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 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 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企业(银行)按规定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也通过本科 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存放款项的性质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吸收存款”、“清 算资金往来”等科目;减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各种款 项。
1011存放同业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存放于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款项。
企业(银行)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存放款项的性质和存放的金融机构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增加在同业的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等科目;减少在同业的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银行)存放在同业的各种款项。
1021结算备付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证券)为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而存入指定 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
企业(证券)向客户收取的结算手续费、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的结算手续 费,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企业(证券)因证券交易与清算代理机构办理资金清算的款项等,可以 单独设置“证券清算款”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清算代理机构,分别“自有”、“客户”等进行明细核 算。
三、结算备付金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将款项存入清算代理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从清算代理机构划回资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接受客户委托,买入证券成交总额大于卖出证券成交总额的,应 按买卖证券成交价的差额加上代扣代交的相关税费和应向客户收取的佣金 等之和,借记“代理买卖证券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客户)、“银行 存款”等科目。按企业应负担的交易费用,借记“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科 目,按应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及佣金,贷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 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自有)、“银行存款”等科目。
接受客户委托,卖出证券成交总额大于买入证券成交总额的,应按买卖 证券成交价的差额减去代扣代交的相关税费和应向客户收取的佣金等后的 余额,借记本科目(客户)、“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代理买卖证券 款”等科目。按企业应负担的交易费用,借记“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科目, 按应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及佣金,贷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按其 差额,借记本科目(自有)、“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自营证券交易的,应在取得时根据持有证券的 意图等对其进行分类,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
1031存出保证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因办理业务需要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 款项。
二、本科目可按保证金的类别以及存放单位或交易场所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存出保证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 行款项”、“结算备付金”、“应收分保账款”等科目;减少或收回保证 金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余额。
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 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金融)接受委托采用全额承购包销、余额承购包销方式承销的证 券,应在收到证券时将其进行分类。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应在本科目核算;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应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衍生金融资产在“衍生工具”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 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 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 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 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 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 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 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 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
二、本科目可按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融资方进行明细核算。
三、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根据返售协议买入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本 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银行存款”等科 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三)返售日,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 算备付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应收 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买入的尚未到期返售金融资产摊余 成本。
1124应收手续费及佣金
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应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可设置“1122 应收保费”科目,并按照投保人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金融)应收取的手续费和佣金,可设置“1124应收手续费及佣 金”科目,并按照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 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1123预付赔付款
企业(保险)从事保险业务预先支付的赔付款,可设置“1123预付赔 付款”科目,并按照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保险)预付的赔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转销预付的赔付款,借记“赔付支出”、“应付分保账款”等科目,贷记 本科目。
1131应收股利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二、本科目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股利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宣告但 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本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按应享有的 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 放的现金股利,借记本科目,按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 权投资一一成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按应享有的份额,借 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成本法)或“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损益调整” 科目(权益法)。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属于其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 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等科目。
(三)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宣告但 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本科目,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交 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一成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 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按应享有 的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 目等。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1132应收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 收取的利息。
企业购入的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在 “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借款人或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利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 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本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 记“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 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二)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 投资一一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利息,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 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 期投资一一利息调整”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 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 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 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利息调整”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 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应计利息”科 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 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利息调整” 科目。
(三)取得的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比照(二)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应 当比照“贷款”科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企业发放的贷款,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 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 款一一利息调整”科目。
(六)应收利息实际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
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 后确认的代位追偿款。
二、本科目可按被追偿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代位追偿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后确认的代位追偿款,借记本科目,贷 记“赔付支出”科目。
(二)收回应收代位追偿款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 记“赔付支出”科目。已计提坏账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坏账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尚未收回的代位追偿款。
1211应收分保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保险)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二、本科目可按再保险分出人或再保险接受人和再保险合同进行明细核 算。
三、再保险分出人应收分保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 计算确定的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摊回 分保费用”科目。
