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总结.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63619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总结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 1912 年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有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

2、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全面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原因(1)“欧风美雨”的影响。(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4)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5)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2规律(1)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2)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2(3)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

3、着自己的民族特色。(4)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三、运用新史观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观结论 史实论证近代化史观物质生活变迁和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逐步近代化服饰从长袍马褂发展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也表明人们思想走向近代化;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出现轮船、电车、火车、汽车、

4、飞机、邮政、电报和电话等工业革命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中国逐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文明史观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在近代以来不断地走向先进和文明;精神上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礼俗;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和视野的不断开阔。这一切都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表明了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近代化全球史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促使近现代中国更快地融入全球化浪潮中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出现轮船、火车、汽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邮政、电报和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大大加

5、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例题 (2013江苏单科)1909 年, 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 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3审题思路 定考向:以近代中国传播媒介的更新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审题意:近代报纸有何突出功能。抓关键:术语:“表明” ,实则考查题干材料表层信息的归纳概括。核心句:“能教民智渐开通” 。辨选项:由题干中的信息“报纸最有功教民智渐开通”即可选出 C 项。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

6、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故 A 项表述错误;题干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 B、D 两项。定答案:C变式训练1(2014浙江文综)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 B解析 本题以清初和民国初期关于发辫的有关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甲图中清初期的“剃发蓄辫”说明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民族发饰,而乙图中民国初期的“剪辫”说明其与辛亥革命的革命宗旨有关,两幅图充分说明习俗变迁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故本题选

7、择 D 项。2(2014北京文综)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A B C D答案 B4解析 本题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从图片提供的信息看,墙上悬挂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饮食方式仍然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无法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片中的人物剪去了长辫,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照明已经使用了电灯,反映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故选 B 项。解题技巧总结历史选择题设问常见术语辨识1体现、反映“体现” “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

8、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2说明、表明“说明” , “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此外, “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3效果、结果、后果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后果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命题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用后果。4作用、影响、意义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命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