吏分化的过程中,兴起了诸子百家”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周朝礼崩乐坏社会政治瓦解的过程中,各种知识的官方代表散落民间,以教师身份讲学,产生了思想家。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从第四章到十六章,作者按照时间的发展,分别论述了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
16、思想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儒家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儒家的形而上学;道家的三个阶段:杨朱、老子、庄子;墨子和后期墨家。中国哲学史上,秦汉之际出现了一种调和、折中的趋势,是思想界寻求共同点的强烈愿望。这些理论家都承认有一个绝对真理,就是“道” ,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着重“道”的不同方面,对“道”的认识,都做出了贡献。作为一种尝试,本身并不能构成一个思想体系。汉朝思想的统一,诸子百家融合,儒道两家成为两大主要的思想流派。董仲舒在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全国思想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儒术为标准,选拔官员,确保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认为天人之间有一种密切的相互作用,把阴阳家形而上学的宇宙
17、观和主要是儒家的政治社会哲学结合起来。儒学吸收了不少其他各家的思想,特别是成功地把思辩哲学和学问结合起来,与孔子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经过一段时间成为国家正统之学。董仲舒关于“三统”的理论为儒家约束绝对君权提出了限制。孔子被推上了神的位置。对于汉经学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作者提出了一种假说,即今文学派是儒家以孟子为首的理想主义一派的继续,古文学派则源自以荀子为首的现实主义一派。政治上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文化上杰出的时期,儒家思想暂时消沉,代之新道家和佛家思想。新道家即玄学兴盛,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新道家对儒家经书中的重要部分也趋于接受,只是在接受中又按老庄的精神予以重新诠释。作者认为这
18、个时期对后来颇有影响的庄子注是向秀、郭象合著的,该书对老庄的早期道家思想作了重要的修订,并把庄子在思想上的暗示用具体透彻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佛教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哲学接触发展,产生了中国佛学。作者介绍了佛学的一般概念、佛学在中国的发展,还专门用了一章来介绍禅宗。选用了大量佛家典故,文字很有启发性。经过隋短暂的统一,儒家在唐朝再一次成为国家确认的官学,佛教空前发展,人们受到道家思想和佛学的影响,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问题,儒家思想再次更新,产生了“新儒学” ,即成熟于宋、明的“道学”“宋明理学” 。宋代经过更新的儒学有三个思想来源:儒家本身的思想,佛家思想、连同经由禅宗的中介而来的道
19、家思想,道教、其中阴阳家的宇宙观点占重要地位。在更新的儒学形成的初期唐主要关注的是宇宙论的问题。从北宋到公元十一世纪下半叶,新的儒家分成由“二程”为创始人的两个不同学派:程朱学派/理学,陆王学派/心学。他们所争论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自然中的规律,是否人头脑中的臆想,或宇宙的心的创作?在概括了二程的思想差异之后,作者接下去用了专门的两个章节“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和“更新的儒学:宇宙心学” ,分别介绍了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和陆九渊、王守仁的思想。清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胜过以往历代,而更新的入学被指责为背离原来的儒家思想,学者们提倡“汉学” ,即以汉代的经书注疏为论学依据,从而产生
20、了“汉学”和“宋学”之争。汉学家们重视古代文献的研究,在古书校勘、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就哲学来说,思想成就比较逊色,但文化上,清儒们使人们看到了古代文化的广阔视野。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来到了中国。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持久贡献在于它的逻辑分析方法,与道家和佛家使用的“负的方法”相反,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是“正的方法” 。它不仅使中国人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还改变了中国人的心态。西方哲学出入中国的最丰硕成果是振兴了对中国哲学包括佛学的研究。逻辑是西方哲学吸引中国人的首要方面,重新考察先秦哲学思想时,首先是对名家的再研究。直到中日战争前,中国学术的时代精神
21、可以说就是用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思想重新加以解释。就哲学方面来看,可以说西方传教士所做的,乃是中国思想向西方的倒流。最后,作者试图对中国哲学的未来进行展望。作者介绍了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学者在哲学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并对哲学的性质、哲学的任务人生的境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再次进行了论述。重申了“中国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世界的” ,提出了“未来的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对于哲学的研究方法,作者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不是互相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的。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应当从正的方法开始,而以负的方法告终。未来的哲学将在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结合中发展出来。 ”
22、肯定了中国哲学于未来哲学的积极意义。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这是先生对本书的追求,也是本书的特点。正如译者赵复三先生所讲, “冯友兰先生治中国哲学史六十余年,不仅是一位迄今无出其右的中国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轻松驾驭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思想资料是中国的,考虑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 ”本书“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讨论问题时却是哲学家。 ”同时,我比较了另外一本译本,拿在手中的这本翻译得更加专业,用语讲究。谈到自己的感受,主要
23、有几个方面:1、文中到处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睿智的语言使我受益匪浅,净化了心灵。如:儒家则倡导“为而无所求” 。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的人生态度就是“知命” 。认识到世界存在的必然性,就永不言败,因为这义务在道德上已完成。精神文化的作用在于使人懂得自己生活的意义。人如果真正懂得了普通、寻常生活中吃喝、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就已经是一个圣人了。生无所得,死无所丧。知识是重要的,但人不是只靠知识活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佛所提倡的修行是在社会之外,而修养成圣则需要在人海之中。荀子认为,哲学家们的洞见和他们的短处常常纠结在一起,哲学家往往有自己的洞察力,而往往因此又自持
24、太甚,结果洞见之处又恰好成为他的盲点,他的哲学长处又同时成为他的哲学中的短处。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2、帮助我对古代文化本来面目的还原和再认识。如:对儒学的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增进了对名家的了解,对“中” 、 “庸” 、 “三纲” 、 “五常” “格物”等的涵义认识更加明了。3、作者用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楚了我一些模糊、混乱的概念。如:相同的文字“道” “有” “无” ,不同时期不同人的不同解释。4、认识到哲学的“无用之用” 。从“实际”的观点看,哲学无用,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体验,提供一种人生的理想。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
