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单元检测卷.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0418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单元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单元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单元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单元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单元检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卷( 四)(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内方外圆”与“和而不同”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而社会环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不可确定的外在环境中如何以确定的心性立身处世,是人生在世必然会碰到的重大课题。孔子主张以“内方外圆”的处世智慧,达成个人心性与社会环境的“和而不同” ,塑造出松柏常青的理想人格。孔子把一个人的属性归结为内在品质和外在现象两方面,内在品质是人的长期行为所形成的德行,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外部现象则主要表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孔子认为

2、,内在品质非常重要,人应当重点塑造自身的美好德行。对于人内在的德行塑造,孔子逐层提出了“直” “正” “刚”的准则。首先要求“直” 。“直”包含无隐、无伪。孔子肯定“直道而行”的品格,对不直的隐匿性格,则持贬斥态度。他把“直”视作人生基本原则的一条底线。其次提倡“正” 。 “正”是对担任一定社会治理责任的人的进一步要求,指人的品行端正,行为正派。在他看来,只要“君子”们率先垂范,就一定能对普通民众的德性行为发生正面影响。再次赞赏“刚” 。 “刚”表示一个人理想、目标和原则的坚定性和不可移易的特征。孔子认为一个人为了保持内在的信念,生命也可以放弃,可见其刚强程度。这里的“刚”应该是践行“仁”时的

3、意志坚定,不可侵夺,表现为坚贞不屈、舍生忘死的内在品格。孔子要求人们着力于塑造内在品格的正直与刚强,同时主张以进退适宜的方式达到外在的柔顺圆通,这是一种内刚外柔、内方外圆的人格,孔子理想的人格模式既要求人们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品格,又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柔顺圆通的处世方式,保持外在的和合局面。孔子一方面反对只讲处世圆滑而品行不正的行为,认为外表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不知灵活变通,就难有人格的完满。孔子进一步把理想人格的设定与社会和合的企求结合起来,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人生理念。这里的“不同” ,是指人内在的方正、刚强和个性差异;这里的“和” ,是指人们以圆通柔顺的处世

4、方式实现与外在事物的和谐。所谓“礼之用,和为贵” ,这里的“和”,正是指在坚持“礼”的原则时与外界事物的和谐关系。 “和而不同” ,构成一种较高境界的人生哲学。孔子对内方外圆的理想人格曾作过生动的比喻: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它们能适应外部环境,即使在不利的境遇中也能保持自己坚硬和洁白的本色。孔子还把这种理想人格比作松柏:众木纷杂,只有松柏才能在严寒季节保持青绿之色,它能圆润地应付有利和不利的生存境遇,从而坚守自我本性,真正做到内方外圆、内刚外柔,成为和而不同的典范。孔子的坚白之论与松柏之喻展示了他所提倡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性,标示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哲学。自此以后,坚韧不拔、坚贞不屈

5、、洁白不染就成了深受人们赞颂的优秀品行,松柏常青更成了志士仁人自我塑造和一生追求的崇高精神风范。(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内方外圆”与“和而不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方外圆”与“和而不同 ”是孔子针对人在不确定的外在环境中如何以确定的心性立身处世这个重大课题倡导的人生哲学。B “内方”是指人内在品格的正直与刚强, “外圆”是指以进退适宜的方式达到外在的柔顺圆润。C “内方外圆”侧重于人内在德行的塑造,而 “和而不同”则侧重于实现与外在事物的和谐。D “和而不同”中的“和” 是指以圆通柔顺的方式达成与外在事物的和谐, “不同”是指人与人之间内在的差异。答案 C解析 “侧重

