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4.了解生物“污染” ,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教学重难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了解生物“污染” ,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科技高度发达的 21 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生物入侵者”是
2、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 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2、梳理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劫(ji)掠 栖(q)息 藩(fn)篱 归咎(ji) 斑斓(ln)2.解释下列词语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 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五彩斑斓:灿烂多彩。三、朗读课 文、整体感知1.文章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及其危害、原因及途径、不同人对“生物入侵者”的观点、防
3、范2措施。2.介绍这 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提出问题:引出话题:(1 段)摆出现象:(24 段)分析问题:探究原因:(5 段)解决问题:揭示态度:(67 段)采取措施:(8 段)逻辑顺序四、问题质疑1.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2.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移民偷渡者3.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4.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无节制繁衍的条件有哪些?不受同类的物种竞争,不受天敌伤害等。五、合作探究:1.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
4、,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 ,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列数字:“关岛本地的 11 种鸟类中已有 9 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 3、4 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2.我们周围还有其它“生物入侵者”吗? 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非洲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螺、菜螺、花螺、
5、法国螺。非洲大蜗牛是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危害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3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2)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于亚马逊河,外表妖艳,性情残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专家认为,食人鱼若流 入我国江河,会造成一场生 态灾难。(3)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南美洲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在野外形成数量巨大的种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分布很广。(4)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 。20 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
6、几年来,在珠江三角大肆蔓 延。六、课堂总结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用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揭示态度,最后说各国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七、板书设计生物入侵者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 段) 。 摆出现象:剖析生物入侵的危害(2-4 段) 。探究原因: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5 段) 。揭示态度: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6-7 段) 。采取措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8 段) 。 八、作业布置
7、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教学反 思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要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是要有清晰的 教学思路,然而最关键之处在于设计环节的有效性上,这要在对课本学情的充分了解下进行缜密思考。不过 是否是好的教学设计还得要课堂的实践检验,课堂上对设计环节的有效落实才真正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此次我对本课教学的最大认识。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4民 ”。在上 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