25、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哲学也有其社会政治意义。5、加深了对于“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人能够与天地并列,靠的就是文化,文化是人性的发展。精神文化的作用在于使人懂得自己生活的意义。礼的文化教养作用。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这就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中国历来是以文化差异,而不是以民族差异来区分自身与外族,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更多来自文化,而不是来自政治。6、培养了哲学思维的能力。7、再次认识到,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资料,不同的人运用有不同的解释。8、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佛学、名、思辩、
26、阴阳等。总的来所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语言通俗,思想深刻,值得细心阅读。【篇四: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一、总体感觉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书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 379 页,却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讲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只用十二页,讲了孔子八个方面的内容,孔子与六经、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的心灵修养、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基本把孔子的生平、成就和核心思想讲透了。再比如第九章,从 102 页到 114 页,也仅仅用了十二页,讲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道,无名、自然的不变规律、为人处世、政治理论等六个方面概括了道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老子。这是一
27、本可以随手翻阅的书,可以叫做枕边书,偶尔空闲时、睡前或醒后,都可以翻翻看看,总会有一些感悟和体会。还有就是这本书的学以致用精神,他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哲学层面上,而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 “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 ,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 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 ”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虽然是 1946 年,抗战胜利后去美国讲学的演讲集,却可以在现在以至未来都会迸发勃勃生机。这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去,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发展
28、结合起来,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二、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儒家:孔子:第一位教师。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汉代儒家兴盛:董仲舒。隋唐更新的儒家:韩愈,周敦颐。宋代更新的儒家:程颢,程颐。儒家两个学派:宇宙心学,理学。道家: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汉代道家再起:扬雄和王充。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墨家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后期的墨家。名家:公孙龙和惠施。阴阳家:五行八卦。法家:韩非子。三、中国哲学与宗教儒、道、佛并不是中国的三种宗
29、教。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道家与道教不同;佛学与佛教有区别。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我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了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中国哲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四、中国哲学的精神内生外王之道。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哲学家只是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哲学家终身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这和心理学中的自我完善非常相似。五、人生的四种境
30、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
31、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
32、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篇五: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额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
33、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著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并不
34、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意识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
35、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 。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
36、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 。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
37、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 、 “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
38、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
39、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
40、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 , “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 “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 ”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篇六: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前些日子购得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 ,为凤凰出版集团出版,XX 年 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作为教育部推荐的语文新课标深阅读