6、于”错误, “内方 ”是指内在德行的塑造, “外 圆”是指外在的柔顺圆润;“和”是指人与外在事物的和谐, “不同”是指人与人的内在差异。它们在孔子理想的人格模式中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2下列不属于塑造“松柏常青的理想人格”的方法的一项是( )A着力塑造内在品格,直道而行,品行端正,对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原则坚定不移。B拥有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品格,以柔顺圆通的处世方式提升社会地位。C进退适宜,柔顺圆通,反对只讲处世圆滑而品行不正和不知灵活变通。D保持自己内在的个性,坚持 “礼”的原则,坚守自我本性,同时适应外部环境。答案 B解析 “提升社会地位”与塑造“松柏常青的理想人格”无关。3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内在品质是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非常重要,而外部现象,即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则是无足轻重的。B.孔子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了“直” “正” “刚”的准则,它们分别适用于普通人、担任一定社会治理责任的人和有理想有目标有原则的人。C “和而不同”是孔子把理想人格的设定与社会和合的企求结合起来提出的人生理念,它是一种较高境界的人生哲学。D只有在孔子以他的坚白之论与松柏之喻展示了理想人格的本质特性后,坚韧不拔、坚贞不屈、洁白不染才成为深受人们赞颂的优秀品行。答案 C解析 A 项原文说的是“外部 现象则主要表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所以

8、“外部现象,即一个人所 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错;外部现象“是无足轻重的”于文无据。B 项错 在“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 ,原文说的是“孔子逐层提出了” 。D 项“只有才”的关系错误,原文中, “孔子的坚白之论与松柏之喻展示了他所提倡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性”与“坚韧不拔、 坚贞不屈、 洁白不染就成了深受人 们赞颂的优秀品行”是顺承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

9、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 曰:“鲧可用。 ”尧曰:“不可。鲧方 命圮 族。 ”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

10、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注 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的诸侯。一说为人名。方:违抗。 圮:毁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终:坚持到底B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

11、 恻:忧伤C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恩:报恩D尧曰宥之三 宥:宽恕,赦免答案 C解析 恩:名词,德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 罚之过乎义B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 过乎义C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 可以无罚/罚之过乎 /义D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答案 A解析 正确的断句应为:可以赏,可以无 赏, 赏之过乎仁;可以 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古唐尧、虞舜等君王深爱

12、着百姓,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宽厚地对待天下人,使天下归心。B上古有道君王对做了坏事的人,既进行处罚,又希望他们抛弃错误,改过自新。C 书中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也不可错杀无辜,这表明要以忠厚之心治理百姓。D本文以多位上古君王为例,指出应用 “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 D解析 “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错,应为“阐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译文: (2)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译文: 答案 (1)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严厉,

13、而喜欢尧帝用刑宽大。(2)用爵位和俸禄行赏,这样的奖赏方法只对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起作用,却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参考译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 时候,他 们是那么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并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因此奖赏他,又唱歌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因此处罚他,又哀怜同情对他的 惩罚,希望他抛弃 错误,并开导他改过自新。因此君臣议论大事的声音,欢喜和忧伤的感情,记录在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

14、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 。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 愤怒,慈 爱而能决断,忧伤而有同情怜悯无罪者的心。因此,孔子仍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传里记载:“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留在应赏之列, 为的是推广恩 泽。 处罚时如有可疑者则应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 谨慎地使用刑罚。 ”尧当政 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将要 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杀了他,尧帝却一连三次说赦免他。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严厉,而喜欢尧帝用刑宽大。四岳说 :“鲧可以任用。 ”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 ”不久说:“试试他吧。 ”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 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

15、来了。 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 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 ”唉!这句话完全表现了忠厚之意。可以奖赏也可以不 奖赏时, 奖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 惩罚也可以不惩罚时,惩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沦为残忍之人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出的。古人不用爵位和俸禄来奖赏,不用刀 锯来行刑。用爵位和俸禄行赏,这样的奖赏方法只对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起作用,却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行刑, 这种刑罚的威势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 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而爵位

16、俸禄不足以用来勉励;也知道天下的罪 恶是罚不完的,而刀 锯不足以用来裁决。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 ,就以仁 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清平乐刘 弇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注 本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作, 为悼亡 词。8后人评价该词中“搓”字用得独特、奇妙,试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 分)答: 答案 “搓”字将东风拟人化,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使

