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陈情表导学案设计者: 侯华峰 三河三中【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3 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
2、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 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2)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 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3)背景知识 公元 263 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 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 灭吴的阻力,对
3、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 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 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第一课时 【目标展示】
4、: 熟悉课文,掌握古 汉语语词知识,理清 课文思路。 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预习检测】: 1、读准黑体字的读音 终鲜( ) 兄弟 期功强( ) 近 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 岂敢盘桓( ) 庶刘侥( )幸 2.指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门衰祚薄(zu ) 臣以险衅(xn) B 茕茕孑立(ji)夙遭闵凶( mn) C 责臣 逋慢(b) 宠命优渥(w) D 猥以微贱(wi)除臣洗马(x )【合作探究】:一、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然后学生之 间订正字音。 二、初步感知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1)是
5、谁陈情?结果怎样? 李密,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为什么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 为人阴险多疑,避免招来 杀身之祸。3)陈什么情?结果怎样?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 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学习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 词,并连同词义 大声读出。 3 学生分组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 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 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
6、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2)围绕“闵凶 ”,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 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 终鲜 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学生 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本课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7、班级: 组别: 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均相同的两项是( )A 山河表里潼关路 B 出 师一表真名世C 曹公表 权为骠骑将军 D 或援誓以表心E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F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给加点字注音:险衅( )祚薄( )茕茕孑立( )床蓐( )拔擢( )优渥( )猥劣( )陨首( )希冀( )逋慢( )第二课时 【目标展示】: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预习检测】:找学生朗诵第一段【精讲点拨】: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
8、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 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 对李密的 态度。 【合作探究】: 1、学生 齐读第二段,并完成下列问题。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B、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 词有哪些?由这些词 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 辞不就职(赴命)” ?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
9、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 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 狈?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但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 “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 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
10、,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的写法如何在本文体现?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 ,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然后李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打消了晋武帝要求李密 “舍孝而全忠 “的想法。 5.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a)李密最担心晋武帝 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 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b)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
11、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d)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6、教师范读第四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报养”忠孝两全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 无比恳切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5) 、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
12、下的恩德。 7.小结1)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2)艺术特色1、融情于事。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目标展示】: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合作探究】: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
13、纬”)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a、通假字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 (通“ 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 (通“褥” 草席) 四十有四 (通“又”) b、古今异义 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 不能走路 举臣秀才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组织,机构)正式建立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答 向上级
14、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 诉说 说给别 人听, 让人知道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 臣欲奉诏奔驰 赶快向前,奔走效力 很快的跑拜臣郎中 上书部的属官 中医医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数量少岂敢盘桓 犹疑不决的样子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除臣洗马 太子的属官 清洗马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 狼和狈寻蒙国恩 不久 寻找 c、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 忧患不幸的事臣不
15、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 马一样凡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d、文言句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判断句式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式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式 急于星火 介宾后置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宾后置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固定句式, “无以” ,没有用来的方法 天山居士e.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 虑夕,皇天后土 四、口语训练: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让成绩
16、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 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五、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 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 观点深入探讨。 谈谈孝道 作者: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 为区 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
17、的政 权与极端分散的 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 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 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 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 则天下治,反之 则乱。保 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 忠” ;巩固基层 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
18、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 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 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 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 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
19、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 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 职业世袭 ,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 ”。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 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 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
20、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 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 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 时 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 绩。真情至性诉衷肠李密陈情表赏析 姜国栋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以阐发孝道、婉拒帝 诏为内容的奏表。文章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将辞诏不就的理由叙说得深挚透彻,感人肺腑。尤其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有如汪洋恣肆,奔涌不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以家境凄惨
21、写祖母恩深似海。为了达到以情感人、激起晋武帝怜 悯之情的目的,作者先叙自己 “夙遭闵凶”的身世遭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此其一悲;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其二难。残缺双 亲、无人关爱的自己处境之艰可想而知。更甚的是,由于家境凄惨,自己自幼便疾病缠身,九岁还不会走路。这就使祖母刘对自己的“躬亲抚养”增添了更大的困苦和更多的艰难。家境凄惨的种种事实字字蘸血,笔笔含情,充沛的情感之流狂泻而出,奔涌而下,将内心的凄苦悲怆和祖母的如海深情表白得无比酣畅。在这样的悲凉叙说里,阅读者的恻隐之心和同情之意不可能不被激发出来,达到了让晋武帝动情的目的。二、以祖母晚境凄凉叙尽孝之心。李密属三世单传的孙辈
22、,“门衰酢薄” ,而自己也 “晚有儿息”,这就使侍奉祖母以终其年的责任义无反顾地落到自己肩上。“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家世之衰,已无可复加。而刘氏已近期颐之龄,“夙婴疾病”,晚景之惨,也可想见。作者反复陈说刘已如“日薄西山 ”,到了“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的地步,因而,尽孝之心、报恩之意已迫在眉睫,毫无推脱的可能。作者言及于此,不禁声泪俱下,痛彻肺腑。“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内心之凄楚,情意之深厚, 处境之狼狈,任谁读了,都不能不被感动。三、以“乌鹊反哺”喻指自己知恩图报。古人重视孝道,晋武帝也倡导“以孝治天下” ,借以达到笼络人心、 稳定局势的目
23、的。但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重视名节的士人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韩诗外传卷二有一则记载:“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公正而好直。王使为理。于是道有杀人者,石三河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姓名: 班级: 组别: 奢追之,则其父也。还返于廷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臣之所守也。遂伏斧锧。”可见,面 对这样的难题,做出选择是件痛苦的事。原因就在于,士人无法因一己之私而忘家国,更不敢有不为国尽忠的私心杂念。李密的高明之处则在于,他成功地化解了横亘在忠与孝之间的矛盾,并能 够不使晋武帝产生怀疑之心。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感情的真挚和说理切入点的准确。李密先以自己与刘氏年龄的差距来推理,从而说明自己“尽节 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然后,李密明言自己知恩图报, 乌鹊尚有反哺之心,人情反而不如 乌鸟之私情吗?这番感彻肺腑的话,自然赢得了晋武帝的赞誉,也使自己真正能够尽其孝心于刘氏之前了。本文层层铺叙,节节渲染,严密的说理之中,杂以真挚的情感,情真性至,堪称奏表 类以情动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