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乡愁 基本目标: 通过反复朗诵,理解本诗内容。提升目标: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教学时 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说说古诗中反映乡愁的诗句 一、默一默能 合上书本,默写诗歌二、 读一读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说说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该怎样去读?预设: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 一字一顿。由此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语速快、慢 感情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2、 重音 节奏多停 顿,不读长 句三、想一想1. 作者是如 何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形象的表达出来的呢? (分析意象)预设: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小小的邮票那是小时候与母亲书信往来的见证,它就如同一个感情的使者,娓娓道出 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 窄窄的船票 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这是自己与心爱的新娘见面的见证,它不仅是一个物件,还是希望,甜蜜,以及不能相见的苦涩,2矮矮的坟墓 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母亲就安息在故乡,她成了诗人挂念的一部分,一方坟墓,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人能体会。浅浅的海峡隔不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
3、绵思念。这四个意象时间上步步推移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 母子离别夫妻离别生离死别民族统一。随之时间一步步推进,诗人的感情也随之层层递进,一步步的升华,因为诗人特殊的经历,一道海峡阻止了诗人回家的脚步,可割不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2. 余光中老人的这首乡愁是所有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他自己也因而被称为“乡愁诗人”。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大家结合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创造几个意象,仿照“乡愁是”的句式写一写你心中的乡愁。预设: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乡愁是一根电 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四、练一练乡 色 酒(台湾)舒兰三 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也好你圆人也圆我 从椰树梢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3你满乡愁也满阅读乡色酒,回答问题。1、诗中的“你”指 ,运用 的修辞。2、“人也圆”中的“圆”的意思是 。 3、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哪句诗点名诗歌的主旨?请工 整的抄下来。 5、本诗和余光中的 乡愁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本诗还用了什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