(二)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而冲减原保险合同 相应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的当 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 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摊回赔付支出“科目。
(三)在因取得和处置损余物资、确认和收到应收代位追偿款等而调整 原保险合同赔付成本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摊回赔付 支出的调整金额,借记或贷记“摊回赔付支出"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四)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收取纯益手续费的,按相关再保险合 同约定计算确定的纯益手续费,借记本科目,贷记“摊回分保费用”科目。
(五)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 的摊回分保费用的调整金额,借记“摊回分保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对于超额赔款再保险等非比例再保险合同,在能够计算确定应向 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时,按摊回的赔付成本金额,借记本科目, 贷记“摊回赔付支出"科目。
四、再保险接受人应收分保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确认再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保费收入”
科目。
(二)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按账单标明的金额对分保费收入进行调整, 按调整增加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保费收入”科目;按调整减少额做相 反的会计分录。
按照账单标明的再保险分出人扣存本期分保保证金,借记“存出保证金” 科目,贷记本科目。按账单标明的再保险分出人返还上期扣存分保保证金, 借记本科目,贷记“存出保证金”科目。
(三)计算存出分保保证金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五、再保险分出人、再保险接受人结算分保账款时,按应付分保账款金 额,借记“应付分保账款”科目,按应收分保账款金额,贷记本科目,按 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可以单独设置”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 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等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再保险接受人和再保险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在确认非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 同约定计算确定的相关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金额,借记本科目,贷 记“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原保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按相关再保险 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调整金额,借记“提取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贷记本科口。
(二)在提取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 险责任准备金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向再保险接受 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科目。
(三)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而冲减原保险合同 相应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的当 期,按相关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相应冲减金额,借记“摊回保险责 任准备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在对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 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补提保险责任准备金时,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 定计算确定的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相应增加额,借记本科目,贷记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
(五)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而转销相关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的当 期,借记“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而转销相关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 备金余额的当期,按相关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余额,借记“摊回保险 责任准备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合 同准备金余额。
1301贴现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所融 出的资金。
企业(银行)买入的即期外币票据,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贴现类别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贴现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办理贴现时,按贴现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面值),按实 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吸收存款”等科目,按其 差额,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按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利息 调整),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三)贴现票据到期,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吸收存款”等科目,按贴现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面值),按其差 额,贷记“利息收入”科目。存在利息调整金额的,也应同时结转。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办理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融出的 资金。
1302拆出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二、本科目可按拆放的金融机构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拆出的资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 行存款”等科目;收回资金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拆放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303贷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 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
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具有贷款性质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 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以及垫款等,在本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 “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 款”、“垫款”等科目。
企业(保险)的保户质押贷款,可将本科目改为“1303保户质押贷款” 科目。
企业(典当)的质押贷款、抵押贷款,可将本科目改为“1303质押贷 款”、“1305抵押贷款”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贷款类别、客户,分别“本金”、“利息调整”、“已 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贷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借记本科目(本金),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吸收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有差额的,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 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 息收入,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 整)。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 息收入。
收回贷款时,应按客户归还的金额,借记“吸收存款”、“存放中央银 行款项”等科目,按收回的应收利息金额,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归 还的贷款本金,贷记本科目(本金),按其差额,贷记“利息收入”科口。 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还应同时结转。
(二)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贷款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 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同时.,应将本科目(本 金、利息调整)余额转入本科目(已减值),借记本科目(已减值),贷 记本科目(本金、利息调整)。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同时,将按合同本 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收回减值贷款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吸收存款”、“存放中 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相关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借记“贷款损失准备” 科目,按相关贷款余额,贷记本科目(已减值),按其差额,贷记“资产 减值损失”科目。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已减值)。按管理权限报经批 准后转借表外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乂收回的,按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借记 本科目(已减值),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 记“吸收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原转俏的已减值贷款 余额,贷记本科目(已减值),按其差额,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 本。
1304贷款损失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 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
企业(保险)的保户质押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典当)的质押贷款、抵押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计提的减值准备, 可将本科目改为“1304委托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贷款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 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各项 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贷款”、“贴现资产”、“拆出资金”等科目。
(三)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价值以后乂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 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 值损失”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俏的贷款损失准备。
1311代理兑付证券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证券、银行等)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到期的证券。
二、本科目可按委托单位和证券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代理兑付证券的主要账务处理。
(-)委托单位尚未拨付兑付资金而由企业垫付的,在收到客户交来的 证券时,应按兑付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向委托单位交回已兑付的证券并收回垫付的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收到客户交来的无记名证券时,应按兑付金额,借记本科目,贷 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向委托单位交回已兑付证券时, 借记”代理兑付证券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兑付但尚未收到委托单位兑付资 金的证券金额。
1321代理业务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包括受托理财 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和受托贷款等。
企业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受托代销的商品,可将本科目改为“1321受 托代销商品”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委托单位、资产管理类别(如定向、集合和专项资产管 理业务)、贷款对象,分别“成本”、“已实现未结算损益”等进行明细 核算。
三、代理业务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收到委托人的资金,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 银行款项”、“吸收存款”等科目,贷记“代理业务负债”科目。
