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一、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情况XX 年以来,县金融机构顺应县域经济民营化趋向,采取大力吸收存款,积极拓展贷款营销,开办票据融资,完善金融服务,争取上级金融支持等措施,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县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窗口指导,引导信贷投向,协调银企关系,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手段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制定全县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十条意见,要求各行社摒弃信贷投向上的所有制偏见,增加对县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并适时向太原中心支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2.22 亿元,有效缓解了各农村信用社因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支持出现的信贷资金短缺问题。同时
2、积极协调银企关系,为省市金融机构和县域民营企业搭建协商对话的经济平台,坚持每年举办 12 次银企座谈会,构筑银企双赢的桥梁,目前光大、民生、交通三行向县内 15 个民营企业贷款额 6.1 亿元。各商业银行针对全县煤焦行业受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需求旺盛的拉动,市场销售良好,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的大好机遇,在满足煤焦行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同时,加大了固定资产和技改贷款的投放力度,新增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贷款 2.8 亿元,重点对列入山西省“1311”工程和太原市“2151”调产工程的 4 个民营焦化企业进行支持,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全县焦化行业初步形成了以美锦等六大机焦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焦化工业
3、格局,并超越暖气片行业成为全县产业的主体。XX 年至 XX 年,全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新增贷款达到 23.6 亿元,占同期全县新增贷款的 80%以上,在金融的鼎力支持下,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XX 年末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 3096 个,其中产值在 10 亿元以上的 1 个,亿元以上的 18 个,千万元以上的 82 个。全年实现总产值101 亿元,营业收入 92 亿元,利润总额 8.5 亿元,上交税金 7.1 亿元,拥有固定资产总值 46.9 亿元。XX 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县称号,民营经济由 XX 年的半壁江山发展到十分天下有其九的规模,成为推动县经济竞争力跻身全省第七名的
4、基础动源。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业兴衰决定全县经济兴衰的格局客观存在。XX 年全县营业收入超过 2 亿元的 6 家民营企业中,有 5 家均为民营焦化企业,年营业收入额 49.4 亿元,占全县民营经济营业收入额的 58.6%。目前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 70%以上均是民营煤焦化企业提供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经济发展长期受制于暖气片产业,暖气片兴兴,暖气片衰衰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扭转,现在又形成了焦化产业兴衰决定全县经济命运的格局。这种过度依赖于某一产业的经济格局不利于全县民营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极易受到国家经济政策调控的冲击。去年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整顿钢铁生产的影
5、响,再加上全国公路限载超运,铁路重点解决电煤运输等方面因素,6 月初全县焦炭积压超过 100 万吨,约占全县年产量的 1/3,各焦化企业不得不采取限产的措施。家族化经营严重,管理和技术人才普遍缺乏。我县民营企业大部分是通过民营企业家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家族化经营是普遍的形式。这种经营方式在创业初期有利于家族成员形成很强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化经营又面临着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家族亲属情结过于浓烈,使企业管理制度无法在执行层很好地实施,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为
6、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体制障碍。民营经济出现和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相超脱的倾向,对农民和城镇居民经济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弱化。近三年来,全县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的增长幅度均超过 30%以上,但全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仅为 10%左右。全县民营企业数由 XX 年的 2397 个增加到 3092 个,从业人员由 5.6 万人增加到 6.9 万人,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从 5.5 亿元增加到 7.1 亿元。但由于我县民营经济的主体产业是煤焦化、暖气片和金属镁,从业人员的 70%是外地农民工,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城镇职工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日益严重。这就是说
7、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税收增加和私营企业主丰厚的利润,在锻造出众多亿元富翁的同时农民的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信贷资金在民营企业分布极不平衡,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XX 年XX 年年是县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 3 年,3 年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各项贷款23.6 亿元,略超过 1949 年XX 年全县金融机构 52 年贷款投放的总额。但调查结果显示,3 年间全县新增贷款的 70%约 16 亿元贷款全部投放到产值亿元以上的 12 个民营企业集团。而占全县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总数 96%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和 4.2 万农户只取得 30%约 6 亿元的贷款,形成贷款发放过程中多个金融机构围绕
8、一个大客户转的“众星捧月”现象。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深化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淘汰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重点抓好焦化行业的化产深加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积极推进接替产业和新型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提高其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效益。三是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和规模效益看好的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的调高调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要依托我县全国四大葡萄产地和山西正宗老陈醋发
9、源地的独特优势,重点发展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葡萄汁酒加工和食用醋生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民营企业。要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增强农字号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扩大内销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尽快使老陈醋、葡萄汁等特色农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民营企业由家族化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转变,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我县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资产超过亿元的达 12 户,已初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家族制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民营经济管理应由“人治”逐步向“法制”转变。有
10、关部门应积极引导,鼓励民营经济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不断对体制进行创新,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制度和产权清晰、责权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推动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国有商业银行要重视民营企业客户及其融资需求市场的拓展,在落实信贷管理责任制的同时,适度放宽县级支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和审批权限,消除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惜贷、惧贷心理,同时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品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业、蔬菜储运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塑造诚信新形象,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要以创建县域金融安全区活动为契机,对民营企业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提高其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和诚信环境的建立。二是加强对民营企业财会制度的管理监督,严格按照会计法规范民营企业财务行为,不断提高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账表的资信程度。三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为中小民营企业荻得更多的融资担供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