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核心姓名:专业名称:学号:xxxx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指导老师:*一、选题的依据在学习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我感觉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生命的关怀尤其强烈,尽管也有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等,但这些问题多少都与人的生命存在相联系。他们探讨了人的生命本源、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无一不凝聚着先哲的智慧。而阅读庄子 ,我们不难发现书中充满着关于生命及其本质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表现为对人们茫然疲惫而生、漂泊不知所归的生命状态的忧虑,以及对生命的困境以及如何实现其内部突破的思考。而庄子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落脚在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然” 。
2、在继承了老子 “道法自然”的道论传统的基础上,庄子将道家的“自然”思想发扬丰富,终于形成了其有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的生死观。这是本文的选题依据。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庄子生命哲学的研究,追寻其时代背景,揭示其生死哲学的观点,探寻其生死的精神超脱和全身之道,凸显“自然”思想在其生命观中的地位,以便十更好地认识庄子哲学,把握庄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意义在于,庄子生命观是古人以自己的毕生体验总结出的安身立命之道,饱含着古人的生死智慧。虽时代发生了变化,但生死的哲理仍闪耀不朽的光茫。特别现在生活富裕了,人更惧怕死亡的威胁,面对死亡谈之色变,想长生不老,追求永生。学习庄子生命观后,就会知
3、道生死乃昼夜之变,生乐死安。庄子那善待个人,关爱生命的宇宙情怀和守朴贵真的哲学思想,将为现代人的完美生活提供历史借鉴。三、文献综述1.“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认为庄学中之政治哲学,主张绝对的自由,盖惟人皆有绝对的自由,乃可皆顺其自然之性而得幸福也。主张绝对的自由者,必主张绝对平等。庄学以为人与物皆应有绝对的自由,故亦以为凡天下之物,皆无不好,凡天下之意见,皆无不对。庄周保全自己的方法就是抱一种旁观、 “超然”的态度,对事物的变化漠然无动于衷。这种办法和理论就是庄周所讲的“逍遥游” 。徐克谦在庄子哲学新探一书中认为庄子书中的个性自由精神,是直观地、直接地、表象化地掩饰或
4、呈现在庄子其人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之中。可以说庄子一书,与其说是关于自由的理论,不如说是展示自由的艺术。庄子其人的个性风采和自由精神,只是咋看美学与艺术的领域里,才得到了真实的实现。 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精神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庄子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和人生,以美学的道路来解决哲学问题,只要表现在物我两忘的审美关照、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价值取向、 “游”的审美趣味、 “至善至乐”的审美境界。刘笑敢在庄子哲学讨论中若干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认为命定论是庄子哲学的基础,也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基础。不幸的一切命定的必然,人们为之无可奈何,所以莫若忘怀一切矛盾和差别,达到思想上的绝对和谐,也就是进
5、入自由境界。庄子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命定论的基础上的。庄子的精神自由要摒弃一切感官的作用,直接去体验最高最根本的存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庄子哲学中有神秘主义或直觉主义。朱松美在对个体生命的张扬一文中认为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在复归原始无望的情况下,庄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体认最终落实到精神的自由与进遥上。道家特别是庄子对人生的关注,则是抛却一切外在束缚和限制,突出个体生命存在,张扬个体人生价值。重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身(生命)心(精神)问题,是庄子哲学的本质。庄子精神自由的获得以“体道”为依据。通过对“道”的体认,感受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在大宇宙中解脱精神负累,是庄子张扬个体生命的人手
6、处。单红在自由思想研究一文中庄子在个别篇章里也显示了对艺术和审美的否定,当然庄子对于大美和小美是有区分的,庄子反对的是囿于小成的小美,而对于道性之大美是充分肯定的。通过对庄子的悟道方式的具体分析可以知道,庄子把人从“未悟道”提升到, ,晤道”的方法是直接由道至道,任何折中和迁回的方法是为庄子所不取的,庄子就沉溺在自己的悖论当中只做形而上的努力和思考。该文认为审美处在这样尴尬的境地是有其必要性的,它在个人悟道和奔向自由的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刘红红 、张玉春在从“逍遥游”到“人境庐”论庄子思想与传统士人出世隐逸人格在魏晋时代的确立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态具有“入世”和“出世”的二
