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阅读题汇总
一、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
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朝露待日晞”--园中的葵,浸润着朝露,青翠欲滴,一经阳光照耀,更显晶莹剔透。葵 --古代的
一种蔬菜;晞--xi,本指天亮,此处引申为阳光照耀 。
B.”阳春布德泽"-春日的阳光广施恩惠,为万物创造了生长条件。阳春 -指春季第三个月;德泽-即
恩惠。
C.”焜黄华叶衰"--原本绚丽的花与翠绿的叶,全都枯黄,衰败了。焜 --本义为明亮,或火光照耀,
此处与"黄"构成双音节词,形容花、叶的衰败与枯落。
D.”何时复西归?”-什么时候再回头向西流呢? -此句比喻光阴似流水,一去再不返、西 -名词作状
语,向西。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行》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乐府是汉朝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
集和保存下来的歌辞。
B"相和歌辞",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品位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
抒情,赋予自然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
C.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然而,青翠茂盛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
百川东流,岂能西归?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D、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因而诗篇告诫青少年: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千万不要沉溺欢乐以免
老而追悔不及。
二、《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 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2分)
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
(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 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 ,时间: 。事情。
3、颔联写薄暮中的 秋夜静景”,山对树、—X, — X。
(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 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三、《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 尽”字的意蕴。(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3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 2分)
4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一句中 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4分)
5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 朱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的景象。(3分)
7.说说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
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
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
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
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
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品味“蒸”与“撼”。
5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 (2分)
6 .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
7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 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 (2分)
8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 (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 象。 C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H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
华的政治抱负。
三:1、这首诗的体裁是 (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是: _ (2分)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 ,现在的意思是: (2 分) 四: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答: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五、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厂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3分)
答案: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6 .解释下面的词涪。(2分)①历历: ②乡关:
7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8 .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颍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
( )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
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
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厂所展现的景象。
10、“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 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答:
1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4分)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 草。眼前的“树木” “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 然而生。(2分)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 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分)
六、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①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3分)
②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7 .诗中“孤蓬”喻指 (2分)
8 .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 .颈联借“游子意”、“故人
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 . “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俳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七、《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 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 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 "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
桑之感。 D .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
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1、自古“秋” “愁”难离,马致远有 , 。
王绩有,。
2、“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
另: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 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八、《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 .第一句意思是什么?
2 .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 ,改"指 。
3 .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 关系,也是对颈联中 “一2句的照应。
4 .说说尾联的妙处。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分)
7、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 (4分)
二、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改“,迷“妙在哪里?
2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3 .适与野情惬”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6分)
三、(5)对这首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 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 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 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呜,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她友疆很远很远,。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 情。
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 僵”与 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 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
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 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 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
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 “ "、 "— ”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 相呼应
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
前两句写实相映衬。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