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6240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专题 7.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热点题型一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例 1、(2015天津卷)某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 mY(g) 3Z(g)。平衡时,X、Y、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 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 与 Y 的平衡

2、转化率之比为 11D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 0.4 molL1【答案】D【提分秘籍】1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均无关。(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l)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均不写,但是水蒸气的浓度要写。(3)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为平衡时的浓度,其书写形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2 -N23H 2 2NH3, K a,则有 2NH3 N23H 2,K1/ a; N2 H2 NH3, K 。12 32 a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来说,一定温度下的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K 值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时生成

3、物浓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越大 越大 越小 越高越小 越小 越小 越大 越低一般地说,当 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 K0,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1 molL 1 , c(N)2.4 molL 1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60%,此时 N 的转化率为_;(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4 molL 1 , c(N) a molL1 ;达到平衡后, c(P)2 molL 1 , a_;(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

4、浓度为: c(M) c(N) b molL1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解析】(1)M(g) N(g) P(g)Q(g)始态 1 mol/L 2.4 mol/L 0 0变化量 1 mol/L60% 1 mol/L60%因此 N 的转化率为: 100%25%1 mol/L60%2.4 mol/L(2)由于该反应的 H0,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右移,M 的转化率增大。(3)根据(1)可求出各平衡浓度: c(M)0.4 mol/L c(M)1.8 mol/L c(P)0.6 mol/L c(Q)0.6 mol/L- 6 -因此化学平衡常数 K 0.60.60.41.8 12热

5、点题型三 等效平衡例 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 3C(g),已知加入 1 mol A 和 3 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 a mol C。(1)达到平衡时,C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用字母 a 表示)。(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若加入 2 mol A 和 6 mol B,达到平衡后,C 的物质的量为_mol(用字母 a 表示),此时 C 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加入 2 mol A 和 8 mol B,若要求平衡后 C 在反应混合气体中质量分数不变,则还应

6、加入 C_mol。【提分秘籍】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其实质是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2等效平衡原理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3分类及方法指导(1)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 3C(g)D(g)起始

7、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A B C D 等效说明 2 mol 1 mol 0 0互为等效平衡。表现在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组分百分含量(物质的量- 7 -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相同方法指导: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左右气相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相同,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等量加料)。(2)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 3C(g)D(s)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A B C D 等效说明 2 mol 1 mol 0 0 4 mol 2 mol

8、0 0 1 mol 0.5 mol 1.5 mol 0.5 mol 0 1 mol 3 mol 1 mol 0 0 3 mol 1 mol互为等效平衡。表现在达到平衡后组分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相同方法指导: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左右气相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等比加料)。(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可逆反应 2A(g)B(g) 3C(g)D(g)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A B C D 等效说明 2 mol 1 mol 0 0 4 mol 2 m

9、ol 0 0 1 mol 0.5 mol 1.5 mol 0.5 mol 0 1 mol 3 mol 1 mol 0 0 3 mol 1 mol互为等效平衡。表现在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组分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相同方法指导: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于任何有气相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等比加料)。4等效平衡判断“四步曲”第二步,看,观察可逆反应特点(物质状态、气体分子数),判断反应是反应前后等气体分子数的可逆反应还是反应前后不等气体分子数的可逆

10、反应;第二步,挖,挖掘题目条件,区分- 8 -恒温恒容和恒温恒压,注意密闭容器不等于恒容容器;第三步,倒,采用一边倒法,将起始物质转化成一边的物质;第四步,联,联系等效平衡判断依据,结合题目条件判断是否达到等效平衡。【举一反三】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xC(g)。.将 3 mol A 和 2 mol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为 a;.若起始时 A、B、C 投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A)、 n(B)、 n(C),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也为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达平衡时,A、B、C 各增加 1 mol,则 B 的转化率将一定增大B若向

11、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3 mol A 和 2 mol B,C 的体积分数若大于 a,可断定 x4C若 x2,则体系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 3n(B)n(A)3D若体系起始物质的量满足 3n(C)8 n(A)12 n(B),则可判断 x4【答案】D1 【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 (15 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 Cr3+(蓝紫色)、Cr(OH) 4(绿色)、Cr 2O72(橙红色)、CrO 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 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2)CrO 42和 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1.0 molL1的 Na2CrO4溶液中 c(Cr2

12、O72)随 c(H+)的变化如图所示。- 9 -离子方程式表示 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 42的平衡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 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升高温度,溶液中 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 H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答案】(2) 2CrO42-+2H Cr2O72-+H2O; 增大;1.010 14 ;小于;2 【2016 年高考浙江卷】 (15 分)催化还原 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 Cu/ZnO 催化剂存在下,CO 2和 H2可发生两个平衡反应

13、,分别生成 CH3OH 和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O2(g)+3 H 2(g) CH3OH(g)+H 2O(g) H1=-53.7kJmol-1 ICO2(g)+ H 2(g) CO(g)+H 2O(g) H2 II某实验室控制 CO2和 H2初始投料比为 1:2.2,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备注】Cat.1:Cu/ZnO 纳米棒;Cat.2:Cu/ZnO 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 CO2中生成甲醛的百分比已知:CO 和 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 -1和-285.8kJmol -1H 2O(l) H2O(g) H3=44.0kJmol-1请回答(不考