7、元对立特征,其“出世隐逸的”一元导源于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确立于魏晋时代。正是魏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环境,为士人“出世隐逸”人格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内外部条件。从庄子的“逍遥游”到陶渊明的“人境庐” ,不仅展现了魏晋士人充满艰辛曲折和悲愤痛苦的心路历程,而且为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于世事红尘之外找到了一个身心栖息的家园。孔子研究 XX 年第 4 期付粉鸽、马得林在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一文中认为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
8、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 自然辨证法通讯XX 年第一期葛西强在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一文中论及庄子生命美学的心灵旨归时认为庄子哲学以心灵中的宇宙大化生命境界为参照,他着重阐述以下内容:庄子有关个体感性生命的心灵的内在净化历程(去累、守宗与无己);净化明后所形成的自由而和谐的虚静化心态,以及将这种心态推及贯通于大化宇宙所得到的至高生命体验天乐境界;在心灵中营构的以庄子生命之道为基础的“道境” ,庄子心目中的终极愿望在“道境”中游心逍遥。2.自然生命观的本
9、体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收集了黄国荣的胡适对的看法和研究一文,改作者认为胡适对庄子哲学的基本理解和解释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只是一个达观主义。这种达观主义的根据,都在他的天道观念。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只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这八个字。最终,胡适得出结论:“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 。徐克谦在庄子哲学新探一书中认为庄子“道论”涵盖西方哲学传统的本体论的意义,但是,庄子的“道论”是借助于“道路” 、 “途径” 、 “方法”之类的原初意象来表示的。徐克谦同时认为“安其性命之情”是庄子对“命”的安顿。人生德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就蕴藏在“命”德吊诡与悖论之中。 “命”的存在,使人的生命受到
10、限制,感受到不自由。但是, “我”之所以存在,就因为“我”有个“命” ,有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命” 。如果离开这个“命”的独特性, “我”也就不能成其为“我”了, “我”也就死了,没“命”了。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哲学研究一书中认为庄子的道实际上就是作为整体的(现实)世界。庄子认为世界整体的道构成了人的本体和命运。但是,只是在人类之初和人生之初,人才是与其同体或同一的。因而也只有这时,人生才不会产生问题,人生才具有意义,社会也才能安定和平。庄子指出了回归于道的唯一途径是安命。所谓“命”指独立于经验主体的意志的作为整体的世界(发生于其内的所有或任何事情)或者说道。陈绍燕、孙功进在庄子哲学的批判一
11、书中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 “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王博在庄子哲学一书中认为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要求着安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命运中主动把握自己生命的人。除了命运之外,还有人施展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技巧的舞台。在这种施展中,生命中自由的一面得以展开。陈绍燕在庄子养生说发微一文中认为庄子的养生说以宗道顺化为宗旨,以避祸存身为前提。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突出了养神的重要性。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节度食色述及了养形的基本方法。庄子形神相济、内外兼修的养生思想时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史哲1997 年第 4
12、期王富仁在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一文中认为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庄子之“道”是以“个体”观“整体” ,是作为个体的平民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念和人生观念,他的“道”不只是一个“天地万物”的总名,而还是“天地万物”的本身。庄子之“道”是个体的平民知识分子依照特定的感受方式和思维路线主动建构起来的,是有其主体性的,也是有其主动性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刘笑敢在庄子哲学讨论中若干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认为庄子的世界产生于客观存在的“道” ,依存于客观存在的“道” 。在庄子看来, “道”是原始的、根本的、第一性的;世界万物是
