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docx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 一) 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 ·果部》) ( 1)用 “/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故 人 名 为 谏 果。 (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 (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 1)故 / 人/ 名为谏果。 (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 【分析】 (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 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 / 人/ 名为谏果。 (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 “青果 ”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 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橄榄即使熟 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 ⑴ 故 / 人/ 名为谏果。 ⑵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 ⑴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 第 ① 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 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 ? ”初,兄子襁褓 ,无 得乳 ,德秀自乳 之,数日 ② 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 ,会虎 暴,盗 格虎自 。吏白: “彼 ,且亡去,无乃 累乎?”德秀 曰: “ 之矣,不可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 人。 ”明日,盗尸虎 , 嗟 。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 者。 ,日或不爨 ③ , 陶然 琴以自 。天宝十三 卒, 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 哭之 ,或曰: “子哭 哀,礼欤? ” 曰: “若知礼之 ,而不 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 求足,未 有十 之地、十 之僮,未 完布帛而衣、具五 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 佞、 粱肉之徒耳。 ” ( 自《新唐 ·列 》,有 ) 【注】 ① 擢第:科 考 得中。 ② ( dóng):乳汁, 里指 汁。 ③ 爨( cuàn): 火做 。 (1)解 文中划 的意思。 ① 基 ________ ② 会虎 暴 ________ (2)下列划 在句子中的意 和用法,相同的 是( ) A. 数日 流,能食乃止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桃花源 》) B. 无乃 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 · 我所欲也》) C. 悉衣食人之孤 者 余故道 学之 以告之(《送 阳 生序》) D. 陶然 琴以自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 代 翻 下列句子。 ①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 ? ② 若知礼之 ,而不知情之至。 (4)我 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 秀品 ? 【答案】 ( 1)搭建 舍;适逢,正赶上 (2) B ( 3)① 哥哥有儿子,能 祭祀祖先,我 什么要娶妻呢? ②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 ,却不 知道我悲 到了极点。 (4) ① 尊老 幼; ② 信 ; ③ 廉 民。 【解析】 【分析】( 1) ① 根据 文言 的 累及句意理解 意思 “ ”,名 用如 ,建 舍;:会:古今异 ,适逢,正赶上。 ( 2) A 副 ,才, / 副 ,竟,竟然; B 都是 气助 ,表疑 ; C 助 ,定 后置 志 / 助 ,的; D; ,表目的,用来 / 介 ,用。 ( 3)翻 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 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 翻 准确,最后再根 据 代 的 范翻 。 ① 得祀:得到祭祀;何 ⋯⋯ :做什么。 是一个反 句,翻 要注意 气。故 句 可以翻 :哥哥有儿子,能 祭祀祖先,我 什么要娶妻呢? ② 若:你; : 分,指失礼;至:极点。故 句 可以翻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 ,却不知道我悲 到了极点。 ( 4) 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 士,不忍去左右,自 母入京 师 ”“德秀自乳之,数日 流,能食乃止”可 其尊老 幼;从 “ 之矣,不可 。即有 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可见其廉洁爱民。 故答案为: ⑴ ① 搭建庐舍; ② 适逢,正赶上。 ⑵ B; ⑶ ①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⑷ ①尊老爱幼; ② 诚信务实; ③ 廉洁爱民。 【点评】 ⑴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 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 气,进行判断。 ⑶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 “留 ”“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 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 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 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 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 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 “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 ”早年 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 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 “这是 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 ”德秀说: “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 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 ”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 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 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 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 “你哭得这么悲哀,符 合礼节吗? ”元结说: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 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 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 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 (选自《范仲淹苦学》) (注) ① 粥:稠粥。 ② 日昃: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② 微斯人( ________) ③ 日昃始食( ________) ④ 去之南都(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 遂大通六经之旨。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样评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答案】 ( 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 2)①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 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 主旨要义。 ( 3) ① 居庙堂之高 /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 则忧其君。 ② 遂 /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 / 有志 于天下。 (4 )体现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 “忠君 ”思想,带有时 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心 ”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微 ”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始 ”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 都:离开到南都。 “去 ”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 居,处在。庙堂之 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 ② 遂,于是。大通,博通。旨, 要旨。 (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 ① 居庙堂之高(在朝 廷做官) / 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 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 ② 遂(关联词) /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 / 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 奉献精神。但是结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 ⑴ 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⑵ ①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 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 旨要义; ⑶ ① 居庙堂之高 /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 则忧其君。 ② 遂 /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 / 有志于天 下; ⑷ 体现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 “忠君 ”思想,带有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 ⑴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 本题考查 “之 ”的词义辨析, “之 ”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 “的 ”;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 “去,往 ”,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 析; ⑶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 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 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 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 夜刻苦学习,整整 5 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 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 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 雾凇沆砀 ________ ②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 ③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3)《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 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 2)①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 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 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② 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③ 句意: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 重点词语焉;哪有;此:这。句意为: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 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 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欧阳修虽被 贬滁州,寄情山水,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故答案为:( 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 2) ①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 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 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 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 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 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  “臣部 “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 合军出东道。