14、虑温度对 H 的影响):- 10 -(1)反应 I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反应 II 的 H2= kJmol-1。(2)有利于提高 CO2转化为 CH3OH 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A使用催化剂 Cat.1 B使用催化剂 Cat.2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 CO2和 H2的初始投料比(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 CO2转化成 CH3OH 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答案】 (1) 322(CHO)(cc +41.2(2)CD(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15、解析】 (1)根据平衡常数的公式,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书写平衡常数为322(CHO)(cc。已知热化学方程式:a:CO(g)+12O2(g)=CO 2(g)H= -283.0kJmol-1 b:H 2(g)+1O2(g)=H 2O (l)H=-285.8kJmol -1 c: H2O(l)= H2O(g) H 3=44.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b-a+c 即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O 2(g)+ H2(g) CO(g)+H 2O(g)H 2=-285.8+283.0+44=+41.2 kJmol-1。 (2)反应中A、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转化率,错

16、误;B、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转化率,错误;C、降低反应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正确;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正确;E、增大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初始投料比,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二氧化碳的会降低,故错误。故选CD。 (3)从表格数据分析,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相同的反应时间内,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也不同,说明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不同;相同催化剂不同的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同,且温度高的转化率大,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表中数据是未到平衡数据。所以答案为: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能力不同

17、,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1(2015重庆理综,7)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 CO 和 H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11 -CO(g)H 2S(g) COS(g)H 2(g) K0.1反应前 CO 物质的量为 10mol,平衡后 CO 物质的量为 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H 2S 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通入 CO 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前 H2S 物质的量为 7molDCO 的平衡转化率为 80%【答案】C2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回答下列问题:硝酸铵加热分解可

18、得到 N2O 和 H2O。250时,硝酸铵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若有 1mol 硝酸铵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_mol。【答案】NH 4NO3 N2O2H 2O K c(N2O)c2(H2O) 4= = = = = 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但应注意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平衡常数定义,可得出 K 的表达式,注意硝酸铵为固体,不应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NH 4NO3的分解反应中,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 价降低至1 价,NH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 价升高至1 价, 3 4转移 4 个电子,故有 1molNH4NO3完全分解时转移 4mol

19、 电子。3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2)维持体系总压 p 恒定,在温度 T 时,物质的量为 n、体积为 V 的乙苯蒸气发生催化脱氢反应。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 ,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_(用 等符号表示)。- 12 -(3)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控制反应温度 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 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下: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控制反应温度为 600的理由是_。(4)某研究机

20、构用 CO2代替水蒸气开发了绿色化学合成工艺乙苯二氧化碳耦合催化脱氢制苯乙烯。保持常压和原料气比例不变,与掺水蒸气工艺相比,在相同的生产效率下,可降低操作温度;该工艺中还能够发生反应:CO 2H 2=COH 2O,CO 2C= =2CO。新工艺的特点有_(填编号)。CO 2与 H2反应,使乙苯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右移不用高温水蒸气,可降低能量消耗有利于减少积炭有利于 CO2资源利用【答案】(2) p 或 2 1 2 n 2 1 2 V(3)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稀释,相当于起减压的效果600,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温度过高,选择性下降。

21、高温还可能使催化剂失活,且能耗大(4)【解析】(2)根据反应:起始物质的量 n 0 0改变物质的量 nnn- 13 -平衡物质的量 (1 )nnn平衡时体积为(1 )V平衡常数 K n 1 V n 1 V 1 n 1 V n 2 1 2 V另外利用分压也可以计算出: Kp p 2 1 2(3)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掺入水蒸气作稀释剂,相当于降低反应体系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平衡转化率;由图可知,温度为 600时,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较大,苯乙烯的选择性较高。(4)CO 2与 H2反应,H 2浓度减小,使乙苯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右移,正确;不用高温水蒸气,可降低能量消耗,正确;CO 2能与

22、碳反应,生成 CO,减少积炭,正确;充分利用CO2资源,正确。故选。4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 2(g)在 716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 x(HI)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为_。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 正 k 正 x2(HI),逆反应速率为 v 逆 k 逆 x(H2)x(I2),其中 k正 、

23、 k 逆 为速率常数,则 k 逆 为_(以 K 和 k 正 表示)。若 k 正 0.0027min 1 ,在t40min 时, v 正 _min 1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 正 x(HI)和 v 逆 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填字母)。- 14 -【答案】 k 正 /K 1.9510 3 A 点、E 点0.1080.1080.78425(2015全国卷,27)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和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g)2H 2(g) CH3OH(g)

24、 H1CO 2(g)3H 2(g) CH3OH(g)H 2O(g) H2CO 2(g)H 2(g) CO(g)H 2O(g) H3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HH CO CO HO CH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由此计算 H1_kJmol 1 ;已知 H258kJmol 1 ,则 H3_kJmol 1 。(2)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表达式为_;图 1 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 15 -图 1图 2(3)合成气组成 n(H2)/n(COCO 2)2.60 时,体系中