13、由“道”派生的、是从属的、第二性的。同时庄子不认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认为最高的知识是对客观的“道”的体认。因此,我认为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基本思想,但老子哲学的基本着眼点是欲取先予、无为而无不为,还不想超脱现实,而庄子哲学的着眼点却是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完全摆脱现实。追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色,对这一特色的理解不同,是分析庄子哲学思想时产生分歧的又一个原因。黄烨在庄子的生存哲学一文中认为庄子的道的理论内涵是指:道是物的本根和始源,道不是本根之物和始源之物,道在物而不是物。 “道”既然是物的本根、始源具有
14、创生性,他不仅生天生地,而且神鬼神帝,万物因它而变化,生命个体当也有它产生。 “道”不仅是无生命的万物之本,也是生命之本,人的形体、精神以及整个生命都是由“道”产生的,也是由“道”赋予其存在根据的。人的整个生命,从形体到精神,归根到底都是“道”赋予的。庄子坚持从宇宙自然中去寻找生命的本源,排除了彼岸神秘力量在生命创生中的作用;坚持立足于宇宙自然的立场来看待人的生命价值,表现出了重生珍生的价值取向;坚持将生死纳入宇宙自然之中,对生命关怀具有乐生安死的现实品格和超然思想等等都体现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理性色彩。廖静梅在庄子生命哲学研究一文中认为庄子将玄之又玄的“道”化生为实在存有的“气” ,把创始生命的
15、“道”形象地展现于实体的“气”中。在混沌之中,产生了“气” , “气”的变化生成了形体,随于形体的转化而形成了生命。 “气”聚则生, “气”散开则死。生和死融于宇宙的大化流行之中,遵循于“道”的自然交替和轮转之中,犹如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迭, “死生一也” 。同时,系统地阐释了庄子出世、达观的生命哲学思想的同时;又着力地从其惜生、顺世的哲学层面探究了庄子生命哲学中积极、入世的思想内蕴,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整体内涵,建构出了庄子生命哲学的完整体系,客观地展现了庄子达观、超凡的生命智慧。冯登山在先秦诸子的生死观中认为以庄子之学中国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代表着当时的某种时代精神。当时,
16、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庄子继承老子之道而又“与时俱化” ,认为人之死生乃“气之聚散” ,它“自本自根” 、 “方生方死” 。庄子重生而不贪生,乐死而不轻生。庄子追求全真保性,顺物安命,提倡“心斋” 、“坐忘” 、 “见独” 、 “逍遥”的思想,与儒家“未知生,焉知死” 、 “死生有命”等生死观颇有不同。庄子的生死观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可以说,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消解了死亡的悲剧意识,化死亡的忧惧感为精神的至乐感。殷虹刚论的生命智慧一文中认为庄子对生命的关怀可以分为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的“保身” “尽年”和“体道” “养生”两个层次:前者是在乱世中求生存,多少带点无可奈何的意味,
17、但后者是庄子在天地间的主动体道,是对生命真正的解放。它不仅透露出庄子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与珍惜,也体现了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欲拯救役役众生的慈悲情怀。蒋学飞论庄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一文中认为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人生哲学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部分。庄子的人生哲学注重精神自由和自然无为,尤其是庄子直面人生困境,提出了突破和摆脱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庄子一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他是在困境中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同时又在困境中提出了超越。困境和超越伴随了庄子的一生。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对庄子人生智慧的研究,有助于当今社会的人们摆脱情感
18、、物欲的困扰,有助于人们遵循自然和利用自然,有助于优化民族性格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是庄子生命观的本体。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哲学研究一书中认为庄子所言一个人为了安命,必须先行齐物,即放弃世界中存在着物我、彼我、是非(真假)、善恶(好坏)、美丑、等区分的俗见。正确的心态是不扰乱人心的俗知,不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区分,而是要返归于常心,达到明的状态。其次要做到“心斋” 。人们要停止其心灵的正常活动:不去感觉、思考、感受、意欲等等,才能做到心斋,那么人们也就不会有各种各样区别的观念。这样,人们便可以安命、进而最终回归于道了。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收集高峰的论文冯友兰论庄子哲学 ,该文作者认为冯友兰
19、将属于设计之下黄老之学的宇宙观把“无”看作是“气” ,涉及了气性论的问题,他接着区分了庄子学说中“坐忘”和“心斋”这两种修养方法。从庄子文本看, “坐忘”是一种心理上的混沌状态;“心斋”则是一个“唯道集虚”的问题,与集中“精气”有关,所以冯友兰认为这和两者方法是不同的。王博在庄子哲学一书中认为养生主的核心是“缘督以为经” 。养生的真谛在于:在复杂和拥挤的世界中发现空隙,然后游于其中,尽其天年。但要找到缝隙,心首先是虚的,不能为功名利禄所充满。以虚的心来面对世界,这个世界的缝隙才会向你敞开,你才会在这个世界中自由遨游。同时他也认为,庖丁解牛是生命自由得以展开的一种方式。陈绍燕、孙功进在庄子哲学的
