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张可久散曲二首【中吕】山坡羊闺思张可久云松螺髻 ,香温鸳被 ,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 ,一声“雪下呈祥瑞” ,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 ?呸,却是你!【注】 云:形容头发蓬松如乌云。螺髻:螺旋形发髻。鸳被: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小琼姬:美 丽的小丫头。 一声:指琼姬 在欢叫。祥瑞:吉祥的征兆,即所谓“瑞兆丰年” 。生 唤起:硬唤醒。 不做美:不成合别人的好事。【内容赏析】 这首散曲描写一个闺中少妇对离人的思念,构思十分巧妙。春暖花开时节,闺中少妇寂寞 伤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梦。屋外柳花飞舞,犹如雪花飘飞。小丫头见了,不禁高声惊叹:“雪下呈祥瑞。 ”不料惊醒了女主人公的美
2、梦,她嗔怪地说:“ 谁,不做美? 呸,却是你!”短短几个字,她含娇带怒的神情跃然纸上。从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对情人深切的思念。【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常识速览识 作 者 词林之宗匠张可久 张可久(约 1280约 1348),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人文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
3、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探 背 景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痛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情。文本精析1. 有人说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请结合本曲简要分析。【答案】张可久善于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塞,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历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在作者看来,
4、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出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达到写景为议论服务、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2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3有人说本曲子“立意奇特,构思奇妙” ,请分析。【答案】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 ,笔墨并非在“寺” ;看似写“山
5、”意又不在“山” 。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 “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其发人深省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名句鉴赏1血华啼杜宇。【鉴赏】 按照文意应该是“杜宇啼血华” ,用杜鹃啼血这一典故。传说中古蜀国国君望帝杜宇屈死而化为鸟曰杜鹃,啼声哀切,泣出皆血。此处指杜鹃鸟的啼叫声异常悲苦,它嘴中啼出的血变成了杜鹃花。2比人心山未险。【鉴赏】 写人心比所 见之景更加险恶。上下关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写的天台山的“险”全在于烘托出这一句。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另辟蹊径,使它的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 为 格高意深之杰作
6、。 【正宫醉太平】无 题常识速览探 背 景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文本精析1如何理解“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答案】这三句的意思是: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使后人受益,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蝇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这三句鼎足对,音节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
7、象,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2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答案】这首小令辛辣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3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进行讽刺,请分析。【答案】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讽刺。比喻有:以“水晶环”比喻清白聪明的人,以“面糊盆”比喻社会黑染缸,以“盛钱囤”比喻发财,以“睡馄饨”比喻糊涂的人。 比喻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其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使诗歌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同时,起
8、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审美艺术效果。一、比喻在诗歌中的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比喻手法主要体现在“整体篇比”和“局部句比”两个主要方面。1整体篇比法所谓整体篇比法,就是从诗歌整体上来说的,也有的成为比兴,也就是通 过对事件的现象描述,从整体上 喻指某种思想情感,二者虽然不是同类事物,但具有相似性特征,从而构成比喻。唐代朱 庆馀近试上 张籍水部全诗是这样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据说,作者朱庆馀受张籍的赏识 ,所以,就在朱庆馀应 考之前,就想征求张籍的意见,但又不好直说,所以写了这首诗。通过新妇拜见 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理,来喻指了自己应试前紧张的心理。
9、而深层的意蕴却是诗人用此来喻指自己这次考试有希望没有。2局部句比法所谓局部句比法,就是从诗歌语言形式来说,它是 针对诗歌中某一两句的语言形式来说的,也就是说在句子上表现出常见的修辞手法形式(明喻、暗语、借 喻、博喻等) ,构成“像”的格式。如,贺知章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 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 ”把大自然中春风比喻为剪刀。这样描写,不但表现出诗人 对春的喜爱之情,而且化虚为实,使 诗歌的形象更生动,更为鲜 明。二、从本体和喻体对象来说,比 喻又体现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以人喻人以人喻人,就是说本体和喻体都是由人而构成的,但这两个人或者不同时代的,或者是不同类别
10、,或者不同阶层,甚至是同一 阶层 的,但二者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在诗歌中, “以人喻人”往往通过借喻来体现 的。如,杜甫的 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 边意未已。 ”这里,诗人用了借 喻,用汉武帝喻指唐玄宗。这种以人喻人,往往体现在“借古人喻今人”上。其次,以人喻物以人喻物就是说本体是人,而喻体是物,但在某一点上具有相似性特征。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里,诗人用春秋末年的美女西施比喻西湖之自然美。第三,以物喻人以物喻人就是说本体是人,而喻体是物,二者也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如,王维女儿行中:“谁言越女颜如玉。 ”诗人用玉比喻女子美貌。这里诗人运用
11、了明喻的手法。第四,以物喻物以物喻物就是说本体和喻体都是不同类事物,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句中以珍珠比露珠,用剑弓形状来比喻月亮的形状。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此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哪一句诗歌是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步骤:1先答出诗词比喻的手法。2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体喻体。3这手法的作用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名句鉴赏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鉴赏】 人人都嫌弃讨厌命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2水晶环入面糊