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 B东.道少回远(稍稍) C.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 D固.自辞于大将军(固然)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 / 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 / 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B.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 / 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C.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故徙前将军广 D.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 / 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 故徙前将军广 (3)下列对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B.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C.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D.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将军卫青、右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 B. 李广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C. 汉武帝、大将军卫青及右将军赵食其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 D. 李广是一个不听将令的人,他最终没有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 (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③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答案】 ( 1) D ( 2) C ( 3) A ( 4) A ( 5) ①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 (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③ 确实应该 广开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解析】 【分析】 ⑴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特殊情况。 D 项有误,固:坚决。 ⑵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 为: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 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所以其停顿为: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军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 故徙前将军广。故选 C。 ⑶ 翻译要注意准确把握重点词:辞,告辞、辞别。其句意为: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 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故选 A。 ⑷ B 项有误,李广想与单于决一死战,不是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 为中将 C 项有误,汉武帝、大将军卫青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右将军赵食 其不这样认为; D 项有误,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A 项正确,故选 A。 ⑸ ①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句意是:孔子说: “只 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②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固,顽固。句意是: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 通达事情的地步。 ③ 诚,确实、实在。宜,应当。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句意是: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 故答案为: ⑴ D; ⑵C; ⑶A; ⑷ A; ⑸ ①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思 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③ 确实应该广开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明白语句大意,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 ,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 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⑶ 本题考查辨析句子翻译的正误。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 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 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⑸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 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附参考译文】 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达到塞北后,卫青抓到俘虏,得知了单于住在什么地方,于 是卫青就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直扑单于,却命李广带领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并,从东路出击配合。东路有些绕远,而卫青的主力部队所走的中路水草少,势必因不便屯扎而加 速行军。于是李广请求说: “我是前将军,现在您却让我并入东路;我从一十来岁就开始与 匈奴作战,今天才能正面与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做先锋,与单于拼死一战。 ”可是在出发之前,工青受汉武帝私下叮嘱,说李广年岁已大,而且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 否则恐怕就实现不了我们的愿望了。这时正好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以中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他起直扑单于,好给他个重新封侯的机会,所以他要调走李广。李广当时也清楚这些情况,但他还是一再向卫青请求。卫青不听,直接让长史把 命令封好送到李广的军部,说: “马上按照命令到右将军军部报到! ”李广也没向卫青告辞就出来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右路军合并东进。 6.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 “奢”字、 “傲 ”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 ① 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② , 见雇工则颐指气 使 ③ ,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 ”“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 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 ① 日:一天天地。 ② 朴陋:粗俗鄙陋。 ③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 ②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 ③ 悲守穷庐 ________ ④ 此即日习于傲矣 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静以修身 / 皆以美于徐公 B. 险躁则不能治性 / 至则无可用  ) C.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 车马仆从习惯为常  / 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以 “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 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 出做事宜 “________”,否则会导致 “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的结果;【甲】【乙】两文 的作者都认为 ________会阻碍 “静 ”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 “俭以养德 ”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 “俭 ”的习惯。 【答案】 ( 1)实现远大目标;振奋精神;偏偏简陋的房屋;习惯,熟悉 ( 2) C ( 3)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 4)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 焦躁) ( 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 “锦衣玉食 ”才是奢,如果 “皮袍呢褂 ”随处都是, “车马仆从 ”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 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分析】 ⑴ 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 ② 励精: 振奋精神 ; ③ 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 ④ 习:名词,习惯,熟悉 。 ⑵ A 表目的,来 / 认为。 B 那么 / 表转折,可是,却。 C 都是顺接连词。 D 以为 / 被。故选 C。 ⑶ 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 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澹泊:同 “淡泊 ”,清静 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句意是: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⑷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作 答。甲文写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句子是 “遂成枯落 ”, 乙文强调 “平心静气 ”。两文都提倡 “静 ”,就是要静心,心态平正,不能 “险躁 ”或 “焦躁 ”。 ⑸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 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 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故答案为: ⑴ ① 实现远大目标 ;② 振奋精神 ;③ 偏偏简陋的房屋 ;④ 习惯,熟悉 。 ⑵ C; ⑶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⑷ ① 遂成枯落 ; ② 平心静气 ; ③ 躁(险躁 / 焦躁) 。 ⑸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 “锦衣玉食 ”才是奢,如果 “皮 袍呢褂 ”随处都是, “车马仆从 ”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 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⑶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 ”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⑸ 本题考查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 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 无法达到 大目 。学 必 静心 一,而才干来自学 。所以不学 就无法增 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 有所成就。放 散就无法振 精神,急躁冒 就不能陶冶性情。年 随 光而 ,意志随 月而流逝。最 枯 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 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 困的居舍,其 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7. 文言文,完成小 。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 , 又知教之所由 ,然后可以 人 也。故君子之教 也,道 ① 而 弗 , ②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 和, 而弗抑 易,开而弗达 思;和易以思,可 善 矣。 ( 自《礼 ·学 》) 【乙】 善学者, 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③ 之;不善学者, 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 者, 如攻 木,先其易者,后其 目,及其久也,相 ④ 以解;不善 者反此。此皆 学之道 也。 ( 自《礼 ·学 》) 【注】 ① 道:引 。 ② : 勉。 ③ 庸:功 , ① :通 “脱”,解脱。 (1)解 下面句中划 的 , ① 故君子之教 也 ________ ② 逸而功倍 ________ (2)翻 下面的句子。 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 。 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