20、批判一书中认为达到道的境界主要有三种方法“守宗” 、 “心斋” 、 “坐忘”三种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 “守宗”重在排斥外物对神秘直觉的干扰;“心斋”则是完全封闭人的感官;“坐忘”首先排斥了大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的“仁义”与“礼乐” ,然后叙及“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三种方法虽然稍有差异,但却殊途同归,就是要排斥人们正常的认识方法,而采取一种神秘的直接方法。李振纲在生命的哲学文本的另一种解读一书中认为庄子关注生命的方式思考的是始终人世间中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他的“养生”在根本的意义上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其形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的拥挤的世态环境中找到一个歇息之地。庄子强调心
21、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这种态度或思维方式对于“养生”来说是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养生之“主”了。张尚仁在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一文中认为庄子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养生的重点是养神无为,真性则是养神的根本途。无为对养生之所以重是因为无为是大道的本质。而养生必须使人的精神符合大道的本质,符合大道的本质则是人的真性精神,养生要做到保持无为真性,做任何事情都要神情专一。四、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近现代的哲学思路作文本分析,求证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并整理成相应的体系。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点本文的重点是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自然”概念何以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为了论证这个问题,本文以三个部分
22、,从庄子生命观的体现、本体和方法来证明“自然”概念贯穿在庄子生命观的始终。本文的难点是以“自然”概念为核心,尝试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庄子生命观。鉴于庄子生命观在庄子思想中的特殊地位,试图从庄子生命观的视角对庄子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哲学都有新的解读。庄子的思想固然很博大,其核心思想固然是以老子道论为基础的一种延续,但庄子思想有别于老子思想并具有其独特魅力的地方在于庄子思想的落脚点都是其生命观,对生命的关怀和思考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本文就以“自然”概念作为突破口,重新诠释庄子思想的精华。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庄子的生命观贯穿道整个庄子思想中去,理解庄子在其所处的时代是如何面对与超越生命的困境的。写作的
23、本文的意义就在于,以现代哲学的视角再解读庄子的精神,希望能对当下人们面对的生存困境提供一些理论和精神上的解决办法。六、论文写作提纲一、庄子的生命观体现为“自然”1.“自然”是生命的本真(礼法是生命的束缚)2.“自然”是生命的理想存在状态(逍遥无待的境界)3.“自然”是生命价值的标准(至人、神人、圣人)二、 “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本体1.“道法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逻辑本体2.“气” 是庄子对生命本源的理解三、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1. 自然的本质属性是虚静(1)离形去知:心斋、坐忘、去独(2)致虚守静:知恬交养、缘督以为经2. 自然境界的认识论齐生死于道(1)重生乐死(2)以理化情3. 庖丁解牛:由艺
24、术体验升华到自然境界(1)“顺”人与“器”的关系(2)“游”人与“物”的关系七、参考文献郭庆藩。辑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1961: 7.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 8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4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钱穆。庄老通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XX:9王葆玄。老庄学新探.上海文化出版社,XX:5崔宜明。命运观念的起源和理性内涵.中国哲学史,1996:3钟泰。庄子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XX:4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唐雄山。老庄人性思想的现代诊释与重构.中山大学出版社,XX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8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