25、的 CO 平衡转化率(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CO)值随温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图 2 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其判断理由是_。【答案】(1)99 41(2)K a 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变小c CH3OHc CO c2 H2(3)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 CO 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 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 CO 的转化率降低 p3p2p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为气体分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高 CO 的转化率;而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 CO 的

26、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 CO 的转化率升高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 的- 16 -平衡转化率增大,而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 CO 的量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增大压强时,CO 的转化率提高,故压强 p1、 p2、 p3的关系为 p10.060【答案】C2(2014新课标全国卷,26)在容积为 1.00 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17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 H_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

27、如上图所示。在 060 s 时段,反应速率 v(N2O4)为_molL 1 s1 ;反应的平衡常数 K1为_。(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 T, c(N2O4)以 0.002 0 molL1 s1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 10 s 又达到平衡。 T_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列式计算温度 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K2_。(3)温度 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答案】 (1)大于 0.001 0 0.36 molL 1(2)大于 正反应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平衡时, c(NO

28、2)0.120 molL 1 0.002 0 molL 1 10 s20.160 molL 1c(N2O4)0.040 molL 1 0.002 0 molL 1 s1 10 s0.020 molL 1K2 1.30.16020.020(3)逆反应 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即增大压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1)由题意及图示知,在 1.00 L 的容器中,通入 0.100 mol 的 N2O4,发生反应:N2O4(g)2NO 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反应向生成 NO2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

29、应为吸热反应,即 H0;由图示知 60 s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消耗 N2O4为 0.100 molL1 0.040 molL 1 0.060 molL 1 ,根据 v 可知: v(N2O4) c t 0.001 0 molL 1 s1 ;0.060 molL 160 s由图中 NO2和 N2O4的平衡浓度,可求:K1 0.36。c2 NO2c N2O4 0.12020.040(2)100 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 T, c(N2O4)降低,说明平衡 N2O4(g)2NO 2(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升高,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T100 ;由 c(N

30、2O4)以 0.002 0 molL1 s 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 10 s 又达到平- 18 -衡,可知此时消耗的 c(N2O4)为 0.002 0 molL1 s1 10 s0.020 molL 1 ,由三段式;N2O4(g) 2NO2(g) 起始量/(molL 1 ) 0.040 0.120转化量/(molL 1 ) 0.020 0.040平衡量/(molL 1 ) 0.020 0.160K2 1.3。c2 NO2c N2O4 0.16020.020(3)温度 T 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平

31、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2014山东,29 节选)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H1” “ 不变 升高温度K21K2- 19 -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c CO2 c H2c CO c H2O平衡常数值分别为: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K 1.67 1.11 1.00 0.60 0.3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g)H 2O(g) CO2(g)H 2(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

32、密闭容器中加入 CO2和 H2各 1 mol,5 min 后温度升高到 830 ,此时测得 CO 为 0.4 mol 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判断此时的温度是 1 c CO23c CO c H2O5c H2000 【答案】C22SO 2(g)O 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SO2(g)和 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 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 400C平衡时,丙中 c(SO3)是甲中

33、的 2 倍D平衡时,甲中 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 O2的转化率【答案】B【解析】在反应方程式确定的情况下,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甲、乙处于相同温度,平衡- 20 -常数相同,A 项错误。利用甲组数据计算得平衡常数为 400,B 项正确。丙中 SO2(g)、O 2(g)的起始浓度为甲的两倍,相当于增压,平衡正向移动,丙中 c(SO3)大于甲中的 2 倍,C 项错误。乙相当于在甲中增加 0.4 mol SO2(g),平衡正向移动,乙中 O2的转化率大,D 项错误。3恒温恒容下,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MgSO4(s)和 CO(g),发生 MgSO4(s)CO(g) MgO(s)CO 2(

34、g)SO 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min n(MgSO4)/mol n(CO)/mol n(SO2)/mol0 2.0 2.0 02 0.84 1.26 1.2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CO)0.6 mol/(Lmin)B4 min 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 2.0 mol 的 SO2C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 1.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容器中 MgSO4、CO 均为 1.0 mol,则平衡时 n(SO2)0.6 mol【答案】B4.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相同条件下充入等

35、物质的量的 NO2气体,且起始时体积相同。发生反应:2NO 2(g) N2O4(g) H乙B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乙C给甲升温,可以使甲中 NO2的体积分数和乙中相等D若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均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答案】C- 21 -【解析】以乙作参照,甲相当于在乙平衡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右移。A 项平衡时,NO 2的体积分数甲乙,所需时间甲 v(逆)。C 项,原平衡时,生成 n(C)(0.320.20) mol20.24 mol,若充入 0.64 mol A 和 0.64 mol B 相等于把两个反应容器压缩至一个,平衡不移动,故 n(C)0.48 mol。D 项,正确。8已知反应:N 2(g)O 2(g) 2SO3(g) HT1【答案】C【解析】由图甲计算可得 B 点 SO2的平衡浓度为 0.03 molL1 , A 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800,A、B 均不正确。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 v(正)、 v(逆)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v(正) v(逆),故 C 项正确。D 项,题图丙中 T1先达到平衡, T1T2,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