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42827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报告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知识沟的概念与信息传播策略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数量是不平衡的,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沟。这种现象不仅出现的大众传播之中,而且还出现在基础教育之中。本文针对目前基础教育中出现的知识沟现象,探索了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1970 年,蒂奇纳等学者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论文中提出了“知识沟假说” ,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蒂奇纳等学者认为收入、文化程度等不同的人

2、获取的信息量不同,知识沟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1.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在传播技能上是有区别的。他们的文化程度通常存在差异,而人们的基本信息处理工作如阅读、理解、记忆等均需靠教育打下基础。2.在现存的信息数量或先前获得的背景知识方面也存在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基于其所受教育,可能对某个问题早有了解,或者也可能通过以往的媒介接触而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3.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有更多的社会联系。也就是说,这类人能与同样了解公共事物和科技新闻的人们有交往,并且可能与他们就此类问题展开过讨论。4.选择性接触、接受、记忆的机制也可能在发挥作用。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可能找不到与他们

3、的价值观和态度相协调的涉及公共事务或科技新闻的信息,于是他们就可能对此类信息兴味索然。5.大众媒介系统自身的本性就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而用的。自知识沟假说提出以来,学者们对知识沟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盖瓦纳和格林伯格发现导致知识沟最主要的因素还不是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而是受众兴趣。信息有时会扩大知识沟,而有时则可能缩小知识沟,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兴趣或动机。知识沟的理论不但应用于宏观上所谓的社会中存在的“知识沟” ,同时也存在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传播学家attewell 从较为微观的角度出发将字鸿沟分为两个层面,即第一道数字鸿沟和第二数字鸿沟。他把电脑和因特网接入上存在的差距为“第一

4、道数字鸿沟” ,而把电脑和因特网使用上存在的差距称为“第二道数字鸿沟” 。他认为,这两道数字鸿沟的存在必然导致“知识沟”的出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极不平衡。较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应配套了较好的硬件设施,建起了校园网、局域网和城域网,信息化的步伐相对较快。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边缘地区的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信息化的投入明显不足等原因,基础教育信息对称情况与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迄今为止,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在教育信息化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目的是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够共享到较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而达到教育信息化对称。这是

5、值得肯定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各个地区的学习者素质水平的差异。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学习者相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相对较低,有的还不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更不用说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对于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才算得上优质也是值得商榷的。现阶段,那些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来自于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富裕地区,其内容和形式大多反映的是这些地区的文化形态及区域特点,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形态在其中则很少得到体现。这种教育信息化的地区差域更是加深了“使用沟”的差距。以我们现在的班级为例,我们班既有出生在城市的同学也有出生在农

6、村的同学,其实同学之间从先天智慧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但是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同学对于电脑的运用非常不熟悉,从这里也看出来农村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确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上文所谓的这种知识沟的确是普遍存在的。要消除目前信息弱势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知识沟”状况,除了国家层面政策的倾斜和加强弱势群体“硬件资源”的建设外,还应从改善弱势群体的“软件资源”入手。首先要加强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跟周围的同学相比不免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首先应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心态,消除媒介对于他们的神秘感,培养其主动利用媒介的意识。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

7、生运用媒介的能力,包括信息检索、鉴别选择、加工提炼、整合创建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把信息整合为知识,为以后生活和学习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是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在教师教育中,应采取“二级传播”的理念,从教师群体中选取部分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培养成为意见领袖,通过提高意见领袖的信息素养来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的发展。其次要借鉴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与开发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并行。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就是让欠发达地区共享、借鉴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无故障运行,既降低了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成本,

8、又提高了资源的无限使用效率,因此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就是关键环节。与此同时,仅仅借鉴和共享并不能彻底改变不同地区的“知沟”现象。早前,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就提出了“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的概念。他认为,教育制度中的文化专断就是支配阶级以自己认可的文化,通过教育过程强行灌输到其他文化的儿童身上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具有文化优势的支配阶级的儿童容易理解教育,支配阶级的文化显示出优越性,支配阶级用文化“符号暴力” ,凭借“课程霸权”的方式强行灌输给其他阶层的儿童,使其达到社会化。因此,在共享和借鉴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重构教育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9、。最后,要构建全新的和谐教育关系。教学中的信息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动态过程,微小的扰动都有可能会影响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除了要牢记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还需要提高整体把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学生的突然提问或窗外的无关扰动,需要教师自身培养出较高的教学智慧加以引导。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是信息不对称的两个群体,教师拥有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种不对称不但是课堂教学得以存在的理由,而且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然而,这种不对称常常产生于教学的最初阶段,此时教师应努力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教师信息进行着逐渐的接收、理解,此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相当量的其他信息同时作用于教师和学生,导致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比教师的还要多,并出现各式各样的后喻文化。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沟”逐渐缩小,这无疑是教学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从媒体中获得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有时甚至包括许多有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以独到的见解、创新的观点以及行之有效的分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电化教育研究,(2).2 吕文凯,禹建强.信息化时代“知沟”的主要表现及其政治意味.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