12、盆,才沾粘便滚。【鉴赏】 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 ,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清丽派的代表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的张可久,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仕途上不很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 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 时 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崇。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曾多次做路吏 这样的小官,怀才不遇。七十岁尚为小吏。张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 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13、。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转身” “独辟蹊径” “理性与现实” “怀才不遇” “坎坷” “人生的价值”等话题相关的写作中。2热点素材贪官必将“落马” 2015 年中央纪委公布被查处的省部官员就有 34 名,据了解,这些落马官员有近六成的违纪行为涉及亲属。古人云,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近日,湖北省纪委通报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其中,鄂州市地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 长杜新强因疏于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
14、员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其妻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私下与市地税局司机联系, 违规使用市地税局公车。对此,省地税局党组给予杜新强行政记过处分。 这则案例警示我们:领导干部不仅要为官清廉、严于自律,更要管好 “身边人” 、看好后院。或许,有人觉得这位副局长是“被动违纪” ,明明不知情,最后却被 处分,多少显得有些“冤” 。其实不然。管好“身边人” ,绝非小事。相对于普通群众,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其亲属、秘书、司机等 “身边人” ,容易打着领导的旗号进行权力寻租,为 己谋利。这样一种现象,也被有的 专家形象地称 为“权力递延” 。【媒评文摘】 1.“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 缚 心” 。事实上,管好“
15、身边人” ,关 键还在于领导干部自身。试想,假如 领导 干部本来就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纵使 “身边人”有“拉虎皮作大旗”的念想,又如何会有曲径通幽的机会?人民网2对于家人来说,严管才是厚爱。 “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 ,历来都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回顾历史,领导干部守好“廉洁门”从来不仅仅是把自己管住就行,更要看好“后院” 、堵住“后门” 。唯有如此,方能将“被动违纪”化解在苗头状态。中金网佳作领悟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楚 楚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 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元 张可久)折一身瘦
16、骨,踩雨后的虹桥, 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 间柴屋,只栽松柏。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戍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老松可对弈,小松可共舞。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 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荧光,山鬼来 读有鬼意,仙人来 读有仙气 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一直舍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一盏香茗、一炷檀香,一
17、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往日的 尘缘都 记不起来了,那就喝眼前的茶吧。茶要独品,酒需共酌。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知何能信?可不,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住着的一位白髯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我说如今通用 银子,他不懂。好说歹说 ,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他诡异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再问我进 山的道,我指了 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大来往。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 间紧闭,草 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奇的是窗上糊纸 竟是三尺棉宣
18、,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 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更奇的是宣纸已泛黄,浮着一 层虚幻的锈色,却明明白白一阵墨香,再偷觑那间紧闭的屋, 门缝里逼来一股霉味,欲近还难。老翁面有愠色,连忙知趣告退。疑惑便自此 悬 于心头。眼看秋叶落尽,陈酿已快见底。想着借开春送酒 话个暖,再去一探究竟。孰料面对的竟是一堆废墟,老翁已绝了踪迹。 捡出一残破条幅,却是新纸鲜墨写着:“数间茅舍,藏书 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 ”紧接着是一枝疏笔墨梅。想来或
19、是一时无句,信笔点梅;或是墨未尽而笔已秃,扔之不舍,意犹未尽,想想,也罢也罢,秃笔余墨画梅正好,点点梅瓣,拙得很有逸气。我心中悬石轰然而落,方知是我眼拙了,那紧闭的茅屋乃藏了万卷诗书 ,山中潮气重, 书霉得也重,而这 布衣老者便是隔世的 骚人墨客,隔世,隔几世?唉,千古繁华原只是一道薄风,他在山中避过这道风,于世 间的缺漏与错过,究竟是 遗憾还是那幅墨梅枝丫间的最好留白?老翁与书此去何往?山更远的山,天以外的天若下一世能相遇,在红尘便罢了,若 还在山中,我必送他一壶花雕,外加两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他自当会心一笑。一盏淡茶,一壶薄酒。山是空了的山,老翁是空了的人。(有删改)【精要赏析】
20、 本文是一篇富有文化神韵的假想之作,文笔娴熟,用笔传神。作者由现实自然过渡到元朝,与文中的老者相遇,但一直没有点出老者的身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因而一再激起读者的极深厚的兴趣,但如果查阅文章中的诗句,方知道这些诗句是元朝张可久所作,才知道作者所写的对象是张可久。此外,文章透出的人生哲理也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基 础 巩 固 层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善长 盛钱囤 出类拔萃 血华啼杜宇沾粘 迷魂阵 招聘启示 阴洞吼飞廉焦躁 睡馄沌 韬光养晦 谁不见钱亲【答案】 “善长”应为“擅长” , “招聘启示”应为“招聘启事” , “睡馄沌”应为“睡馄饨” 。2下列对【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B全曲可分两层:前一层,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从而为第二层(“比人心山未险”) 的议论作好铺垫。 C第二层:写人心之险。包括“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