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柳先生传 (二) 学案导学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4.熟读、背诵全文。先学后教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征_,_ _。2.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 _, _ _;_,_。 3.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 _;_; _。4.赞语中对五柳先生的评价_,_。小组合作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 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2、: 志趣: 形象: 5、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当堂达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n,稠粥)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
3、旨,慨然 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 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 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之南都人学舍 遂大通六经之旨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A 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 B句和句不同,句和句不同。 C句和句不同,句和句相 同。 D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 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