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中公共管理的创新.doc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农村扶贫开发中公共管理的创新 一、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困境 1、主体层面的困境 第一,部门整合方面。由于扶贫开发中的农村收入较为单一,开发项目实施主要依靠的是中央及升级的支持,政府放权步伐较为缓慢,审批层级较多,使得部门整合难度过大,不仅影响了扶贫行动的顺利展开,同时也对公共管理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人员配置方面。一些地方领导不重视扶贫开发中的公共管理工作,对相应的扶贫任务的实施、资金的使用、各环节的管理、职责的承担都抱着松懈的态度,机构配置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影响了公共管理工作。 2、管理内容的困境 第一,过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提倡扶贫开发注重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政治建设等方面统筹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地区都走了样,基本都是用来修建道路、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导致资金不能够有效利用,同时也让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混乱、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二,过分注重政绩化。在扶贫开发项目中,很多政府都想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总是将扶贫开发用在交通较好、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而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却很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政策,导致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大的偏差,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 3、管理对象的困境 第一,客观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管理。以扶贫资金的使用为例,扶贫资金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比例并不协调,扶贫对象的标准出现了偏差,导致多维度指向扶贫对象成为了一纸空谈,扶贫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客观条件下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导致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整体性的偏差。第二,主观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管理。在扶贫相关惠民政策中,很多项目都是在农民可以承担的范围内展开的,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每年交的费用较少,且惠民效果明显,因此,在该项扶贫政策中的公共管理工作执行效果非常好。但是一些项目较大、需要农民自筹资金的扶贫项目很难进行,如:修建沼气池项目、修建安居房项目、修建牲畜圈项目等,由于农民无法积极配合,因此,管理效果十分低下。 4、管理目标考核的困境 第一,管理目标不明确。各层级目标复杂且不具体,下达不及时、无法得到管理团队的认可等情况是当下公共管理工作的现状,导致管理工作松散、怠慢、混乱的现象。第二,公共管理部门上级没有对下级进行充分授权,导致下级无礼之刑。第三,缺乏控制和监督手段,若是出现管理偏差,则会导致结果无法及时传达,影响管理效率。第四,缺乏量化考核。同层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缺乏,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得过且过。 二、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实践创新 面对上述扶贫开发过程中农村公共管理的困境,需要采取适当的实践措施予以解决,相关单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价值导向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价值导向,需要各级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领头人,发挥真正的管理职能。第一,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基层政府不仅要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树立终身服务的理念,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将精力从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全方位注重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以及政治的发展,不断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意识。第二,在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应当要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地将其推向市场化,如公共医疗卫生。而对于一些市场可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应当要加强监督,保证能够满足公众对基本公共项目及服务的需求,如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管理的整体效率。 2、完善动员机制,强化农村公共管理资源整合 第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能够让公共服务更上一层楼。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通过参与式的方式来聚集各部门的资源,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在整合各部门之间资源的同时加快对公共管理的宏观调控和掌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让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为扶贫工作做出贡献。第二,建立扶贫资源动员长效机制。在编制扶贫措施的时候,应当要考虑我我国相关宏观发展战略及政策,同时也要关注贫困群体的基本特征,站在中间且中立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管理。此外,建立长效受益机制,大力支持和倡导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农村地区转移,在最大限度整合部门资源的过程中重视农民主体的参与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完善扶贫政策执行机制,提升公共管理的实践效果 第一,建立基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一方面,建立全面开扶贫开发机构,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扶贫开发队伍中,避免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充实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同时也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公共管理的实际效率,需要对管理机构进行规范,捋顺不同层级的权责,严格控制部门承担的人物,涉及到跨部门的时间,需要有主办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对整个公共管理事物进行全流程管理。第二,强化监督和管理工作。首先,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从根本上实现监督机构的独立监督权,让扶贫开发中的公共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公正化,避免暗箱操作的现象出现。其次,建立全民监督机制,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民息息相关,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全民监督,并鼓励新闻敏体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及相应的管理工作所出现的偏差。最后,注重过程监督,特别是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避免资金使用不当,为扶贫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完善扶贫考核机制,加强公共管理全过程的监控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