(二)以代理业务资金购买证券等,借记本科目(成本),贷记“存放 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一一客户”、“吸收存款”等科目。
将购买的证券售出,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结算备付金一一客户”、“吸收存款”等科目,按卖出证券应结转的成 本,贷记本科目(成本),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已实现未结算 损益)。
定期或在合同到期与委托客户进行结算,按合同约定比例计算代理业务 资产收益,结转已实现未结算损益,借记本科目(已实现未结算损益), 贷记“代理业务负债”(委托客户的收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本 企业的收益)等科目。
(三)发放受托的贷款,应按实际发放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本金), 贷记“吸收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收回受托贷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吸收存款”、“银行存款”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已实现未结算损 益)等。
定期或在合同到期与委托单位结算,按合同规定比例计算受托贷款收 益,结算已实现未结算的收益,借记本科目(已实现未结算损益),贷记 “代理业务负债”(委托客户的收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本企业 的收益)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代理业务资产的价值。
1431贵金属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持有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存货的成本。
企业(金融)为上市交易而持有的贵金属,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科 目进行处理。
二、本科目可按贵金属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贵金属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购买的贵金属,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科目。
(二)出售的贵金属,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其账面余额,借记“其他业务成 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贵金属存货的成本。
1441抵债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实
物抵债资产的成本。
企业(金融)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非实物抵债资产(不 含股权投资),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抵债资产类别及借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抵债资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抵债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比照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处理。
三、抵债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取得的抵债资产,按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 相关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等科 目,按相关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贷款”、“应收手续费及佣金”等科 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 业外支出”科目。如为贷方差额,应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二)抵债资产保管期间取得的收入,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保管期间发生的直接费用,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 现金”、“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三)处置抵债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银 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 交税费”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 入”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抵债资产跌价准备的,还应 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四)取得抵债资产后转为自用的,应在相关手续办妥时,按转换日抵 债资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抵债 资产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取得的尚未处置的实物抵债资产的 成本。
1451损余物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后取得的损余物资成本。
二、本科目可按损余物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损余物资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科目,比照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处理。
三、损余物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后取得的损余物资,按同类或类似资产 的市场价格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赔付支出”科目。
(二)处置损余物资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银 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赔 付支出”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后取得的损余 物资成本。
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二、本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 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 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 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 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 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 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持有至到期 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后利息的处理,比照“贷款”科目相关规定。
(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 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 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 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二、本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和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 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乂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 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 失”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 资减值准备。
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划分为 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
二、本科目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 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准备”科目。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 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 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应按债券的面值,借记本 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 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 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U,按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 息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债券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 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可供 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 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可供出售债券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 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可供出售债券 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 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发生减值后利息的处理,比照“贷款”科目相关规定。
(三)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 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 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 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贷记“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公允 价值变动)。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 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 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不含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 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 “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四)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 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 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已计提 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五)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 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 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 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511长期股权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本科目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还应当分别“成本”、“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初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 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本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 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 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 积一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为借方差额的,借记“资本公积一一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 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按企业合并成 本(不含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本科目,按享有 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 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发生 的直接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 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以库存商 品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等其他方式(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 资,比照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借记本科 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 科目;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 投资成本的收回,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