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三).doc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 田东模式: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全面激活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田东,地处广西西南部,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3万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田东,是_______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吴邦国同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 田东,是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田东让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服务等六大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激励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探索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贫困村贷款余额从2021年末的5938万元增长到2021年末的2.1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21年的14.63万人降低到2021的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21年的34%下降到2021年的17%。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2205元提高到2021年的4788元,年均增长29.5%。 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户 首贷难题贫困户,顾名思义“没钱”,即便有了一些发展或创业的想法,也常常苦于没有资金。针对这一问题,田东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贫困农户首贷难题。一是完善组织体系,丰富金融扶贫服务主体。目前,全县拥有9家银行金融机构,18家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二是完善信用体系,让贫困农民更容易获得小额贷款。从2021年开始采集所有农户信息,对全县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增信,强化信息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建立信用体系,实施精准扶贫。同时,针对贫困户,专门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方式,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活动,贫困村先后全部被评为信用村。贫困农户凭借信用等级,免抵押、免担保,就可以当天获得1—10万元信用贷款,信用评级越好,获得贷款额度越高。截至目前,累计向5.9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2.8亿元,其中累计向914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56亿元。同时,设立了小额贷款贴息基金,为3950户贫困户发放了利息补贴,分担其信贷成本。信用建设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问题,更是成为贫困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的“正能量”。三是完善村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农金村办”机制。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建立“三农金融服务室”,使信用采集、贷前调查、贷后催收、保险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前置到村一级,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为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搭设了新的平台。四是成立资金互助社,切实解决贫困户短期资金周转难题。财政投入435万元,建立了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对一些极端贫困、信用等级太低、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的贫困户提供3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截止2021年11月,累计扶持1128户贫困户。居于这些服务,田东成为广西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齐全度第一的县份。五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支付网络,解决贫困农户支付结算难题。累计安装atm机136台,布放pos机1628台,电话支付终端384台;全县发行各种银行卡75.09万张,人均1.74张,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联系点”。 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使贫困群众获得更多信贷资金 一是应用动态调整的信用体系,逐步提高信用额度。让更多的非信用村转变为信用村,逐步实现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信用额度。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贫困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项目,在明确扶贫责任的条件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让金融机构更放心地给贫困农户贷款。贫困农户将竹子、甘蔗等农产品定向销售给金荣纸业、南华糖业、邦尔药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企业将贷款以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农户,最后回收农户种植的作物。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并对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前端环节——种植、收购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对上游客户提供延伸的涉农金融服务。若农户在种养过程中需要向银行贷款,则银行根据农户与企业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订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首贷成功率,同时也能更加明确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能按时收回。三是构建利息补贴机制,分担贫困农户信贷成本。财政出资200万元设立贫困农户小额贷款奖补基金,累计为39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小额贷款利息补贴。四是完善担保体系,拓宽贫困群众融资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涉农小微企业、专业大户,其贷款额度超出小额信贷范围。针对这个问题,2021年,田东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成立助农融资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担保融资1.45亿元。引进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在田东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8.3亿元,其中从县外引入资金4.5亿元。 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贫困地区“沉睡”资源转变为发展的资本 在广西率先推进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工作,赋予农民更加明晰的产权,为资产资源的流转打下基础。成立了中介服务机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及国泰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农村产权和资金的流转,降低产权交易成本,让发展的资本流动起来,寻找最有效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截止2021年11月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农村产权9761宗,交易额7.937亿元。其中,贫困村范围内土地流转2.92万亩,交易额2.238亿元;贫困村产权抵押贷款5257万元。 变革农业经营机制让贫困群众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解决了资金后,有的贫困户有能力发展致富,有的却由于没有技术,对市场也不熟悉,一时找不到好的发展路子。为解决这个问题,田东变革农业经营机制,让贫困户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挥经济能人对产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优势,对市场价格和风险的敏锐性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出台了《贫困地区土地流转奖励暂行办法》,引导贫困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理规划引导,明确产业定位,发展了芒果、火龙果、香蕉、桑蚕、生猪等一批扶贫产业基地,贫困农户既增加了收入,又学会生产经营技能。目前,全县贫困村流转面积达1.65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52个,带动2263户贫困户发展。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创新,以真良村为代表的一批“石头上的村庄”,推出“土地出租五年返还模式”,土地出租5年种植火龙果后,把土地和果树返还给村民自行经营管护。“五年返还”新模式,既省去了村民前期大量投入,又让村民规避了种植风险,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经验,火龙果合作社继续提供技术、销售服务,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发展,充分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更大限度地让贫困户受益,探索在作登瑶族乡摩天岭村等贫困村发展了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经济,村民以资金或者村集体土地等资产入股,投资人以现金、设备、技术等入股,在广西率先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带动了贫困户发展。 全方位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贫困户贷款,银行最担心的是风险大。田东运用多种金融手段,确保贷款风险可控。一是探索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有效激发了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的内生动力,累计偿付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坏账219.8万元。二是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担保机构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三是开发使用多种保险服务措施。先后推出甘蔗、香蕉、芒果、林木、肉鸡、能繁母猪等13个特色农业保险,开发“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模式,增强贫困村的涉农产业抗风险能力,有效规避银行信贷风险。2021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已为农业提供88.97亿元风险保障。2021年,农业受灾赔付1341.8万元。2021年1至11月,共受理理赔案件945起,理赔272.38万元 经过几年的实践,田东县基本实现了让所有贫困户都拥有贷款的权利和资格,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一个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适度竞争、商业运作的破解农村金融扶贫难题的“田东模式”初步生成,一个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