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7. 陈_情_表,写法领悟,写法归纳,(1)融情于事,曲折有致。 说理之文有直有曲,本文以理服人,亦以情动人。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把复杂丰富的感情融入叙事中,曲折有致。,(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却无雕琢的痕迹,语言平实而自然真切。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逼之境,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相,都如在眼前。,(3)语言上骈散并用。 本文每段均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整齐而错综
2、、流畅而婉转之势。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又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骈散结合,语意流畅,读之令人动容。,写法延伸,融情于事 ,抒发真情 融情于事,抒发真情,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也就是把感情融入事件的描述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染读者。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就要将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善于抓住传神的关键细节,重笔渲染,使读者可触可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名著印证,欣赏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关于融情于事的选段。 自从她(田晓霞)在东关电影院门口碰见到黄原谋生的孙少平以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
3、对这个人的心情产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她现在总是在想着他。她常有点心神不安地等待星期六的到来,期望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和他一块吃顿饭,天上地下谈论一番。她发现,班上现在还没有一个男生能代替少平和她在广阔的范围内交流思想。仅仅是为了交流思想,她才如此渴望和他在一块吗?不,这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牵动了她内心中那根感情的弦索。,相关素材,李密从小父丧母弃,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他一度沦为亡国之奴,归家供养祖母终老。后来他因孝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维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报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
4、,婉转陈辞,恳请皇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他十分睿智,避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及不满,却强烈表达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情。“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李密用婉转恳切之辞,以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母,又保全了自己。,阅读延伸,李密故里李密老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县保胜乡。保胜乡位于彭山县城西北部,距彭山25公里。这里虽然是一个丘区农业乡,但矿藏资源丰富,有天然气、页岩、红石、矿泉水和芒硝等。 李密故里在保胜乡西南约7公里的龙安村。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与这个小村擦肩而过,这里四面环山,九峰罗列。,该村之所以叫龙安村,是因为这里有一座龙门寺。而始建于唐代的龙门寺,正是李密故居之所在。龙门寺大雄宝殿前,
5、有一块雕着精美龙图案的石碑,上面刻着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一道圣旨,说明了重修龙门寺有关事宜。据说,在祖母百年之后复归仕途的李密,任太守期间,在自己的故里,主持修建了这座寺庙。但事实是,龙门寺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成化二年(1466)重建,后不幸被毁,直到清末,道光皇帝颁发圣旨,龙门寺得以再次重建。,据说,那时的龙门寺,八座寺庙连起一个群落,气势磅礴。后来,寺庙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再次遭遇毁灭的厄运,庙里的佛像也惨遭摧毁。直到20世纪80年代,龙门寺仅剩一尊失去了双手的释迦牟尼石刻孤独地坐在那里,现在的寺庙是1994年才重新修建的。,道光圣旨石碑的旁边,还竖立着李密像。据说,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荷塘上还有一座三孔古石桥,但现已没于荒草丛中。龙门寺虽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晋太康八年(287)逝世后,却葬于今天彭山县凤鸣镇的龙门桥村,可惜的是李密墓在1965年“土改”中被毁。,大雄宝殿殿右,山崖上刻着 “李密故里”四个红色大字以及一个巨大的“孝”字,这就是孝文化石刻艺术走廊。在这200米长的天然绝壁之上,镌刻着历代颂扬李密孝笃和他的陈情表的诗词,还有再现李密生平和他孝顺祖母的浅浮雕组图。漫步于绝壁之下,静静观赏陈情表和李密的事迹,感受中国书法、壁画的无穷魅力,感悟中华孝文化。正所谓山是一幅画,画是一部书,书是一部动人的故事,而故事则是一曲千古传颂的“孝”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