41、丛书之一。冯友兰,享年 95 岁。直至他去世的前几个月,他完成了他所著的中国哲学史著作,足见其精神的伟大。他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 至 1924 年赴美留学而得以广泛涉猎西方哲学,以后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他 1946 年至 1947 年在美国大学作访问教授时讲中国哲学的英文讲稿,整理后首先在美国出版,以后又翻译为中文的。冯先生在自述中说:“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写了一部讲稿,于 1947 年离开纽约时,把它交给纽约的麦克米伦 Macmillan)公司出版,书名中国哲学小史 ,后来有法文、意大利文、南斯拉夫文译本,直到 198
42、4 年才出中文本。 ”那时他五十刚出头,知识和精力都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能够看出他十分自然地抒写他对中国哲学的心得和体会,处于一个十分自由的心灵状态,没有受到建国后一些时期极左意识形态和什么哲学都要分出个唯物、唯心来的束缚。他的知识又是那样的深厚,显示出一种驾轻就熟的从容。虽是简史,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 ”可见,他自己对这部简史还是颇满意的。读此书是一种享受,深感大家风采,学养丰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联系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他自己就是一个以中国哲学精神熏陶出来的典型。有人诟病他文革中也曾写文批孔等行为,但我不以为然,那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十多
43、卷的三松堂全集在,所有文章照样收录,读者自可研究和体会。何兆武曾谈到王国维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是个悲剧,而看由中国哲学精神熏陶出来的冯友兰,感到他的精神是极健全、极健康的。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可以说概括了他一生的志行、追求与成就。 “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简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 。这三部著作是冯友兰先生作为哲学史家的贡献。 “六书”是指新理学 、 新事论 、新世训 、 新原人 、 新原道及新知言 。这六本书建立了冯先生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体系,学界名之为“新理学”体系。简史计二十八章。前三章带有总论性质,分别论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的背
44、景以及诸子的由来。余下的二十五章,则大体上按照历史的顺序,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墨子、孟子、名家、老子、庄子、阴阳家、法家各家,继而叙述汉代儒学、汉及以后的新道家、佛学、禅宗、宋明新理学、西方哲学的传入、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他所厘清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变迁的主要线索是:首先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六家”:阴阳、儒、墨、道、法、名家,接着是秦统一中国,主要用法家。两汉时期,以儒家为主,亦兼用黄老之术。魏晋南北朝出现新道家,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老学时代,佛教此间亦传入中国。到了盛唐,则以佛学为主,并与新道家相互激荡而发展出中国的佛学禅宗。梁启超则称这一时期为佛学时代。宋明时期为更新的儒学
45、,它结合了佛学的成果,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儒佛混合时代,我们今天一般称宋明时期的哲学为理学,称二程、朱熹、陆王等为理学家。再下来就是清代,冯友兰认为清代虽然学术成就巨大,但其哲学思想成就比较逊色。随后,西方哲学传入,进而产生现代中国哲学。这些就是冯友兰在简史中为我们展示的中国哲学发展变迁的一个基本线索。他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哲学史的演进,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充满了辩证的分析;他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注意从中国各个历史时代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生活状况和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理解那个时代哲学思潮的主流方面。之所以这样说,是我尚不知道他在那
46、个时代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掌握的情况。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是内圣外王。既入世,又出世。天人合一。成圣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其分析常有精彩处。如对儒、道两家的比较。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 ”“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 ”“因为儒家游方之内 ,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 ,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绎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P29-30)又
47、如论及道家与名家的关系:“真正把名家所揭示的形象之外的世界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的乃是道家。道家反对名家,然而真正继承名家的却是道家。惠施和庄子两人是好朋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作文【篇七: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于 1948 年出版,期间已经 60 余年,在学界反响一直很好,其中英文对照版于XX 年 5 月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已经有三年多,我是根据相关资料到图书馆借阅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结果看到该书是最新版本,同时也有英文对照,于是就借来读,目的很明确,一者对中国哲学史,利用这个暑假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二者,在读此的过程中,
48、以读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这样也能够不浪费时间,学习和复习一下英语,以便来年之需。该书的结构比较独特,如果读过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和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中文版的哲学史教程有很大的不同,我今天上午借到,并用一天的时间来认真阅读,总共阅读完了前三章,总体的感受是阅读起来还不算很艰涩和难懂,英语很流畅,偶尔会碰到一些生词或者是中国哲学中所独有的翻译方式,或者是中国经典中古文的翻译比较艰涩之外,总的来讲,还是比较顺利。通过一天的阅读,至少对于这样一本英文著作,自己没有胆怯和厌烦的情绪,所以,根据这样的进展,估计上下两卷,可以在 10 天左右读完,另外,自己将再在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任继愈先生的四卷本哲学史,我想
49、,这个暑假不出大的意外,应该可以拿下哲学史这门课程,开学后,自己则再花费点时间学习另一门课程,同时也不会放弃对英语的复习和学习,我想这样的结果应该会有一个满意的回报。今天一天都泡在图书馆自修室,感觉真的很充实,好像自己又真正回到了大学时代,也是因为快放假了,所以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事情,作为我们这些学生干部们,也就清闲多了,所以,再也不会出现你刚刚坐到自修室,就有电话进来,一看是领导的,不接吧不合适,接吧自己刚坐到书桌前,甚至是还没有翻开书本,又要离开,这样出出进进的实在是不好意思,但也没有办法,所以,就只好离开。我这人从来不占座位,什么时间去了,都是临时找,所以,背起包就离开了。这一走,又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回来,也许一个上午就全完了,也许到快中午午饭了,才有时间再进图书馆,可此时,总是觉得看不了几页,便打道回府,准备开饭。这样的日子,几乎在平时每天都会碰到,真的很无奈,有时很想发火,自己的作业老师等着要,要看的书也没有时间去看,可却有那么多的学生工作要做,你不做是失职,你做却经常会碰到阻碍,都不知道是来自哪里的,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复杂,有些事,你不做,又说你没有尽到责任,你做了,却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