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资源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I知识聿耨】
L唐朗诗歌流传下来的有
丸2万多苜 民3万多苜 C. 4万多首 通5万多首
2 .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3 .被后世称为“画笔”的皋
A.吴道子 B.阎立本 C.顾恺之 D.颜真卿
4 .诗人杜甫的名篇是
①“三别” ②“三吏” ③《秦中吟》 ④《蜀道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 .唐朝时期以写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著称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能力提高】
1 .唐时,深刻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其诗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 .唐朝时,被人们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3 .下列各画中反映了中央政府最高统治者和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天王送子图》 D.《步辇图》
t天越『蚣际分)
4 .如上图,该绘画作者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颜真卿 D.柳公权
5 .唐朝时期寓言故事“黔之驴”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
6 .如下图,书法作品的作者是
欢下载
,工一布八开注求歙 夫于“扶世道”借北 世检秦人初碌乐人 高醺济目大殿方口 弥十七正度篇比丘 法如”假曼林凡僧屋舍 矣大群人伐林机A
《玄秘塔碑》
A.吴道子 B.阎立本 C.颜真卿 D.柳公权
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是谁说的
A.柳宗元 B.欧阳修 C.韩愈 D.白居易
3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这
是谁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4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是在
A.隋唐 B.三国 C.两晋 D.秦汉
5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柳公权 B.颜真卿 C.欧阳修 D.张旭
五、背景知识和课外阅读
唐诗名句集粹编读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杜
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白居易:“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物传记]
李白(701 —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 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
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尔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 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 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实现他的抱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 ”当时,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 “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
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此时,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叠出。 744年, 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 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 16子)幕府工作。后来,唐
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 762年,李白62
岁,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诗存九百多首。 李白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
生好人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杜甫(712 — 770)
字子美,生于洛阳巩县(今河南巩义) 。7岁开始学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
洛阳名士的重视。20岁以后,先后到江南、山东、河北一带长期漫游。十多年间,扩 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744年和李白相遇,结下深厚友谊。杜甫曾作诗: “李白斗酒诗
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第二年两人分手,彼此
都写下了不少怀念的感人诗篇。 30岁以后,杜甫来到长安旅居 10年。本想凭自己的学
问为朝廷所用,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是考试不第,朝政 黑暗,他找不到出路,困居长安,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醛与冷炙,到处潜悲
辛”。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个时期, 他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包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深刻反映 穷富对立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中,饱尝 了战乱的苦楚,被叛军抓到长安,长安经过一场浩劫,到处呈现国破家亡的惨景,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集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出了许 多不朽诗篇,如《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 首(后人简称为“三吏” “三别”)。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河南河北,他欣喜 若狂,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这恐怕是杜甫一生最快乐的一首诗歌。但 是,快乐只是昙花一现,藩镇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得他仍旧到处飘泊; 770年冬,贫
病交加的杜甫在湘水上的一条小船里,永远停止了歌唱。终年 59岁。
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诗存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 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期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人 们称为“诗史”并称为“诗圣”。后世对他和李白的诗评价很高’,韩愈说“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白居易说:“吟咏流千古,声名 动四夷。”
白居易(772 — 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下 邛(今陕西渭南)人。他生于河南,晚年寓居洛阳的香山, 自号香山居士。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 11岁时为躲避藩镇战乱。 同
百姓一起逃难,五六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了解了民间疾苦。
白居易从小聪慧。五六岁时学作诗, 9岁时熟悉声韵。他刻苦读书, 以致口舌生疮,
手肘成月氏。十五六岁时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受 到当时有名诗人顾况的赏识。在京师翰林学士、左拾遗时,他上书论事不怕得罪权贵, 甚至当面指摘皇帝过失。他又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 “汇导人情”的工具,写了大量
讽喻诗。但是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和打击。他被 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以后又担任过许多地方的官吏。他做过一些好事,如任杭 州刺史期间,主持兴修西湖湖堤,灌溉田地一千多顷。 68岁那年得病卧床不 起,仍不
停吟咏,75岁病逝。
白居易创作很多,存诗近三千首。最能代表白居易文学主张的是他的讽喻诗, 以《秦
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为代表。
白居易的诗,内容深刻而风格平易,在社会上流传极广,上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
马夫,无论道观佛寺,无论妇女儿童,都能琅琅上口,待头坊间,有人刻印出售。白居 易的名声远播国外,曾有新罗商人来索要他的诗,带回去卖给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 僧人惠萼在苏州南禅寺抄得一部白集带回国。 后来又有人陆续抄回, 至今日本保存有相
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将其视为国宝。
[文艺天地]
飞天
正在飞翔的神,梵语称之为提婆,由于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汉译为飞天。一些佛 教作品描写飞天往往出现在乐鼓齐鸣、天花乱坠的佛说法的庄严时刻。据说她们居住在 风光明媚的天宫十座山中,不食酒肉,专采百花香露,放百花香。敦煌莫高窟在现存的 492个洞窟中,有270多个洞窟绘有飞天, 总计4500余身。其中有飞天身长2.5米。也 有的不到5厘米。这些飞天图像不受任何约束,姿态千变万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的 丰富想象力。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以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为首的文学家掀起的一个文学改革运 动。它是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风日趋绮 丽华艳,居文坛统治地位的骈体文,只重声 韵和谐、对偶工整、词藻华丽,不重内容而进行的。早在西魏、隋和唐前期,就不断有 人反对骈体文,提出文体改革的主张。至唐中期,韩愈、柳宗元的文体改革才取得了很 大成效。他们提倡古文。古文是指“古代散文” ,即先秦、两汉时期用散文形式写的文
章。名义上是复古,实际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新散文体来代替 已经走入绝境的骈文。这种散文体,以无拘无束的散文单句来表达思想感情, 内容充实,
“言之有物”,有创造性,“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语言新颖朴素,“文从字顺”。这一 改革适应了唐朝封建经济空前繁盛的需要。这一改革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 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韩愈的散文感情真挚,气势雄伟,语言精练生 动。柳宗元的寓言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成为有战斗特色的讽刺小说。 他
的山水游记,风景如画,文字清新优美。
参考答案
【知识掌握】
1 .D 2.B 3.A 4.A 5.C
【能力提高】
1.B 2.A 3.D 4.B 5.D
【模拟考场】
1.D 2.C 3.C 4.A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