17、东风具有一种形象的质感,同时又把柳条随东风摇曳的动感贴切地表现出来。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加以分析。(6 分)答: 答案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爱妾的深挚悼念之情。词先写东风依旧,柳色如初,而今却物是人非。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结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充分流露出作者的沉痛悲哀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3)孟子曰:“民为贵,_,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4)谨庠

18、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5)_,生于毫末;九层之台,_。 (老子六十四章)答案 (1)数罟不入洿池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社稷次之 (4) 申之以孝悌之义 (5)合抱之木 起于累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 1923 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19、。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 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 5 个,新种 121 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

20、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 120 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 41 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

21、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 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

22、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 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

23、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 中国的高等真菌 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 第六版)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 邓叔群)(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

24、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答案 CD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A 项“使邓叔群深受伤

25、害”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 视” 。B 项“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的说法不正确,导师“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E 项“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错误,文中是 说“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答: 答案 现实因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思想基础: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26、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实因素”在文章的第五段, “思想基础”在文章的第五段及“相关链接”。(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 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信息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五段、第六段。(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 分)答: 答案 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为

27、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回答 时应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 础上,找到描写邓叔群“爱国”的“突出表现”的相关语句,再 归纳概括。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高考制度的改革,或会带来一些腐败、诚信等问题。有关方面需_,通过制度建设,将改革的不利影响压缩到最低限度。(2)雾霾形成非一日之寒,雾霾清除也不可能_,从浑浊到清朗,需要整个社会成员的觉醒,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历史过

28、程。(3)把领导干部身边的“诱惑”与“罂粟花”连在一起,告诫履新官员在尊重正当的利益和追求的同时, “要控制欲望的膨胀和过滥” ,自觉拒腐防变,可谓_。A居安思危 一挥而就 振聋发聩B未雨绸缪一蹴而就振聋发聩C居安思危一蹴而就震耳欲聋D未雨绸缪一挥而就震耳欲聋答案 B解析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 缮房屋门窗,比 喻事先做好准 备。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 聋了,形容声音很大。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9、(3 分)( )A新旅游法于“十一” 开始实行,对如何处罚旅行者不文明进行了明确规定,以期用法律条文让人们从心底产生畏惧心理。B “中国大妈”抢购黄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资产存在市场不发达、民间财富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等问题一直以来没得到较好的解决。C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正式投入运营,经过一百多年的铺建,目前伦敦地铁总长度超过四百多公里。D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答案 D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应在“不文明”后面加“行为” 。B 项句式杂糅,在“存在”后加“的” ,或将“一直以来没得到 较好的解决”删去。 C 项“

30、超过”与“多”重复,可删去“多”。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 2000 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 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 。_。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二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

31、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A BC D答案 C解析 第句的“差别”承接上文的“迥异” “各不相同” ,总说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看外形和评内质;接下按照从外形到内质的顺序分说:第句依次阐释外形和内质的内涵,第句依次从外形和内质方面说明好茶的标准。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5 分)孔子学院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中国电影、音 乐、舞蹈、杂技正纷纷登上国际舞台。_,体现的是国家 软实力,展 现的是民族当今的文明 风貌。其实,还有一种走出去,展现的也是中国文化,表现的也是中国传统

32、和当代文明,这种走出去表达的文化效果和文明影响,有时比建筑、古董、演出、 书籍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说服力, _。世界各地,中国游客如织,其人数和消费能力都让人惊叹,_?中国游客对自然、对环境、对别人的尊重,却远未达到一个文明古国、一个发展起来的大国应有的水平。答案 中国文化走出去 这就是旅游 但文明程度呢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 语境推敲。第一个空,根据下文 “还有一种走出去”可推知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同“走出去”有关,再结合上文“中国电影、音 乐、舞蹈、杂技正纷纷登上国际舞台 ”,可概括出 “中国文化走出去 ”这一意思。第二个空, 结合下文所谈旅游的情况,可推知 这句话填的内容和旅游有关。最后一个空,横 线前后内容形成对比,由此可知,中国游客虽 多,消费力虽高,但游客的素质却不高,由此可推出横 线上的内容。16.下图是中国国际航空图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图徽,并说说它的寓意。(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